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惊雷逐鹿 >

第128章

惊雷逐鹿-第128章

小说: 惊雷逐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碧虚子的这份人情,南谷子记在了心上。修道人虽然淡漠世间情分,却也是最欠不得人情的,兰因絮果,缘法自见。

渐渐的话题终于转到雷瑾伤势上来,碧虚守默在凝神察看了雷瑾浑身气脉的‘惨状’之后,虽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却是颇为好奇雷瑾在遭受那等严重的暗算之后,何独可以幸免?

他的结论是雷瑾一定修炼了一门奇异的功法,消解了相当部分的毁灭性真气,而且在受伤之后,又及时服用了效果极好,堪称神奇的疗伤保命奇药,否则即便是南谷子全力施为亦是不能为他接脉续命了。

雷瑾虽然对自己的奇异功法含糊其词,至于疗伤保命奇药则是坦然以告,乃是峨眉的秘制伤药。

峨眉一派久踞四川,有道是无川不成方,川药向来为中华医药之重,中华药味十之八九可在四川之境觅而得之,峨眉派的根基除了田租、船运、盐井、佛道香火钱,便是这药材生意所占比重为大,峨眉秘制膏丹丸散等成药也是川中药材行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之一,川药五大家中峨眉绝对是首屈一指,声名久著。

闻得是峨眉秘制伤药,碧虚守默也露出原来如此的了然表情,他并不是很清楚西北幕府与峨眉已经形成了紧密的关系,而南谷子又是语焉不详,至此时他才知道师兄南谷子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到这时才算修成了‘正果’,只是雷瑾的伤势若不彻底好起来,南谷子不免有‘竹篮打水一场空’之忧,难怪死活要把他这闲云野鹤一样的修道炼气士拉到世俗凡尘中来。

南谷子自然知道峨眉派已经加入了西北幕府的阵营,他在第一眼看到那些峨眉弟子的时候就知道了,他也只能大叹自己时运不济,谁让西北幕府经营四川离不开峨眉派的合作呢?

如今那几位想必都在疗伤吧?受了那么严重的伤势,要恢复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在峨眉那几个主力高手完全恢复之前,正是崆峒山南谷子门下显示其存在的大好机会,前提是——雷瑾继续安然无恙地执掌西北!

雷瑾进军四川的举动,让南谷子看到了雷瑾越发膨胀的野心,这样的野心正是南谷子所需要的。

夜深,修道炼气的心得体会也交流得差不多了,碧虚守默为雷瑾疏通了一下经脉,虽然他表示这对雷瑾的伤势没有太大帮助。

接下来,在送这两位道行极高的道士到下榻的精舍时,雷瑾小小的暗示了一下,然后故意落后一步,让碧虚守默走在了前面,而南谷子也是眉眼精细的人物,立即明白自己一直在争取的事情已经看到了曙光,也放慢脚步,一边走,一边压低声音,用极短的时间稍稍聊了几句,却是一些与南谷子有关联的机密事宜。

雷瑾没有特别对南谷子说什么,只是请南谷子翌日在书房见面详谈,并且淡淡地告诉南谷子,西北幕府现在允许并支持他的新教派向西域发展,并且特意告诉南谷子,他现在就可以派人到哈密和和阗去接洽了。在哈密和和阗都有西北幕府部署在那里的暗棋,现在南谷子的新教派可以先在哈密和和阗站稳脚跟,取得立足点,再徐图向西发展。

雷瑾告诉南谷子的话,虽然轻描淡写只有几句话,雷瑾很快就说完了,然后象个没事人一样与前面的碧虚子聊起无关紧要的琐事来,但这几句话却着实让南谷子在心中吃了一惊。

在哈密,归附于哈密王旗下的四个蒙古人小部族,南谷子从自己的消息渠道是知道其中一些情况的。

那四个小部族因为遭受了严重的白灾,不得不南迁投附到哈密王麾下,虽然不怎么受哈密王信任,且时常受到哈密王的猜疑和打压,实力却是相当不弱,西蒙古草原上肆虐的马贼伙吃过他们的苦头,而且这几个小部族内部都比较齐心,无论是哈密王还是草原马贼都不太敢随便动他们。

哈密王一味的搞些诡计,拼命挑拨离间,拆散这四个小部族的联盟,从这些情形就知道哈密王还是非常忌惮他们那几个部族联合起来的力量。

现在这四个依附于哈密王的小部族,据南谷子了解到的消息,每个部族的人丁虽然不多,武力却是不弱,各个小部族的人丁,好不容易才从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一万多不到两万人,却都非常的强悍,每个部族各自拥有五千以上的精骑,这无疑是除了老弱妇女,大部分人都是战士了,也难怪哈密王那么忌惮这四个小部族的联盟了。

更想不到的是,这居然是当初雷瑾塞外归来时,随手布下的一着闲棋,雷天星、雷火仝、张咏、萧寒化名为蒙古人,各自领着几千不知道从何而来的蒙古人归附于哈密王,南谷子一听就知道雷瑾出的这招,一开始就不可能心存多少善意。

而在和阗居然在更早的时候就埋下了一颗暗棋,而且还是西北幕府的作战序列中,从未予公开的完全由西域各色人等组成的‘狮鹫军团’,虽然他们现在是最让叶尔羌汗国和和阗头疼的十个马贼伙——狮鹫十旗,没有人想得到这些个强悍的马贼团伙其实属于一个军团,并且与西北幕府有直接隶属关系,这太惊人了。

这些人都是西北幕府埋伏起来的奇兵,随时可以突起杀机,直插心脏要害的快刀呢,想那哈密王如果不是因为吐鲁番咄咄逼人,恐怕早就动手收拾了那几个‘小部族’吧。

南谷子只是很想知道,那没有公开的‘狮鹫军团’是由谁替西北幕府掌握着呢?

雷瑾在这时‘随口’告诉他南谷子这么些绝密的事情,显然翌日的详谈,具体的会晤条件,他雷大伯爵大约是不会参与的了。

而所涉及的多半是西北幕府将要允许南谷子的新教派,能够在何时何地宏道传法的具体细节,今晚提前知会一声,不过是雷瑾让他南谷子有个准备,把该谈的,不该谈的,所有的筹码都再想想清楚,免得到时措手不及。

守得云开见明月,今晚的夜色真不错啊!

南谷子微微笑着,心情好生愉悦。

自汉中仙人关(虞关)、略阳一带折向西行,北上天水,即至西北陇西府地面。

现在汉中蓝廷瑞、鄢本恕与雄踞河陇的帝国平虏伯挂平虏将军印的雷氏都督麾下的军队暂时相安无事,商旅来往不绝,宛然一付太平年景。

当然,谁都知道这等商旅繁华乃是沙上起塔靠不住,如今兵荒马乱,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战事一起,这条商路就断了。

细雨霏霏中,山岭上便漫开了“花儿”,一派西北粗犷之风:

“哎哟——

高高山上一碗碗油呀,

小两口儿吵嘴,

不记个仇呀,

白天里才恼成个气兜兜哟,

黑夜里就枕在了一个枕头。

哎哟——

小俩口儿呀,

睡在了满间炕呀,

你搂了我的脖子呀,

我搂住了你的腰啊,

炕头儿,

就挤得哟,

人撂人哩——

……”

河陇青海一带,乃至关中的男女老少,喜了乐了悲了愁了或者闲来没事都爱哼上两句“花儿”词,或高亢或清亮,亦是乡野风味。

在通往天水的帝国驿道上,四头身架高大、毛色闪亮,上好的秦川叫驴轻快地向北赶路,驴子看来有些亢奋,时不时有些响亮的喷鼻声,以表达它们特殊的感情。

口外的良马关中的驴,关中驴子比别处的驴大上一号,体态壮硕,被毛多是黑色,只口、鼻、眼圈、腹下是白毛,相当漂亮显眼。

两头驴子为坐骑,另外两头驴子则驮了行囊用具。

坐骑在驴子上的两名乘客戴了雨笠、蓑衣,鞍马上挂剑悬弓,牛皮箭袋赫然在目,乍看好似快意恩仇四海为家的江湖豪杰,难怪敢在兵荒马乱的时节,仅两人就敢登程赶路。

青箬笠,绿蓑衣,细雨骑驴上陇西……

“啊,这路上商旅车马还真多啊!师傅,还有多久到陇西?”

“过了天水,离陇西就近了。寒磬,前面三里应该有个歇脚打尖的十里铺吧?”

“刚才徒儿打听了一下,前面就快到了。这雨天出行,还真是有点讨厌哎!如果有马还能再快点。”

“这驴儿跑起来也不慢啊,汉中不比河陇,马匹难求,都让军队征用啦,骡马都不容易找,能有这秦川大驴已经不错了。”

“师傅,不如咱们在天水换了坐骑吧,天水一向是互市之地,蕃马一定不少。”

“也好!这样赶路也能快点。”

缰绳轻抖,驴子撒开了腿快跑,赶一程,大概中午就可以在天水城里休息一下了。

十里铺。

骑驴赶路的师徒俩缓缰而行,因为前面有不少商旅聚集,甚至吵吵嚷嚷,似乎有什么事情发生。

“哎呀,这怎么过啊!”

整条宽敞的驿道差不多堵塞了一半,过往的商旅又多,自然是前行缓慢。

“师傅,我到前面打探一下,看是什么事情。”

“快去快回。”

“好嘞!”

不一会儿,打探消息的徒儿回来了。

“师傅,是这里的县衙差役和里正、甲首在阻止一些零散农户把羊毛、驼绒还有蚕茧运出乡村贩卖,因为按县衙通令,须要没收农户的货物,所以差役正与农户们吵嚷争执不下呢。”

“那差役为什么要阻止农户远出乡村贩卖呢?”

“据说是县令下了通令,勒令零散农户必需把手里的羊毛、驼绒、蚕茧卖给县衙指定的包买商人或者毛纺工场,不许农户私自贩卖出境,违者予以没收。”

“那农户为什么不想卖给县衙指定的商人或者工场呢?”

“据说是外县的买价要比本县指定商人和工场的买价,每斤货物高十几文到几十文不等,农户一年辛苦不就想多赚取几个钱嘛,所以想要运到外县去贩卖,但是县衙则为了保护本县的工场,严令禁止零散农户出境贩卖。”

“县衙这么做是不是有利益?这不是害民之举吗?”

“据徒儿打听,这西北征收税赋,雷氏幕府直接向农庄牧场作坊工场商铺等征收,绝对是占了其中大头,然后下面各府州县也各自分别各收自己那一部分税赋。象县衙支应钱粮,除了幕府下拔之外,主要靠县衙自己征收所得,他们阻止农户贩运出境,就是因为县衙不可以再向实行定额租税的农户多征收一文,多征收一文都有可能让西北幕府的‘税务巡检’查得倾家荡产,但是县衙可以向商人或者工场征税,所以差役就要到处设卡阻止农户运羊毛、驼绒、蚕茧等出境贩卖,只准卖给本县的商人、工场,否则就予以没收。”

“看来这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不能两全其美啊!不知这些农户如何了局?”师傅叹息了一声。(3-U-W-W)

“师傅,这事情大概‘税务巡检’也没有办法。咱们还是赶路吧!”

“昂吱——”,驴子嘶叫着,四蹄趵动,不时的喷着响鼻,挨过拥挤的围观人群,继续向前赶路。

过路的商旅除了对那些愤懑不满的农户寄予同情之外,确实很难有什么可以帮到这些农户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8。27发布

第三章 内患危机匿伏矣

霏霏细雨已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停了。

不过,天色没有放晴,有点儿阴。

北上通往秦州的帝国驿道上车水马龙,男女老幼,吏卒僧道,熙熙攘攘,来往络绎不绝,骑马的、挑担的、赶着毛驴的,纷纷向秦州城赶去。

驿道两旁疏林掩映,阡陌纵横,田亩井然,依稀可见农人在田间耕作。

秦州是帝国正式的称呼,但士庶百姓商贾官吏仍然习惯称秦州的古郡名“天水”。

这里与远古的女蜗氏、伏羲氏、神农氏相联系,也曾经是赫赫威仪的故秦帝国发详地,秦汉时代陇右名将层出不穷,李广、赵充国是其中大有名者;

到了汉末三国时代,屡屡伐魏无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亲手选中的接班人姜维也算得上此间之名人,可惜姜某人充其量就是诸葛亮‘长于治戎而奇谋为短’的翻版,战术指挥无可诟病,但缺乏战略眼光的致命弱点一脉相传,不但是所谓的‘卧龙先生’苦心孤诣奋斗了一辈子,到死也飞不起来,传到了卧龙传人姜维的手上依然如故,他继承了恩师的一切优长和缺点。呜呼奇哉!当初称诸葛亮为‘卧龙’的人真是天才,一语成谶,巨眼独具,看死了此‘卧龙’一辈子只能伏卧在地的宿命,就是其弟子也逃脱不了这‘宿命’的笼罩;

真正飞龙在天的高手是祖籍天水的故唐帝国皇帝高祖和太宗,尤其贞观大帝的文治武功令人景仰,可不是后世所谓的什么大帝胡吹矜夸的什么十全武功,什么文武睿哲,什么敷文奋武,什么孝慈神圣,什么天朝盛世可以望其项背的。天水李氏一族开枝散叶,蔚为帝国大姓,再因李唐皇族国姓而名闻天下。

如今的秦州,既是汉蕃互市贸易的中心之一,也是西北重兵集结的军事重镇,驻扎有骑兵军团,步兵军团,守备军团,内务安全署下辖的铁血营、锄奸营、巡捕营,还有税务巡检等等,军民人等,汉番各族从四方汇聚云集于此,又转向四方,人烟之稠密可想而知。

在西北幕府治下,包括秦州在内,虽然不象湖广、汉中、关中等地大城一样需要缴纳城门税,不过进城需要查验路引、关防、勘合、度牒等身分符牌,登录入册,所以士庶不论富贵,还是一样要排队查验等候入城,一般情况下,除了儒生,只有军方和僧道人士可以优先入城。

蹄声得得,骑着秦川大驴赶路的师徒俩渐渐接近城门关,笠帽、蓑衣都收了起来,却是时下西北儒生常见的利于骑马出行的打扮——朝天交脚幞头、圆领箭袖、牛皮靴子,驴鞍前后悬弓挂剑,衬托出一股英武不凡来。

师徒俩从汉中过虞关入陇时,就领教过西北幕府严密有序的查验登录制度了,那些执行查验登记的胥吏、兵卒,还有那些个负责复核的绿袍‘黄鹂’、‘鹌鹑’、‘练鹊’、‘犀牛’、‘海马’文武官员(注:明代八九品文武官员公服着圆领绿袍,前后方形补子,‘黄鹂’八品文官、‘鹌鹑’九品文官、‘练鹊’杂职文官、‘犀牛’八品武官、‘海马’九品武官,此处借用之),虽然温和有礼,却是绝对不肯稍假通融的。

城关之前,有避雨的风雨棚,准备进城的军民排成多列长龙等候查验,内务安全署、守备军团、税务巡检的官员联署办理公事,胥吏每两人一组,一人查验一人记录,每查验十人次,则将查验登录册籍送呈负责复核的官员审核,审核无误之后,即准许入城。

至于‘本籍’或‘寄籍’民众需要每日进出城关者,则每季申领通行关防,查验略有不同。

师徒俩已经对这套查验制度打听详实,路引也货真价实,接受胥吏的查验又非常配合,虽然携带了弓刀箭矢,也很快就顺利通过城关,匆匆催动坐骑进入秦州城。

他们师徒俩自然也就无从知晓,在城关处一个偏僻角落,那些联署办公的官员中,一位‘黄鹂’,一位‘练鹊’的窃窃私语了:

“看清楚了?确实是甲字秘册第一五五六号上的人物?”

“没错。虞关的通报一来,我就已经叫兄弟们打醒了十二分精神,虽然路引都是货真价实,仍然通过严密的查证比对,确证是戒律会的人。”

“都不知道上面是怎么弄到这些绝密档案的。戒律会十三峰中人,个个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人物,等闲难识得他们的庐山真面目,能弄到真人的肖像绘图,真是不容易啊。”

“那是。虞关那边的兄弟已经基本认定,其中之一就是谍情简报上所说的落日庵主人听梵,另外一人是其门下弟子寒磬,现在亲眼目睹,更是确证无疑了。她们虽然有所改服掩饰,不过并未变易相貌,仍然不难辨认。”

“有你神眼一看,自无差谬,呵呵。谍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