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奔-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杜掌柜也去了,现在这粮行眼看着也要败了,你大弟又伤着,以后不知道该咋办啊。”周二魁为儿子的前途担心。
“爹,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大弟的伤快点好,以后的事再慢慢打算,车到山前必有路,你就不要担心了。”杜景星劝说岳父放宽心。
“现在,也只能往好的方面想了。”周二魁稳了稳心神,便带着女婿进了屋。
第六十章 选种
“周大哥,要不还是把柱子接回来休养吧,你们这么长时间的住在石桥镇也不是办法。柱子这伤一时半会也好不了,你们在石桥镇上赁屋子住着也要花不少钱呢,现在柱子也病着,还是能省则省。”夏仕齐劝说道。要说周家也只能算跨过温饱线,离小康还远,经不起折腾。
周二魁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水,回道:“现在住的屋子是女婿赁的,想来也不便宜。我也是在担心,女婿为了柱子的事忙前忙后,连家里的生意也顾不上了,日子一久再好的亲家也会不痛快。我和孩子他娘也商量了,想早点回来,只是大夫说了柱子腿上这伤重,坐不了这么久的车,还要好好多休养一阵才行。石桥镇上的正骨大夫是我们这几个镇里最好的,离大夫近点我们也安心一些。”
“周叔,柱子哥是为了粮行受的伤,粮行给他些补偿了吗?”周家柱这次受伤完全是因工受伤,就算古代没有工伤赔偿,也应该给点补偿吧。夏晓晴趁给大人倒茶的机会,自行留在了堂屋。这两天周叔忙着麦收的事,周家柱的事也只说了个大概,今天好不容易听了完整版,夏晓晴当然要问个仔细。
“现在杜家也是乱成一团,家里连着死了两个,杜掌柜两个儿子都还小,家里就只剩下杜夫人主事。杜夫人仁厚,家里这么忙,也经常派管家过来看望家柱。每次来都给我们到来好多补药和银子,让家柱安心养伤。杜夫人说了家柱是为了救杜掌柜才受的伤,粮行理应照顾他的生活,等家柱伤好了还让他回粮行做工。”周二魁对杜夫人很是感激,有了杜家的这个承诺,就算以后家柱腿残了,也不会没饭吃。
“这个杜夫人倒还是心慈的人,这样以后你和嫂子也不用担心了。家柱就算腿不好使,算算账也是行的。”夏仕齐从小看着周家柱长大,也曾在家里教过他读书识字。周家柱对于学习极有天分,基本属于过目不忘的天才型人物。无奈家里太穷,他小小年纪就得外出做工,不能继续学业,这让夏仕齐甚为惋惜。
“家柱这孩子命苦,这两年好不容易过得好点,没想到又发上这样的事。都说大难之后必有大福,我也不期望有啥大福了,就希望他以后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就成。”想到最近发生的事,周二魁感慨地说着。“仕齐,我和牙侩约好了,明天一早他就过来,等卖完粮我就赶回石桥镇去,红儿这两天就要生了,她娘还得去看着,柱子那里也离不开人,还有两个小的也得人看着。家兴还要再麻烦你家一阵,我们可能还要大半个月才能回来。”周二魁有些为难地 说着。家里的天地已经托付给了大哥,家兴住在夏家自己也能安心一些。
“家兴这孩子懂事,每天回家来抢着做事,和家里孩子相处也好,你就放心吧。”夏仕齐摆摆手,让周二魁放心。
第二天一早,周二魁匆匆卖了余粮,就往石桥镇赶了。
家里忙完麦收的事,夏晓晴趁着赶集,顺路去了一趟刘家村,最近一段时间家里杂事太多,让她对养殖场的事有些忽略。
进了村子沿着小路往东走,穿过一排房屋,就看到一大片田地,大都已收完了麦子,只留下一垄垄的麦茬。夏晓晴往自己地里走去,走近一看发现自家地里,早已没有了麦茬的踪影,田地里的土壤也被翻过了。靠近鱼塘的那亩地里,还已经育上了稻苗。夏晓晴没想到刘家的动作这么快,才收完麦子没两天,就又忙来了。不知道他们育苗前,按自己说的方法选种没有。
夏晓晴在前世的时候虽然没有种过地,但是家里妈妈是地道农民出身,以前经常给夏晓晴讲家乡的往事和趣闻,其中就给夏晓晴粗略地讲过水稻的选种方法。
在夏晓晴母亲的老家,最长采用的选种方式是比重分层的方式。在盆子里放入适量的水,在加入食盐充分搅拌,然后把新鲜的鸡蛋放入拌好的盐水中,如果鸡蛋能露出水面约一个硬币大小,就说明盐水的浓度合适了,可以进行选种了。那稻谷倒入盐水盆中充分搅拌,这时稻谷里的瘪谷和杂物就会慢慢地往水面上漂浮,捞出浮在上层的物质,水底下留下的就是饱满的稻谷了,把底下的稻谷捞起来,用清水反复清洗后,就可以下地育苗了。
夏晓晴之前也给刘家大致讲过选种的方法,只是自己也只是听妈妈说起过,没有实际操作过,并不是太放心,毕竟谷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季的受冲击鞥,必须要谨慎。
夏晓晴看到刘家大嫂正在喂鸡,便自行推开篱笆门,往鸡舍那边走,边走边唤道:“大嫂子,在忙着呢。”
“二娘子来了啊,哎,你就在那站着就成,别过来了,这地上脏,到处都是鸡粪,等我扫干净了你再过来吧。”刘大嫂大声地说着,示意夏家二娘子就在原地站着。
夏晓晴看刘大嫂忙着打扫,忙说道:“大嫂子,你别忙了,没事儿。”
刘大嫂两下把地上鸡粪扫到一起,用木铲装着,倒进鱼塘里。“二娘子,你看,这鱼塘里的鱼大了不少,塘里都有些挤了,等过些时候得多放些到稻田里去。”
“大嫂子,我过来时看见,田里的地都平出来了,怎么赶得这么急,你们家肯定累坏了吧。”看来真是人多力量大,这才没几天功夫,麦子也收好了,地也平出来了。
“我们这是第一次种水稻,孩子他爹怕种坏了,专门去找了南边来的亲戚问了,说最好就在这几天就要插秧。所以家里收了麦子也没休息,早早地就把地开出来了,好在家里人多,倒也不累。”刘大嫂颇有些自豪地说着。
“大嫂子,你们育苗前,按我说的先选种了没?”夏晓晴问着。
“我们都选了,还按照亲戚说的,育苗的时候在土里撒了一层稻壳灰当成肥料。”刘大嫂仔细说道自家选种育苗的过程来。
第六十一章 收钱
夏晓晴听闻刘家耕作得仔细,也就放下心来。“按大嫂子你说的做法,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其实种稻之事我也不太懂,爹娘倒是知道,但又不能前来,以后这地里的事就全靠你们了。”
“二娘子,你就放心吧,孩子他爹最宝贝这地里的庄稼了,会好生打理的。这地已经上过一遍肥了,等插秧前再上一次,种出来的稻子保准好。“刘大嫂对自己丈夫很有信心,以前种麦子都能种的这么好,种稻谷也不会差到哪去。
“大嫂子,这次人工孵化鲜蛋出仔高吗?”关心完地里的事,夏晓晴询问其养殖场里的事情来。
“这次比上次好多了,上次只孵出了十九只,这次孵出了二十六只,比上次足足多了七只,下次我们可以多孵化些了。”刘大嫂想到自己孵化出的那些鸡仔、鸭仔,都是满心欢喜。“二娘子,你进去看看吧,那些小鸡仔长得可好了。”
“那就好,只要把温度控制好,以后出仔会更多的。”夏晓晴跟着刘大嫂进了育雏室,里面一片叽叽喳喳的叫声,好不热闹。才出生不久的嫩黄色小鸭、小鸡,摇摇晃晃地在育雏室里来回走动找食。“大嫂子,多亏你和二嫂子把这些家禽养得这么好。”
“看你说的,这都是我们该做的,我们可不能白拿你给的工钱。”刘大嫂摆摆手,不好意思地说道。刘大嫂突然想起自家小叔子的交代,连忙从怀里拿出几张字据,递给夏家二娘子,“对了,二娘子,这是福满楼的周掌柜签的收货单,周掌柜说了让你拿了单子直接过去拿钱就行。”
“行,我知道了。”夏晓晴接过单子,仔细看了起来,又询问了刘大嫂,养殖场的出货情况,都能和单子上记载的对上号,便放下心来。
夏家离镇上太远,如果每次出货都靠夏晓晴和弟弟自己去,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车钱。夏晓晴早就想好让刘家人帮忙送货,虽说刘家人都老实本分,但是自家的钱银过别人的手,夏晓晴还是不太放心,所以她就和福满楼的周掌柜约定好,每次收货后周掌柜就签下收据单子,然后夏晓晴就凭借收据去酒楼账房拿钱。
其实在夏晓晴前世,有很多企业都是先拿货再付款,多是按月或是季度付款,虽然经常会有恶意欠款的事件,但夏晓晴想到古代人民比较淳朴,倒也不是太担心。
“二娘子,这做皮蛋用的土块没了,你啥时候再做点过来。”刘大嫂又把夏晓晴带到存放皮蛋和咸鸭蛋的木棚子里,给她讲了家里的存货情况。“这皮蛋最近在福满楼卖得可好了,我们送去的货,每天都卖得一干二净。周掌柜说以后还要多订些货,我想既然卖得好就多做了些皮蛋,少做了些咸鸭蛋。外面会做咸鸭蛋的人家多,卖不了高价。这皮蛋只有我们家会做味道也好,以后吃的人会更多的。”
“对了,二娘子,前些天还有人来养殖场里打听做皮蛋的方法。他说他是听福满楼的大师傅说的,才找到我们这儿的,说他家也有酒楼想订我们的皮蛋。我想着他想买蛋,就让他进来了。他一进来就到处张望,还让我们带他去放皮蛋的地方去看,我就寻思着不对劲,后来他果然向我们打听做皮蛋的方法,我们不肯搭理他,他也不好意思久留,就买了几个皮蛋离开了。”刘大嫂想起两天前发生的事情,想给夏家二娘子提个醒。“二娘子,这皮蛋现在可是个稀罕物,做的方法可不能让别人学去了。”
“大嫂子,你放心,这做皮蛋的土里,我放了十几种配料,这些都是我家的祖传方子,旁人不会知道的。”夏晓晴不在乎地说道,她早就想过有朝一日皮蛋卖火了,会有人来偷师,所以做皮蛋用的泥土都是在自家屋里和好,再用车拉到养殖场里用,这泥土的配方连刘家都没告诉。
“我家里已经制好一些包皮蛋用的泥土了,明天一早我让张把式送过来,到时你们去村口取回来就成。”夏晓晴多次让张把式帮忙送东西,张把式早已和刘家人熟悉了,刘家人也知道张把式每日到达镇上的大概时间。
“行,我知道了,明天一早我就让孩子他爹去取去。”刘大嫂又带着夏晓晴在养殖场里巡视了一圈。
夏晓晴看养殖场里一切井然有序,安排得宜,也就放下心来,告别了刘大嫂往镇上去了。
今天因为家里菜地要重新开垦,二郎便留在了家里帮忙,夏晓晴独自一人上镇上赶集。
夏晓晴今天来镇上有两个主要目的,第一就是要给爹娘买药的赶集必备项目,二就是准备去跟福满楼结账。夏晓晴为了给爹娘买药,基本上每周都会到镇上去一次,夏晓晴每次去镇上的第一时间就去找福满楼结账,前还是装在自己的钱包里最保险,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古代咨询这么闭塞,如果福满楼欠着债跑了,可找不到人。
夏晓晴拿着收据一路来到福满楼,酒楼伙计看夏家二娘子来了,马上就把她往里面引,她现在可是掌柜的贵宾。
“掌柜的,夏家二娘子来了。”伙计轻轻地敲了敲账房的门喊道。
周掌柜正在账房和账房先生一起对上个月的帐,听闻伙计叫道便停下了手边的活,对伙计吩咐道:“快请二娘子进来。”
夏晓晴就站在伙计身后不远处,也听到周掌柜请自己进去,就绕过伙计自行进去了。“周掌柜,还在忙着呢。”
“二娘子,你来了,快请坐,大牛快给二娘子倒茶。”周掌柜对着站在门边的伙计交代着。
“不用麻烦了,我不渴。周掌柜我是来收货钱的,这是送货留下的单子,都是你签了字的,你看看。”夏晓晴把字据拿出来,递给周掌柜算账。
“对,这些都是我签了字的,没问题,我现在就让账房把钱给你算出来。”周掌柜爽快地说着。
第六十二章 收钱(二)
趁着账房算账,周掌柜让夏晓晴去大厅稍坐,示意自己有话想跟她说。
“二娘子,最近这皮蛋做的菜卖得不错,客人都爱吃。”周掌柜提起柜子旁的铜壶,又给夏家二娘子的杯子里加了些水。“二娘子,你家还有没有什么祖传食单,可以充作下酒菜的?”
最近这条街上新开了一家酒楼,里面的下酒菜做得极好,吸引了不少福满楼的常客过去吃酒,周掌柜心里暗暗着急,就想找二娘子问问。
“下酒菜?你想要什么样的下酒菜,是荤菜还是素菜?”夏晓晴一边仔细询问一边在脑海中搜索前世吃过的菜肴。
“荤素都不拘,只要是味道好、能下酒就成。”周掌柜说道。
“我家倒还是有些祖传的食单,只是你要的是下酒菜,我还得回家去仔细找找看。”夏晓晴已经想到好些可以用来下酒的菜肴,只是有些还没在古代做过,必须先回去实践一下,而且夏晓晴也要仔细思考一下怎样用食单给自己谋福利,毕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周掌柜既然想要生意好,就必须要付出一些好处才行。
周掌柜听到二娘子说夏家还有些食单,便高兴不已,夏家的食单可是好东西,做出的东西都极好吃,只要二娘子肯帮忙,重新让顾客回来就不成问题。
“二娘子,你放心,你家的食单子我也不是白要你的,你开个价钱,我出钱买你家的食单。”周掌柜看夏晓晴面带犹豫之色,还说要回去再想想,也知道她的想法,毕竟是家里祖传的秘方,不可能随便就告诉外人知道,便主动提出用钱换食单。
“周掌柜,这食单毕竟是家里的东西,我做不了主,还需要回去给爹娘商量,你且稍微等等。”夏晓晴自己还没想好,是让周掌柜一次性买断食单,还是同以前一样买原料附送食用方法。一次性买断虽然马上就能得到许多银子,但长期合作下去以后的利益会更大。
“这样啊,那你回去和爹娘商量看看吧,决定了就来找我,我每张食单出十两银子。”周掌柜直接开出了底价,让二娘子回家去斟酌。
没想到这菜谱还挺值钱的,看来直接卖菜谱也是个好生意。夏晓晴准备回去思考一下,多写些食单子出来,反正自己脑中记得的菜谱也多,随随便便也能想出个十几道,到时候靠卖食单也能赚个百八十两。
“行,我和爹娘商量了,就通知你。”夏晓晴答应道。
“掌柜的,我算出来了,你看看。”账房先生早就算好了账单,在一旁等候,看两人谈得差不多了,便走了过来。
周掌柜接过单子,仔细地看了看,说道:“没错,你去把钱拿来付给二娘子吧。”
“二娘子,你也看看,算错了没有。”周掌柜把账单递给二娘子,客气地让她验看。
夏晓晴来的路上早就在心里算过了,接过账单假意地算了一下,便说道:“没问题,周掌柜。”
这周卖了两次皮蛋,第一次卖了九十枚,第二次卖了七十枚,两次一共就是一百六十枚,按每枚皮蛋一文钱的价格,共计就是一百六十文钱。咸鸭蛋一共卖了一百二十枚,三枚咸鸭蛋两文钱,九十八十文钱。再加上刘家每天还要送三十个鲜蛋到福满楼来,五天就是一百五十枚,一文钱两枚,算下来就是七十五文。再加上这次还卖了六只刚出栏的仔公鸡,每只卖了三十五文,六只就是二百一十文钱。这样算起来一共就是五百二十五文。
周掌柜从账房先生手里接过钱银,递给二娘子,“一共是五百二十五文,你点点看。”
夏晓晴大概地数了一下,便装进自己钱袋里,然后便告辞道:“周掌柜,这样我就先告辞了,你们福满楼还需要些什么就跟我家送货的人说,他们会通知我的。”
“成,二娘子。你回去和爹娘商量了,就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