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146章

大明官商-第146章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正德的耐心消磨殆尽,断然下旨颁行开海禁、厚农资商、摊丁入亩三大新政。

    同时正德又下两旨,在京城北门外兴建大明讲武堂,在豹房增设大明三军统帅部。与前三道圣谕比起来,这俩根本就不算个事,朝中无人在意。

    不过眼下冯虞着急上火的倒不是即刻遵旨奉行,而是赶紧知会杨风,早作打算。说起来,开放海禁于国于民皆有大利,唯独不利于垄断南洋海贸地冯杨两家。且不说抢生意的人多了获利减少,原先在南洋的布局弄不好也要曝于天下。现下冯虞要做的,就是令南洋都督府改头换面,充作遗民政权了。至于其中种种,还得费心交待布置。

    这一日,冯虞正埋头修书,陈琛快步进屋,大声道:“国城,你猜谁来了?”

    这么没头没脑的一句,冯虞到何处去猜。

    “啊。谁?”

    “你往日不时叨念地王守仁。进京履职来了。”

    “啊!现在何处?”冯虞一下子站了起来。

    “呵呵。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王守仁应声而入。

    冯虞又惊又喜。赶忙迎上前去。上下仔细打量着王守仁。叹道:“当日一别。数年不见。伯安兄风采依然呐。”

    “惭愧。倒是国城贤弟扶摇九万里。长啸震乾坤。”

    “伯安兄说笑了。那日见圣旨,调兄为侍卫亲军监军,弟便喜不自禁,日夜翘首以待。只是伯安兄如何来得迟了?算着脚程,前些时便该到了。”

    “哦,圣旨到时,愚兄正在辖境处置些事务。新官甫到任,骤然不好上手,愚兄便暂留了几日,处置交接之后再行赴京,这便耽搁了。”

    “什么事务,如此紧迫?”

    “剿匪安民。”

    “啊?”冯虞惊道,“莫非赣南匪乱又起?怎么不见兵部塘报?”

    王守仁笑道:“不是匪乱生,而是剿尽残匪,还后任一个干净。”

    冯虞瞪大了眼睛,说道:“汀赣匪患沉疴已久。邸报曾载,正统朝以来,汀失治,每岁秋冬,田事既毕,乡民往往十百为群,持甲兵旗鼓往来汀、漳、梅、赣数州之地,动辄与巡捕吏斗格,致杀伤吏卒,则起为盗,依阻险要,捕不能得。”

    “是。”王守仁说道,“愚兄赴任时,地方盗匪肆虐,且已聚成大股。漳州匪首詹师富、温文饶,啸聚大帽山,拥众万余。利头、九连匪首首领池仲容,僭号金龙霸王,立匪巢四十余处,拥众五千余。周遭另有陈日能、高仲仁、福全等多支股匪,各拥千百手下。只是巢穴不在愚兄辖境罢了。数年来,各匪部攻县劫狱,聚众称乱,设栅立寨,砍山耕活。据险而守,官军难制。”

    冯虞问道:“闽赣边际烂,弟早有耳闻。伯安兄到任年余,竟能平?这年余工夫,朝廷内忧外患,竟

    上打听兄长境况了。”

    王守仁笑道:“说来也非难事。素来平匪,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愚兄平匪,每以治心正本为要。到任后,愚兄便在匪区及周边力行‘十家牌法’。即各家门面置一小牌,写明人丁、职业、户籍、田粮等。十户一置‘十家牌’。

    县造底册,为差调依据。十家之内,互相纠察偷盗、缉拿奸伪、调解争讼,并互劝睦。十家牌法要轮流持牌值日,沿门牌审察。遇有可疑人等,即行报官究理,如有隐匿,十家连坐。如此,无人敢隐匿山贼。如此,驱鱼出渊,才好一网打尽。”

    冯虞、陈琛听了连声说“妙”。王守仁又道:“于十家牌法之上,愚兄再行保甲法。十户一甲,其上设保长、督领,各保甲丁壮编练乡兵团练。如遇小股匪寇,即由保长统领各甲追捕。各保甲之内,设鼓一面,如遇大股匪袭,鼓声为警,四方响应。愚兄又于顺民中抽选乡导、义民、爪探、间谍,贼稍有动静,便为官府侦知,贼则耳目失聪,无所适从。兄又颁行《南乡约》、《社学教条》,责乡绅社老引一方百姓日日习学。使乡里子弟,不但勤劳于诗礼章句,尤在致力于德行心术之本,务使礼让日新,风俗日美,与土民向善之心。”

    喝了口水,王守仁又说道:“如此行来,不过两月间,各地乡氛为之一变。立定脚跟,兄这才部署进剿事宜。愚兄以为,以往官府屡屡进剿不利,盖因招抚之太滥,兵力之不足,赏罚之不行。愚兄改了兵制,以民兵为正,守御乡里,以官军为奇,专事袭剿。进剿之兵,则务选精锐,严明号令,严加操练。如此上下相维,大小相承,如使臂指,自然带动齐一,治众如寡,庶几有制之兵矣。而后相机而动,一寨可攻,则攻一寨,一巢可扑,则扑一巢。日剪月削,使之渐尽灰灭。”

    “不说战法,只讲如此布势便成了七八分了。”冯虞叹道。

    “呵呵,过奖。剿匪,愚兄抱定两条,‘捐小以全大’、‘严守以乘弊’,随之因地制宜、先后合击。五年冬,兄挥师破大帽山及大余诸匪部,破四十余寨,俘斩六千有奇。今年春,转战袭破横水、左溪、桶冈之匪,破寨八十余处,俘斩匪首八十多名,灭贼三千余。上月交接时,愚兄又破利头顽匪,平寨三十八处,斩大小贼首六十七名,贼众二千余。对了,前后数十战,福建锦衣卫助力极大。岳千户通消息,捕贼寇,又与我精兵五百,为兄麾下最精锐之兵,惯能翻山越岭批亢捣虚,立大功无数。兄在此谢过。”

    冯虞赞叹道:“数十年匪患,数月间次第平定,伯安兄着实是用兵治世之奇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兄长功业成矣。”

    王守仁摇了摇头,“可惜,圣旨下得早了,尚未克尽全功。兵事为国事之末,民心才是国家根本,本固则邦宁。大乱之后亟需大治,兄本想督促各地去苛政,抚民心,减免徭赋,救灾赈济,令百姓勤耕纺织。同时减免商税,疏盐法,婚丧喜庆励行节约等等。如今,只能是留待后任了。”

    冯虞笑道:“兄长,见好就收,也得留些功劳与人立。”

    陈琛说道:“听说王大人要来,大帅喜出望外,说是天降大礼。那会子我还担心文人与军旅隔着一层。大帅却信心满满说是无妨,说大人是万事通达,便是当世班定远。如今看来,果然不虚。”

    不待王守仁谦让,冯虞便道:“如今正有几件大事。伯安兄既然来了,反正能者多劳,我可要抓差了。”

    王守仁一愣,“怎么,要分派愚兄作甚?”

    冯虞将近日京师巨变说了一番,又道:“开海禁、厚农资商、摊丁入亩那是李老头子伤脑筋,咱们暂不管它。大明讲武堂、三军统帅部,却实实在在是咱们职责所在。拉班子搭架子是当务之急。之前弟还正愁着两人忙不过来,如今可好,天赐伯安兄。这回你可是责无旁贷了。”

    王守仁忙道:“既然如此,明日我往吏部交割,回头便到军中做事。只是愚兄初来乍到,却不知如何着手。”

    “这却无妨,弟心中已有些规划,到时候咱们三人商议着做起来。”

    王守仁点头道:“这便好。贤弟怎么说愚兄全力襄助。对了,此番剿匪,愚兄于审俘时,探知一条天大消息,虽无佐证,可愚兄确信,必有其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三百零一章 分派差使

    王守仁一脸郑重,冯虞、陈琛二人连忙正色坐定,侧

    “当日初到任时,我便着人仔细打探境内股匪消息。 //听过回报,我是大惑不解。自古反叛无非两类。要么攻城掠地图谋大业,要么四下流窜求个纵意快活。可闽边匪却多占据险地而不动,一面招兵买马,一面开垦巢穴周边,似雌伏以待有为,却又浑不怕官兵围剿。依仗的是什么?剿匪之中,我讯问俘获匪首,发觉或明或暗,多数匪部皆与江西省城某方权贵有染,或暗通款曲,或得兵甲资财相助,只是对方口风紧,不知究竟是何人所为。直到我驱兵剿灭几股巨寇,终于有人沉不住气。那日,宁王府突然来了个人,送来宁王一封书信,说是我守土有功,愿助我在京里使力,保举个上好职位。回过头,又说地方士绅往王府陈情,说是战事一起,地方涂炭,请我慎重用兵。如此一来,其用意昭然若揭。

    两位,我朝对皇族极为优。亲王禄米每岁有万石之多。每年朝廷供养皇亲开支多过天下文武俸禄之和,近于朝廷税赋总数。此外,皇上还广赐良田。我看过邸报,如今四川田地五成为诸王所有,二成为军屯,阖省平民百姓可耕之地不过三成。富足若此,宁王依然不宁,勾结匪类,插手选任,意欲何为?”

    王守仁慷慨激昂说了半天,看冯虞、陈琛二人却是面色如常,不仅大为奇怪:“怎么?你们不信?”

    冯虞笑道:“不是不信,你所说宁王行迹,我是早已知晓了。”说着,冯虞将当初宁王勾结海商贩私、盗运军械等情事说了一番。

    “竟有这等事!”王守仁叫道,“既然如此,何不向皇上举发?”

    冯虞摇头道:“毕竟无确凿罪证,只能与皇上吹吹风,却无法即刻扳倒他。再说了,当时刘瑾尚在,为害更甚。若是四面树敌,只怕力有不逮。不过,兄只管放心,我观宁王行止,只能勾搭些鸡鸣狗盗之辈,不是能成大事之人。他若老实在府里呆着也就罢了,若有异动,我看不必动用侍卫亲军虎贲之士,只需伯安兄出马,领剿匪所用兵马,以弟在福建所练精兵为前驱,便足以扫灭此獠。”

    王守仁笑道:“国城如此信得过我?”

    冯虞正色道:“伯安兄,以你之言,知行合一,万物一体,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兄既然得窥大道,自然无往而不利。不过,眼下要操心的却不是那位志大才疏的王爷,却是圣上交办之事。这样,弟草拟章程,之后,便要伯安兄多操劳了。”

    “义不容辞。”

    待陈琛陪着王守仁报到、安顿。冯虞着人唤来惠娘。

    “万邦园暗线可交割完毕了?”

    “已经接手了。原以为罗教耳目已是够灵通了。不想万邦园更是手眼通天。大人短短数年间便有如此规模。颇费苦心啊。”

    “呵呵。只为自保罢了。哦……这样。你尽快往江西宁王府布线。盯紧了此人。最好是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惠娘应道:“这个倒是容易。宁王身边原本便有罗教收买地眼线。只需重新联络上。多许些钱财。便可派上用场了。”

    “如此甚好!惠娘……”

    “大人还有吩咐?”

    “……哦,无事,你先忙着。平日里若有些不妥,或是用度紧,随时找我。我已吩咐过亲兵,若是你来,无需通报,径直进来就是了。”

    “好。那属下且先告辞。”

    看着惠娘离去,冯虞苦笑一声。自从收服林惠娘后,两人见面却不似以往那般无拘无束了。

    数日后,冯虞请来王守仁、陈琛二人,捧出厚厚一摞纸来。“成了,你们皆来参详参详,看可行否。”王守仁、陈琛当即扎在一起,仔细翻阅起来。

    按着冯虞规划,三军统帅部由侍从室、参事室、军政部、军咨部、军法司构成。遇有战事,内阁、六部与锦衣卫指挥使司列席,其余部院听调。侍从室为统帅部核心,综给军政机要、拟制统帅部内部文书、传达圣命、行令调度兵马、记录缮写;参事室专责精研内外经政事务及交委专题,以咨决策;军政部掌管军伍防务整备,动员筹划,军资筹划分配,军官考核升降,评定军功;军咨部研拟作战计划,主掌军情,编守则、训令、教令;军法司执掌军法。

    至于大明讲武堂分作官学、兵学两部,分别培训拟升守备、千总之军官及拟升队官、总旗之军士。讲武堂由皇帝亲任都督,之下设本部,总掌学堂事务。再下分设政教、军教、军法、军需、军医五部,分掌校务。学科则分步军、马军、枪炮、工辎、军法五科。官校主研军略、战法、军伍防务整备等课目,兵学则修习战技、土工、号令、协同并兼习文字。

    两人仔细通读过方略、细则,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大帅,这两份章程,已是妥帖完备了。只需发号施令,给我们两个分派差使,指明时限

    “行。那咱们就先做起来,到时若是有何不妥之处,咱们尽可再协商着处置。这样,伯安兄,筹组统帅部就归你主办。

    讲武堂则拜托给思献兄了。我呢,两边支应兼顾着。呵,本该是我多担起些,只是眼下手头还有不少急务,只能是有劳两位兄长能者多劳了。”

    王守仁摇了摇头,“什么能者多劳,贤弟你尽管偷懒便是。行了,这事我明日便操办起来,只是你所说这些着实是前无古人,能做到什么个模样……你多看着些吧。”

    “呵呵,伯安兄出马,自然是马到功成了。不过兄长放心,我也不做甩手掌柜。这样,过几日手头事务妥帖了,我自然是要担起些的。”

    王守仁与陈琛告辞离去。过了一阵,陈琛又转了回来。“国城,方才你说手头事务,可是为着开放通海一事而棘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三百零二章 以迂为直

    虞苦笑着挠挠头,“你说,这可算是自找麻烦了?”

    陈琛劝解道:“国城你是一心谋国,自家反虑得少了。 /不过,南洋上总归是咱们占尽先机,无非是如何布置而已。”

    冯虞摇头道:“话是这么说,可做起来却棘手得很。你说,这海禁一开,万帆齐出,且不说原先发放旗、引征税之法难以再行,南洋所拥之军所占之地难免为人察知。到时候朝廷会如何应对?讨伐?默认?若是土人当国也就罢了。可海外竟还有个汉家政权,自古天无二日,朝廷岂能坐视?”

    陈琛道:“这也并非无破解之法。一个么,寻个土王出来装点门面,算是有个交待。再有,就是弃了都督府名号。”

    “嗯?弃了都督府名号?那叫什么?”

    陈琛笑道:“随便叫个什么,越奇越好,反正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好。”

    “……这也行?”冯虞思来想去,“这也算是个办法。叫……叫……诶,我看就叫南洋公司如何?”

    陈琛一愣,“公司?什么叫公司?”

    “你问我我问谁,随口一叫而已嘛。哎,不过,这名号虽是躲了避讳,可南洋上数百巨舰数万精兵却是难以掩藏。不好办哪。”

    陈琛也犯难了。“这倒真是……要不,干脆自称故宋遗民,自天竺而来……算了,得太过离谱。”

    冯虞也“扑哧”一笑。“亏得思献兄能想出这等主意来。一时半会只怕也琢磨不透。如此冥思苦想未必能憋出什么主意来。干脆。咱们手谈一局如何?”

    “也好。”

    两人隔着棋盘对坐。冯虞拈起一枚白子。却迟迟不落。若有所思。

    陈琛看了会子。问道:“国城。想什么呢?”

    “方才你所说地。似乎也还有些可取之处。扯到前宋。太远了。若真这拨人。当初三宝太监下西洋。必然获悉回报。不过……若说是三宝太监船队遗落将士。再收编海外汉民、海贼等等。似乎还说得过去。你说呢?”

    陈琛把玩着棋子。思忖良久。抬头说道:“并非全不可行。不过。却要精细布置。有些人得撤回来。如……杨风。”

    “怎么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