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朝做霸主 >

第106章

回到清朝做霸主-第106章

小说: 回到清朝做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80米,综合两种口径的射击效果比较,一发203毫米榴弹炮的威力相当于二发155毫米炮弹。

    虽然说203毫米的火炮强于155毫米,但是身为职业军人的他心里还是很明白,火炮的口径越大,在后勤补给和战斗序列中,所需要和占有的比例就越重,就像一个一般炮台都是配备10个人,而主炮台则是最少需要15人,或者更多。

    因为火炮的口径越大,炮弹也越大、越重,203毫米自行榴弹炮的自重也不轻,总重量大约在3。3吨,炮管长度3。1米,采用后膛闭锁和水平闭锁双系统,为了缓冲发射的压力,还有固定液压系统,射击初速为392米/秒,最大射11。3公里,射速一个小时35发左右。

    同时自行火炮还采用了,专门设计的专属底盘,全车共长5。67米,车宽2。85米,车高3。93米,整个炮车由火炮及动力底盘两大部分一起组成,其优点主要是结构十分简单,便于减轻全车的总重量,但是,自行火炮都有的重大缺点就是没有装甲防护。

    远东设计部门计划,整个自行火炮的战斗全重量为23。15吨,一个火炮班13人组成,其中乘坐自行火炮车为5人,分别是班长、驾驶员和3名主炮手,其余8人员乘坐履带式或者轮式弹药运输车上,跟随战车同行。

    根据李宁宇的回忆,20世纪初期以后,武器装备中的近程攻击小口径平射山炮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而远东以前大量装备的小口径迫击炮,也将只适合在短兵相见的情况下使用,未来各国都将开始研制生产大量的远程攻击火炮。

    口径也会随之越来越大,射程也会越来越远,原本李宁宇并不想在这方面投入太多,但是面对各国都在大量装备,远东也只好随着局势的发展,研究制造出更加精良的火炮,用于在今后突发的战场上,压制敌方的火力。

    所以,位于朝鲜地区的远东兵工制造厂,就根据李宁宇在战后的指示,研发生产了五种新式火炮,其中榴弹炮最多,一共有四种口径,分别是305、203、155、105毫米,另一种就是用于坦克的主武器火炮,125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

    远东第一代的坦克车,将采用全履带的装甲战车,装有一门主火炮,需要具有优良的越野机动性和坚固的装甲防护,这样就可以在战场上突出,其强火力和强大的突击能力,不过目前旋转式火炮塔,以及履带式推进器,还在设计研发阶段。

    在十九世纪至20世纪初期,各国之间的陆地战争频频发生,不过这是的交战双方主要采取用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各自的防御阵地,都处于阵地战的僵局之中,所以各方都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强大、机动性能高、防护装甲厚三者结合的新武器。

    十九世纪末期,柴油动力的出现让各国有了新的希望,但是一时间,各国都没有结合出新式的武器,不过随着远东在东北地区和南亚地区的陆地战争之后,那些装上重机枪的铁甲战车让各国眼前一亮,因为那不就是他们要的陆地无敌吗?

    所以,在远东和沙俄帝国,第一次东北战争结束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仿制远东的装甲车,不过因为在柴油动力系统上,远东早就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所以部分国家首先将要克服柴油动力的限制,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充足的经费,所以除了英、美、德、俄四国,已经有很多的国家开始向远东购买柴油发动机。

    在面对纷纷而至的订单之后,李宁宇自然笑得最都合不拢,因为这些订单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所以远东自然毫不犹豫就开始出售柴油发动机,不过却只是出售第三代的柴油发动机,而远东此时已经开始设计生产第五代发动机了。

    虽然在东北地区和南亚地区的战斗中,远东的特种装甲车,前进可以进攻,停止可以防守,在战场上几乎的是所向披靡,无所不能,但是在一年的时间内,还是暴露了一些主要问题,因为在跨越壕沟和开辟道路的时候,轮式装甲车还是常常陷入坑内,等待后续部队的救援,最后查明主要还是在动力系统和爬坡的能力上不足。

    所以在战后,李宁宇就立即命令远东军事装备部们,开始在特种装甲车的基础上,设计新一代的陆地战车,同时将现有的特种装甲车,进行更新换代,采用第五代的柴油发动机,不过履带装置目前还在研发阶段,主要只是更换了动力系统。

    但是在新式装甲车还有成型之前,李宁宇已经做出了未来的规划,远东的装甲车,将分为三大类,由轻型、中型、重型。

    自重在8吨一下的装甲车,无论是轮式还是履带式,都是轻型,一般采用50…85毫米口径的重机枪和小口径炮为主要武器,一般将用于战场的警戒和对目标地区的侦察,或者其他特殊使命任务。

    中型一般自重10…30吨,采用105…125毫米的武器,主要执行作战任务,重型一般30…60吨,用于支援中型装甲车的陆地战斗。

    然而,各种口径火炮的设计生产,则是远东兵工厂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在翻看完所有的电报内容之后,李宁宇一手托着下巴,看到李宁宇这样的表情出现,众人轻声的离开了船舱走到通道中,而李宁宇想了一会之后,便在电文上写了批示。

第二七三章:东北亚战争(一)

    “两军相遇,火炮争先!同意根据四大战区的现有实际情况,生产建造各类口径火炮!”

    李宁宇的批示很快就传达了出去,而原本已经离去船舱的众人,此时只有李西华一人在外等候,所以李宁宇就将李西华叫了进来商谈。

    战舰的船舱都是相对比较狭窄,不过戎马一生的李宁宇倒也并没有觉得不适,反之那种耳畔隐约的机器轰鸣声,才能让李宁宇睡的更为踏实,李西华和李东华,都是福叔的儿子,也是李宁宇来到十九世纪,第一批班底。

    所以在远东集团的人员眼中,李西华和李东华都是嫡系,不过李宁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跟随他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所以在远东人人都有出头的机会,不过首先必须要有两把刷子。

    “西华哥,来一支?”

    “不了少爷,夜深了,晚上还是少抽一点,我就不抽了,你也少抽一点吧!”

    李宁宇掏出一支特供中华烟,微笑的示意李西华,不过这次却被拒绝了,如此之后李宁宇就为自己点上,接着就缓缓的说道:“这次大调整,事前没有跟你们通气,不会生气吧!”。

    “怎么会!其实这样的安排我们早就有心理准备,不过一时间还是有点反应不过来!我想慢慢的就好了!”

    从李西华的话语中,李宁宇并没有听出什么不妥,可是李宁宇对于李西华和李东华两兄弟的了解,可不是一天两天,所以从话语中李宁宇还是听出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若有所思的看着面前的李西华,李宁宇只顾着吞云吐雾。

    而被李宁宇的眼神盯着有点发毛的李西华,此时心中不由嘀咕道:“怎么,难道被少爷看出来了,不应该呀!我刚才的话好像没有什么病句和用词不对的地方,呵呵!我知道,大少爷这是在试探我!”。

    不过就在李西华自我安慰的时候,李宁宇眼睛微微眯了起来,脸上还是笑呵呵的说道:“其实这次的大调整,我知道你们会有很多的想法,特别是关于彭德的任命!”。

    似乎是被李宁宇一句话道破了秘密,李西华的脸不由的变了变色,而就在这个时候,李宁宇继续穷追猛打起来道:“按照资历和功劳,彭德却是没有和你们相比的地方,但是你们有没有去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在第一次东北战争中,最高指挥官是你们,结果会如何?”。

    听见了李宁宇的反问,李西华立即陷入了思考,而李宁宇则是默默的在一旁吸烟,眼神却有点飘忽不定,不久之后,李西华也不知道心中在想些什么,脸色和表情极为奇怪,时不时小脸煞白,时不时又狰狞,然而更多的时候是纠结,看到李西华出现了这样的表情,李宁宇淡然一笑,因为他知道李西华已经摆正了他的位置。

    其实李宁宇重用彭德,在远东军事集团体系中,已经引起了部分中高级军官的不满,关于这一点李宁宇也不好去否定,因为李宁宇却是十分重用彭德,并且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彭德则是直接被提拔为,远东军事体系中四大实权将领。

    而因为这些都是李宁宇亲自下达的决定,所以很多中高级军官只是在内部交流,并不敢向李宁宇直接诉述,但是从远东基层军官体系里,一步步走上来的其他远东高级将领,心中也有着某种不服的因素。

    但是在李宁宇的反问下,李西华不由的仔细回忆起第一次东北战争的一些细节,在渤海大战开始之后,远东就发布了和德国结盟的消息,当时英国和美国还是远东的敌人,而远东的整个战线拉的很长,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南亚地区要与法国殖民军展开殊死大战,同时还要小心应对摇摆不定的英国和美国。

    中期南亚的战事吃惊,远东陆军能调动的战斗序列都调集往南亚地区,而东北战场却只有80万的野战军序列,而沙俄在东北集结了196万陆军。

    如果单单从兵力的数量上看,彭德指挥的北方集团军没有丝毫的优势,不过在武器装备上特种装甲车的出现却是添加了很多的助力,但是很多远东将领都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沙俄有飞艇。

    整个第一次东北战争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双方展开全面的攻势,可是说这是最惨烈的阶段,无论是远东还是沙俄,都损失惨重;第二阶段双方开始休息调整,可是彭德却派出了一支奇兵,那就是装甲部队,截断沙俄陆军的后勤补给线。

    当然沙俄陆军也不是傻子,自然要保证自己的后勤补给线,但是在几次交战之后,沙俄陆军发现小规模的部队,根本就抵挡不住远东装甲车的威力,所以准备调集重兵,围歼远东的这只奇兵。

    而这样的一次机会,再次被彭德抓住,最后将远东在第一次东北战争中,引向最后的胜利。

    沙俄帝国在19世纪的末期,主张扩张的沙皇将沙俄的领土扩张到2280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百分之十七,总人口约为1。7亿,到了19世纪的后半期时间内,各国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也开始加剧,而远东在亚洲的崛起,让沙皇感到不安,所以沙俄帝国打破一直来的孤立,利用德国与法国的长期矛盾,转而加强沙俄帝国与法国的关系。

    同时,沙俄帝国也没有准备缓和自身与德国、奥匈帝国的矛盾,所以后来与奥匈签订关于巴尔干问题的协定,同时也缓和了英国在其他地区的冲突,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沙俄帝国把注意力转向了远东地区。

    义和团运动的矛头,是直接指向各国在华的帝国主义行径,所以俄、德、英、美、法、意、奥、日,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互相勾结在一起,最后决定一起出兵镇压,而沙俄借机大举入侵东北地区,其目的就是想要独吞东北三省。

    其中但是的沙俄陆军大臣罗帕特公然叫嚣道:“要把满洲变成第二个布哈拉!”。

第二七四章:东北亚战争(二)

    布哈拉地区,其实就是位于泽拉夫尚河三角洲畔,乌兹别克斯坦第三大城市,中亚最古老城市之一,早期受到蒙古成吉思汗的统治,时间长达700年,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

    李宁宇对沙俄帝国会参加八国联军,一起侵略自然早就了然于胸,当时为了尽量减少树敌,远东采取了拉拢策略,希望可以和联军事件中,与沙俄共进退,最后在扫清国内的敌人之后,在对沙俄致命一击。

    不过没有想到,计划不如变化,在远东陆军向北京地区推进的过程中,多次遭遇在东北地区的沙俄陆军的袭击,最后李宁宇毫不犹豫就下令剿杀,但是从此远东走上了孤助无缘的境地,并且原本和沙俄的一纸同盟出现了裂痕。

    当时,在天津登陆的联军陆军部队并不可怕,因为他们主要的武力威慑并非是陆军,而是渤海湾内停留的80多艘海军舰艇,对此李宁宇早有攻击计划,按照计划的保守计算,远东海军必须派出黄海舰队和远东舰队,才有和联军舰队一决雌雄的能力。

    只是,一个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就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同盟橄榄枝。

    也就是这个橄榄枝,改变了整个八国联军入侵的全面战局,因为要知道渤海湾内的各国舰艇,主要就是依托胶州半岛和旅大地区,扼守渤海湾,使得远东的海军舰队不敢深入渤海湾,从而联军的舰艇也有了安全的保障。

    但是胶州半岛德国人的倒戈一击,并没有让联军集团致命,不过在沙俄控制的旅大地区全面失守之后,却直接让联军舰艇灭亡,但是随着旅大地区战争的爆发,远东和沙俄也彻底的撕破了脸。

    早期沙俄帝国早就制定了一系列侵占晚清领土的计划,其中主要手段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就是陆地的延伸,在修筑好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之后,沙俄已经有了从陆地大规模入侵的能力。

    那两条具有战略、侵略意义的铁路,是与十九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经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并派当时的皇太子也就是即尼古拉三世,亲自到海参崴去主持开工典礼,也就是1891年。

    在典礼上年轻的尼古拉三世这样说道:“这两条铁路一旦修建成功之后,将使得沙俄帝国,能在任何时间、天气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把军事力量直接运至海参崴,并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晚清帝国首都最近距离的位置上!”。

    1894年的7月份,岛国日本在美、英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的不断怂恿和暗中支持下,突然发动了侵略,并同时从海上向北洋舰队发动攻击,日本陆军也准备派陆军在朝鲜登陆,企图牵制远东。

    不过这场原本各国以为会会成功的甲午战争,最后却以日本打败晚清,远东击败日本而草草收场,晚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有一条就是把辽东半岛地区割让给日本,在看到这样的协议内容之后,沙俄统治集团内部哗然而起,因为这样的条约与沙俄入侵东北的计划,水火不相容。

    最后沙俄帝国决定,就算不惜用武力,也要强迫日本这个岛国,彻底放弃辽东半岛,而晚清政府也把沙俄帝国当作“救星”。

    为了对日本的施加压力,沙俄伙同德、法两国,一起干涉,在加上战败之后的日本,已经在甲午战争中消耗了五万精锐的陆军和海军联合舰队,已经无力在进行新的战争,最后在三国的强硬压力之下,放弃辽东半岛,随后沙俄以“帮助晚清,还辽有功”的借口。

    开始对晚清政府进行敲诈与勒索,1896年,晚清政府接受了沙俄的威逼,最后签订了《中俄密约》,但是就在中俄密约签订之后不久,沙俄亚洲舰队就擅自闯进旅大地区,并强行向晚清政府“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最后霸占整个辽东半岛,从而在远东地区取得了梦寐以求的不冻港。

    可以说在十九世纪的末期,沙俄完成了向东北地区入侵的第一步,并且成功的获取的陆地和海洋的支点,而那时的远东集团,因为刚刚在甲午战争中赢得胜利,并没有主动站出来阻住,因为李宁宇明白,列强们的外交,就是绝对武力!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的初期这段百年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