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天赐良配 >

第140章

天赐良配-第140章

小说: 天赐良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51章 颜烈是饵

  楚昭业看孟良神色,又看看颜宁,他体贴地对众将说道,“大家先歇息一下,待明日益州军到后,再议吧。”
  黄岐看了看楚昭业和颜宁,哼了一声。
  颜明德的女儿,此时内穿红衣外罩软甲,看着很有几分英气。听到她带人守安城时,他还觉得颜明德这女儿不错。
  可在冀州这里,他看颜宁与楚昭业谈笑宴宴,听说这一路上,楚昭业对颜宁又照顾有加。这两人,不会有什么首尾吧?颜明德的女儿,居然对三皇子如此青睐,实在丢他们颜家人的脸。
  楚昭业离开大帐后,黄岐率先走出去,其他人跟在后面,鱼贯而出。
  黄岐在军中,资历也老,不少人都要卖他个面子。
  颜宁看他脸色不虞,知道他心中有火。
  一来,这次,玉阳关告急,朝廷派了援军来,领军的元帅居然是自己。黄岐这心里,肯定更不是滋味了。他被父亲压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还得听自己这个黄毛丫头的令。
  二来,听说这人最讲信义,可能觉得自己这个颜家人,与三皇子相处如此融洽,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人吧。
  此时,颜宁也顾不上管黄岐,看众人都离开后,她让楚六去守到外面,询问孟良玉阳关里到底出了什么事。
  孟良一看人都出去了,也不藏着了,急得叫道,“姑娘,二公子不见了。”
  “二哥不见了?怎么会不见的?”
  “北燕人围了玉阳关,大将军看他们人多,就严命固守待援。前段日子,北燕人拿下左寨后,气焰更嚣张,天天在城下叫骂。前几日,王贤和二公子争执,说二公子真有本事就该去夺回左寨,还说了很多其他有的没的。二公子气不过,悄悄带人出关了。后来,后来就没音信了。”
  颜宁听说颜烈失了音信,急得跳了起来,“有没有派人去找?”
  “关外都是北燕人。大将军说二公子私自出关、违反军令,就算回来了,也要军法从事。他说不能为二公子,让别人枉死,硬是不肯派人去找。属下几个想溜出去找,被大将军抓回来关了禁闭,直到这次要到冀州报信,大将军才放属下出来。”
  颜明德,的确是忠君爱国、凡事都以大义为先。
  “对了,大公子说,二公子肯定还活着,因为北燕人还在银山里转悠。”孟良又说了颜煦的判断,“大公子让属下告诉姑娘,王贤这几日蹦跶地厉害。”
  颜宁急的恨不得插翅飞到玉阳关去看看,转了两圈,逼自己冷静下来。大哥说得对,只要北燕人还在银山转悠,就说明他们还没抓到二哥。只是,这种天气,银山里更是寒冷,二哥怎么熬过?
  她才想起刚才孟良说,是王贤激怒颜烈,颜烈才带兵出关的。而王贤,前世,最后是楚昭业的人。
  她一再告诉父亲、大哥和二哥,要小心王贤,二哥怎么还着了人家的道?这脑袋,是榆木疙瘩吗?
  若是颜烈在自己面前,她真恨不得踹几脚,可现在,二哥,被困在银山,生死不知……
  楚昭业带人离开帅帐后,带着一直等在帅帐外的李贵,回到了自己的营帐。
  营帐里,有一人正等着。
  孟良若是来看的话,必定认得的。这人是王贤身边的的长随。
  那人将王贤写给楚昭业的信奉上后,谄媚地说道,“禀告三殿下,我家主人让小的特来禀告三殿下,颜烈这次出关,不是落到北燕人手里,就是藏在银山山里,人还活着,颜明德大将军不让人出关去找。”
  “很好,你辛苦了。下去歇息一下,明日就赶回玉阳关去,告诉王监军,他做的很好。”楚昭业跟这人温言说了几句,让李贵带他下去休息了。
  李贵带着人出去后,楚昭业长出一口气,在营帐内的案几旁坐下,脸上,带上了一丝放松的笑意。
  李贵安顿好那人,回到营帐来,就看到自家殿下脸上带笑地看着营帐内挂着的京城舆图。
  他自小伺候楚昭业,一眼就看出,自家殿下这次的笑,是真的高兴。
  他为了凑趣,说道,“殿下,您可真是妙算,那颜烈居然真的上当了。”
  楚昭业心情好,难得有心情与李贵闲聊,“颜烈性情暴烈,最受不得激。颜宁一定提醒过他们,要小心王贤。可是,颜烈怎么受得了一边听着北燕人叫骂,一边听着自己人说他无能呢?”
  楚昭业说了一句,想起王贤这个暗棋,自己一直很小心,也从不让他与自己联系。王贤与颜煦相处原本还不错,后来,他忽然说颜煦对他有些疏远。而等颜明德带着颜烈到玉阳关后,颜烈对他,更是不假辞色。
  楚昭业知道颜烈对颜宁最是信服,又不太会掩饰。所以,他会对王贤不满,必定是因为颜宁说过要小心王贤。
  不过,颜宁为何会防范王贤?楚昭业觉得,若有机会,他应该查查这事。目前,这不是什么大事。
  “殿下,奴才愚钝,您为何一定要让颜烈出关呢?咱们要是在邙山那里就走,不是回京更快些?”
  “北燕人要大举进入大楚,玉阳关是一道屏障。若是京城内乱,玉阳关失守,那大楚就危矣。”楚昭业缓缓说道,他想要皇位,可也不想看着楚家的江山,被北燕给占了。
  他有雄心壮志,要做的是大楚继往开来的一代明君,要让大楚在自己手里更强大,就不能让异族侵入。
  他看李贵还一脸懵懂的样子,说道,“玉阳关要想守住,必须得有援军。颜明德是忠心为国,可置一家一人小利于不顾。可颜宁不是,所以,颜烈在关外,就是一个饵。颜宁可以不管大楚边关安危,但是,她会管家人的安危。”
  李贵明白了,殿下是要逼着颜宁去玉阳关,而到了玉阳关,守不守关,就不是颜宁可决定了。
  “这两日里你吩咐他们准备着,随时走。”楚昭业收了笑,又吩咐道,“东西就不要多收拾了,你告诉他们,这几日照常行事,马要喂足马料。但不要让人看出异常。”
  李贵答应了,去找了三皇子府带出来的护卫,一一吩咐准备。

☆、352章 黄岐不服

  此时,已经是十月廿二。
  元帝当初下令,让各路大军赶在十一月初一前到冀州。
  现在,只有处州和英州两处援军还未到。
  颜宁心急如焚,见到益州援军后,算算日子,廿五日前,处州和颍州两路大军应该能到。她索性下令后军变前军,运送的粮草等先出发,送到玉阳关。
  万一大雪封路,东西过去了,人总是能快些。
  同时每日擂鼓点卯,让诸将带领各自麾下练兵,鼓舞士气,也让京城过来的几路人马尽快适应严寒地方的作战。
  楚昭业知道,颜宁是做了让这些人到了玉阳关后、就马上迎敌的主意。
  可是,黄岐对颜宁的安排,却大为不满。他觉得颜宁让自己这一军的人也一起操练,实在有损威风。
  这日晚上,曾成请他喝酒,他喝了几杯后,大吐苦水,“老曾啊,不是我说你们京城的几个,你说你们一个个大老爷们,怎么让个女娃子当了主帅?”
  曾成给黄岐又倒了一杯,“黄将军,我们有什么办法?谁让人家有个太子做靠山呢。”
  “太子?太子怎么?太子也不能任人唯亲。”
  “嘿,您在北地不知道,现在京城里,可都是太子的人。你看三殿下……”
  “我是大老粗,朝政不懂。”黄岐还没醉到人事不省的地步,听曾成这话,他截了,“我就知道,颜明德倒是好汉,他女儿?别说他女儿,他大儿子都才打了几仗啊?”
  “那是那是,黄将军为国征战这些年,大小战事下来,没有八十也有一百了。”曾成看黄岐不愿谈太子之事,也改了话语,与黄岐聊起了当年的战事。
  “黄将军,军中如今算战时,不许多饮。您少喝几杯啊。”
  “没事,这点酒,老子再喝十坛照样带兵。”
  黄岐一高兴,说着喝着,没片刻,已经醉了。
  曾成叫来黄岐的亲兵,让他帮忙,将黄岐抬进营帐安睡了。
  他看看天色已近深夜,避开了巡逻的士兵,来到楚昭业的营帐外,“殿下,末将曾成求见。”
  “曾将军,快请进来。”楚昭业让着曾成到帐内坐下。
  曾成走进帐内,感觉还是冷,四下一看,原来里面就烧了一个炭盆,难怪比外面也好不了多少。
  楚昭业看他胡子上都有些水珠结着,让李贵将烧着的炭盆,往曾成那边挪了挪,“曾将军,烤烤火吧。”
  “多谢殿下。”曾成也实在冷得受不住了,伸手往炭盆上烤了烤,压低声音道,“殿下,黄岐喝醉了,明日点卯必定起不来。就看那位,”他往中军帅帐那边指了指,“明日敢不敢对黄岐行军法了。”
  楚昭业对此不担心,颜宁不仅胆子不小,还有些傲气。“恩,明日必定会乱,我到时趁乱离开。”这种时候离开,他不怕因为自己的离去让军心不稳,颜宁自会安抚。
  曾成觉得楚昭业对颜宁有些高看了。
  黄岐明日不能点卯,按照军营的规矩,擂鼓三遍还不到,属于擅自离营,轻则板子,重则杀头。
  就算颜宁念黄岐初犯,只打板子,以黄岐的资历和傲气,就必定会闹起来。他一闹,冀州这边的人肯定跟着闹,那颜宁压得住吗?
  “殿下,若是颜宁安抚不了,怎么办?”他不由担心地问道。
  “不用担心,她必定能处置的。”楚昭业对此倒不担心,颜宁若是拿帅令出来,黄岐再不服也会听的。路上就算人心不齐,到了玉阳关,有颜明德压着,就不会有什么事。
  曾成听了,也不再多说,他跟了楚昭业后,对这位主子的识人之能很是佩服。
  第二日卯时初刻,颜宁照例在军营中点卯,很快,诸将都到齐了,黄岐却还没到。
  颜宁坐在中军帐内,楚昭业坐在她下首位置,看她皱了眉头,轻声到,“不如让人去看看?”
  颜宁叫楚六带人去看,发现黄岐还在呼呼大睡。
  黄岐的亲兵将他叫醒,黄岐穿了衣袍,来到颜宁的帅帐,却毫无怯色,只是如常行礼。
  “黄将军,您为何来晚了?”
  “我喝醉了,望颜姑娘恕罪。”黄岐酒意还未散去,听了颜宁的问话,行礼之后,满不在乎地说了一句。
  夏仲天等几人,都看向了颜宁。
  颜宁看楚昭业气定神闲的样子,问道,“三殿下,您看……”
  她这一问,黄岐更是不屑,插嘴道,“颜姑娘,三殿下是监军,您是主帅,难道您自己不知军法吗?”
  “黄将军,那您教我?”
  “点卯迟了,轻则三十大板,重则推出辕门砍了。”黄岐大声说了一句。
  “既然黄将军知道,那就好办了。”颜宁笑着点点头,拿起案上的令牌,“念黄将军初犯,拉下去,打三十大板。”
  黄岐一愣,发现自己被颜宁给僵住了。
  若不是场合不对,楚昭业倒真想一笑,这黄岐,是酒没醒,还是一直如此一根肠子?
  营帐外,走进来几个亲兵,拿了令牌,就想去拖黄岐。
  黄岐不由大怒,“老子大小那么多仗打下来,就算你老子,都不敢说给我上刑!”
  “拖下去,给黄将军准备一碗醒酒汤,等会喝了。”
  黄岐气得甩开两个士兵,就冲到了颜宁面前。楚六等人一惊,就想拔刀护卫。
  颜宁对他们一摆手,站了起来,看着黄岐,一字一顿地问道,“黄将军,你是不服我?还是不服帅令?”
  “当然是你!”
  “为何不服?”
  “笑话,老子骑马射箭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吧?一个黄毛丫头,也来军营指手画脚。”黄岐自傲地说道。
  颜宁曾听颜明德说过,当年,黄岐的箭法是军中闻名的,此时听他提起射箭,她有意折服这个老将,“黄将军觉得,只要箭法高超就能为将?”
  “是又怎样?”
  “听说黄将军百步穿杨、箭不虚发。不如这样吧,我和你比试箭法,若是箭法不如你,就让你来坐这帅位,如何?”
  夏仲天几人听了这话,觉得颜宁太托大了,别看黄岐年过半百了,但是论箭法,军中的将军们,谁不是赞一声好?

☆、353章 殿下留步

  曾成连忙上来帮忙劝说,让黄岐认个错,颜宁也好从轻发落。
  徐阳与其他人都没深交,但觉得军中按令行事,不管颜宁这元帅是不是让人信服,黄岐公然挑衅,总是不对的,也帮着劝。
  没想到,越劝黄岐的火还越上来了,直接一拍桌子,“比试就比试,你输了别去找你老子哭。”
  “那黄将军要是输了呢?”
  “老子输了,挨军棍,以后唯你马首是瞻。”
  “好,现在各自回营带兵操练。黄将军喝多了,下午再比吧,免得说我胜之不武。”颜宁抬高下巴,傲气地说道。
  夏仲天等人看两人已经说定了,无奈地看向楚昭业,在座的几人中,他身份最尊,若是能开口相劝,或许黄岐会收敛几分。
  楚昭业见众人都看着自己,无奈地说道,“既然你们二位要比,那不如下午去北坡比试吧,让人将那的雪清清。”
  众人一看,他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啊,既然监军都不管,大家还管什么?也四散离开了。
  颜宁看众人离开,问楚昭业,“三殿下,今日都廿四日了,处州和英州的援军若还不来,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不如先派人去看看吧?若是过了时日不至,我们先带这三十万人马,赶到玉阳关去?”
  “好,我也是这么想的。明日若还不到,就先赶到玉阳关去。”颜宁又看了楚昭业一眼,离开帅帐看人练兵去了。
  下午,听说黄岐要和颜宁比试箭法,军营里沸腾了。
  不少士兵只远远见过颜宁这个元帅,听说个小姑娘,私下没少好奇。如今听说要和老将军比箭法,自然更想见识见识。
  到了下午,北坡早就清扫出一大片空地,树了靶子。颜宁觉得就站着射太过无趣,建议走马射箭,一局定胜负。
  黄岐当然更愿意了。就算颜宁输了,他也未必会接帅印,但是能灭灭她的威风,还是不错的。
  楚昭业站在场边,见两人都已经骑在马上,背负弓箭,准备比试。
  他挤在前面,后面的士兵们想看热闹,都往前挤。
  楚昭业一下就没入人群里,看不到了。
  李贵在冀州南边官道口,焦急等着,身后只有十多个护卫,这次为了赶路方便,每人连行李都不带。
  他在那着急了走了几圈,很快,看到一人打马飞奔而来。走近了一看,正是楚昭业。
  “殿下,我们看过了,没人,走吧。”李贵连忙小跑着迎过去,“沿途的人都安排好了。”
  楚昭业点点头,如今天寒地冻,从冀州到荆河码头,快马过去或许需三天左右。
  等颜宁发觉自己离开,再想派人追上自己,已经来不及了。
  “走吧!”他回头,看了冀州一眼,站在这里,还能看到城外扎营的大军营帐,待自己登基后,再发兵来。
  他拢了拢身上的披风,一夹马腹,快马狂奔起来。
  走了没多久,他只觉得马蹄子一撅,往前扑倒。楚昭业练过武功,连忙松开马镫,往前跳下。几个护卫发现情况不对,连忙下马围到边上。
  左右路边的雪堆里,跳出了几十个人,领先的,却是孟良。
  “三殿下,请留步!您这是要到哪儿去啊?”姑娘让自己守在这里,这三殿下,还真打算开溜啊。孟良忍不住讽刺了楚昭业一句。
  “军营无聊,出来跑跑马。”楚昭业掸了掸衣袍上的灰渍,孟良那句话,压根刺不痛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