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五胡烽火录 >

第89章

五胡烽火录-第89章

小说: 五胡烽火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瞧,就这签证,我们每人都有一份,凭这,我可以邀请一位朋友去三山玩玩,你去吗?来回一个月,船费食宿费大王包了。咱俩谁跟谁,你在三山游玩的费用我包了?冬天,建康也没啥好风景,去俺们三山转转? 
    在三山商人的蛊惑下,大多数人都经不起这种诱惑。 
    他们说的不错一一冬天,建康也没啥好风景,此刻正处农闲,大家都只能带屋子里发困。这年代,没有麻将,没有扑克牌,没有电视,闷啊! 
    闲着也是闲着,出去一个月到三山玩玩。反正用不辛苦,上船睡觉,看海景。下船就到了三山,吃完玩完,回家春耕。 
    走!为啥不去,不去是傻子。在这种情况下,三山陡然变得人声鼎沸,一拨又一拨的南方士子、客商像是后世黄金大假期间的旅游团一样,摩肩接踵的挤满了三山的大街小巷。 
    三山整洁的街道、巍峨的楼字、井然有序的市政建设让这群参观者不时发出惊叹,而三山人的富足和对饮食的讲究,以及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让他们艳羡不止。从此,在他们眼中,三山再不是一个偏远荒僻的地方。 
    这倒让三山商人们的雇佣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大批劳力涌入三山,让三山在这个冬日里也掀起了建房高潮。 
    这个冬天很热闹。 
    在一片喧嚣中,王府却显得很幽静。此时,高翼正在举行宴会,宴请得胜归国的金道麟 
    自三国时期至今,中原地区每隔数十年都会爆发一次大瘟疫。这样的瘟疫令十室九空。有鉴于此,高翼府内的宴会都采用晋国朝会上通用的分餐制。不过,不是每人一个小桌子自己吃,而是所有人都坐在一张在桌子上。 
    长长的条形桌上,每人面前一个炭火小炉烧得正旺,炉上是一个小铜锅造型,里面热汤滚滚。 
    这是后世的火锅,高翼将它搬到了现在。整个火锅的造型类似于一个古鼎,三只鼎足下是炉火,其上是鼎锅。 
    冬日融融中,围着热气腾腾的小鼎锅,侍者穿梭于席位间,不时关切的询问客人们有何需要,众人依照自己的口味与饭量,从侍者举的托盘里,挑选食物。浊酒一杯,其乐也融融 
    长桌的左手坐的三山的数位重臣,黄朝宗作为财相,坐于第一位,其下是法相王祥,他下面是赵玉。 
    赵玉突破瓶颈,研究出玻璃以后,因功得以成为商部官员。又因为赵婉嫁于他,凭借赵婉的爵位,加上范十一、顾阿山等人识字不多,能力有限,他便成为了工部代理副相。故而在宴席上,他坐在王祥下手。 
    长条桌的右手是尊位,古人以右为尊,所谓“无出其右者”说的就是对右位的尊重。右位的第一人便是武相(兵部相)金道麟。今天,他是整个宴席的主客,他肩下作陪的都是前来朝贺的各国使节。紧挨他坐的当然是上国使节孙绰。 
    高翼拿起手戟,敲了敲杯盘,席间众人的笑闹声顿止,客人们抬起头,等待高翼说话。 
    高翼满意的看了看桌上的人,除了外相,三山的政府架构就此完善了。但外相的设立并不很迫切,这年头,外交任务并不很重。国与国之间全凭拳头说话,简单而直接。所以,从大的架构上来说,大婚过后,高翼会有一段难得的休闲时光。休闲时光,很期待啊! 
    在高翼打量他的手下时,孙绰也在打量饭厅内的汉国君臣。 
    孙绰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宴,自打进入饭厅,他便一直在打量周围,一直在思索。 
    这便是君王赐宴吗?怎么这些人不是半个屁股坐在凳上,以示谦恭。那位汉王怎么不是高坐台上称孤道寡,反而与众人同坐一张桌子,据案大嚼。臣下参加这种聚宴,怎没有诚惶诚恐,小心谨慎的态度,反而窃窃私语,言笑欢欢? 
    这是个什么礼制? 
    孙绰正思索间,高翼开口了:“这一年,我们的英雄是金将军,我的剑术老师。现在,大家举杯祝贺他的武勋!” 
    众人齐声响应,高举酒杯三呼“胜利”,满饮此杯。 
    金道麟自上次未遂动乱之后,一直有点谨小慎微,此刻,他喝下了众人的敬酒,激动地满脸红潮,却没有说一句话。 
    “说说”,高翼鼓励说。 
    金道麟深吸一口气,忽然大喊:“呈上来!” 
    众人吓了一跳,随着金道麟这声喊叫,几名趾高气扬的士兵端着一个托盘,走到高翼面前,弯腰深深鞠躬,呈献给高翼。 
    高翼不揭托盘上的红布,扬眉问:“什么?” 
    金道麟带着酒意,粗声大喊:“汉军己破倭国国度,此乃倭国传国神奇:宝剑、宝镜、宝玉。” 
    高翼恍然,他伸手揭开红布,笑着向众人展示:“瞧,这就是当初曹操、曹丕父子赏踢给倭国的物件。” 
    曹操、曹丕,名人啊。晋朝开国皇帝的父亲司马懿,当年也不过是曹操的一个秘书而己。众人一听到曹孟德大名,全怀着朝圣的心情瞻仰曹公当年的踢物,不敢伸手,唯恐亵渎。 
    当年,北九州地区一一也就是现在石间国地区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曾向当时的中国王朝一一魏国的首都洛阳派遣使臣,并向魏帝贡献奴隶和斑布(带有斑纹的麻布)。魏国皇帝曹王赐与女王“亲魏倭王”的称号和金印、宝剑、铜镜、宝玉等物。 
    此后,倭国把去中央向倭皇朝觐叫做“上洛”,也就是“上洛阳”。而曹丕钦踢的青铜镜和青铜剑,就成了权力的象征。 
    两种不起眼的小物事一出口到了日本可就身价百倍,成为贵族权利的代表,手中有了铁剑和铜镜的贵族们便可以得意洋洋的自称:“俺得到汉皇的册封咧!不信?你看,这铁剑和铜镜就是汉皇踢俺的信物!” 
    没有铁剑和铜镜的贵族眼红得要喷出火来,于是也学样,弄套铁剑和铜镜来装装幌子,久而久之,铁剑和铜镜便成为了权利的象征。随后,右手执剑、左手持镜、胸前垂玺〔曲玉〕的王者形象便流行了开来。直到大和王朝统一日本,仍沿习了以剑、镜、玺为王者代表的习俗,直到今日。 
    后世曾在邪马台国发掘出许多青铜镜碎片,发现这些铜镜残片是人为切割的。以此推测,由于倭国领导太多,汉镜不够分,故而邪马台国将这些象征权威的铜镜有意识地切割,赠踢给地方统治者的。它表明,拥有汉铜镜残片部分的地方统治者,是王朝任命的官吏。 
    倭皇拥有的曹丕赐镜,在倭国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八咫镜”,而那几柄青铜剑也赫赫有名,也就是后来在中国小说家嘴里具备毁天灭地大能的“天纵云剑”、“草薙剑”、“羽斩剑”、“高仓剑”等等。曹丕的踢玉则称为“八坂琼曲玉”。而那个倭国传国宝玺,就是曹丕赐下的,其上刻有“亲魏倭王”字样的金印。 
    在后代,这些东西都是倭国的传国遗宝,镜和剑更称为“神器”。不过,真正的草薙剑、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真品,以及制造于各个时代的诸多赝品,早己由于战争、天灾、迁涉、盗窃而丢得不知去向。后世流传下来,并一直在天皇继位仪式上郑重使用的,不过是依照仿制品而仿制的仿制品的仿制品罢了。 
    没想到现在这些真品却成了高翼的收藏品,或许,以后还会成为高翼孩子的玩具。 
    真是报应啊。 
    神器吗?高翼看着那几柄青铜剑、几付青铜镜,突然笑了起来。 
    曹丕同志还是蛮逗的,当时的中国,明明己进入铁器时代,三国时代的环首刀、斩马剑,品质都很不错,后来的四大名剑之一日本的武士刀,其技术在当时己经诞生,可曹丕同志却赐给倭国数柄青铜剑一一钝的像“干将、莫邪”一样的青铜剑。 
    曹丕这人有觉悟啊。这智力,相比后世那些让日本人参观我们景泰蓝工厂,等倭人大摇大摆地盗走我们的技术,还在后面高呼“中日友好万万岁”的领导干部,简直是成年人与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智力差别。 
    可是,为什么曹丕在古代能想到的事,俺们的领导同志在现代想不到?我们的文明越发展,精英的智力越迟钝呢? 
    是什么力量,使我们的教育走上了愚民的道路? 
    金道麟见到高翼只瞥了一眼那些铜镜、铜剑,便任由部下把玩观赏,他素知高翼的脾性,知道高翼在乎什么。他便一招手唤过士兵,取过那块,“八咫镜”,炫耀似的向高翼展示。 
    “殿下,你看着铜镜背后的花纹多么漂亮……拿灯火来,瞧,殿下,这个铜镜反射出来的光,能把镜背后的花纹全部照出来,多玄奇啊。” 
    “透光镜?!”高翼懒洋洋的问。 
    镜面能够反射北面的花纹,这是汉代独有的技术,这样的镜子被称作“透光镜”,意思是光线能够透过青铜镜面,把背面的花纹照出来。 
    这种技术在汉代短暂的出现过,而后,在三国战乱时,拥有这项技术的工匠逃到了日本,其子孙后代把这项技术传承下去,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日本还时不时拿这种青铜透光镜出来炫耀。在日本国内,这种技术被称为国宝。 
    也正是因为当时日本还拥有这项技术及人才,所以日本坚称透光镜技术是日本专利,相对而言,当时中国只在考古挖掘中,才确定透光镜的诞生于中国,后来传入日本。但对于后者,日本坚持不承认,这让中国既愤怒又无可奈何。 
    高翼就是从那场争执中了解到透光镜的。他当时很纳闷,为什么日本能把这项技术传承了1800年,在1800年中,竟没有一个泄密者,竟没有一个类似任人参观景泰蓝,而后高呼“友谊万岁”的干部? 
    是什么力量,让文化缘自中国的日本,1800年也教育不出这样一个傻子? 
    金道麟目光闪烁,得意非凡:“我知道大王不喜好死物,却喜好懂技术的匠工,我突入倭国国都,己经把那名匠工抓住了。” 
    “什么?”,高翼悚然动容:“你是说,你抓住了制作透光镜的匠工?” 
    金道麟兴奋的回答:“不错,殿下,那名匠工为了求生,承认祖先来自中原会稽郡。臣本不信,可那个倭人家中摆有一些中原物件,后来,臣又遍访他的邻居,才得以确认。 
    不过,他们已在倭国居住百年,其后裔已完全把自己当作倭人,不会说一句汉话。我捉摸着,虽然留下他的性命有违大王的旨意,可人才难得,大王见了一定会喜欢,便私自做主把他带回了三山。” 
    高翼此前才下过严令,此次倭国征讨,若俘虏不会说汉语,哪怕是一只不会说汉语的鸡,也要全部镣死。听到金道麟这话,他眉头一皱,满脸不悦。 
    法律的制定是让人遵守的,而不是让人钻空子的。在立国之初,金道麟做下这样有违军的现情,若要容忍这样的现象存在,那么后世人们会更加蔑视法律。 
    有人做初一,其余人便会做十五。 
    透光镜技术及懂这项技术的人才虽然难得,可是如果让他活下去,造成对律令的伤害,也许,损失收益要大。 
    但是,高翼不是一直喊着重视人才、重视奇淫巧技吗?杀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技术人才,又会对三山造成什么影响? 
    杀?还是不杀?这是个问题。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1102章 
       
    高翼再度扫了一眼金道麟,心中己有了计较。 
    金道麟为人一贯散漫,不在意礼节,不顾忌上下尊卑,必须让他明白遵守规则。 
    当初,高翼所下的命令,虽然是句戏言,但军令如山,军队的战斗力全靠令行禁止,决不能容忍随意践踏行为。 
    “他不会说汉语”,高翼冷冷地问。 
    金道麟明白了问题所在,硬着头皮回答:“大王……” 
    “杀了!”,高翼扭头对侍卫下令。 
    透光镜技术并不是国计民生必需的科技,中国失去透光镜技术后,也没见对民族有什么大害。所以,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 
    大厅内鸦雀无声,众人脸色尴尬。 
    高翼没理会难堪的金道麟,他玩弄者手中的手戟,掉头问黄朝宗:“朝宗,铸币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黄朝宗拱手回答:“殿下,这次我们得到金……” 
    短暂的停顿后,黄朝宗看了一眼金道麟,继续说:“得到金将军运回来的金沙与银锭,铸币所需的金属己准备齐了,就等殿下一声令下。” 
    “铸币多少,是有规则的”,高翼用手戟舞了个花,继续说:“货币的投放量要跟我们的生产能力挂钩,否则,就会出现货币贬值。 
    短期里我们不用担心这个,因为我们的货币还要投放到晋国与燕国,他们承担了吸纳多余货币的任务。但是,你们财政部对这个要心中有数,以免将来出现货币贬值的问题。” 
    “怎么会这样?”黄朝宗略一沉吟,立刻回答:“我明白了,等陈浩回来,我问一下燕国需要多少贡赋,再决定铸币的数量。” 
    中国缺少贵金属,在中国古代,货币的数量总跟不上商业的发展。所以,古代中国从没有通货膨胀的经历。黄朝宗不懂高翼所说,但他己对高翼心悦臣服,故而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三倍”,高翼一点不忌讳孙绰,坦然地说:“按朝廷与燕国所需数量的三倍计算,再加上我们的产能,按这个数量铸币。” 
    三山铸造的货币,在晋朝已开始与“沈家小钱”通用,晋朝对三山货币的需求量很大。与此同时,三山货币在晋朝的流通,也带来了货币比值的问题。 
    三山货币分四级,最低一级的是鹅眼铁钱,由于这种货币采用了朝鲜含锰铁矿,故而钱色发黑,被称为“黑钱”。 
    在三山的货币体系中,铁钱是当作分币使用的,十枚铁钱等同于一枚铜币。 
    三山鹅眼铜币采用青铜铸造技术,制作得很精美,由于颜色发青,被称之为“青钱”。三山的钱币均与大海有关,币上铸的图案要么是船,要么是各种海鱼。独鹅眼铜币上铸有数只飞舞的编幅。故而,鹅眼铜钱又被称为“青蝠钱”,“福钱”。 
    鹅眼青铜钱之上,是含铜量很高的黄铜钱,它体型较鹅眼铜钱大,等同于正常五株钱大小。这种钱其色为金,被称为“黄钱”。一枚黄钱可兑换十枚青幅钱,这种钱三山称之为“元”,或称“铜元”。 
    三山银币含银量并不高,一枚银币可兑换十枚铜元。由于银币为白色,故又称之为“白钱”,或称“银钱”。由于其背面铸有一个战士骑马立在海边悬崖,眺望远处帆影,故又称为“马钱”。 
    三山的金币实际上是紫金币,故又称为“紫钱”。它正确的说法是14k黄金,也就是含金量58.5%的一种杂质金。由于金矿常伴生铜矿,如果在提炼黄金时偷个懒,便成为紫金。故此,明清时代又把“紫金”称之谓“懒汉金”。 
    三山的金银币之间,其实还有一种货币,那是“大银币”,其上铸有鲸鱼,故又称为“鱼钱”或者“鲸钱”。它由纯银制作,每枚大银币可兑换十枚“马钱”。每十枚大银币可兑换一枚紫金钱。 
    三山的十进位货币单位,以其先进性征服了晋朝君臣百姓。首先,它的各级货币从颜色、图案上就可以区分,其次,在兑换方面,其方便性无可比拟。 
    原先,晋朝是一千个铜板兑换一两银子,这种兑换率对于商贾来说,让找零成了一种苦难和折磨。 
    你想:有人拿出一两银子,买你十文钱的货物,你需要找给对方990个铜板。光准备这990个铜板,就得用一个盆装,其硕大的体积是一件大麻烦。你还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