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权谋:帝姑婉柔传 >

第59章

权谋:帝姑婉柔传-第59章

小说: 权谋:帝姑婉柔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孙权让军队先退各回守地,本阵则想过桥从渡口直接回到建业,此时正是孙权周围兵力最弱之时。”

    “不如破虏将军带领士兵在孙权之前赶到逍遥津渡口拆掉桥板,荡寇将军与折冲将军出兵追击孙权本阵,或许能诛杀孙权。”

    众人都同意,李典立刻整军去准备。

    张辽和乐进也准备出发,看到婉柔不动,张辽反而疑惑了,“殿下此番不往?”

    婉柔说道,“然也,吾与护军守城。”

    张辽一脸疑惑,“先前如此凶险殿下执意要去,如今追击退兵,殿下反而不甚积极。”

    转而十分紧张,“莫非殿下已受伤?”

    婉柔摇头笑道,“并非,之前军心不稳,吾亲自上阵可以激励将士。”

    “然而几日下来,军中有女子为将,孙权必然打听,想必已知道吾之身份。”

    “若再去追讨,孙权必然下令全军捉拿吾,东吴毕竟军队众多,会让将军难以追击,若单单将军几人前去,东吴必然只会害怕,不敢再战。”

    张辽十分吃惊。“殿下竟成长到如此地步!”

    看到张辽的表情,婉柔觉得不好意思,“吾也不知为何,只是自然而然便这般想法。”又催促张辽出战。

    孙权的各路部队退却的很快,而孙权也拔寨开始退却,北岸只剩下孙权的护卫一千余人。

    孙权看到合肥城门打开,骑步兵一起杀出,心里感觉不妙,连忙派人传唤其他部队。

    但无奈已经走远,孙权立刻下令抓紧往逍遥津渡口赶去。

    张辽的骑兵很快就赶上了孙权的部队,东吴士卒看到张辽又追来了,大喊张辽来了,四下逃窜。

    凌统率领本部三百人与张辽奋力拼杀,甘宁拉弓射箭,无奈孤身奋战力不从心。

    回头看到军士都躲在后面,甘宁呵斥擂鼓手赶紧擂鼓。

    军士听见鼓声,才稍加振作,与曹军混战一团。

    乐进身先士卒,宋谦和徐盛与乐进对战,都负伤后退。

    士兵见到主将都后退也立刻逃跑,潘璋急的又杀了逃兵,但也只有少部分的士兵畏惧而回头再战。

    凌统保护着孙权边战边走,一直护送孙权到了桥面。

    孙权看到桥板已被撤去一丈之宽,惊慌失措。

    亲近监谷利让孙权放松缰绳,自己忽然猛地用鞭抽打马匹。

    马匹收到惊吓,飞速奔跑,到了断桥边缘,马一跃而起,跳到了南岸。

    凌统看到孙权到了南岸,继续为孙权挡住追兵。

    身上受伤几处,又遭遇李典伏兵,部下全部战死,凌统犹然死战。

    见到孙权已经走远,才跳入河中游泳退走。

    水中大船上,孙权走到舱内,将士们看到孙权,又喜又悲。

    孙权命令设宴,为众人压惊,连饮闷酒数杯。

    贺齐走到宴会正中,垂泪说道,“至尊身为人主应当处处小心,当初子纲大人劝至尊不要一味逞武勇之气,至尊如今竟然忘却。”

    “今日之事差点酿成巨大灾难,我等听闻至尊遭袭如同天崩,所幸最后无事,愿至尊以此为终身之戒,再不可冒险!”

    孙权一声叹息,走下座位,为贺齐擦去眼泪,满脸愧疚,“十分惭愧,必当把这次教训牢记心中。”

    正说间,报告凌统回来了,孙权见他身上带伤数处,全身湿透,赶紧命人扶他去疗伤休息。

    凌统哭拜在地,“所幸至尊无事,然凌统身边亲近之人全部丧命,只剩凌统孤身一人逃得性命。”

    孙权把凌统扶起,“公绩,逝者虽不能回,然而只要你还活着,尚担心无有亲卫军邪?”

    立刻下令,补给凌统两倍兵力,亲自为陈武等人发丧,大军依次退回。

    婉柔又上路了,这次马儿跑的更快,婉柔的笑脸如鲜花盛开。

    因为带着一个能让所有人激动的消息,婉柔等不及要看到众人眉开眼笑的表情了。

    继续驾马,让马儿如风般奔跑。

    到了南郑,婉柔看到众人,激动得说不出话,“魏公!合肥合肥”

    曹操一点不着急,因为婉柔的笑脸,让曹操放心了。

    “皇后殿下,但可慢慢道来。”

    婉柔说道,“张辽李典两位将军,以歩卒八百人,破孙权十万之众,孙权部队不能攻克合肥又有疾病,率军撤退。”

    “三位将军出击,几乎擒住孙权,如今江东之人提起张将军之名尽皆胆寒。”

    曹操仰天放声大笑,连连叫好数声,而诸位将领谋士也是惊喜万分,甚至还有为没有抓到孙权而感到可惜的。

    司马懿立刻走到正中,“我军能有如此战斗,想必很快便能四处流传,然后魏公可用文书通告巴中,令守军投降,魏公也该回邺城也。”

    曹操同意,发布文书,果然杜濩、朴胡与任约都投降曹操,曹操尽皆封侯。

    却说张鲁得知巴中守将投降,自知不保,又听闻刘备派护军黄权来迎接自己,张鲁犹豫不决。

    阎圃急切说道,“如今巴中投降,主公已无依靠,主公若想投降魏公,当在此时,若是不愿便西面接受刘备保护,若是再这般犹豫下去,大事去矣!”

    张鲁听了,勃然大怒,“我本是留侯张良后人,又本意归降朝廷,如今朝廷好言劝降,自当接受,刘备地方之人,安可降之!宁为曹公做奴,不为刘备上客!”

    于是携带兵将家属投降曹操,曹操感念张鲁南郑所作所为,拜张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食邑万户。

    五子皆为列侯,令曹家女子与其联姻。

    把马超幼子马秋交给张鲁处置,张鲁深恨收容马超却遭马超图谋,如今不再担心马超打来,于是亲手杀了马秋。

    曹操又因阎圃劝过张鲁不要称王,又劝张鲁投降朝廷,封为列侯,将马超爱妾董氏赐给阎圃。

    而之前逃奔汉中的程银、候选也随同投降,曹操复原他们的职位,又拜同样投降的马超旧将庞德为立义将军。

    于是汉中郡归于曹操。

第142章 婉柔轻敌乱出谋,张飞妙计败婉柔() 
曹操命扶风太守赵俨为关中护军,令其发兵士卒一千余人来汉中守备。

    士兵很不情愿,赵俨于是挑选忠厚之人。

    曹操前往邺城,婉柔主动留下稳定民心,稍后回宫,曹操同意。

    黄权得知张鲁已经投降曹操,于是立刻率军攻打巴中。

    朴胡任约等人都被黄权打败,夏侯渊立刻召集众人商量对策。

    “三巴有失,我等入蜀则难,谁人敢去巡视?”

    婉柔立刻站起,“吾愿去。”

    夏侯渊有些无奈了,有些生气婉柔根本不把危险当作一回事,总是轻视自己的安全。

    但现在的身份又不能用伯父口气呵斥,“皇后凤体极其珍贵,当初魏公让皇后留下只是为了安抚民心,如今怎可身赴险地?”

    婉柔说道,“都护将军,吾并非要冲到前军,只是希望鼓舞士气,必要之时能有帮助,将军勿疑,况且黄权军队并不强势,并不危险。”

    夏侯渊只好答应了,又对着张郃说道,“平狄将军,令你为先锋,随皇后殿下出征。”

    张郃领命,与婉柔一起出发,张郃统领前军开路,婉柔坐镇中军慢行。

    山谷道路狭小,婉柔终于不用再坐那讨人厌的战车了,而是骑着白马,心中谢天谢地。

    传令左右,令后军的牙将刘柱来中军汇报。

    没过一会,刘柱策马到来,向婉柔行礼。

    婉柔问道,“将军,后军粮草与增援部队如何?”

    刘柱回答道,“回殿下,一切都安好,只是通过狭小路口粮草车有些难走。”

    婉柔点头道,“此处地形的确险峻,难怪当初张鲁在汉中脱离刘焉阻断道路,刘焉便再也无法联络朝廷。”

    刘柱回应道,“正是,刘璋长年不进贡也有这等原因。”

    遥望远方,“平狄将军行军迅速。”

    婉柔微笑,立刻下令中军后军加速前进,赶上张郃。

    忽然探子飞奔到婉柔马前,“报告皇后殿下,刘备从成都率军出发,派张飞阻挡平狄将军,张飞已进军宕渠。”

    婉柔问道,“宕渠?刘将军,可知在何处?”

    刘柱回答道,“回殿下,便是前面平狄将军将去之地,平狄将军部队迅速,或许已经到那里驻扎。”

    婉柔了解了,继续下令追上张郃的部队,一同驻扎在宕渠与张飞对峙,一边征发当地的百姓迁往汉中郡。

    两军相持五十余日,除了偶然有弓手互射弓箭,并没有大举进攻。

    地形险恶,互相惧怕对方有埋伏。

    张飞军中,张飞得知张郃迁徙宕渠百姓,于是与偏将刘敏登高山观看。

    见张郃军营安置在高山之中,后有通畅大路,而前面只有小径可过。

    张飞说道,“若是不把张郃打退,左将军难以出蜀地以图汉中。”

    刘敏仔细看了看曹军军营,“张郃布阵十分精妙,易出难进,若我等正面攻打,他只需派几百人守住路口险地,我军便无能为也。”

    张飞点了点头,“如此,只能用计破之。”

    立刻找到了住在三巴之地的百姓,张飞赏赐酒肉,询问这里有无捷径。

    百姓答道,“只有一条路,可以从瓦口关关后绕到关前,以前张鲁进攻西蜀之时关口封闭,便有庶民与商人从那条路绕过。”

    张飞听了,大喜,立刻让百姓带路巡视了一遍。

    翌日,婉柔和张郃依旧派细作打听张飞动向,细作巡视了一遍,回来报告,张飞令卫士看好军营大门,其他人都待在营中休息。

    张飞与副将几人,饮酒吃肉,大声喧哗。

    婉柔皱着眉头,“此是张飞见地形凶险,并未打算进攻,也不担心我军会攻打过去。”

    “听闻刘备常告诫张飞,言他不爱惜士兵,经常鞭打责骂,然后还让士兵侍奉左右,乃取祸之道。”

    张郃神情严肃起来。“殿下之意便是”

    婉柔点头道,“吾认为大军应继续在此等待,张飞本性好战,如今为主将却如此懈怠,必然已无耐心,再过几日必然会责打士兵发泄闷气。”

    “蜀地军士归降刘备并不久,也必然会有反叛之心、到时将引起骚乱,那时出兵可获全胜,将军与吾耐心等待便可。”

    婉柔胸有成竹,张郃听了,也十分同意。

    命令弓手也停止骚扰,只派细作不停打听张飞军中动向。

    果然,不出三天,张飞开始让小股军队攻击张郃的大营。

    婉柔与张郃指挥士兵守住路口,很轻松的就守住了。

    败军回到张飞营中,张飞大怒,命人持鞭子木板,责罚士卒,命令明日再进攻,攻打不下全部斩首。

    婉柔的军中,细作早已经报告。

    婉柔冷笑,“果不出吾所料,张飞耐心已到极限,士兵知道此地不能打下,肯定觉得必死无疑,今夜当有好戏观看。”

    立刻命令全军准备出击。

    当夜,婉柔与张郃时刻准备着,就等细作来通报。

    忽然听到张飞营中喊声四起,又见火光,婉柔大喜,对着张郃说道,“果然士卒暴动,趁现在进攻张飞大营!”

    张郃立刻引前军出发,婉柔带领中军也接着赶上。

    到了张飞大营,只见火焰已经把营寨烧了大半,有士卒见到曹军来了,纷纷跑来投降,以求婉柔庇护。

    婉柔得知张飞已经弃营逃向瓦口关,立刻让张郃率前军去追,自己则带领大部队修复张飞营寨,作为屯军之地。

    张郃一直追到瓦口关,见关口大门敞开,张郃顿时心起疑虑。

    回头观看,发现前军追的太快,已经和中军脱节,而中间道路十分狭小。

    张郃猛然醒悟,大叫不好,立刻让军队后撤。

    “张郃小儿,哪里跑!”张飞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绕道了张郃的身后,堵住了张郃的去路杀了过来。

    张郃部队陷入了绝地,顿时全部混乱。

    张飞手持长矛交战张郃,张郃哪有心思拼杀,几个回合就被张飞打退。

    近卫冲上为张郃挡住张飞,张飞勇猛无比,同时与五名骑兵护卫拼杀,毫无劣势连杀数人。

    见张郃跑远,立刻下令全军围堵张郃。

    张郃撇下战马,和十几人徒手爬山逃命,借着夜晚黑暗才逃得性命,而前军两千人全部被张飞消灭。

    婉柔在营中,探子匆忙来报,“报告殿下,平狄将军遭到张飞埋伏,身陷绝地!”

    婉柔大惊失色,立刻下令全军去救援张郃。

    刚走到路口,迎面一直部队挡住了去路,为首是副将刘敏。

    刘敏命人守住路口,两边山上布满张飞的军士,石块箭支乱飞而下,婉柔立刻下令撤回大营。

    走到营内,忽然喊声又起,那些原本投降的士卒在营内放起火,挡住婉柔的退路。

    婉柔大惊说道,“不妙,吾中张飞之计!”

    婉柔见退路上的士兵并不多,立刻下令全军冲破。

    婉柔手执玉雕弓,亲自射杀士卒,命令大军不可慌乱。

    张飞与刘敏又率军来追,中军死伤近半,从宕渠撤出。

    一直跑到汉中地带,夏侯渊从南郑出来接应,婉柔才安全进城。

    刘备得知张飞获胜,于是留他继续防守,自己引军退回成都。

第143章 曹操进爵当魏王,国之忠贞已变心() 
南郑,婉柔神情未定,夏侯渊令人献茶压惊,婉柔一口喝下,立刻询问张郃的下落。

    众人皆称不知,婉柔担心不已,立刻下令去寻找张郃。

    翌日中午,张郃率十数人徒步回到南郑。

    众人见他丢盔甲破,大军全无,尽皆叹息不已。

    张郃见到婉柔,立刻军礼跪拜,“败将张郃,愿受处罚。”

    婉柔面带苦笑,将张郃扶起。

    “张将军言过,一切尽是吾小看张飞,乱出计谋,不想张飞有勇有谋反让吾中其计策,差点害将军死于非命,吾尚未歉,将军何歉?”

    夏侯渊看了众人都是垂头丧气,于是也开口,“丢失巴郡,入蜀极其困难,如今只好努力防备等待魏公打算。”

    又对着婉柔说道,“皇后殿下远征日久,便该回去,万一让刘备伤及皇后,我等罪不容诛。”

    婉柔说道,“这刘备在蜀中囤积实力,日后必然进攻汉中,吾如何能走。”

    夏侯渊认真说道,“此事虽会有但却为久远之事,皇后亲自统军出战,有失国之气节,如刘备这般割据之贼,只需我等将士讨之即可。”

    “若殿下真欲战也该随同魏公领朝廷之兵,像这般亲自奔赴前线,上下都心惊不已,反而有害。”

    张郃徐晃等人也一同劝说,婉柔这才答应。

    独自回程,这是自己第一次领兵受挫,心情十分的差。

    许昌见过汉帝之后,立刻把消息又带去邺城。

    曹操听了消息,也觉得十分可惜,但看到婉柔愁眉苦脸,曹操不禁哈哈大笑。

    婉柔问道,“吾领兵受挫,差点害平狄将军身死,又丢失进蜀地之路,魏公不责怪反倒大笑,却是为何?”

    曹操叹息道,“皇后殿下毕竟年轻。”

    正好贾诩在旁边,曹操笑着对他说道,“文和,便言当初如何差点将孤剿灭?”

    贾诩说道,“这魏公不好戏弄微臣。”

    婉柔敬拜道,“不用太中大夫大人诉说,吾已知魏公之意。败局已定,虽不会因此懈怠,但必然牢记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