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惊雷逐鹿 >

第388章

惊雷逐鹿-第388章

小说: 惊雷逐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是雷瑾的克敌风格,不是那些护卫的风格了。

“当然是爷错了呀。 ”

“呵呵——叫他们不要纠缠了,赶快起碇开船。 ”

雷瑾吩咐着。

第三章 道不同

马踏春泥半是花。

雄健的枣骝踏着暮春残花,走在湿意盎然的柳荫道上,自有踏花穿柳马蹄香的悠闲意致。

远处,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鸳鸯嬉浴春水渌;

近处,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记忆中的江南,繁华中透着颓废;声响中的苏杭,吴侬软语中浸着绮丽;雨雾中的水乡,雾锁迷楼,仿佛暗藏杀机。 一切都是遥不可即的幻梦之忆,是思绪把它们拉近在了咫尺,描绘成了一种特殊感觉,甚至一段历史的代称。

时空流转,当年的孩童已经长大,如逆流而上追忆时光,想到当时那日的景象,沉到怀旧的梦境,怀念逝水的流年,仿佛已经一去无踪影。

曾经的年代,情感的荒芜……

曾经惊涛拍岸……

曾经心潮起伏……

曾经激情澎湃……

曾经乌云密布……

当年那些小曲还在传唱,岁月的光影却已经在记忆的年轮中老去,人生易逝,年华似水,过往的记忆斑斑驳驳,无从再现与修复,淡忘,模糊,缺失,光影虚幻,无从触碰……

只有重回江南,记忆才在混沌与断裂处得到一些弥合,再次浮现过去那些稍纵即逝的记忆。

一切都不曾逝去,而只是封存。

当时机合适。 记忆深处地碎片重新释放,修复着记忆的断裂。

过往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仿佛一杯久泡还酽的茶,从雷瑾心头一一流过。

马鞭轻摇,眼前峰峦竞秀,万壑争流,云水环绕。 溪山如画。

一缕清溪,细流曲折。 从山脚下面回绕南流。

沿溪望去,桃李成林,松柏苍翠,郁郁葱葱之中,柴门隐约,竹篱依稀,仿佛世外桃源了。 在这天下板荡。 旱涝相继,瘟蝗接踵的艰难时世,这里算是很难得了。

雷瑾循着山麓,沿溪而进。

身后是他的众多随扈,阿蛮、栖云凝清……

蹄声得得中,前方出现了雕梁画栋,金玉藻饰的山中庄园。

遥遥可见庄园四周地奇花异草摇曳生姿,珍禽奇鸟依稀在耳。 眺望天际,则烟波浩缈的太湖,水绕山前,舟楫往来,香水之溪,百花之洲。 皆宛在眼下。

笙箫迭奏,歌声悠扬,和着水声涛声共鸣,八百里太湖洪波之上,但见一片锦帆画舫,虽非烟笼寒水月笼纱之情致,却已是隔湖犹唱菊花花之绮靡。

太湖富饶,这湖光山色之地正是筑西施台、辟玩花池、开采香径、凿碧泉井、建馆娃宫地好地界,环湖之山丘,多有富贵人家所筑的行馆别业。 每当那春花如锦、秋月皎洁之时。 携那妖艳善媚的美女子流连于山水之间,那才是真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仅仅在乎山水之间也!

雷瑾并不是来此登山游玩的,他是打算造访族中元老院的一位重要元老——四十年前以吏部侍郎致仕归田的雷溟。

自号‘隐山主人’地雷溟,表字徙南,当然四十年以后,以平辈论交而有资格称其表字的人物多已故去,连知道他表字的人也不多了。

雷溟的父兄皆进士出身,一门官宦,尊荣之极,其父雷衮在兵部尚书任上致仕退养,加官赐少师;其兄雷涯举进士授翰林,历官户科给事中、刑部清吏司员外郎、兵部武选司主事等,在六部、六科、都察院中磨砺升迁,仕途最高峰便是曾经入得内阁,首辅天子,后加官赐少傅少保归田,更是雷氏族中极奢遮的人物;其弟雷沃则是功封一等伯爵,加官至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其他散阶不论;雷溟的吏部侍郎官职还是其父兄几个中,最低的官阶。 不过,雷溟所在这一支在官场上锋芒太露,屡屡遭朝廷皇室之忌,父兄皆不得久任其事,虽是如此,也是实打实的官宦世家,乡宦大族,支内子弟繁盛,做官营商地子弟多有,财雄势大。 虽然近三十年来,是威远公雷懋这一支风光无限的世代,但他们这一支仍然是雷门世家中有数的强宗大支,其力量和权势无人敢于小视。

雷门世家之内,宗族各支向来派系林立,矛盾纷争层出不穷,雷溟这一支与威远公雷懋这一支也是向来就不对付,自然不会对雷瑾登门来访有多么的‘笑脸相迎’,即使他是帝国侯爵也是如此。

若是别的事,雷瑾根本不想与雷溟打交道,但他要游说族内暂缓对麻尼剌的打击,雷溟却是关键——他是元老院内主持这桩事情地司令人。

因此,雷瑾必须与雷溟打交道,必须说服雷溟。

然而,雷瑾并没有把握,甚至一分把握都没有。

雷溟的武技并不如何高明,但生养得几个好儿子,都是雷氏门中翘楚,一个儿子在执正堂,另外两个儿子则是元老院的元老,这几位都是以武技在家族中立足,向来是家族事务的急先锋。 再则,他的侄子中也有好几个头角峥嵘之辈,也是雷门世家的中流砥柱。 以雷瑾的了解,雷溟这一支族人做事一向雷厉风行,态度十分激进,这样的秉性风格,要说服他们改变已有的主意,差不多足够诗仙李太白复生重写一篇《蜀道难》了!

然而,事情再难,再不情愿,雷瑾也得尽力为西北争取时间,能够多缓一天就缓一天。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就是雷瑾现在的写照。

行到水穷处,雷瑾等弃马而行,转过山崖,却是一泓碧潭,微波细浪,层层展开,水色晶亮;潭中游鱼戏水。 喋然有声,摇头摆尾。

潭边石径古木蓊郁。 闭日遮天,藤蔓牵挂,茑萝盘旋,葛藤掺缠。

潭水溢流,蜿蜒而下,小溪淙淙,绕山过崖。 入于园囿,以资灌洗。

一行人见得秀水清亮,悄然而淌,心情无形中便多几分欣喜,少却几分烦闷。

山庄地位置可以俯视和眺望太湖,洁白地马头墙,黝黑的屋脊瓦,参差错落。 檐牙高啄,或者毗连而建,或者独立而筑,黑与白,虚与实,光与影。 与天地融合无间,理所应当。

虽然是江南随处可见地屋宇,却在平凡中见真趣,于庸常中见不凡。

沿着庭院之前的鹅卵碎石铺就的小道行进,雷瑾也要暗暗赞叹一声。

雷溟事先已经收到雷瑾具名的拜帖,因此便有雷溟掌理家事地长子雷大业大开正门隆重迎接,并引领他前往雷溟隐息所在,算是看在他当朝侯爵的面子上给足礼数,虽然雷瑾擅离辖地和职守是犯忌之行,但现在这武力话事地年头。 谁还将朝廷威仪看在眼中?谁还将朝廷法例放在心上?又有谁能治雷瑾的罪?谨小慎微奉公守法的人。 也坐不到雷溟、雷瑾如今的位置上。

在雷大业引领下,绕过山庄前院那古旧深沉的照壁。 一种古雅幽深的气息便掺杂在凛冽山风里,向着雷瑾迎面扑来。

古旧的大门,古旧地门厅,古旧的照壁,甚至出现在他面前的庭院,果然一如料想中那样的古老幽深,这便是官宦世家的风华气派,不需要丝毫的炫耀,或者老旧和沧桑才是炫耀的重点,也只有经过岁月沧桑淘洗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地浑厚气象。

沿路是广大花圃,卵石铺就的小径在万花丛中通向主厅和两边厢房,整个院落打扫的很干净。

花厅当中,紫檀桌配太师椅,几上茶盘,放在青花茶器。

几个神色冷肃的锦袍男子将目光投注在雷瑾身上,浑身上下隐隐的无形气机在不停的盘旋绕动,虽然都没有明显携带兵刃武器地迹象,然而他们身上隐隐犹如殷雷滚动般地奇异轻鸣不时传出,花厅中便是平添了几分不测凶险。

纯净清澈的双眸,深邃无尽,宛若实质的精芒如电闪而过,这就是正主雷溟了。

看来几十年‘隐居’不是白给,即使是当年武技并不出众的雷溟,在致仕以后也成了实力不俗的‘隐山主人’了。

就在雷瑾一闪念间,霹雳雷霆,声声入耳,这是直接叩击在心神上的雷霆之音。

瞬间,雷瑾体内原本不动不止土偶湿灰一般沉潜如深渊大地的气机强烈波动,从了无生机倏然变为暴烈雷霆。

宛若实质一般的斗志杀意汹涌!

惊雷霹雳!

一默如雷!

从雷瑾踏足花厅那一刻起始到现在,不过是呼吸之间。

可就在这短短的瞬间,这宛如雷霆一般的声威,几乎让雷瑾再次体会那种怒海操舟随时倾覆地感觉——面对天地之威,人类个体总是那么渺小和无力。

只是雷瑾现在心志坚凝如万载磐石,这惊雷霹雳,这一默如雷根本不足以撼动他地心神——因为雷瑾自己早已经是‘殷雷震’的绝对行家,他甚至是在享受霹雳轰顶地震慑滋味。

从‘九天殷雷’的‘殷雷震’诀中衍生而出的‘惊雷霹雳’和‘一默如雷’两门音波杀技相辅相成,威力何止倍增?

然而雷瑾一无所惧!

天地狂暴,于我何伤?

阴鲵而阳鱼,盘旋而成渊……

应机顺变,波流不已,变化无穷,再难窥测……

雷大器和雷大用两兄弟心中惊讶莫名。

雷溟这两个儿子虽然与雷瑾是同辈分的族人,年纪却是比雷瑾大上两纪还多,成名极早。 而且曾经做到总兵镇抚使,又曾经在鹰扬左卫的机密衙门中担任过秘谍头领,靠地就是精湛的武技扬名立万,虽然激流勇退,早非官身,然其蓄意而为的威仪和杀气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够颉颃抵御,何况是揉和在‘九天殷雷’中的‘锁魂’和‘殷雷震’两种法门中加以巧妙运用?

两人都已经是元老院的元老。 对雷瑾当年的‘惫懒蛮横’‘好色浪荡’自是知之甚详,也知道雷瑾当年有多少斤两。 虽然雷煌有西北之行,亲眼目睹了雷瑾在各路高手围攻下的悍勇,还有‘雷影’回报地消息,但也都不曾想到雷瑾的修为已经在先天层次上迈出了几大步,完全颠覆了他们地想象。

他们更没想到,雷瑾还能在两人‘夹攻’下悍然反攻!

天地共鸣,在一刹那间。 无穷无尽的天地伟力轰然响应着雷瑾的杀意,被雷瑾的杀意牵引,与杀意共舞,杀势倏然成形。

那是何等浓重的杀势!

这是毫无顾忌的杀势!

虽千万人吾往矣,毫无保留的杀意牵引之下,激发出无穷之力!

人发杀机,天地翻覆!

盗得天人合发之机,以成其势。 夺取天地造化之力,翻天覆地,这是阴符经之精要,也是‘阴符握奇’之旨归。

连雷瑾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正是在畸门无上心法‘阴符握奇’上得以慧悟契机,一通而百通。 掌握了雷门世家‘天威杀势’入门地顶级秘奥,无上诀窍,从而在天道修行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畸门太监张玉当年种豆本是意在陷害,却不意如今使得雷瑾得瓜,种豆得瓜,这人生变化,出人意料,已是大非原意。

当天威杀势挟带着无上天威君临之时,竟是如斯可怖,光是出现的一霎那。 惊人的气势和威压。 就差点将两人坚凝如铁的神意摧垮,若非两人在武之一道上。 下力甚勤,势必难当!

莫测之威倏发即收,四座大为震惊!

雷溟虽然武技修炼的成就,远不如几个儿子,眼光和心智却是老练深沉,经此一番惊心动魄,兀自不动声色。

目光撞击,刹那而已。

雷瑾的来意和雷溟的立场,彼此已经明确,决断自出。

无声无息的交锋告一段落,雷瑾以晚辈之礼拜见,殷勤致以问候。

雷溟等寒暄客套之间,也颇惊讶于雷瑾礼单上周到细密地用心。

光是各种上等好茶叶,就有若干品类。 其中多是四川等地所出特产,蒙顶石花、玉叶长春、绿昌明、薄片、真香、火井、思安、芽荼、孟冬、銕甲、骑火、都儒、高株、麦颗、乌嘴,另外有湖广所产的碧涧、明月、茱萸寮、芳蕊寮、小江团等,林林总总,有不少都是江南难得一见,价比黄金的上品。 这些茶叶,主人家在座和不在座的几乎都有一份。

其实关键不是茶叶的好坏,而是周到。 这份人情,不好还啦。

主人家的婢仆,上地是湖州的‘顾渚紫笋’,这也是极好的茶,用以待客倒也合宜,符合官宦世家的身分。

主宾便一边品茶,一边谈笑,说些家常,道些见闻,自不免兼涉时政。

纵论天下之际,白衣军、横天军、塞外鞑靼、辽东女真,还有北方大旱、江南灾荒、蔓延帝国南北的蝗灾、瘟疫等等,无所不谈,却又都是小心翼翼地不去触及海天盟、麻尼剌等事,仿佛已经有了什么默契一般。

雷溟说来说去,便主要集中在江南的灾荒、荒政救助之上。

自去年以来,江南地方,尤其是太湖沿岸远近,除杭州较为平稳,松江、姑苏都是大旱之年,湖州、嘉兴等府却是大涝之年,水患极其严重,这等情形即使是在江南,也相当厉害,相当怪异,是千百年来罕见之事。

对雷溟拿江南灾荒说事,雷瑾毫无不满的表示,完全摆出一付聆听长辈教诲的架势,听着雷溟以‘悲天悯人’的口气讲述着江南的艰困:

“……去年干旱,加上蝗灾。 市肆米价陡然上升到三两。 江南大饥,听说镇江府有百姓挖‘观音粉’充饥,有很多人因此而死。 嘉兴府一些地方,河流尽皆枯涸,米价骤涨,乡民难以糊口,被迫取食糠秕。 或吃麦麸,后来到了争抢草根树皮地地步。 凄惨啦!

殷实人家。 每天熬粥吃上两餐,就号称‘果腹’了,乡民大多每天只够吃一顿……四处逃荒,夫弃妻,父抛子……”

雷瑾听到这里,微微眯起眼睛,闪动着莫测地光芒。 嘴角隐约有一丝嘲讽的味道——哪里有那么多悲天悯人呢?

在去年,江南地情形,雷瑾通过秘谍耳目,了解得也许不如雷溟等人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耳听闻那么巨细无遗,那么令人震惊,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差讹——大旱影响了江南丹徒、丹阳、金坛、宜兴、溧阳、常州、无锡、江阴、常熟、姑苏、吴江、昆山、太仓、松江、海盐、海宁、杭州、奉贤、乌程等几十个县,江南百姓生活困苦,告贷无门。 也早已没有可作典当之物,只能流散逃荒。 最惨的是,蝗虫突起,铺天盖地,作物就此侵食殆尽,粮食绝收。 饥民大起,甚至出现吃人肉的情形,“割将死人肉为食”,并非虚妄之言。 这在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简直是亘古未闻之事了。 又有疫病大肆流行,十家中有五、六家死于瘟疫,而且死后往往不能及时下葬,弃于荒郊野地,更是导致瘟疫扩散,死亡相继。 大户人家也所剩无几。 路上饿殍相望。

许多地方,一斗米甚至就可买两个奴婢。 夫妻分离母子离散而没有人会因此哭泣,已经没有空作那些伤悲流泪之态了。 心肠不硬,便只能全家三代死绝死光,这是大难来时各自飞了。

不过,这对于江南大家族私自移民到南洋诸藩以及辽东等地地谋划,未始不是一个绝好机会,而且他们也牢牢抓住了。 据雷瑾所知,南洋一带的移民,去岁因为灾荒而大大增加了,辽东、东溟大岛、朱崖大岛、占城、麻剌加等地都出现移民猛增地情形,几乎快要超过南洋土著的丁口了,尤其是超过安南藩原来的黎越人。 也由于灾荒,各大家族私自移民海外的举动却没有引起朝廷太大注意,可以说是无声无息——迁徙各大族原本就隐匿的人口,这没有什么大问题,只要不被抓现行就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迁徙编户之民就大有问题了,这可是杀头大罪,违犯了几乎名存实亡的‘禁海令’。 但去年正好赶上这旱灾和蝗灾,各大家族得以私下招募了许多衣食无着的流民下海,这丁口不断增多并且超过藩国原来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