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权谋:帝姑婉柔传 >

第62章

权谋:帝姑婉柔传-第62章

小说: 权谋:帝姑婉柔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用力拱手,“不过尚书仆射多年受到大王信任,为人公正又忠心不二,被许多之人忌惮,因此有人借机诬告尚书仆射并非无有可能。”

    “再者以仆射之为人,本不应有不忠大王之事,然而人心难免会变,应当严谨查案,对告发之人与仆射都进行核实。”

    又放大了声音,“而今大王圣恩,不忍将此案交到延尉之处,更使得案情不能明朗,有罪不能受罚,无罪不能脱身。”

    曹操依旧不以为然,说道,“不去到延尉处追究,正是为了保全告发之人与毛玠,并阻断天下诽谤寡人之心。”

    曹操身边的和洽听了,走到桓阶的旁边,跪拜在地。

    “大王,仆射如确实有诽谤大王,应该斩首示众,若是无有,告发之人便是诬陷重臣,混淆大王视听,亦当斩首。”

    和洽又拜服在地,“如今大王不加审查,便如此轻率行事,微臣感到不安。”

    曹操听了,自己也觉得做事没有道理,但更不会对丁仪治罪,于是下令把毛玠放出,但罢黜官职,流放回家。

    曹丕的府中,婉柔与曹丕的几位近臣同曹丕商讨着。

    曹丕显得有些焦急,对着婉柔等人说道,“如今支持微臣之大臣,逐个在被丁仪谋害,朝中本来支持微臣登位之人也渐渐不再言语,反而更多人为子建进言,再这般下去微臣地位不保。”

    婉柔让曹丕冷静,“如今时机对五官将不利,五官将更不可失态,当多散播恩惠于众人,获得更多之人暗地支持。”

    曹丕点头同意,司马懿又开口,“崔季珪受冤而死,天下震动,如今又有人趁机起兵,皇后殿下当劝魏王,让魏王亲自征讨叛贼,令将欲叛者丧胆而止。”

    “到时百官必然送行,五官将可趁时设法收买人心。”

    众人听了,都同意了。

    曹植的府中,丁仪丁廙面对曹植,大笑不已。

    丁仪对着曹植说道,“略施小计,便让临菑侯夺得大位!”

    曹植也飘飘然起来,“如今诸位大臣,见我之时都如同面见君王,如此看来,大势已定。”

    丁仪说道,“如今魏王身边还有份量之人皆归附临菑侯,就只剩尚书仆射何夔与东曹属徐奕不肯依附。”

    丁廙连忙说道,“那兄长便赶紧到魏王面前,用计除掉。”

    丁仪答应,过了几天,又去曹操身边污蔑何夔,曹操已视丁仪为心腹,深信不疑,下令将何夔下狱。

    桓阶听到消息,连忙面见曹操,“大王又要杀害叔龙大人?”

    曹操回复道,“何夔对朝廷不满,理当除之。”

    桓阶气得不行,大声叫嚷道,“大王可叫出状告之人,当面对峙乎?”

    曹操摇头道,“不可,此人为寡人心腹。”

    桓阶力争道,“叔龙大人接替孝先大人为尚书仆射,皆因大王自觉叔龙大人正直可信,他怎可能诽谤大王?”

    立刻跪下,叩头不止,“大王连续这般残害重臣,朝廷将不稳矣!桓阶当死在叔龙大人之前!”

    曹操没有办法,只好免除何夔死罪,但是让他担任魏郡太守,调离了中央朝廷。

    接替崔琰的尚书傅选对何夔说道,“丁仪陷害崔琰毛玠,临菑侯又深受大王喜爱,如今朝廷上下都畏惧临淄候,大人也该稍稍低头。”

    何夔正色说道,“丁氏兄弟做事不义,只能害己,焉能害人!不过怀奸佞之心一时蒙蔽魏王罢了。”

    对天拱手,“魏王乃圣明之人,此等小人不会长久!”说完便去赴任了。

    曹丕在宫中,见到大臣都以晚辈之礼对待,谁人有疾病,曹丕命人问候照看,无一疏漏。

    众人感激曹丕品德,但畏惧丁仪,不敢表露,只有曹操私下问时,才敢在赞颂曹植过后稍带赞美曹丕一句。

    一日早朝,司马懿表奏,“大王,崔琰身死,冀州有人趁机起兵,若各地皆以此造反,为害不小,大王当派有威信之人前去讨伐,以阻反贼祸乱之心。”

    曹操点头道,“与寡人所想相同,然而夏侯元让正准备讨伐孙权之事,于文则已在西凉镇守抵御异族,仲达认为何人可去?”

    司马懿回道,“不如让皇后殿下前去。”然后给了婉柔一个眼神。

    婉柔立刻会意,于是也开口,“吾去并非不可,然而若要以威名阻断造反之心,吾之威严尚不如魏王本人,不如让吾同魏王一同前去。”

    司马懿敬拜说道,“如此最好。”很高兴婉柔理解他的意思,;立刻接上这双簧。

    曹操点头,“如此也对,派偏将前去虽能剿灭一方,但会让其他观望之人觉得朝廷对此并不重视。”

    立刻下令准备出征,大肆布置行军仪仗。

第149章 曹丕洒泪收人心,曹植轻率中计谋() 
大军很快便准备完毕,曹操与婉柔前后战车,左右铁骑护卫好不壮观。

    曹彰随军为将,曹丕与曹植同百官送别城门口。

    曹植见到军队极其雄壮,对着曹操说道,“父王之军犹如天兵,父王之人犹如神人,此去不似平叛,反而犹如去仙境之中取宝,孩儿心中忽然有句。”

    曹操很高兴,“哦?速速诵来。”

    曹植立刻吟诵。

    “阊阖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乘飞龙,与僊期,东上蓬莱采灵芝。

    灵芝采之可服食,年若王父无终极。”

    说完,对着曹操敬拜,“父王必定凯旋,孩儿静候佳音。”

    曹操大笑不止连连称赞,众人见状也都夸赞曹植才气过人。

    曹植听了更是得意,丁氏兄弟也是如此。

    曹丕见状,怅然若失。

    吴质立刻对着曹丕小声说道,“五官将不必如此沮丧,魏王将要出征,五官将流泪送别即可。”

    曹丕听了,明白了吴质的意思,忽然以袖遮面,流泪不止。

    曹操十分奇怪,“子桓这是何故?”

    曹丕说道,“父王舍弃诸位将军而冒险亲征,让人担心不已,孩儿只求父王注意安全,不可因为一时之怒而奔赴前军。”

    又对着婉柔说道,“皇后殿下,微臣当坐镇邺城,不能陪在魏王身边,殿下有武勇智谋,定要保护好魏王。”

    婉柔知晓其中玄机,立刻点头答应,称赞曹丕孝顺。

    周围的大臣见到这个场面,都感动不已。

    曹操也是心中叹息,觉得曹植虽然文采出众,但是诚心比不上曹丕。

    曹植与丁氏兄弟却觉得曹丕这是哀嚎,暗自得意。

    见到大军离去,曹植对着曹丕说道,“兄长,父王征讨这般小贼自是轻易,兄长何必如此。”

    曹丕赔笑道,“为兄亦自觉多虑,不似子建了解父王,他日父王必然立子建为魏太子,为兄目下便先行祝贺子建。”

    说完深深敬拜,曹植听了更高兴了,丁氏兄弟也立刻觉得曹丕放弃了,笑容都显露在了脸上。

    而吴质司马懿这般人,依旧保持着平静的面容。

    寒暄过后,众人也都各自散去。

    曹丕回到宫中,下令宫中诸人不得阻挠曹植的任何行动。

    曹植回到宫中,大喜过望,三人连饮数杯。

    曹植又命人准备马车,与丁氏兄弟乘车外出游玩。

    路过司马门,曹植忽然说道,“不如开启司马门,从驰道出发?”

    丁仪立刻说道,“此言得之!正好可显临菑侯地位!”

    驰道不是一般人能走的,丁仪和丁廙也是跃跃欲试。

    曹丕命令守门人开门,守门人得到曹丕的命令,不敢阻拦曹植。

    曹植驾着马车,从司马门奔出上了驰道。

    百官争相观看,议论纷纷。

    司马懿对着曹丕说道,“哼,果然酸腐文人,当真得意,临菑侯如此幼稚暂且不说,丁氏兄弟原来也不过如此。”

    曹丕阴笑道,“毕竟不如仲达与季重心思深重,目下便等父王回来而已。”

    不过都是小贼罢了,曹操婉柔坐镇军中,曹真指挥大军,曹彰一马当先,贼人溃不成军。

    曹操下令处死将领,余众收编军队,传令回军。

    刚回到邺城,就有曹丕的人向曹操汇报,曹植擅自打开司马门从驰道出游。

    曹操大怒,立刻找来了曹丕与众官质问。

    曹丕跪拜在地上,“孩儿一直让人看管好司马门,而临菑侯对看门之人有言,魏王必然立他为魏太子,不久他便是魏王,责令开门。”

    “守卫之人不敢抗命于是放出,此乃孩儿疏忽,死罪!”

    婉柔立刻添油加醋,“驰道乃是君王所走,国戚都无权力,临菑侯这般言语举动,外人知道,恐怕魏王将遭人耻笑。”

    曹操怒不可遏道,“竖子当真狂妄!谁人有言寡人必然立他为太子?如此着急,是嫌寡人不死乎?”

    曹丕又磕头,“父王!子建只是性格放纵,绝不会有那般想法,父王不可太过计较,孩儿愿意代罚。”

    曹操扶起曹丕,“你平日勤恳,所为已然稳妥,是寡人太过放任才让竖子如此无度。”

    叹气说道,“你如今能替他求情,寡人心中欣慰,教诲之言你终于听进。”

    曹丕应答道,“孩儿向来谨慎,父王叮嘱不敢怠慢。”

    曹操满意点头,盛怒之下看着曹丕,觉得他可担大任,心中开始犹豫了。

    曹植回来,曹操大骂一通,并且下令以后诸子违法一样用刑。

    将看门与掌管车马的人员全部处死,心中仍旧气愤不已。

    婉柔的宫室,曹丕带着吴质与司马懿面见了婉柔,“多谢殿下多次相助。”

    婉柔也尽礼数回应,,“无妨,吾本是靠五官将相助才获皇后之位,如今几次反掌之劳又怎会吝啬。”

    又说道,“如今魏王已心中动摇,若临菑侯再不检点,想必魏王心中想法便会改变。”

    吴质点头,“看来只有等到出军孙权之时才有机会。”

    又回顾司马懿,“仲达大人自觉如何?”

    司马懿也点头,“临菑侯虽然文章出众,但毕竟书生之气不懂谋权,丁氏兄弟小人之谋难成大事,五官将出征之时,当带王孙与东乡公主同行。”

    曹丕一愣,“为何?”

    但马上又反应过来,“原来如此,仲达真知魏王心思。”

    婉柔又说道,“临菑侯不通行伍,五官将却治军多次,此番前去,五官将当推荐临菑侯带军先行出击,一来可显谦让,二来可让临菑侯出丑。”

    曹丕听了,连连道是,吩咐众人,依照计划实行。

    早有人报告给丁仪,丁仪和丁廙来到曹植府上,见到了曹植,恰巧杨修也在。

    丁廙立刻说道,“临菑侯,属下听闻五官将带着吴质与司马懿,去皇后殿下宫中商讨。”

    曹植自信满满,“恐怕只是问安,皇后殿下与我交善,断不会与子建合谋。”

    丁廙语重心长,“防备之心不可舍,听闻五官将经常把吴质藏在竹箱之中,用车运送,总是半夜到五官将府上商讨对策,又用此法让吴质暗通其他大臣。”

    杨修毫不含糊,“如此,那便要向魏王报告。”而其他三人也立刻拜托杨修。

第150章 揭发不成反受害,婉柔污蔑大局定() 
杨修报告给了曹操,曹操疑虑,但却没有立刻调查。

    曹丕得知十分恐惧,连忙找到吴质商讨,吴质轻声笑着让曹丕放心。

    第二日晚上,吴质又让马车载着绢布送到曹丕府中。

    杨修连夜报告,曹操立刻查看,发现却是绢布,心中怀疑杨修等人要陷害曹丕。

    恰巧曹操出题考曹植和曹丕,杨修揣摩曹操的想法,事先为曹植准备好答案。

    曹操问题刚去,答案就回来,如此迅速让曹操怀疑,调查才知道真相。

    曹操于是大怒,更加厌恶杨修,连同对曹植亦有不满。

    出军的日子很快就到了,曹操看到曹丕带着曹叡以及东乡公主随行出征,连忙询问为何如此。

    曹丕回答道,“父王,叡儿年已十三,孩儿便觉得该带他出来见识。”

    “将来长成也能知晓人间疾苦,以及王土来之不易,不会因无知而做出违背父王教诲之事。”

    曹操本来就喜欢曹叡,经常觉得他很像自己。

    现在看到曹丕刻意培养他,心情大好,让曹叡和自己同乘一马。

    曹叡天性聪颖,与曹操说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引得曹操哈哈大笑,而曹丕等人只是暗自得意。

    曹操屯军居巢,已是正月,孙权守卫濡须口。

    曹操下令,行军劳累,休整一月,二月进攻。

    孙权派吕蒙等人加强防守,随时抵御曹操进攻。

    到将要出军的时候,曹操召集所有将领,在营中商讨策略。

    “如今孙权固守不出,诸位以为如何?”

    五官将长史邴原说道,“大王,我军多过贼兵数倍,可分兵击之,使其无法自顾。”

    曹操同意,立刻询问何人愿意带军出征。

    曹仁张辽等都愿出战,婉柔笑着说道,“难得魏王会带五官将与临菑侯出征,不如就让二人分别出兵,一比高下如何?”

    曹操听了,顿时来了兴趣,自己中意立为后继的两人,谁带兵更有能力呢?

    于是问曹植和曹丕,“子桓、子建,愿意出战否?”

    曹植立刻站起,双手抱拳,“孩儿愿率精兵一支,拿下东吴营寨。”

    曹操十分高兴,“好!那便予你一万精兵,明日进攻。”

    曹植拜谢,曹操又把目光转向曹丕,“子桓可否?”

    曹丕站起,敬拜曹操,“孩儿当让子建先行,若子建有功当是最好,若有意外孩儿也好接应,可保子建无事。”

    看了一眼婉柔,“至于皇后殿下所言比试,孩儿认为战争并非儿戏,不该有此想法。”

    婉柔会意,马上也改容道歉,“五官将所言极是,却是吾不经思考而妄言。”

    曹操看到曹丕这么明白事理,以至于让婉柔都能这样道歉夸奖,心中更是欣喜。

    答应了曹丕的想法,令曹植先行出军,曹丕屯兵以为接应。

    当夜,夏侯尚找到了曹植,曹植没想到夏侯尚是曹丕指派,连忙迎接。

    “不知黄门侍郎大人为何夜间来访?”

    夏侯尚说道,“便是前来探望子建,不想子建如此拘束。”

    曹植一愣,但马上也笑了,“原来如此,我与伯仁是很久未见也。”

    夏侯尚哈哈大笑,“确实如此,难得一起在军中得以相见,于是前来此处为子建明日出军壮胆。”

    夏侯尚命人把酒拿到营帐来,煮酒切肉,“来来,子建与我痛饮一杯。”

    见到有现成酒肉,曹植心中大喜,连忙和夏侯尚到了桌边坐下。

    二人一碗酒喝下,曹植连连赞叹好酒。

    夏侯尚举酒大笑,“明日出征,我当相助,子建深得魏王宠爱,立为太子亦是必然,他日显贵可别忘记今日之情。”

    曹植哈哈大笑,得意忘形,“定然不会,子桓今日帐中所言,分明不敢出兵,明日我必拿下全功。”

    又喝了几碗,外面通报丁仪求见。

    曹植刚要请进,夏侯尚阻拦,“今日私会子建,还是莫要让人撞见,免得徒生口舌。”

    曹植喝到兴头上立刻答应,命人传告丁仪,自己已经休息了,准备明日出军。

    夜半时分,曹植已经醉倒大睡,夏侯尚也神志不甚清醒。

    刚走到帐外,两名士兵立刻扶住了夏侯尚。

    曹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