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帝 >

第141章

明帝-第141章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应元正待飞跑出去传旨,朱影龙一句“慢着”,喝止住了他的脚步,道:“一并把在太学里的黄宗羲几个人都叫过来!”

    徐应元看着朱影龙低头又想了少许,拿起了一本奏章,这才知道没有下文了,这才跑了出去。

 第十二卷:革弊图治之第八章:兵从何来(一)

    天府比太学要近多了,所以自然是史可法先到的养心 询问了一下顺天府的近况,这个史可法还真能耐,已经完全偏离原来历史上的那个人生发展轨迹了,凡是在朱影龙这儿学到的可以用来赚钱的东西他都开始利用了,首先是水泥,用来修城墙,袁崇焕见到之后是如获至宝,问清楚使用方法之后,直接打白条从山海关调来兵车拖走了一千包,这笔钱自然是国库掏钱了,然后是玻璃,透明不易碎的玻璃出现之后,顺天府牵头招商引资,更是火爆京城,富商云集,商人的眼睛都是带毒的,谁不知道这是个聚宝盆,还有味精,这个东西被田淑兰死死在手里,那是皇妃,史可法没有办法,来求朱影龙这个皇帝,朱影龙答应了替他说项,让田淑兰对外销售一部分,而市面上皇上当初亲手打造的家具更是炒成了天价,鱼目混珠,真正出自皇帝亲手没有几件,其实真的大部分也都是徐应元打造的,席梦思更是引领了家具行业的革 命,冲击这传统家具产业,这些都被史可法抛出来官私合资,史可法俨然成了汇聚京城的大商家眼中的财神爷。 

    当初朱影龙在开封信王府捣鼓出来的东西,有前途的,史可法无所不用其极,短短数月以来,他这个顺天知府倒是给国库积攒了不少银 两,孙慎行这个老头也够滑头的,只提收获不少,至于收获多少银两的具体数额他只字未提,要不是自己召见史可法这么细细一问,根本不知道国库还有些余钱,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

    眼下夏收快到了,等宋应星的玉米、番薯推广成果报上来。今天虽然各地灾害不断,但年初朱影龙就下令各地整修水利,遭灾地区,一律实行济法,所谓济法,就是将人户分为五等,最富有者出存粮半济半;较富有者只而济助;中等不济也不;次贫者半济助;赤贫者全济,济米由官府拨付,停征一半租税。这是朝廷无粮或少粮赈济之时的一种良法,凡县属饿死一人者。县令贬官罢职,饿死五人者,充军戍边,饿死五人以上,十人以下者,流放三千里,饿死十人以上者,枭首弃市,这样这些遭灾的县官们就不怕得罪乡绅士族了,如果他们不实行济法。那么就会饿死人,饿死了人,直接倒霉的就是他们自己,朝廷连方法都给他们想好了。晾饿死百姓处罚他们到时候也无话可说。

    “宪之呀,朕视你你为兄弟,为股胘之臣,朕现在遇到一个难处。你可帮朕分忧?”

    “皇上千万不可这么说,折杀微臣了,微臣得皇上知遇之恩。平反恩师冤狱。还简拔成为正三品地顺天府知府。此等隆恩学生粉身碎骨都难报呀!”史可法双膝跪下,头抵地面道。

    “朕不就这么一说。瞧你干什么这样呀,用不着你粉身碎骨,来,快平身!”朱影龙满意的微笑着从御座上走了下来,将史可法扶了起来道。

    “微臣谢皇上隆恩!”

    “朝廷缺粮,这你是知道的,眼下全国各地年年遭灾,百姓是苦不堪言,江南数省又被魏忠贤这个阉人控制在手里,辽东虽然和平了,但金人还是虎视眈眈的窥视中原,强敌环伺,内忧外患,朕这个皇帝当的真的是很难呀!”当着最铁心的臣子朋友,朱影龙道出了一直在心里想说的话。

    “皇上之难,微臣感同身受,微臣愿意为皇上效犬马之劳。”史可法神情坚定的看着朱影龙,眼神清澈,一身的正气,这让他看地心里舒服不少。

    “如果没有熊兆在扬州那五万大军,恐怕魏忠贤早就率大军过江打过来了。”朱影龙无奈的道,伪明的长江防御简直就是漏洞百出,根本就不堪一击,但自己却没能力打过去,原因,就三条,没兵,没军 饷,没粮,如果非要再算上一条就是,没有水师将领,更加没有战船,人家凭的就是长江天险,你奈何人家不得,只能望着滚滚的长江水兴 叹。

    “皇上是想现在对南边用兵?”不愧是心有灵犀的跟前人,一说就明白了。

    “是呀,现在钱、粮勉强能支撑,就差兵了,宪之呀,你有什么想法,说来朕听听?”朱影龙一双眼神迫切的盯着史可法道。

    “中原各省卫所早已名存实亡,剩下的老弱病残上阵战伐根本如同自杀,即便有些战力的,临时拼凑起来的战斗力可想而知,所以……”

    “接着往下说!”

    “所以必须要有磨合一段时间才可形成战斗力,但这显然不行,因为时间上面来不及,而抽调边防军无意是给虎视眈眈地外敌以机会,蒙古各部臣服金人的越来越多,皇太极与朝廷休战,必然要加快对蒙古各部的征服,所以留给皇上和朝廷的时间不多了。”

    “很好,接着往下说!”朱影龙频频点头。

    “微臣斗胆猜测,皇上对南用兵一定是想收复湖广?”

    “嗯。”朱影龙这次反而回应地很平淡,这个答案不难猜到,就连南京的魏忠贤也看的出来,收复湖广,就是拿到粮道,有了湖广的粮 食,那断了地海上粮道就算是修复了一大半,而且在战略上对其形成了半包围。

    “新军十六个旅不能动,因为这不仅仅是京畿卫戍力量,还是皇上剿灭伪明的中坚力量,再没有训练装备形成战力之前,皇上是不会用这一支大军的,剩下地就只有一支军队可以用了。”

    “哦,哪一支军队可用?”

    “陕西剿抚流贼地军队!”

    “对呀,朕怎么把这支军队给忘记了!”朱影龙顿时喜形于色道,叫史可法进宫来果然是叫对了。

    “宪之呀,这真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呀,你这一句话,就给朕找到了几万大军,功不可没呀!”朱影龙欣喜道。

    “皇上千万不能过于高兴,虽然进剿流贼地军队不时的经历战争,磨合熟练,但比起正规大军地战斗力还有些差距,毕竟他们都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大军作战还没有经历过,而且这支军队不过两万有余,恐怕难以达到皇上南下进兵的要求呀!”史可法提醒道。

    朱影龙刚刚喜悦的笑容马上又冷静下来,道:“如此朕至少还须调三万兵马才可南下,这三万兵马又从哪里来呢?”

    “流民!”两人异口同声的道了出来。

    “此法朕还需要斟酌,再想想。”兹事体大,招抚流民入官军,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朱影龙知道这是在最快的时间能招募到一支战斗力相当不俗的军队的好办法,而且这样一来,自己心目中南下指挥作战的指挥官就要换人了,将帅无能,累死千军呀,这个问题不得不慎重。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cmfu。,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十二卷:革弊图治之第八章:兵从何来(二)

    启禀皇上,御史黄大人他们来了!”徐应元进来躬身

    “让他们都进来吧,另外再给他们三人端三张椅子来!”

    “奴才遵旨!”

    不一会儿,黄宗羲、魏学廉、杨之易三人鱼贯而入,先是看到了早已落座在旁的史可法,微微一愣,忙并排跪下给朱影龙行礼。/

    朱影龙让三人平身,然后赐坐,再笑呵呵的朝三人道:“朕今天找你们来,是商议怎么贬你们的!”

    三人闻言,脸上都露出惊讶之容,但看皇上脸上并无冷色,而是笑着对他们说的,心中不免有些揣测,你看我,我看你,终于把黄宗羲推出来说话道:“未知皇上此话何意?”

    “你们在太学所作所为朕都知道,但是目下这些所谓的清流们的势力太大,朕也只是要你们去点一把火,并没有想让你们把自己给烧着 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种子播下去了,只要不死,它总归会冲破土壤的阻挠,生根发芽的,朕说这么多你们明白吗?”朱影龙很郑重的对他们道。

    三人之中黄宗羲最小,但却是首领,也是领悟力最强的一个,听了这番话之后,魏学廉和杨之易眼中都是一片迷茫,就连史可法也是微微一愣,而他似乎有些明白朱影龙话中的真正含意,眼中闪过一丝睿智,俯身道:“皇上圣明,微臣明白皇上的一片苦心了!”

    朱影龙微笑的点了点头,不愧将来伟大的思想家,转过去朝魏学廉和杨之易道:“你们两个以后遇事要多跟黄宗羲商量,明白吗?”

    魏学廉和杨之易对望了一眼,虽然心中还是一团迷雾,但黄宗羲已经明白圣意。回去闻他不就行了吗,当即一齐俯身道:“微臣遵旨!”

    “好,很好,这几天你们三个人就不要去太学了,除了处理手中的公务之外,就跟着史可法吧,多学点东西,将来有用!”朱影龙道。

    说到领袖人物,在潜邸这些年轻后进的当中第一的当属史可法,他不但跟随皇上时间最长。也是皇上跟前最信任地心腹,目前也是官品最高的,在京城做出来的成就也当属第一人,当然了,皇上教出来的人自然非同凡响了,黄宗羲等人虽然跟谁的日子也不算太短,但学到的要远比史可法这个在跟前的人要少多了。

    “皇上,这?”史可法颇感为难道,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有功夫教他们。

    “没有关系。你做你的事情,他们三个在一旁看着就是,朕不是有许多手迹你都偷偷的收藏起来地吗?给他们三个自己学就是!”

    “微臣遵旨!”史可法忙应了下来。

    一听到皇上的手迹,黄宗羲三人六只眼睛直冒光。恨不得现在就把史可法架回家去拿出来,展开一堵。

    “好了,你们都先回去吧,朝廷的事情也不少。朕不能把你们留的太长。”朱影龙挥手让他们都回去了。

    四人匆匆忙忙又出了养心殿,黄宗羲等三人迫不及待的架起史可法就走,皇上的手迹对他们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他们不知道见识了多少皇上的奇思妙想。如今是猫儿闻到了腥味。还不拼命的去找?

    他们四个是一身轻松的走了,留给朱影龙地却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因为弹劾他们四人的奏章多达一百多本,看着这些弹劾的奏章就眼晕,他们当中又自命不凡地清流,也有不少是眼红的,眼红史可法搞这个搞那个的,都是赚大钱的东西,油水那是大大地,说是清廉如水,谁相信呀?

    “皇上,该进晚膳了!”

    不知不觉,日已西斜,养心殿已经点起了大红蜡烛,那晕红的烛火已经取代了工作了一天的阳光了。

    “那就传膳吧!”

    “奴才遵旨!”徐应元俯身哈腰地走了出去。

    “嫣红,嫣红,嫣红!”朱影龙大声喊了三声,没有任何答应,这才想起,自己今天把这丫头给骂哭了,现在也不知道在哪儿呢?

    “唉……”朱影龙叹了一口气。

    “堂堂大明地皇帝居然也会唉声叹气!”大玉儿托着大红地漆盘走了进来,真好听到了朱影龙这声叹息,她知道朱影龙不回杀她,顶多也就是罚罚她而已,以至于在没旁人的时候,养心殿里面地太监都是朱影龙的心腹,没有人敢把这里发声的任何事情说出去的,所以这丫头的胆子是越练越大,要知道历史上的大玉儿此时可是夹着尾巴做人,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小丫头呢!

    “朕唉声叹气与你何干?”朱影龙朝大玉儿射来一道凌厉的目光,大玉儿忙改口道:“敢问皇上为何唉声叹气?”

    “你想知道吗?”朱影龙眼皮子微闭问道。

    “不想!”大玉儿不假思索就道。

    “不想就算了,本来朕还打算跟你说说呢!”朱影龙叹息一声道,“今天晚膳吃什么,让朕看看?”

    大玉儿就知道朱影龙在戏弄于她,假装气鼓鼓的将大红的漆盘端到朱影龙面前,一碗粒粒饱满晶莹的米饭,一碟番茄炒鸡蛋,番茄这种东西才刚刚被引进,寻常百姓可是吃不到的,一盘青椒肉丝,再一条红烧鲫鱼,一碗青菜豆腐汤,标准的三菜一汤,来自三百年后的朱影龙知道什么是健康饮食,山珍海味可以吃,但不能天天吃,虎鞭熊掌、人参、鹿茸可以补,但不能天天补,这四菜是朱影龙最喜欢吃的,能烧出这样和他心意的菜来的就只有一人,那就是嫣红。

    她是在向自己认错赔罪呢

    龙焉能不明白嫣红的心思,说明她心中并没有怪罪自 时放下心来,让试吃的太监吃过之后,便狼吞虎咽起来。

    用膳的时候,朱影龙一直在思考征募已经招抚过来的流民为官军的这个想法,可行性还是有的。但是操作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于是忙让徐应元去将陕西三个月来地巡抚胡廷宴、布政使李应期还有按察使卢象升的奏章摹本取来,然后又遣人去军机阁和景仁宫将孙承宗和熊廷弼一齐请过来,来他一个秉烛夜谈,就议一议史可法的这个想法。

    两人过来的时候都没有吃饭,朱影龙只得下旨让御膳房做几样小菜送过来,设了一个便宴,边吃边谈。

    朝廷面临的困境两人都是知道的,海上粮道被郑芝龙截断,江南产粮重地又被南京的魏忠贤把持着。虽说不可能一粒粮食出不来,魏忠贤最近加大了对粮食走私的打击力度,他也需要囤粮,妄图不战而胜。

    四川的粮食虽然产量不低,但哪里也不太平,且转运困难,蜀道艰难,运出的粮食仅够陕西、甘肃、宁夏等地还不够吃用,还有三边地军粮,山东、河北、山西还有安徽年年遭灾。黄河年年发大水,旱啊,涝的是年年不断,可以说这些天灾**帮了金人不少忙。等到他们入主中原地时候,小冰河期过去了,灾祸大大的减少,不然历史上的那个大明朝至少还能撑上十年以上不止。

    总结卢象升奏报上来的剿抚成果。倒是得了十七八万的青壮,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当年萨尔浒大战兵败逃散之兵,还有不少边军不堪忍受边关艰苦的生活和当官的肆意克扣压榨而哗变出来的。九边十一镇。共六十余万兵马。除了蓟辽好些外,宣大总督管辖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陕西三边总督管辖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本应有四十余万将官。每年耗费军饷须四百万两左右,这还不算屯田,如果没有军屯,恐怕这个数字还要翻上一倍不止,但现在呢,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想不到军队已经烂到这种地步,几百上千的人哗变出走军营,居然都不上报,吃空饷,兵跑掉了,朝廷地饷银照拿,军队数量严重缩水,战斗力底下,兵器装备也严重不足,靠这样的军队抵御外敌,真是不敢想象,好在蒙古没有统一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否则他这个皇帝就是去当救火队长都来不及扑灭四处的战火,真想扯旗子全国打一下,来个改朝换代得了!

    忍,现在也只能忍了,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等收拾了魏忠贤这个阉货,就该拿这些军队里地蛀虫开刀了,不要以为他这个皇帝就只会改革,不会杀人!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史可法的提议还是可行的,但问题是怎么个做法,还有派谁领军南下,朱影龙原本属意洪承 畴,但如果真地招募流民为官军的话,恐怕他这个有着“屠夫”美名的统帅难以驾驭那些曾经被他镇压过地流民,万一中途来一个哗变就糟糕了,所以必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