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134章

桓侯再生-第134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平定江东的难度势必倍增。
  “张征虏费心了!”庞统笑笑说道,“统此来丹阳,并无他事,只为一观江东之势!”
  “观江东之势?”简雍有些好奇地询问道,“庞先生此言何意?”
  “江东目前呈双雄并立之局,但在统看来,此局难以久持。”庞统一捋颔下短须,朗声回道,“统先访柴桑,再看秣陵,对日后江东归属已有些明悟!”
  “庞先生去过柴桑了?”我心中一惊,急声问道。
  “正是!”庞统丝毫也不避讳地说道,“统原本其实有意投效孙氏,但却因才疏学浅而不被见用……”说到“才疏学浅”时,庞统语中的讽刺意味相当浓厚。
  没想到时空已发生了变化,庞统却依然逃不出“宿命”。基本上我也能猜出孙权不用庞统的原因——丑陋的相貌,以及庞统故意摆出的狂傲架势,肯定让年轻气盛的孙权无法接受认同。看来庞统的性情果真是和史书记载的很相似。能够接纳他这种倨傲性格,并委以重用的人,在当世恐怕也就只有大哥和曹操了。当然,我例外……
  “孙权小儿有眼无珠,以庞先生大才不能见用,天下间尚有何人可用?”我激愤地说道。
  毫不迟疑,我当即起身向庞统再施展一礼,诚声说道:“飞斗胆,愿代兄长恳请庞先生出山!”
  “……”庞统仔细观察了我一番,旋即起身回礼说道:“公即相邀,怎敢不从!”
  虽基本在意料之中,但庞统真正答应之时,我还是惊喜不已:“得先生相助,我兄长兴复社稷有望!”
  顿了顿,我继续说道:“士元先生,今日先在秣陵休息一日,待明日飞派人护送先生前去寿春。我兄长必会委先生以重任……”
  “张将军且慢……”庞统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寿春刘皇叔那里已有元直相助,智略足矣。统欲即留在丹阳,襄助张将军先平定江东!”
  “……”微微一楞后,我迅速回道,“正是求之不得,飞且拜庞先生为军议校尉(负责参谋军事的文职),领征虏将军府参军之职。待禀明兄长之后。再由我家兄长另拜他职。先生以为如何?”
  “张将军如何厚待,统感激不尽!”前后不过8天,在柴桑和秣陵所受到的截然迥异的待遇,令庞统感慨不已。而初一出仕,即被拜为校尉,可说是相当难得了。
  “哈哈哈……”我暗出了口气,大笑起来,对简雍说道,“宪和,今日得士元先生投效。实是喜上之喜。如此大喜。岂能不庆,今晚即于府中设宴,为士元先生接风!”
  “将军所言甚是。雍这便下去安排!”简雍微笑应道。
  “踏踏踏……”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士卒来到厅外,单膝下跪禀报道:“启禀将军,孙瑜于监中绝食有两日,适才他人已昏厥过去!”
  “孙瑜?”听得回报,我眉头微微蹙起。恼怒于孙瑜残害裴元绍遗体的行径,其实我早已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同样将其剁成肉酱。但最后考虑到他还有些利用价值,就暂且饶了他一命。这些日忙于军务。也没顾得了他。没想到,他居然玩起绝食的把戏来。
  “拿些稀饭,给他强行灌下去!暂时还不能让他死……”我略一思索,沉声回道。
  “是!”那士卒领命迅速离去。
  “张将军,这孙瑜莫非是孙权亲族?”庞统稍一犹豫,出声问道。
  “正是!此人正是孙权亲叔孙静之子,前番丹阳交锋时为我所擒获……”孙瑜之事也算不得什么机密,我便事情的原由简单向庞统做了说明。
  庞统似乎对此事颇有些兴趣,倾听时还不时询问些问题。待将想知道的事情弄清楚后。庞统蹙眉略一沉思,忽然笑着说道:“张将军!孙瑜乃一‘奇货’,无论囚,或是杀,都太过可惜。若能善加利用此人,可抵5000精兵!”
  “士元先生的意思是……”我略一思索说道。
  “离间!”庞统眼中精光一闪,肯定地说道,“这孙瑜非但年轻气盛,更似乎与那周瑜关系颇为不谐。而且此次他兵败被擒,虽说是其自取其祸,但以他性格,未必不会埋怨周瑜计划不周。张将军更可施计,令他加深这种想法。如此一来,他对周瑜必然痛恨至极。而后,将军可设法让其逃回柴桑……”说到这里,庞统笑着看向我。
  厉害,果然厉害!其实我也不是没有想过以孙瑜来施行离间计,但思前想后,始终没有形成很好地计划,所以就一直拖延到现在。但庞统只是在片刻之间,就整理出了比较完整的计划。此人智计胜我多矣。
  如今,大哥有了“龙凤组合”,有了徐庶,有了陆逊……一支足可抗衡郭嘉、贾诩、二荀、程昱、刘晔等人的强大智囊团已经形成。数量上虽稍有不如,但质量上或许还要稍胜一筹。单以人才论,无论智囊,还是武将,大哥比之曹操应该不逊色了。只要有了稳定的根基(江东),形成南北对峙、乃至天下一统并不是遥摇无期了……
  “我也正有此意!”我呵呵一笑说道,“宪和、士元,我等一起好生商议一番……”
  ※※※※※※※※
  两盏茶的工夫后,基本的计划已经出炉。庞统思考问题全面、大胆,而且针针见血,以他主导设计的这条离间计,如果成功,对孙权的损害简直难以估计。由此,我更感庆幸,若庞统身在孙权处,将要领受这等“奇谲诡计”,恐怕就是我们三兄弟了……
  见自己地提出的方案基本全被接受,庞统也显得很兴奋。睿智地神采让他的面容看起来也顺眼的多了……
  由简雍亲自引领庞统去府内厢房更衣歇息后,我命人将林雪招来,仔细地吩咐他做两件事——其一,联络锦帆营,秘密探寻庞统这多日来的行踪,尤其是庞统究竟在柴桑呆了几日;其二,派人密往寿春,找徐庶问明庞统真实相貌和一些事迹,而后急速回报。
  说实话,正因为庞统太过厉害,倒让我有些不放心——如果庞统是真心投顺,对我军绝对是天大的助力;但万一其中有诈,那损害也是无法言语的。此外,我还要确认他究竟是不是真的“庞统”。简雍虽然在鹿门书院见过他,但他未必就真是庞统。虽然这些顾忌可能只是我的多心,但身为军政主官,我却不得不谨慎仔细……
  ※※※※※※※※
  五日后,派往寿春的人返回秣陵,经徐庶的确认,庞统的身份无误。徐庶显然对庞统投效之事也是高兴异常,特意请求我要多体谅庞统比较狂傲的坏脾气。另外,甘宁也有了回报——经锦帆营仔细探寻,终查出庞统几日的行踪(主要是庞统的长相实在太引人注意)。庞统前后在柴桑呆了不到两天,其后还去了彭泽,随后才来的秣陵。而彭泽令竟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谨。这样看来,庞统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了。(一个投效不到两天的人,相信没有谁会把他派来做内应。)
  顾虑消除后,我也大感轻松。如今的丹阳,政务有简雍,奇计有庞统,治军用兵我自己来就可以,人员配备可说整齐。
  与此同时,由庞统主导的“离间计”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这几日,庞统一直在想办法加深孙瑜对周瑜的误会——让孙瑜认为,周瑜是故意派他这支偏师去送死。庞统已经通过几天时间彻底试探清楚了孙瑜的性格,他相信离间计成功的可能达到九成,问题只在成功后能够造成地损害。
  ※※※※※※※※
  河北,冀州战局仍在僵持。
  即便有曹操亲领大军赶到,即便曹军有八万之众、袁军只有三万不到,但渤海城却仍然岿然不动。审配筹谋调度,依托渤海坚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将渤海守卫得固若金汤——曹操派人劝降,审配直接将使者枭首,首级悬挂于城门;曹操做出突袭幽州的假象,意欲调袁军出城,审配恍若未见;曹操围三阙一,意欲泄袁军抵抗之志,审配索性直接堵死三面城门,只留面向曹军主阵的南门;曹操强攻城池,审配将曹军所有攻城方法一一化解。
  7、8日下来,曹操也被审配搞得无计可施,曹、袁两军的伤亡都超过万人以上。
  此时,郭嘉提议,暂时缓攻渤海、真定、乐城,先行将防守空虚的并州夺下。曹操与其余谋士仔细商议之后,认同郭嘉之认……
  第一三零章
  秣陵
  阴森寒凉的监牢之中,不时传出阵阵怒骂声。
  “张飞小儿,无耻之尤!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孙某绝不皱半下眉头……”
  “张飞小儿,我孙家不会放过你。他日你必被千刀万剐而死……”
  形容憔悴的孙瑜紧握监牢栅门,声嘶力竭地怒喝厉骂,仿佛一点也不觉疲惫。前几日,孙瑜意欲绝食而亡,但却被看守士卒以稀饭强灌救活。在鬼门关前逛了一圈之后,孙瑜似乎也想开了,再不做绝食的“傻事,“每天有饭便吃,有酒便饮,养足精神后便开始无休止的漫骂。
  “不知死活的东西!”两名看守士卒来到孙瑜的监房外,其中一人以手中长枪作势欲刺,厉声喝骂道,“将军没有把你千刀万剐祭奠裴都尉,已是格外开恩。你还这么不知好歹……”
  “呸……”长枪临身,孙瑜仍旧夷然不惧,毫不服软地怒骂道,“去他娘的,开恩”去他娘的狗屁将军。告诉张飞那黑厮,我绝不会饶过他,叫他洗净脖子……”
  “哧~~”另一名看守士卒不屑地嗤笑说道,“你们孙家还有人能赢得过我家将军?连那周瑜都不是将军对手,更别说你这样的货色……”
  “算了,跟一个要死的人吵什么?”起先的那名看守反过劝慰起同伴来,“再让他嚎两天吧……”
  “咯噔~!”孙瑜心中猛地一沉,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你们说什么?”
  “还以为你真不怕死呢……”那看守士卒面上明显地现出不屑神色,“再一两天,你就会押去庐江,和你那两个亲戚一起被砍头。将军的通告已经发向江东各地了……”
  两名看守离开后。孙瑜也自停止了怒骂,呆呆地立在监中发怔,似在思考着什么……
  翌日上午,在10余名士卒的“护卫”之下,孙瑜被押送上了通往庐江的船只。为了确保不会出现意外,锦帆营特意安排了4艘走舸快船沿途护航。
  由于是逆风逆水,5只船只行驶的速度并不甚快。至傍晚时分,才堪堪行过三山口。
  押载孙瑜的船只上。锦帆营都伯张德望着西北方向地天色,眉头逐渐皱了起来,嘟囔着说道:“搞什么鬼,都他娘的入冬了,怎么还会有这样的鬼天气?”
  “张都伯,怎么了?”负责押送孙瑜的一名什长好奇地询问道。
  “好象要有大风雨……”张德自小就是在江边长大,也是甘宁做江贼时的老部下。在江上厮混十几年之下,张德竟也能够如老渔民般根据云层、风向、水文等因素,推测出天气的大概变化。
  “大风雨??”那什长不敢置信地看向张德。若在夏秋季节,大风大雨倒也正常;但如今已然入冬。怎会出现这样反常的天气?“张都伯。应该是风雪吧?”
  “更像是雨……”张德也不是很确定,但还是沉声说道,“必须要快些行船了。不能在风雨来之前赶到纵阳河,情况不妙了……”
  “兄弟们,甩开力气划。一个时辰内必须驶进纵阳……”张德大声向腴船的操船士卒招呼说道。
  押载船并不是艘很大地船只,被禁闭在内舱的孙瑜隐约也能听到舱外的谈话。当听到“大风雨”将到时,孙瑜心中甚至恶意地咒骂这些押送士兵全葬身于风雨之中。
  5艘船只的行进速度果然明显加快了。但天气的变化却更为迅速,不到半个时辰,浓云密布天空,呼呼的西北风更加强劲地刮起,悬挂于走舸战船船桅的青色锦帆几乎被吹成一条直线。江浪变的愈加汹涌激荡,船只在江上左右摇晃。仿佛随时都有可能颠覆。也幸得操船的都是锦帆兵,才能保证行船的安全。
  半盏茶地工夫后,豆粒般大小地雨点从天空倾泻下来,并且变得愈来愈猛。借着强劲的风势,雨点如箭,击打在江面、船只上,“啪嗒啪嗒”的声响不绝于耳。
  “头,船漏了!”押载船上地操船锦帆突然惊骇地朝张德喊道。
  “什么?”张德浑身上下早被寒凉的雨水淋湿,但他仍自浑然不觉地指挥麾下士兵维持船只的正常行驶。闻听船漏的消息。张德急促地回道,“快设法把漏处堵起。操船的人,放慢速度……”
  但是,在风大雨大、巨浪翻腾的大江上,修补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半盏茶的工夫后,船体的漏洞非但未修好,反而还增加了几处,大量的江水涌进船中。
  情知此船已无法修复,张德急命士兵将孙瑜押出舱外,转移上锦帆营地走舸战船。很快,大量进水的押载船被一个巨浪彻底颠覆,沉入江中。
  “先靠北岸,躲过大风雨!”在张德的招呼下,四艘走舸艰难地朝北岸靠去。由于是顺风,不多时就已驶到距岸不足三丈的地方。但就在这时,忽地一个巨浪袭来,四艘走舸立时被荡覆两艘,另外两艘有进了有半船水,形势岌岌可危。
  呼唤、救援……大约两盏茶的工夫后,终于将落水的士卒全部搭救了上来。刚刚松了口气,负责押送孙瑜的什长就惊骇地发现——孙瑜不见了。
  拨寻了许久后,仍是未见踪迹,一众士卒最后只得放弃……在那十数名押送士卒个个垂头丧气的同时,张德与麾下的锦帆兵却隐约露出了松口气地感觉……
  船覆处之东南3、40丈远,孙瑜放开抱着的圆木,艰难地爬上了江岸。适才船颠覆时,孙瑜非常“碰巧”地抓住了一块圆木,并借着风浪飘至岸边。
  风雨极大,视线严重受阻,孙瑜勉力搜索了一番,也未发现那些看押士兵和锦帆水军。
  天不绝我!孙瑜仰天长叹。随即挣扎着朝内陆走去。
  此处,距离孙权治下的三山县仅只不到5里!
  在十多名押送士兵惊愕的目光中,张德竟将走舸船驶回江心。奇怪的是,船上人变多了,但船只的行驶却变得更加稳健。
  不多时,两艘蒙冲战船出现在江心,迎上了张德他们。
  当先一艘蒙冲,迎风临雨傲然而立之人。赫然正是横江中郎将甘宁。见张德跃上蒙冲,甘宁笑着问道:“德小子,干得怎样?”
  “老大,我哪次丢过你的脸!”张德嘿笑着说道,“一个兄弟看着孙瑜那混蛋上了岸,我才回来交差的!”
  “总算完成将军交代的任务了!”甘宁满意地一笑,拍了拍张德说道,“德小子,干得不错!”
  “嘿嘿“……张德先是一笑,随即有些惊诧地说道。“老大。将军还真厉害,居然能算到今天有这场大风雨。开始我还不信,直到起了天色……”
  甘宁笑了笑。没有回话,脑中想起得却是那位丑陋的庞参军
  正是那位庞参军准确地预见了这场罕见的冬季大风雨。
  ※※※※※※※※
  深夜,风雨仍在继续,但强度已大大降低。
  守卫三山县西城门的士卒惊异地发现——竟有人在雨夜叩敲城门。谨慎地察看之后,一名籍贯柴桑的守卫士卒认出叩门之人正是孙瑜,急向三山令禀报。已经入睡的三山令闻讯后,不敢丝毫怠慢,急起身赶赴城门将孙瑜迎入城内。
  在三山休养了三日后,孙瑜不顾自己仍显虚弱地身体,强自动身返回柴桑。孙瑜迫切地想见周瑜。质问他为何要故意将自己和那4000士兵送入死地;孙瑜还想见孙权,告诉自己堂兄——周瑜所做的“无耻”行径!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