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231章

桓侯再生-第231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亲卫手中接过被缴获地于禁的帅旗,陆逊将旗身轻轻地抖搂展开,凝目看了看,如鬼斧神工雕塑成的俊颜上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于禁本是准备与最后一批士兵一起过河,这一打算恰恰挽救了他;擎旗的亲兵很不幸运地先行过了河,最终成了俘虏,连带着将于禁的帅旗也送给了陆逊做战利品。
  “老实点。走!”厉喝声中。贺齐领数名士兵押着一名曹军将领来到陆逊跟前,“大人,这是此次擒住的敌军最高品阶者。一个校尉。叫于忠!”
  “跪下!”几名刘军士兵猛压于忠地身体。怒斥道。
  于忠模样相当狼狈,但神情却颇为桀骜,硬挺着不愿跪下。
  贺齐轻哼一声。右腿飞踢而出,正中于忠地小腿弯处。
  “扑通!”受力不住,于忠不自禁地跪了下来。
  “莫要为难于校尉!”陆逊将手中旗帜交于一旁的亲兵,温和地笑道,“于校尉莫非是于禁将军亲族?”
  “哼!”于忠先是狠狠瞪了贺齐一眼。而后不屑地回道,“是又怎样?你休想以于某来要挟太守大人!”
  “呵呵……”陆逊轻笑了起来,摇头说道,“于禁将军早已是我军瓮中之鳖,还有何要挟的必要!”
  “哼哼……”于忠冷笑连连,反讥说道。“不过用诡计侥幸胜一次,也不怕牛皮吹破天。”
  “于禁将军虽是当世名将,但孤军深入。早就犯了兵家大忌。如今连曹操都在彭城大败给了我家关君侯和张将军,于将军地使命根本已无可能实现。”陆逊摇头叹气道。
  “什么?”听陆逊说到曹操败绩,于忠才第一次色变。
  “除去此战的损失,于将军手中军力最多还有万人。如今东、西两面围剿于将军地兵马就不下八万人,以一敌八,毫无退路,而且缺乏补给。我真为于将军地前途担忧啊!”陆逊面带微笑。语调柔和,但说出来的话却给于忠无穷的压力。“眼下,能救于将军地人,或许就只有你了,于校尉!”
  于忠面色阴晴不定,小半晌后,突然问了另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知道我们会渡龙舒水?”
  “呵呵……”陆逊淡笑了笑,说道,“这里是庐江,不是汝南。于将军猎杀斥候的本事再厉害,也不可能猎光我军所有斥候。只要知道你们分兵两路,一明一暗,于将军的真实意图还不是很明了么?他大概是想借奔袭庐江来钓我军回援,再回过头攻击我军侧后吧。想摆出偷袭庐江的架势,又不想‘惊动’身在舒县地我军,就只有渡龙舒水,翻越潜山了。”
  于忠满面骇然之色地看着陆逊,惊愕地发现眼前这个年轻文雅的敌将所说的一切居然跟于禁的计划几乎一般无二。
  “其实,根据贵军目前的处境和于将军的性情,即便没有斥候的回报,陆某大概也能猜出个十之六、七来!”
  “你……你就是陆逊?!!!”
  见陆逊点头证实,于忠才悲哀地发现,包括于禁和自己在内,都大大地低估这个“二十来岁地书生”。
  第六十六章(下)
  信心被沉重地打击后,于忠的精神都有此恍惚了起来。
  待回过神来时,于忠才惊愕地发现,在与陆逊对话的过程中,自己竟然不知不觉地将许多于禁军中的重要情报给透露了出来。
  直盯盯地看着陆逊,于忠心寒如冰,知道这个看似温和无害的书生将领,根本就是一个恶魔般的存在。一时间,于忠连自行寻死的心都有了。
  不过,陆逊接下来的话却再次让于忠大大地吃了一惊。
  “你要放我走?”于忠瞪大眼睛,又惊又疑地说道。
  陆逊微笑着点了点头:“于校尉,陆某想请你给于将军带个话——请他以社稷黎民为念、以那万余将士的性命为念,果断弃暗投明,归顺我家主公。否则这淮南、荆襄大地,恐怕又会再添无数冤魂。”
  “不要妄想了,我家将军不会背主投敌的!”于忠强自说道。
  “是否要归顺,就看于将军是不是个明理明势的人了。”陆逊也不生气,依旧笑着说道,“于校尉,你只要带个话就行了。于将军实在不愿归降,那只好兵戎相接了!”
  思索了许久,于忠缓缓点了点头。
  非到绝望之时,人终究是有求生之念的!
  被送过龙舒水后,于忠跨上被对手交还的坐骑,回首看了一眼陆逊,而后打马飞驰离去。
  “大人,就这样放他走?”贺齐看着于忠远去的背影,不动声色地向陆逊低问道。
  “不然还要怎样?”陆逊转头看向贺齐,温笑反问道。
  “大人难道不是想尾着于忠,进而寻觅到于禁的踪迹?”贺齐微惑地说道。
  “想要寻觅于禁,靠这个办法行不通。”陆逊摇了摇头,“别看于忠现在有些糊涂,稍过片刻他就会冷静下来。倒时他一定会密切留意周围有无我军细作的追踪。要真派人跟着他,很容易被发现。而且咱们也不需要用这个办法,现在的于禁还能跑到哪里去?”
  “恩!”贺齐稍一思索,点了点头,“那大人的意图是什么?”多天合作下来,贺齐对陆逊也已有些了解。
  “也没什么……”陆逊轻轻笑道,“只是想用于忠去搅乱于禁的心,打击一下敌军的士气而已!”
  贺齐沉吟片刻。想通了陆逊的意图,不禁在心中再对这位年轻上司地才能大感惊叹。
  “公苗兄,你立即派人向魏将军知会这里的战况,并请他与我军保持协调一致,继续向西逼压于禁!再命金郎将即刻自舒县向西挺进40里,据占小金亭。”
  “是!”
  …………………………………………………………
  果如陆逊所言,于忠向西北驰行了10多里,就感觉有些不安心,生怕狡诈如狐的陆逊会派人追踪自己。
  故意做了几次试探,均未发觉有追踪者。于忠才算放下心来。寻觅起于禁所留的一些隐晦的蛛丝马迹来。
  于禁、于忠都是来自泰山巨平的望族于氏,是堂兄弟关系。于氏宗族里,自有一套隐秘的记号。用于不便时的联络,旁人却是无法识破地。
  于禁自龙舒水西仓皇撤退后,察觉堂弟于忠也陷在河东,为防于忠万一脱困后无法寻到自己,沿途也留下了一些记号。
  利用记号,于忠虽然费了些力气,但还是寻到了于禁。
  此刻于禁业已率残部与另一路兵马会合。
  “你是被陆逊放出来的?”于禁收敛了喜色,乍惊还疑地看着自己的堂弟。于禁本以为于忠是死战逃脱的,没想到却是……
  “恩!”于忠羞惭地略一点头,但随即急声说道。“大人放心,末将一路谨慎,并没有被敌军斥候盯上!”
  随即,于忠将自己被擒、陆逊问话及最后被释的过程一一道了出来。
  越往下听,于禁的神情变得越凝重。
  “那陆逊居然能将我的计划完全猜透?”于禁语带疑声地说道,“这是何等的智慧,简直可与郭祭酒、贾中尉(贾诩)相比了?为何他居然如此声名不彰?”
  于忠默然摇头。
  与这样一个对手交锋,想想就让人有些骨子里发寒。当年于禁跟随曹操征讨张绣时,曾在当时还在为张绣效力的贾诩手中吃了不少闷亏。可说是有力无法使,苦不堪言。
  于禁虽然自承勇谋兼备,但若是要与一个绝顶智者交手,却是很不情愿的。
  “大人,大人!”张进见于禁神情有些恍惚,连忙大声呼唤道。
  猛地回过神来,于禁惊骇地发现——由于昨夜一战地失败,加上此刻于忠地一席话,自己的心中竟然已经留下了一丝阴影,失败的阴影!
  而这一切,恐怕正是那陆逊处心积虑谋求地。
  释放于忠,所谓的劝降恐怕只是外表的幌子;真正的动机恐怕是为了动摇自己的军心!于禁看了看周遭的众将,心中一片骇然。
  “丞相大人也败了?”
  “有八万敌军?!!”
  不安的情绪已在将领中蔓延开来……。
  “于忠,你投敌背降,居然还敢回来煽动本将军,蛊惑军心,其心可诛!”于禁忽然色变,猛地起身,怒斥于忠道,“来人,将此贼推出去砍了,以正军法!”
  “大人,我并未投敌,我并未投敌……”于忠立时楞住了,见四名军士上来拿自己,才忙不迭地争辩起来,“大人,大人……”
  于禁转过身,根本不看于忠。
  四名军士押了于忠就走,旁侧的众将想要求情,但于禁只是挥了挥手。
  不片刻,一名军士捧着于忠血淋淋的人头,奉到于禁跟前。
  于禁看着死不瞑目的堂弟,嘴角地肌肉微微抽搐了一下,摆手说道:“埋了吧!”
  只有极少的一两人知道于禁根本是以牺牲于忠来稳定军心——惟有造成于忠投敌的事实,才能推翻他刚才说的话,才能削弱那些话带来的负面影响。
  就在众人轻声议论时,于禁却自己悄悄地步离了人群,仰头看向,满面的痛苦之色。
  尽管于禁煞费苦心,甚至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堂弟,但军心却无可避免地呈现出低糜的趋势。
  而此刻,于禁的对手却是咄咄逼人。
  陆逊将自己手中地两万人,一分为二,金畴领一部偏北,陆逊自领一部偏南,两部互为犄角,成钳形步步进逼,压制着于禁。与此同时,魏延也暂时忘却了自己军职高于陆逊的事,积极主动配合着陆逊。
  三路兵马,如同密布的大网,死死地罩向于禁这条大鱼。
  关羽赶回寿春之后,分别派遣快马联络魏延和陆逊,了解作战的情况和计划。
  获悉陆逊那近乎完善的的“捕鱼”计划后,关羽也不含糊,当即决定继续由魏、陆二人负责剿灭于禁。
  随即,由庐江方面传来了交州士燮进犯庐陵的消息,关羽一面留关平驻守寿春,一面与诸葛亮、吕蒙策骑南下庐江。
  接下来的数日,于禁费尽心力与魏延、陆逊二人纠缠,被逼迫得不住朝章陵郡内撤退。
  运筹帷幄的陆逊,胆大果决的魏延,两人配合起来竟出奇的合拍。魏延如嗜血的头狼,带着手下狂暴的“狼群”,死死地咬着于禁的尾巴。两军在短短三日内,连续干了四仗,互有胜负,总共的伤亡都超过了3000口人。但同样的伤亡,换来的战局变化对双方却是截然迥异。在第四日,魏延主动挑起的第五次战斗中,于禁军原本已经不多的存粮又被烧毁了近半。
  魏延的死缠,让于禁连退都退不了。
  但最让于禁恼怒头疼的,却不是嗜血的魏延,而是冷静的可怕的陆逊。陆逊所掌握的兵力甚至超过魏延,但他却始终不主动进攻,只是时不时摆出个包抄的架势,逼得于禁根本没办法设计魏延。
  较量的时间越长,陆逊对于禁的心理掌握的越透。很多时候,于禁才刚刚摆出点架势,就被陆逊识破。
  随着李通和黄忠近三万人的联军赶到,(陆逊说有八万人包围于禁,其实带着诈的成分,真正的兵力不到七万人),于禁彻底被逼上了绝路。
  为显示对刘备的尊重,刘琦接到请援要求后,毫不犹豫就派出了荆州军头号猛将黄忠,和最精锐的军卒。
  李通居北,黄忠在南,三万大军成半扇形,将西去的道路封得死死。
  ……………………………………………………
  十二月初十,我率大军赶到寿春。
  本在盱眙休养的庞统,病情已有所好转,也随我一同回到了寿春。
  翌日,巡防淮水的蒋钦传来消息,汝南曹军有较大规模调动的迹象,目标似乎是襄阳方向。
  刚刚在徐州与我军进行了那样的消耗战,曹操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图谋荆州。最大的可能,是他准备接应于禁撤退了。
  但以眼下的情况,这条“大鱼”恐怕难脱一网了!
  第六十七章(上)
  面对荆、扬近七万联军的围剿,任于禁如何能耐通天,也只能徒呼奈何。在龙舒水憋屈地中计败绩后,于禁所部仅余万人出头些。而随后,魏延那势如疯虎般的缠斗,又给于禁带来了近4000人的伤亡。
  察觉自行突围的可能尽似微乎其微,于禁索性就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打算,率军退入了九子山中(今九华山,位安徽省)。
  九子山,位章陵郡固始县西,为黄山支脉。九子山山脉广博,占地方圆近400里,山中群峰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
  遁入深山,对于躲避敌军的围堵追击固然很有帮助,但面临的问题同样很多……
  摆在于禁面前最紧要的问题便是粮食和药物的补给——前次与魏延的激战中,于禁因一时不慎,被魏延奇兵焚毁了半数粮草。这半数粮草的损失,使得于禁军本就捉襟见肘的粮草更显紧张。随着东、西两面敌军的迫近,于禁根本就无法再去劫掠粮草。
  而此刻时值隆冬,山林凋敝,鸟兽隐遁,能够被用来食用的东西实在寥察。不得已之下,于禁一面下令将一日三顿改为一日两顿,并适当减少每顿的粮食,另一面又让军士猎取飞禽走兽,作为食物备用。
  比之粮食,药物的短缺同样令人操心。与魏延激战中伤亡的4000军士,有近三一之数(1/3)并未阵亡,只是负较重的伤,但在这寒冷的时节,缺乏药物治疗的后果,便跟等死没有太大分别。
  缺粮少药,实力远逊,士气低落……对军中现状非常清楚的于禁,其实也知道自己的的努力。只不过是聊近本份而已,对扭转战局根本于事无补。
  九子山两座山峰之间,一支略显落魄的军队正停驻于此。
  远离大队军卒地一处小竹林中,两名校尉和五名都尉环坐成一圈,神色都显得有些灰暗。有人垂头呆看着地上的石块,有人目光游离地望着远方的天空,也有人定睛看着上首位的于禁。一连串的战斗过后,军中校尉、都尉死的死。俘的俘,剩下的已不到原先一半。
  于禁看着这几个情绪低落地部下,无声地叹了口气,也失去了责骂他们的意兴:“都说说,下面怎么办?”
  一阵沉默过后,性格直爽的张进首先开口:“大人,反正突围不成了。横竖都是个死,不如死的痛快些,出去跟他们拼了。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还赚。”
  于禁没好气地看了张进一眼。转头看向其他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名都尉小心谨慎地说道,“大人,末将的意思……”
  于禁一抬手。止住了这都尉的话。虽然尚未说完,但于禁已知他的意思——投降。
  “承相待我等恩重如山,若实在无路可退,惟有一死以尽忠心!”于禁虽未斥责那都尉,却也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一时间,气氛又恢复了原先的沉闷。
  见也议不出什么结果来,于禁无奈地挥了挥手,示意众将散了。
  “大人,末将有个法子,不知是否可行?”校尉黄正突然开口说道。
  “说!”于禁来了点兴致。点头说道。
  “敌军虽然众多,但却分成好几路。截断我军西进去路的,是荆州军和李通地兵马。”黄正踌躇着说道,“李通……将军虽然投敌,但末将曾在李将军麾下呆过段时间,知道他并非不念旧情之人。听闻大人过往跟李将军也有几分交情,说不定可以派人找到李将军,请他让出条路来。有九子山做掩护,其他敌军未必会立即察觉。只要有一天、哪怕是半天时间,我军就能甩掉后面追兵。荆州人肯定料不到我军能够逃出,再往西地防备就不会那么严,如果顺利,说不定可以从义阳那里退回汝南。”
  黄正的提议引起一片哗然,立时有人认为这是妄想,但于禁却表示了认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