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追想五断章-米泽穗信 >

第15章

追想五断章-米泽穗信-第15章

小说: 追想五断章-米泽穗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里氏说在一瞬间从床头柜拿出手枪对准斗满子,即便可以说那是为了救妻子的命,也可以说当时正处在混乱之中,但是把枪对准自己的妻子这种行为,是不是也可以说是某种潜在意识的体现。 
但是这里要追究的不是这个问题。假设,现在有人在你面前用绳缠住脖子,然后从垫脚台上跳了下来。……这种情况下,为了救他的命,一般人会怎么做? 
肯定不是把绳子切断。应该先接住自杀者的身体,支撑住,然后再把他放回垫脚台。在那个安特卫普的旅馆的深夜,不管上演了多么紧急的场面,不先支撑住一跃而下的身体而是先取出手枪,实在是不自然。如果善意地考虑,也可以认为北里氏和斗满子之间有什么物理上的障碍致使其无法上前抱住斗满子。但是,这种说法不是有点牵强附会吗?事实上真的有这种障碍吗? 
而且,斗满子决意要自杀,北里氏想要阻止的时候,还有一个人在干什么呢? 
两人的女儿当时已经四岁,到了能够听得懂话的年龄。如果父母之间真的发生了死与不死的争执,女儿那个时候会只是在睡觉吗? 
当这些疑点综合在一起时,不论是谁都应该会浮现出某种遐想。当一个人把手枪对准另外一个人的时候,那绝对不是在救对方。那么,是射杀吗?不,恐怕是以射杀相威胁。事先把床单缠在吊灯上,准备了作为垫脚台的椅子,接着慢慢地把手枪指向对方。然后说:喂,站到这上面。喂,把床单缠住脖子。 
北里被释放了,他没有被问及此罪。 
安特卫普的枪声,到底是为何而响起?北里斗满子真的是自杀的吗? 
但是笔者还有一个更偏重于人性的问题。即,北里氏和斗满子之间是否还有爱情? 

芳光在反复咀嚼着早已熟记于心的报导时,受到了睡神的召唤。 
突然睁开眼睛,发现巴士已经下了高速公路。在他酣睡的时候,巴士已经来到了松本。 
时间虽已接近正午,但几乎感受不到乘车所耗费的时间。行程很轻松,芳光满意地松了一口气,从位子上站起来舒展了一下筋骨。 

2 
巴士到达了一个离松本站不远的一个终点站。一直酣睡着的芳光是乘客中最后下车的,走下阶梯一接触到外面的空气,就忽地吹过一阵凉爽的风,一扫旅途的疲劳。太阳正当空,但气温比东京低了许多。 
松本的天空给人以广阔无边的感觉,这当然不是因为平时总是呆在东京。故乡掛川与之相比,好像还是松本的天空更宽广。 
虽然知道可南子的住处,但他还是先找公用电话。可南子说礼拜四在家,不出所言,她很快就接了电话。 
“是,我是北里。” 
芳光差点报上了菅生书店的名号,但还是咽了回去。 
“我是菅生芳光。” 
可南子似乎没有发觉芳光那微妙的顾虑。 
“啊,是菅生先生吗?这么说已经到日子了,是有什么东西要送上门吗?” 
“嗯,其实不是这样的。” 
听到电话的那头有些微微的吵闹。 
“我想详细地对您说一些事,我觉得还是当面说比较好,我现在在松本站。” 
“啊?” 
“您说在松本站,是火车站吗?” 
“是的。对不起,突然来访。我看您刚好有时间,今天可以和您谈一谈吗?” 
“从这么远的地方赶来,真是辛苦了。您不用专程到这里了,我到您那儿去吧。” 
可南子的声音中没有不愉快的气氛。必须和可南子直接面谈,而且也不想给让她做太多的心理准备。但是突然之间不请自来,要是让可南子觉得麻烦也很困扰。芳光声音变轻了。 
“不用了,是很重要的事。还是找个地方见面吧。可以的话,我想拜见一下叶黑白的亲笔手稿。” 
电话那头似乎在考虑。 
“是这样啊。可以请您到我家吗?” 
“可以吗,不会打扰您吗?” 
“其实今天是祭典,家里不能长时间地空着。不过稍微有点人员进出还是没问题的。我这就开车去接您。” 
“祭典吗?那真是抱歉了。” 
“不,这样反而更容易招待客人。只是有点吵闹,希望您不要介意。我过来大约要30分钟,到时候请您到车站前的收费停车站,您应该很快就能找到,因为只有那一家。” 
既然还有30分钟,他就在车站中买了三明治吃了午饭。 
可南子开着蓝色的车出现,差不多是一个小时以后的事。 

从车站开出大约15分钟,进入了一个不论树木还是院墙都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住宅区。途中,芳光问:“到这您怎么走?”可南子回答:“往南走。” 
不一会儿,放眼看去,电线杆和家家户户的门柱上遍布奇怪的装饰物。御币被绑在细绳上,做成简易的注连绳的样子,把家家户户和各个街角都串联起来。(御币:日本神道教仪礼中献给神的纸条或布条,串起来悬挂在直柱上,折叠成若干之字形。注连绳:新年挂在门前或神殿前当做装饰用的稻草绳。,上面会挂各种各样的东西) 
“祭典弄得很像样嘛,挺不错的。” 
“是吗?外地的朋友曾对我说,总觉得像是奇怪的宗教。”可南子笑道。 
车子穿过一条小路后,可以看到并立的民家之间的田地了。田里的稻子早已染成了金黄色,好像在等待收割的季节。 
北里家是被院墙包围的平房建筑。这地方属于雪国,屋顶上铺了瓦片。车库还是新的,如果只用来给可南子的车用就造得有点太大了。 
可南子一下车,就被一个眼尖的中年妇女发现了。 
“啊,北里小姐。刚刚出去了吗?刚刚会长先生来过了。” 
可南子歪起头。 
“他说了什么?” 
“好像是赈灾的蔬菜的事。” 
“啊,那个我还在筹备。对不起,我帮不上忙了。” 
女人轻轻地摇手。 
“这也没办法。……这位是?” 
她把目光指向了无所事事地站着芳光。芳光不由地低下头。 
“这位是旧书店的,来和我商量父亲藏书的事。很不巧,正好是今天。” 
“啊,是这样啊。” 
然后女人就好像失去了兴趣,互相寒暄几句之后就离开了。 
有一件事让芳光担心。“那个,”他向正在走向正门的可南子搭话, 
“是不是因为我的打扰而让您没能为祭典帮上忙?” 
可南子回眸微笑。 
“不,我现在还算是在服丧期间。” 
“啊……” 
“虽说是祭典,其实是七夕。” 
“诶——” 
“这里晚一个月庆祝七夕节。这是街道上像集会一样的七夕活动,而且还借用了神社的领地,可以说办得很周到。” 
从门柱到正门虽然只有一步之遥,却在这么短的距离内铺上了脚踏石。 
这房子从远处看时颇有令人惊艳之感,但进去以后发现,不论是柱子还是地板都有些老旧的氛围。如果说这个家是北里在松本定居时购置的,那么少说这房子也已经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雨。多少有一点腐坏可能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比起它老旧,更惹眼的是它的宽敞。芳光被带进的接待室里也有壁龛,目测一下面积约有20叠。格窗上雕刻的龙的工艺也是相当精细。(一叠即一张榻榻米的传统尺寸是宽90厘米,长180厘米,厚5厘米,面积1。62平方米。) 
芳光坐在了可南子示意的坐垫上,坐垫很厚,脚都陷下去了,坐着反而不舒服。壁龛里放着挂轴画。画上是一个用粗线条的笔致描绘的一个不知是和尚还是布袋的大腹便便的男人。(布袋:七福神之一,七福神是日本神话中主持人间福德的七位神。) 
芳光对说要准备茶水的可南子用一句话发表了感想。 
“真是气派的房子。” 
但是可南子的流露出了困窘的神色。 
“谢谢。但是,和父亲两个人住的时候还是嫌太大了。” 
北里参吾在给友人的信中,用“窘迫”来形容他在松本的生活,但他购置用来隐居的家一点也不显窄小。 
不知不觉耳边传来了鼓声。芳光循声看向窗外,已经起身的可南子的视线也被鼓声吸引。但是因为院墙的存在,自然看不到祭典的盛况。目光所及,只有夏季的天空。 
“父亲总是很卖力地为祭典出力。”可南子说道。 
“他总是接受一些在旁人看来都很麻烦的任务,而且还经常往外掏钱。以前,我以为他是对这片土地有依恋,现在看来,是我搞错了。他是作为一个新来者,一直在努力地融入这个地方。……最近,我就是这么觉得的。” 
“已经住了二十年,不应该是新来的了吧。” 
“如果去掉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才十年而已。而且这里又是一个古老的城镇。我去准备茶水。” 
芳光从包里去取出文件夹,然后注视着它,就这样等待可南子回来。他又考虑了一下他接下来要说的话题。 
茶水是冰镇的麦茶。茶杯是普通的蓝花瓷器,很体贴地配备了茶托。这个茶托很不听话,只要把茶杯拿起来就会粘住杯底,然后在中途掉落,发出“喀嗒”的响声。相同的事芳光重复了两三次,可南子也掉了一次。两人都不知不觉地苦笑起来。 
谈话,是由可南子挑头的。 
“虽然已经是第二遍了,不过我还是想说,您能找到第四篇小说真是太好了。您应该费了一番心血吧。” 
“嗯,算是吧。” 
芳光没有对可南子详细地叙说其中的原委,而是先从文件夹中取出了一个白色信封。 
“后来我又试着再次接触《朝霞句会》的宫内先生,从他那儿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往事,他对我透露了叶黑白给他寄过一封信的事,我拜读了他向我出示的这封信以后,才追踪到了弦卷这个名字。这就是那封信。” 
“这么说,这是父亲的信吗?” 
“是的。因为宫内先生说希望我把原件归还给他,所以这是复印件。请您稍后读一下。出于工作需要,我也读过了,我认为这封信很好地展现了叶黑白的为人禀性。” 
可南子把信封轻轻地拉近手边,眼睛一直注视着它。 
“还是说,现在就读吗?” 
“……不,以后吧。” 
芳光颔首,继续先前的话题。 
“找到了这封信之后,运气帮了我大忙。反过来说,就是因为运气好,我出乎意料地没费什么力。” 
“我想是菅生先生因为您从事的工作的关系,如果只有我一个人的话,就算运气再怎么好,也不可能碰巧遇上在不在书店里出售的文库本。” 
“工作的关系?当然不是这样啦。” 
芳光这么嘟哝着,好像要打消自己说的话一样问道: 
“那么,来说说《漆黑的隧道》。它的最后一行,和之前的相比好像有点不太妥当。” 
“是吗?” 
可南子的表情像是在觉得不可思议。 
“我倒是觉得这种收尾方式不错。” 
“嗯,姑且算是吧。……但是,您在电话里说的是:‘从黑暗中出现了一个女孩子,作出不好意思的羞涩笑脸。’但是看了这个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母亲怎么样了,她理应一起进了隧道,不是吗?” 
“啊,原来如此。” 
可南子随声附和,好像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但是文中确实出现了‘找到了’这样的词语,像是搜索队的人说的。女孩子自然不可能和别人一起出来,进洞搜寻的人和母亲应该会稍后出来吧。” 
然后她垂下目光笑了起来。 
“有点大团圆结局的味道啊。也许我的阅读方式和菅生先生您这样的人不一样。” 
“不,应该没有这种事吧。您的想法也是合理的。” 
芳光打开文件夹,瞥了一眼《漆黑的隧道》。 
“……小说里有这样的表述:如果隧道里没有陷阱的话,那么她们迟到的原因应该就是扭伤了脚。可以这样解读,如果女孩子平安无事,搜索队的男人也没事的话,那么扭伤了脚的应该就是那位母亲,所以她稍后再出来。” 
“我想我没有读得那么深。” 
虽然这么说,可南子却好像有点欣喜。她把手伸向了茶杯。这次她按住了茶托,为了不让茶托掉下来。 
然后,她稍稍正了正坐姿。 
“对了,您是为了说这个专程来到松本的吗?” 
该进入正题了,芳光把手放在膝盖上。 
“不是。其实是关于今后的工作,我想请您帮我一个忙。” 
“是。” 
“那么我就依序说明吧。” 
芳光搜寻了一下打开的文件夹,然后取出《深层》的报道。 
“把《漆黑的隧道》作为自己的作品发表的弦卷彰,原先是个杂志记者。也有可能是个撰稿人。他在名叫《深层》的杂志上写了北里参吾先生的事件的报导。 
芳光把这份标题起得耸人听闻的报导放到桌上。可南子的表情立刻冷淡下来。 
“这是?” 
“只要追寻着叶黑白的足迹,不管怎么样最终都会到达‘这个安特卫普的枪声’这个终点。我不敢说我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我也做了一点猜想。” 
可南子没有对芳光说过有关父亲的过去的事。当然,她也没说过母亲的死。这些都是芳光擅自调查的。但是对当事人亲口说:“我调查了你的亲生父母”,这还是需要不小的勇气。 
可南子用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可怕眼神盯,盯着那篇报导。但是,不久后她就叹了一口气。 
“……唉。果然还是追查到了这儿。想要全部隐瞒还是太一厢情愿了。” 
“驹込大学的一个叫市桥的教授向我透露了这件事的存在。很抱歉,一直瞒着您。” 
“不,这种事……” 
或许,芳光想到了这个词。或许,可南子什么都不知道,他曾经这么想过。他对宫内也是这么说的,但是,可南子果然还是知道的。 
“那么接下来,这是北里先生写的信。这里面,写了叶黑白为什么写小说的理由。读了这封信以后我知道了详细的情况,简短地说就是……五篇断章是受‘安特卫普的枪声’的报道的影响而写的。” 
芳光把目光落在文件夹上。 
“但是,目前为止的四篇小说和‘安特卫普的枪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现在连一点头绪也没有。北里小姐,请您读一下这篇报道。” 
但是,可南子用虽然小声但十分清楚地声音说道: 
“不,不必了。” 
从这个回答可以判断,可南子已经读过这篇报道了。 
“那么,您是否已经有所耳闻了呢?” 
“……只是一点点,我有一些记忆。不过,可以先听听您的想法吗?” 
受到这样的请求,于是芳光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始说道: 
“我知道,他的小说一定是在暗示着什么。这四篇小说,每一篇都涉及到一个难以忽视的关键词——家庭。而且,很明显的是夫妇和女儿的三人家庭。” 
芳光在桌上依次排列已发现的断章。 
收录在《壶天》上的《奇迹之女》。 
《新纽带》的转生之地。 
《朝霞句会》的《小碑的由来》。 
《弦卷彰的微型小说剧场》的《漆黑的隧道》。 
“《奇迹之女》,是崇拜着女儿的母亲的故事。《转生之地》,是丈夫的罪波及到妻子和女儿的故事。《小碑的由来》最明显,是丈夫在烧死妻子和自杀之间抉择的故事。《漆黑的隧道》同样,也发出了丈夫是否杀害妻子和女儿的质问。” 
说到这儿,芳光偷看了一眼可南子的神情。可南子微微点头。 
“不必在意我,请继续。” 
“那么……” 
喝了一口茶。 
“‘安特卫普的枪声’是一个疑点聚焦在丈夫是否杀害了妻子的事件。北里,即叶黑白依托小说所描绘出的,不正是他自身当时的心境吗?” 
心境,听到可南子低语着这个词。 
“也就是说,像《奇迹之女》中的那位母亲一样对女儿的溺爱,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事。而且在小说对此提出疑问的男人,应该就是叶黑白自己。 
下一篇《转生之地》中,因为丈夫犯的罪全家都要被判刑。这个,使人联想到回国后的叶黑白的状况。受到杀人犯的嫌疑,害怕作为女儿的您受到牵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