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19章

桓侯再生-第19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丞相!”
  出乎曹操意外的是,于禁和徐晃并不是自己走进议事厅的,而且各被两名士兵架着进来的。曹操一见两人,立刻惊讶出声:“文则、公明,为何你们竟然如此模样?究竟怎么回事?”
  于禁和徐晃两人此时相貌极其狼狈,全身上下一片漆黑,衣衫褴褛,脸面与身体上有无数处被烧伤的痕迹,尤其是徐晃的须发几乎被烧掉一半。
  徐晃挣脱旁边士兵的搀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面色悲愤,语带泣声:“丞相……我军大败,3万大军已全军覆没!”
  “啪”曹操犹如失魂落魄一般,两腿一软坐到了位子上。
  第十一章
  “丞相……我军大败,3万出征大军已全军覆没!”
  听到徐晃的奏报,曹操只觉得脑子里面轰然一响,双腿站立不住,跌坐到座位上。两眼直盯盯地注视着徐晃,不敢置信地急问道:“什么?你说什么?”
  两行热泪从徐晃虎目中不自禁地流淌出来,“丞相…………三万大军已全军……覆没!”
  顿时,议事厅中陷入一片寂静。厅中众人似乎听到了一个天方奇谭,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不少人甚至惊得呆住了,嘴张的老大而忘记合上。
  30000大军!30000青州精兵!竟然全军覆没了……这怎么可能????
  这时,曹洪忽然从自己的座位上跳了起来,冲到徐晃的面前,一把抓住徐晃的衣领不停地晃动,语气激愤地大声质问道:“徐晃,你们到底打得什么仗,竟然把30000大军全军覆没?子孝呢?子孝怎样了?”
  被曹洪的声音惊得从失神状态里恢复过来,曹操强忍着心中的痛苦,向曹洪喝道:“子廉,住手!放开公明,回到自己位子上去。”
  曹洪不敢违逆曹操的话,放开了徐晃,悻悻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来人,看座。扶于将军和徐将军坐下。”待到于禁和徐晃坐定以后,曹操强自镇静,缓缓地向徐晃问道:“公明,子孝怎样了?为何不见他?”
  徐晃低头说道:“丞相,曹仁将军已被送回到府中,但……身受重伤。末将已命人去寻医官救治!”
  听到曹仁并未阵亡,曹操心中长长出了一口气。急忙大声令道:“来人,速去宫中找太医,过府为子孝医治。”
  吩咐妥当之后,曹操心神初定,和声向伤势较轻的于禁问道:“文则,你将此战经过与我细细道来,勿要有所疏漏!”
  “是,丞相!”于禁慢慢将战败经过,从曹仁设计火攻,到反中刘备军火攻之计被困,一直到最后全军覆没的全过程,仔细地说了出来。
  厅中众人听着于禁的叙说,心中越发震撼。等到于禁说完时,不少人眼中已经充满了骇然之色。如此计策,又有几人能够识破?
  曹操眉头紧皱,微闭双目,久久不语。良久,曹操睁开眼睛,沉声说道:“此战之败,过不在子孝,也不在公明、文则。便是我亲自领军,也难保不中此计!想不到刘备军中竟有如此能人,此人日后必为我军心腹大患。文则、公明,你等可知何人为刘备出得这般奇计?”
  于禁和徐晃一齐摇头。曹操拧紧眉头,长叹了口气,转头向郭嘉问道:“奉孝,你有何看法?”
  郭嘉微一思索,和声说道:“主公,你可否觉得此番之计,与上次令张绣中伏而致全军覆没的计策有相似之处?”
  旁边的荀彧、贾诩等人闻言都心中一动,神情若有所思。
  郭嘉接着说道:“比较前后两计,嘉以为至少有四处相似之处:其一,两次所用都是计成连环,环环相扣,令人防不胜防;其二、所用计策都是狠辣无比,不留余地,必要令我军全军覆没;其三,善于利用地形之利;其四、用计之人都是来自刘备军中。若不出意外,两计当是出自一人!”
  曹操点点头,说道:“奉孝所言,与我所思相同。只是不知究竟是何人?”
  郭嘉摇头说道:“嘉亦不知,但我觉得有一人非常可疑!”
  “谁?”
  “刘备之弟——张飞!”
  对面的夏侯渊奇问道:“张飞勇则勇矣,但未必多智。为何郭祭酒会怀疑此人。”
  郭嘉淡淡一笑,说道:“适才听于禁将军所言,张飞在战场之上审时度势,指挥若定,这岂是一勇之夫所能为之。嘉以为,恐怕我等皆为张飞外相所惑,而未能识破其真正面目!”
  曹操略一思索,点头说道:“张飞此人着实可疑!”顿了一顿,曹操又说道:“此次征伐刘备失败,是否需要继续对汝南用兵?”
  “丞相,此时不宜再对汝南用兵!” 郭嘉出声说道:“其一、若要再次出征,必须丞相亲自率领大军才有胜算,而且恐怕费时不短。若丞相远征汝南期间,袁绍又领军来攻,我军首尾不能相顾,如之奈何?其二、此战刘备虽胜,但其初至汝南,根基不稳,短时间之内,尚不足以对我军造成很大威胁。”
  荀彧也附和道:“奉孝所言我极为赞同。此外,经此次一战,已使许都存粮已所剩无几,不足以支撑大军再次出征!”
  “哎……”曹操一声长叹,“罢了,待平定河北,击破袁绍之后,再与刘备算一算此战之仇!但也不能放任刘备如此逍遥,文和,你要加派人手探听刘备军中虚实。刘备新得汝南,必定有人对其不服。文和,看能否寻得几人,以为我军内应!”
  “是,丞相!”贾诩眼中一丝精光闪过,沉声应道。
  “文若,加紧从各地征调粮草,以备军用。”
  “是,荀彧领命!”
  “好,今日议事到此!诸公且回!妙才、子廉留下!”
  不多时,除夏侯渊与曹洪外,厅中人已散尽。曹操适才脸上的沉稳表情已消失不见,转而面先忧色,说道:“……妙才、子廉,你们随我一起去探望子孝!”
  ………………………………………
  邺城,大将军府。
  审配兴冲冲步入大将军府,来到书房门外,听得房内有人正在说话。审配轻敲房门,朗声说道:“主公,审配求见!”
  “是正南啊,快快进来!”房内袁绍应道。
  审配推开房门,走进房内。只见袁绍正与三子一甥(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外甥高干)在房内议事。
  “正南,有何事?”袁绍见审配面露喜色,惊讶地问道。
  审配先向袁绍躬身行了一大礼,又向袁谭等人轻施一礼后,立稳身形后说道:“主公,大喜!”
  “哦?喜从何来?”
  “今日审配得细作回报。10数日前曹操派遣曹仁为将,征讨汝南刘备,却为刘备所败,曹仁所率三万‘青州军’全军覆没!”
  “什么?三万‘青州军’全军覆没?正南,当真是‘青州军’吗?”袁绍心中震撼不已。袁绍与曹操敌对多年,数次交锋,对曹操军中两大精锐“虎豹骑”与“青州兵”的强悍战力顾忌不已。在不久前的官渡大战中,青州军更是曾将袁绍大军冲的溃不成军。因此袁绍已将“青州兵”视为心腹大患。此时,听到三万“青州兵”竟然被刘备军全歼,自然是难以相信。
  “是的,主公!的确是‘青州兵’。连曹军出征的主将曹仁也身受重伤。此事已被我派往许昌的细作多番打探后证实无误。”
  “哈哈哈……曹阿瞒,你也有今日!……哈哈”袁绍放声大笑起来。
  等到袁绍笑声停下,审配进言道:“主公,这正是我军复仇良机。我有一计,必可助主公击破曹操!”
  袁绍喜形于色,忙问道:“正南,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主公可派一使者轻身前往汝南,对刘备许以好处结为盟约,约其出兵许昌。届时主公再亲领大军征讨曹操。如此南北夹击,曹操首尾难顾,则破曹必矣!”
  袁绍踌躇道:“虽是妙计。但刘备前番以结交刘表为名,逃离邺城。我深愤之,如今怎可与其结盟?”
  “主公,与刘备只是小芥,与曹操才是大恨。待击破曹操之后,主公也可再与刘备清算不迟!”
  袁绍点点头,“正南所言甚是,便从你之计。但应派遣何人出使汝南?”
  审配笑道:“骑都尉崔琰,清忠高亮,雅识经远,口才极佳。定可完成此重任!”
  “好,立刻命崔琰前往汝南与刘备结为盟约,共讨曹操!”
  ………………………………………
  建安五年十二月。汝南城郡守府迎来了一位客人——袁绍使者崔琰。崔琰乃是河北名士,品格高远,名望卓著。大哥丝毫不敢怠慢地亲自将其迎入客厅之中。
  崔琰将袁绍的亲笔手书和一枚印信双手奉递给大哥,笑着说道:“近日皇叔率军大破曹军,大将军欣喜异常,谴我前来恭贺。此外,大将军有意与皇叔结为盟约,共讨曹操,筐扶汉室。还望皇叔应允!”
  大哥将袁绍的手书仔细看了一遍后,慨然说道:“大将军之命,备怎敢不从。且讨平国贼曹操,解救圣上,筐扶汉室江山正是刘备平生夙愿。崔大人可回报大将军:大将军伐曹之日,便是刘备出兵之时。” 顿了一顿,大哥又接着说道:“只是这征南将军一职,备德疏才浅,实不敢接此重任,烦请崔大人将印信带回邺城。”
  崔琰见大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结盟一事,喜逐颜开,但是听到大哥不愿接受袁绍所拜的征南将军一职,又面现难色。在多番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只得无奈地说道:“既然皇叔执意不受,琰亦不敢强求。只盼皇叔能与大将军齐心合力,早日出兵共破曹贼!”
  大哥面色坚毅地说道:“崔大人放心,刘备岂是轻而无信之人。”
  “如此,则崔琰先行告退。”
  大哥亲自将崔琰送出府后,又回到客厅之中。拿起袁绍的手书又仔细看了一遍,然后递给二哥。二哥迅速浏览了一番,又递到我的手上。我展开一看,不由得心中冷冷一笑。
  看来,袁绍与曹操的又一次大战即将发生。
  第十二章
  袁绍的手书被厅中众人传看之后,又回到了大哥的手上。大哥将手书轻轻地放到旁边的几案上,和声说道:“袁公这个‘两军呼应夹击许昌’的提议,诸公以为是否可行?”
  听到大哥这样一问,我立刻安下心来。原本我还有些担心大哥在上次大胜曹军之后,会被胜利冲昏头脑,真的会应袁绍的要求出兵许昌。要知道,30000人的损失虽然不小,但对于曹操而言,还远达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我军如果贸然出兵许昌,只能是自取败亡。袁绍这样的提议,根本就是在拿我们当枪使。让我们消耗曹操的兵力后,他坐收渔人之利。
  但是现在看来,大哥对袁绍与我军结盟的图谋也非常清楚,袁绍的出兵提议大哥并不认同。只不过因为我们与袁绍有共同的需要——借助对方分散曹操的注意力,才答应了袁绍的结盟提议。
  听到大哥的询问,客厅中众人都面色肃然,认真思索起来。一阵沉默之后,孙乾首先开口,但语气中似乎显得有些犹豫,“主公……虽然已经与袁绍结盟,但我军此时出兵许昌,孙乾以为……颇为不妥!”
  大哥微微点点头,却没有说话,在厅中巡视一番后,最后目光落在正在微闭双目低头沉思的我身上。前段时间我连番的出谋划策成功,似乎让大哥对我充满了期待,“三弟,你有何看法?”
  我抬起头来,微皱眉头说道:“大哥,袁绍此举意图不良,名为结盟,其实不过是借我军消耗曹军罢了。”
  大哥点头说道:“恩,三弟言之有理。那么……以你之见,我们不应出兵吗?”
  我沉吟了一下,摇头说道“不!要出兵!但,目标不是许昌。许昌乃是曹操根本所在,必定防备森严,更况且许昌归曹操治下多年,民心已定,我军若是北上许昌,最终只能是劳师远征而无果。”
  大哥面现疑惑地问道:“不是许昌?那该当进军何处?”
  “地图!”府中亲兵迅速拿来地图挂在墙上。我来到地图旁,用手寻到汝南位置,然后手指一直向右侧延伸过去。忽然在一处地方停下,拧眉沉思片刻,“就是这里了!”
  厅中众人一起聚到了地图面前,看到我所指地方,大哥失声说道:“寿春!”
  “对,寿春!子仲,可知寿春守将是何人,城内有多少兵马?”我转头向糜竺问道。由于孙乾担任别驾一职,忙于政务。所以原先由他负责的情报收集工作现在由糜竺接任,糜家的商铺生意遍及各地,人路极广,由他收集情报是再合适不过了。
  糜竺略一思索后回答道:“寿春太守是曹操手下大将李通,城中兵马应该不超过万人。”
  “果然不出我所料,寿春守军兵力不强。况且寿春归曹操治下时间不长,民心未定。若派精兵一支,取得寿春当非难事!寿春沃野千里,正是大好的根本所在!”
  大哥盯着地图沉吟片刻后,眼中忽然一亮,笑着说道:“此策甚妙!既未违背与袁绍的盟约,又可避免与曹军硬拼而徒耗兵力。但当由何人领军袭取寿春?”
  我向大哥一拱手,沉声说道:“我军初得汝南,民心尚未安,大哥是万万离不得汝南的。为防止曹操再度来袭,也需要二哥协助大哥镇守汝南。此策由我所出,征讨寿春还是由我亲自领军为宜!”
  大哥略一思索,注视着我说:“三弟,话虽如此,但……我等兄弟三人别后重聚才不过两月,竟然又要……”
  “大哥,此次出征,事关我军长远大计。如若顺利,快则一月,迟则两月,取下寿春后,我等兄弟便又可重聚。如今曹军主力为防范袁绍,无暇南顾分兵,正是我军进军良机,如若失去,恐怕日后很难寻得!”
  大哥轻叹了口气,沉默了片刻说道:“……三弟,既然如此……你打算何时出征?”
  “越快越好,年关将至,寿春守军定料不到我军会在此时出兵,正可以攻敌不备。”
  ……………………………………………。
  两日之后。五更时分,天色朦朦泛亮。在猎猎的北风之中,大哥、二哥以及孙乾等人都来到汝南城东为我饯行。
  “三弟,此次出征一切小心!我跟你二哥在汝南等你凯旋归来!”大哥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说话时眼中带着几分不舍。
  “恩!大哥放心,小弟醒得!”说完我又来到二哥的身前,直视着二哥的眼睛,“二哥,汝南的防务就交你了。大哥的安危也交给你了!”
  二哥轻轻点头,语带宽慰地说道:“三弟放心。有二哥在,就有大哥在;即便二哥不在,也定会让大哥安然无恙的!”说完,二哥伸出右手到我的面前。
  我也伸出自己的右手,两只有力的大手紧紧攥在一起。
  “三弟,保重!”
  “二哥,保重!”
  向送行的众人挥别之后,我领军在晨曦之中悄然离开了汝南。
  此番出征寿春,我总共调用了近7000士兵。其中虎枪营、熊枪营两营共2000人(因为战死或者重伤致残而导致的缺编人数已经补充齐整,但是新补充的士兵作战能力与原先的士兵差距还是不小的)、风骑营1000人(风骑营暂时被一分为二,林豹率领1000骑随我出征,赵云领其余1200余骑驻守汝南),另外就是直接属于我辖下的那4营新兵4000人。
  …………………………………………
  寿春在汝南东面微微偏南的方位,距离汝南约400里。寿春,隶属扬州治下,地处淮水南岸,南引汝、颍两水,东连三吴富庶地区,北为中原腹地,西接陈、许,外有江湖为阻,内有淮、肥水利,地理位置重要,是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