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323章

桓侯再生-第323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环型的计策,效果是相当惊人的。但这样的计策,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全盘功亏一篑。这就要求设计之人不但要精心筹划好每一步,更要能够准确地推算出对手的反应。
  刘晔一向自认智计出众,此刻却愕然发现自己居然完全落在了对手的设计之中,不甘之余心中却更显惊悸。
  事实上,诸葛亮的计策也并非完全的天衣无缝。如利用连遭袭击、惊魂丧胆地辎重队来散布流言这一点,只要刘晔能够有时间慎重思索一下,肯定能够看透,但粮草的极度重要和时间的紧迫,却剥夺了刘晔深思的机会。
  “子扬,计将安出?”夏侯惇思索许久,还是将希冀的目光投向了刘晔。
  刘晔苦笑一声,无奈地说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撤回青州……”
  从刘晔听来的情况看,那条足以彻底动摇军心的消息,恐怕已经传遍了大半个军营。
  “轰~~!”夏侯惇猛起一拳,重重地砸在桌案上,激起巨大的声响。
  结实的柏木桌案,竟然被这一重拳轰砸得寸寸断裂,案上的简书、绢书随着碎木跌落在地。
  “踏踏踏……”七、八名亲兵急刀枪在手,神情紧张地匆匆掀帘入帐。显然,他们以为帐内发生了什么不测之事。
  看到变成一堆碎片的桌案,又见夏侯惇和刘晔面色沉重,一众亲兵还以为两位大人发生了口角,自然不敢说什么,只好楞立当场。
  夏侯惇重重甩了甩手,几名亲兵如释重负地退出了军帐。
  “君侯,斥候刚刚接获少将军地传讯!”徐盛急步匆匆地走入帅帐。躬身朝关羽行了一礼后,兴奋地说道。
  “哦~?”关羽蚕眉微扬,表情却没有太大变化,语调如常地说道,“传书何在?”
  徐盛冲帐外招呼了一声,一名无当飞军的士卒急步入帐。单膝下跪,从怀中掏出一封已被汗水浸湿地绢书,恭敬地高举过头。
  徐盛取信呈递给关羽。
  “君侯,看来少将军定然是成功了!”只从关羽眼里流露出细微喜色中,诸葛亮已大致地推断出了绢书中的内容。
  “恩……”关羽轻点了点头,随手将绢书递向诸葛亮。
  展信迅速地浏览了一遍,诸葛亮微笑说道:“少将军不但将夏侯惇的‘最后,一批辎重队安然护送到位,居然还阵斩了曹军大将朱灵。此次若能击溃夏侯惇,少将军当居首功!”
  诸葛亮特地对“最后”两字加了重音。
  虽然没有夸赞什么。但关羽的面上也浮现出些许欣慰之色。
  笑容变得更加明和,诸葛亮轻叹说道:“看来跟夏侯惇决出胜负地日子要大大提前了。三天?五天?呵呵……”
  夏侯惇的信使赶到曹仁军中时,曹仁也正为刚刚发生的不顺战事而大为光火。
  连续八、九日的强攻、计取,却始终无法奈何魏延防守下的彭城,曹仁百般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
  由彭城郡东进下邳郡。有汶水和微山湖为阻挡。除了彭城,另一个容易渡河的地点,就是彭城之南50余里的郏县。曹仁的计划是,暂时放缓对彭城的进攻和对流民南迁地拖扰,集中徐晃的骑军和近万步卒,转道郏县渡越汶水,东进攻入下邳郡,借以配合夏侯惇的大军。夹击关羽。
  只要能够击溃关羽的大军,扬州军的北伐就只能就此中止。届时,就算魏延再如何难缠,也只能乖乖地让出彭城。
  由于扼彭城东进要冲的缘故,郏县城池地城墙比一般县城要高耸坚固不少,但因为城池本身较小,防御小股兵马的进攻或许还绰绰有余。但应付起大军来,却起不小太大的作用。
  在曹仁看来,有徐晃近万骑军,再加上近万步卒,攻克郏县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是。徐晃的进攻却遭遇了异常顽强的抵抗。
  ……
  在曹仁大军杀到之前,魏延就已判断出郏县的重要性。派出了讨寇中郎将郝昭镇守那里。
  面对徐晃的骑军威慑,步军强攻地连环攻势,郝昭夷然不惧,以手中仅有的4000兵马,与徐晃展开坚决的攻防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郝昭愣是将徐晃拖到无计可施。
  本以为最多半天就能解决的战斗,拖了两天还看不到曙光,怎能不令曹仁恼怒气极。
  “居然连临济都丢了,这都打得什么仗?”曹仁抄起一卷简书,重重地砸在桌案上,面色铁青地吼叫道。
  发泄完怒火后,曹仁还是不得不皱眉苦思冥想起对策来——相比起来,夏侯惇的情况显然更糟。
  曹仁清楚,如果夏侯惇那里出现了闪失,他自己这里也势必难以独存,整个反攻计划也将半道而折。
  “传令,让徐晃立即领军赶来彭城,给我封住魏延那混蛋。我要亲自统领大军去攻下郏县!”做出了决定后,曹仁一拍桌案,沉声下令道。
  关平南下追击曹军辎重队的同时,甘宁却正率领麾下3000锦帆兵攻击临济周边城池。
  青州的兵力已相当空虚,各县根本无力抵挡甘宁,只得急遣快马向冀、兖诸州求援。
  青州腹地遭袭的消息,如燎原之火一般,迅速地在各州郡传递开来,直达许昌。
  许昌,尚书台
  荀彧伏在桌案上,仔细查看着地图,苦思着如何应对因临济之失及甘宁“攻城掠地”而引起的连锁反应。
  曹丕将期冀的目光投向荀彧:“青、兖两州的人心已经飘摇不定,若不能设法将那一股敌军逐出青州,情形堪忧。荀公,您可有妙计?”
  “先将这消息传到汝南!”荀彧直起身子,布满血丝的眼睛看向曹丕,“豫州地战局不能再拖了。
  荆、扬两路敌军,必须先退掉一路,否则大局扭转不了。照现在情形来看,徐州那里暂时恐怕指望不上了,只能看豫州了。
  丞相如果不能尽快击退张飞,谈什么都是空的!”
  第一百四十七章(上)
  曹操早已对无休无止的僵持战感到厌倦,若不是因韩遂态度相当踌躇,担心西凉铁骑在决战时延误战机,他早就下令与荆州军决一死战了。
  但大军每日庞大的军粮消耗,逐渐地磨光了曹操的耐心。
  而这时,荀彧自许昌传来的加急文书,便成了引发决战的直接导火线。
  “元让误我大事!”曹操一拍桌案,恨声说道,“明知刘备水军强悍,更有海路奇袭广陵的‘故’事,他居然不加强对沿海的防卫。更离谱的是,临济如此运转粮草的要地,居然不留足够兵力驻守???
  临济丢失,粮草无法南运,他拿什么去维持麾下的数万大军?一旦乏粮的消息在军中传开,不用敌军动手,军卒自己就溃败了!”
  “丞相,此事也不能尽责夏侯征东……”贾诩轻拈自己的山羊胡子,为夏侯惇辩解道,“青、徐一带海岸漫长,而那甘宁有极善水战、海战,如果不能事先得到消息,想要防范锦帆水军的偷袭,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夏侯征东未必没有在临济留驻兵力,只是扬州军若经海路悄然潜入青州腹地,很可能会再使出种种诈城等手段,以至城池失陷……”
  顿了顿,贾诩继续说道:“丞相,如荀大人函中所说,最当务之急还是尽快解决豫州战事。豫、徐两线同时作战,已超出我军后勤补给能力。继续拖下去,先垮的必然是我军。
  而且。近日来豫州天侯愈发不寻常——时阴时晴不说,更有南风燥热窒闷。诩命人询问了地方乡老,了解这正是入梅的前兆。看来,淮北梅雨季的到来已是时日无多。一旦阴雨连绵起来,韩遂骑军所能起的作用就有限的很了,甚至真有可能感染疫疾。”
  “我何尝不知?”曹操怒气冲冲地说道,“但时至此刻,韩遂那厮居然仍旧踌躇难定。不依靠他,难以确保此战之胜;但若指望于他,恐怕只能等到粮尽军散的那一天了。”
  “韩九曲向来机狡多变。指望他与我军同心同德,本就是奢望。”贾诩沉吟着说道,“丞相,不如由诩代丞相再往韩遂军中走一趟。”
  “也好!”曹操思索片刻,微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就算韩遂仍想坐望,我也已决意明日决战。田豫的两万军已解除对宛城压制。正朝此处赶来。
  文和,你代我告诉韩遂四个字——唇亡齿寒。
  如果我丢了中原,还可以凭借黄河天险割据河北。如果刘备占了中原,马岱日后必然引军西进凉州,他韩遂能拿什么抵抗刘备的数十万虎狼之师?如果丢了凉州,他韩遂还有什么?”
  雍州刺史、镇北将军田豫原本屯兵天水,负责震慑韩遂。随着韩遂与曹操达成协议,西凉铁骑南下参战,田豫也因此被解放出来。按曹操之令留下一部兵马镇守西疆。田豫本人则亲率两万精卒东进豫州助战。
  “诩明白!”贾诩微一拱手。转身离帐而去。
  望着空无旁人的帅帐,曹操深深地叹了口气,从来自信而肃然的面庞上流露出一丝无奈而疲惫的神色。
  从桌案上拣起荀彧的传书,再一次仔细浏览了一遍,曹操低声喃语道:“青州,徐州、豫州……”
  曹操要拼命了!
  接到文聘从宛城传来的急书,我就得出了这个结论。
  六日前,田豫统领两万曹军自西面攻入南阳。随即就对宛城形成了包围。庞统分析认为,田豫所以只围宛城,而不东进与曹操合兵,目的可能有二——其一,是为了压制文聘。文聘麾下有万余精兵。加数千降卒,实力不容小觑。一旦曹韩联军与我军的大决战展开。任何外力的介入都有可能成为改变战局的契机。因此,曹操必须要将这个隐患解除。
  其二,则是为了夺回宛城、乃至整个南阳做准备。如果曹韩联军能够将我击败,失利后的我军,最可能选择的退路,就是西向进入南阳,与文聘会合后,凭借宛城之固,抵挡曹韩联军。如果以田豫压制在宛城附近,就可以将这一可能消祢。
  曹操考虑问题向来全面深远,但他未免也太过自信了。
  不让田豫东来,本就是一把双刃剑——有了田豫的两万兵马,曹操自己的军力就能达到五万以上,仅凭他自身的力量,就可以与我军一较长短。反之,若缺了田豫军,曹操手中只有三万人,实力与我就有了较大差距。更何况,南阳数败的阴影不可能这么快消散,曹军军心士气也肯定比不上我军。
  如此一来,曹操就只能倚仗韩遂的助力。诚然,若曹操、韩遂两军能同心携手,击败我并非不可能。
  但,令我深感幸运的是,汝南城东的那一场血战,似乎重重打击了韩遂的战心,以至于西凉骑军呈现“出工不出力”的趋势。
  近9000骑、步军阵亡的沉重代价,总算是有价值地。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被拖耗着,胜利地天平也在逐渐地向我倾斜。
  然而,文聘刚刚送来的传书中,却说田豫已经放弃对宛城的围困,正朝汝南急行而来。
  田豫这个“反常”的举动,只能用说明一件事——曹操已经等不下去了!他恐怕是准备集中兵力倾力一击了。
  “踏踏……”赵云掀帘入帐,行礼后,急声禀报道。“将军,风骑斥候急报,大队曹军正由西面急行而来,目下已抵达吴房后安亭,距离我军不足50里。”
  “这么快?”一旁的庞统微微皱眉,“看来至多到今夜,田豫就能与曹操合兵一处了。”
  “士元,梅雨什么时候能够到来?”比起田豫,我更关心的却是另一件紧要的事情。
  “应该就是这两天了!”庞统这些天一直都在密切关注天文的变化,但他也只能推算出大致时间。不能准确到具体哪一天。
  韩遂那多达两万余骑地西凉铁骑,始终都是我军的大威胁,甚至还要超过曹军。但这支铁骑并非没有弱点——他们常年生活在干燥多沙的西凉,南下进入中原后,虽然可能在气候水土方向稍有不适,却并不影响战力。但,这也仅仅是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
  一旦下起雨来,豫州平原黏性较强的泥土。就会变得异常湿滑。习惯了在干燥沙地和草原上奔驰地西凉铁骑,短时间内绝对无法适应在这样“特殊”的地形下行军作战。
  据庞德所说,当年马超率军刚刚抵达荆州时,就曾因此而大吃苦头,其后花费了数月时间,才勉强适应了过来。
  依靠地形这一点,就能将韩遂那庞大铁骑集群地威力降到最低。
  此外,即将到来地梅雨,又不同于一般降雨。一般降雨。或大或小。通常最多维持一两天就会放晴。
  然而梅雨季通常却能绵延七、八日,甚至十余日。雨或许不大,但若如此持续十余日下来,非但道路将长期泥泞,更会引起食物、衣服的霉变。人如果不慎吃了生霉变质的食物,就很有可能生病。
  这时代的百姓对卫生防疫知识所知甚少,人们可能了解梅雨期间人容易染病,却不会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导致疫病发生。
  在荆、扬、交州。因为成功地防治了去年的大疫,加上地方官吏的引导宣传,三州百姓已经具备了一些最基本的卫生防疫理念。但其余各州郡的百姓,情况却不容乐观。
  那些生于西凉、长于西凉地铁骑士兵们,恐怕此生都没有经历过梅雨。自然更不会注意到梅雨期间的饮食卫生问题,染病自然也不会少。如果出现大面积的染病。纵然西凉铁骑以前再如何强悍,也无法再威胁到我军。
  当年的马超,有几月时间来让麾下铁骑慢慢适应恢复,而今时的韩遂,恐怕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所以,对我而言,胜机就在于梅雨的到来。
  “传令宛城……”
  “传令……”
  第二日,期盼已久的梅雨还是没有来临,“迎”来的却是曹军地全面进攻。
  天色异常阴沉,灰白色地浓厚云团遮蔽了大半个天空。云团压的很低,似乎触手可及。没有风,草、木的枝叶纹丝不动,空气无比湿闷。
  天地之间,充溢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
  突然间,激越的号角声冲天而起,如闪电划破长空。紧接着,雄浑有力的战鼓轰隆相随,犹如闪电之后的阵阵天雷霹雳。
  一面面巨大的深蓝色聱旗擎向天空,缓缓移动。聱旗之后,是一个个曹军步卒方阵,他们随着大聱的前移而整齐地迈着步子。
  齐刷刷的脚步中,每踏出一步,曹军士卒就高呼一声。
  “杀!”“杀!”“杀!”
  似乎被这血腥味十足的“杀”声所催眠,曹军士卒的精神越发地高昂,一张张面庞因嗜血而扭曲狰狞。
  鼓点的节奏越来越快,曹军士卒地前进速度也越来越快。
  西凉军大营
  “主公,曹军已全线出击。曹操没有留下任后手,看来是准备与张飞决一死战了!”阎行急切地向韩遂禀报道,“我们该怎么办?”
  沉吟了许久,韩遂从座位上站起来,缓缓说道:“传令,全军集结,准备出击!”
  “诺!”阎行激动地应道,随即急步而出。
  第一百四十七章(下)
  “杀!”
  惊天动地的鼓角,也掩盖不下数万士卒的狂暴呐喊声。
  箭矢密集如雨,带着凄厉的啸叫,在天空中交织出一片片死亡的阴云,吞噬着一茬又一茬的生命。
  “嘎吱~嘎吱~!”绞动人心的木轴摩擦声中,数十块巨大的飞石破空而出,带着无比的威势,以千钧之力猛砸下去,令人望之骇然色变
  已经近身厮杀的双方士卒浑如疯狂一般,狰狞的面孔,嗜血的低吼,赤红的眼眸,似乎恨不得能一口将对方吃掉。
  狭路相逢勇者胜!
  勇气、斗志并非凭空产生,求生的信念,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