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懈可击-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刘一鸣也无话可说了,最后,只得借他们的电话给胡伟华他们报了一声平安,然后又请他们代为照顾杨琼。
好在这个时候,杨琼的伤情也差不多比较稳定了,最后一次治疗也已经完成,只要再等几天就可以揭下纱布了。
因此,胡伟华等人当即向刘一鸣承诺,过几天给杨琼买飞机票,送杨琼回国。
就这样,在下午的时候,刘一鸣被外交部的工作人员护送着登上了由韩国首尔驶上华夏京都的飞机。
在京都下了飞机之后,刘一鸣并不急着回去。他是和杨琼一起出来的,现在提前被护送回国了,那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接下来,他自然是要在这里等到杨琼两人再一起回河源市的了。
好在,杨琼的伤情也稳定了下来,胡伟华等人也答应了刘一鸣帮助杨琼处理购票回国等事宜,这一切应该也要不了几天了。
第123章 开门红()
第123章、开门红
在刘一鸣出国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很多与之息息相关的事情。
首先,《希望》杂志终于在李悦等杂志社工作人员的辛苦努力下终于上市发行了,结果简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开门红是必须的!
在发刊之前,李悦就对于首期杂志的发行量做了一个大概的评估,预计大约在一万册左右,可是,之后统计的数据却是五万册!
足足五万册呀!
杂志社为了满足读者及销售商的需求,足足加印了两次。
作为眼下《希望》杂志的负责人,李悦早就把这些事情用电话向刘一鸣通报了,但是,这些毕竟都还只是些数据,是个结果。
结果很让人的兴奋、喜悦,为了这个结果李悦感觉之前所有的付出和艰辛都是值得的。创业过程的个中滋味,并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刘一鸣离开河源市,决定亲自带着杨琼去韩国做手术的那一刻起,杂志社的经营就全部落在了李悦身上。当时,正值杂志社即将面市发行最关键的时候,刘一鸣却把这样一副重担交给了李悦。
通过此事,李悦不仅仅是感觉到了刘一鸣的信任,但是,更多的却是压力。但是,她一个看起来弱不禁风,曾经被刘一鸣戏谑为没有二两鸡骨头的女孩子就这样硬生生地抗过来了。
想起之前所做的一切,李悦都有些无法相信自己到底是怎么样挺过来的。
在刘一鸣告诉李悦,他将离开河源市一段时间去韩国的时候,李悦正在准备《希望》杂志的样刊,虽然事先已经和刘一鸣达成了一致协议,先做了相应的市场调查之后,再正式印刷面市。
虽然有了明确的方向,但是,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对于《希望》杂志的内容排版,李悦就和那些编辑组的人连续加班讨论了两个工作日,最后才有了个定论。在进行市场调查之前的《希望》杂志总共是三十二开,分为时事导读,英雄人物,人生杂谈等几个主要版面。
把版面内容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的样版印刷进行得倒是比较顺利。
但是,市场调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进行的。首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普通的市场调查,在大街上一站,随手发本杂志给路人甲,然后再问一些相应的问题,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别的不说,一本杂志,内容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谁有时间和你瞎磨蹭,既然得到了结果,那显然也是不准确的。
另外一个,就是一个读者群的问题。
总的说来,《希望》杂志是一本有内涵的杂志,可能每个读者群的读后的感受都不一样,青少年朋友因为社会经验不足和崇拜英雄偶像的原因,可能会更加倾向于英雄人物这个版块,而有着一定社会阅历的中老年朋友,则更有可能在人生杂谈这个版面上找到共鸣,因此,这个市场调查显得更加复杂了。
杂志发行前的市场调查,刘一鸣虽然和李悦事先商量过,但是,却没有涉及一些细节方面,这些事情都是由李悦来完成的。
这一个环节对于《希望》杂志能否取得开门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一鸣给李悦打过电话之后,李悦顿时感觉身上压力巨大。但是,李悦并不是一个轻易能被压力击垮的人。
有压力才有动力,更多的时候也意味着一种机遇。
虽然有过做电台主持人的经历,同时媒体,但是,和杂志终究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人。为此,为了《希望》杂志能够顺利发行,能够取得一个开门红的成绩,李悦可谓是费尽了苦心。
单只是市场调查这个问题,就没少伤她的脑筋。
虽然,手下有着一大批原先《时代》杂志的老员工骨干可以利用,但是,像这样的大事情,她首先得自己有个大致的盘算才行的。要不然,一个会开下来,人云亦去,自己却没有任何的主见,脑袋没有被塞了浆糊才怪呢。
不得不说,李悦作为曾经的市电视台当家花旦,她的言辞犀利,思维敏捷并不是盖的。对于市场调查即将面临的难题,她都考虑到了。
如何进行市场调查这个笼统的议题再次变得清晰起来,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市场调查进行的方式,第二部分,如何根据不同的读者年龄进行区分调查。
关于杂志发行市场调查的会议,如火如荼地在《希望》杂志社内,二楼进行,主要骨干工作人员都参与了会议,并踊跃发言。
眼下,杂志社重新定位发行,给了他们重新的工作机会,他们自然是很珍惜的。更有一层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之前已经知道了《希望》杂志的定位,他们都感觉这样是非常有前途的。
现在杂志发行前的第一场硬仗即将展开,他们如何能够不费尽心计。
不管在哪个岗位上工作的人,哪个不想自己获得更高的薪金,不想自己的工作的单位在社会上赫赫有名?不难想像,只要接下来的杂志发行,取得了个开门红,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还不都是板上钉钉子的事情了么?
万事开头难,创刊号很重要!
对于,如何进行市场调查的问题,在座的各位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气氛很是活跃。但是,大部分的意见却依旧是局限于传统的调查方式,比如站街派发杂志,上门推荐等等,似乎并不适合《希望》杂志眼下的境况,缺少一些建设性。
讨论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但是,李悦觉得仍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她感觉这些人的思维好像都被束缚起来了。
会议至此,李悦也只得就此作罢。
最后,还是李悦自己拿出了一个可行性的方案来。这一切还是来自于她以前的经验与阅历。
李悦在做河源市电视台主播的时候,曾经采访过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负责人。由此,她想到了市场调查的针对老年人的部分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个老年人活动中心进行呢?
现在的老年的人退休了,生活闲暇时间比较多,不是打牌练太极就是看些报纸杂志了,照这样看来,这样完全是可行的。不仅可以得到比较深刻的调查结果,更多的却是调查渠道上的便利。因为李悦之前采访过那家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负责人。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李悦当即联系了那家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负责人。这个事情是个双赢的事情,活动中心的负责人,听到李悦有杂志要做市场调查,愿意给他们提供免费样本,他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紧接着两本样刊被李悦派送到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接下来又有人跟踪调查结果。
事实证明,在创刊之初,刘一鸣和李悦的想法是站得住脚的。这班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才翻开这份杂志就被吸引住了,两本杂志,几十个老年人,短短两天之内便被翻得卷角了。为此,活动中心的老年人一个劲地追问李悦,《希望》杂志何时正式发行面市,他们活动中心,愿意订阅一年。
这是杂志社的第一份订单,李悦很高兴,当即把这个消息传达给了杂志社的其它工作人员。
杂志还没有正式发行面市,便收到了订单,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呀!
杂志社的员工工作激情空前高涨!
就在这个时候,李悦下一阶段市场调查的方案也有了个眉目。自已身边的那些年轻朋友们都不是些很好的调查对象么?
于是,杂志社的员工每人两份样刊,并于两天后开会集体讨论调查结果,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能过调查,对于杂志的面版和内容进行改善之后,李悦又找到了以前的熟人,都是做媒体的圈内人,李悦又找了相应的渠道打了下广告,然后又找了个相应的权威人士对杂志做了一个整体的评价。
事已经至此,发行前的准备工作就差不多就绪了。
杂志正式发行了,李悦当然不会忘记找关系把原先那些企事业单位都扯上,让他们都订阅,但是,这些销量对于一份杂志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好杂志社的那些业务员也还算是给力,基本把市区内的报刊亭都联系了个遍,发行当日,整箱整箱的杂志从杂志社大门口拉出去,场面何其壮观。
但是,把杂志从杂志社拉出去了,这就并不意味着销量。读者花钱购买了,才是真的销量。
为此,李悦心里有些忐忑。
她甚至还想把杂志社的员工全部拉出去站在大街上吆喝,卖杂志去了。
好在,接下来的一切,还进行的比较顺利。准确来说,这一切应该都是准备充分的结果。
刘一鸣在原先的杂志社濒临倒闭的时候接手了杂志社,这就是天时;杂志社地理位置不错,又加之李悦有着识人之明,新启用的一批业务员都不错,迅速占领了河源市差不多所有的报刊亭,这就是地利;现在的杂社之前已经面临过一次倒闭,现在有了新的机会,自然是上下一心,誓必取得创刊号的开门红,这就是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希望》杂志想要不开门红都难。
在杂志正式面市之后,李悦就一直处在一种焦躁不安的状态。她怕辜负了刘一鸣的厚望,她害怕杂志销量不理想,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
就在李悦有些心不在焉地带领着杂志社的员工准备下一期杂志的时候,各方面的热烈反应蜂涌而至。
杂志社原先预计发行一万册的销量,两天间就告罄了。
不得以,只得再加印。
一次加印,两次加印,最后一共印刷了五万册。
这样好的成绩都是始料不及的。
然后,就是那些纷至沓来的广告商,纷纷要求出高价在《希望》杂志上刊登广告……。
看着这一切,李悦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希望》杂志如火如荼发行的时候,高兴的不仅仅是杂志社的负责人李悦和她手下的那些员工们。
还有一个《希望》杂志创刊号的封面人物艾静。
此时,她手中正捧着一本《希望》杂志认真地翻阅着,看着关于自己的独家报道的时候,她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个高大的身影。
刘一鸣!
不得不承认,自己能有现在的成就都是因为他。
看到他办杂志成功了,似乎换了一条路,但是同样在证明着自己的价值,她突然感觉很高兴,刹那之间,晶莹的泪花在她的眼框中闪烁着。
第124章 钱康的抉择()
第124章、钱康的抉择
在《希望》杂志轰轰烈烈地上演着火爆销售的大戏的同时,刘一鸣曾经的室友钱康也开始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抉择。
之前刘一鸣在去岩山乡办事的时候就曾与钱康小聚过一次,这家伙虽然年纪轻轻不过二十五六就已经混上了岩山乡派出所的所长兼指导员,但是,一切看起来似乎并不如表面上的那样风光。
他工作上不得志,本来是想当刑警的,结果却在岩山乡那样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当了一个普通的民警,熬了三年虽然到副科级了,但是,却是违背了他的初衷。
他爱情上也不如意,他女朋友家里人觉得警察这个职业太过于危险,对于他和她女朋友的事情一直持反对态度。
如果能干上自己的喜欢的刑警,经常参与一些重大案件的侦破,经常和那些狡猾凶残的犯罪份子搏斗,那也就罢了,关键是现在干的是一个四平八稳的一个小小的乡派出所的所长,却偏偏还要被人说得与危险挂上钩,这让人情何以堪啦?
这事情,钱康曾与刘一鸣吐槽过,当时他只是简单地说,不想再干警察这一行了。
钱康不干警察了,他到底会干什么呢?
这些事情,他虽然没有和刘一鸣细说,但是,他自己私底下还是经过了仔细思量的。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已经经历过一次挫折了,再次进行职业规划时,钱康自然是加倍的谨慎小心。
但是,从自己擅长的专业角度出发,可供选择的余地却并不多。
利用自己不错的身手去做个保安保镖什么的吗?
钱康本人对于这个行业倒是没有任何成见或者是歧视的,只怕到时候,他女朋友的家长看不上眼不说,只怕到时候又说这是个危险的行业就麻烦了。
其它的行业,钱康又不擅长,只怕做起来会更显困难。
并不是钱康不敢于尝试,只是他和他女朋友之间的感情已经遭受了太多的波折了,他不想为此再添些什么变数了。
思来想去,钱康还是选择了公务员这个相对平稳的行业。当然,不再可能和警察这个行业,甚至与司法机关半点关系都扯不上。
他这次报考的是市政府机关,市长秘书。
考试公务员,对于钱康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三年前,他就考上了河源市公安局的公务员,虽然,后来的工作岗位不尽人意,但是,还是给他接下来的公务员考试积蓄了不少经验的。
不管怎么说,公务员考试,笔试只有《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两科,对于这些,先不说钱康的考试技巧了,至少此时他就是从事行政工作的,他的底子是摆在那里的。又加之,这次重新考试,是钱康下了很大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因此,他的准备相当充分。
由于,这次考试对于钱康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在十二月十八号公务考试这一天,钱康还是感觉还是有些紧张。
十二月十八号,阴。华夏共和国,全国公务员考试。
在这一天之前,钱康就赶到了考点河源市一中附近选择了一家旅馆住了下来,考试前夜的心情,甚至比三年前那一次还要激动,他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说,这一次一定要考上……。
尽管昨夜睡有些晚,睡得也不是很好,但是,正式考试的当天,钱康还是一大早地就起来了。他洗漱完毕,吃过早餐,然后赶到了考场。
考试当天,天气有点冷,风一阵一阵地刮着,把他额前的发梢都吹起来了,但是,他却感觉不到,此时,他的心很火热,他心里只有一颗必胜的心。
八点半的时候,考场大门打开了,钱康跟着人潮涌进了考场,找到了自己的教室与座号,然后再次检查准考证及一干文具是否带齐。
八点五十分的时候,监考老师带着试卷走进了考场,然后开始检查准考证。
九点钟,钟响敲响,试卷发到了钱康手中。
上午考试的是《行政能力测试》科目,时间是九点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