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出嫁太难 >

第2章

重生之出嫁太难-第2章

小说: 重生之出嫁太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正要想说什么,忽然想到站在身后的邓锦媛,心里一阵厌烦,嘴上道:“这件事以后再说吧,我还没有和父亲提呢。”她说完,提裙就要走。
忽听一人道:“这就是你家那位使得一手好弓箭的三妹妹?”
声音清雅好听,邓锦慈脚下一滞,禁不住转过望去,一个身材颀长,着一身乳白色直裾深衣的少年正向这边走过来,眉目清秀,俊朗不凡,阳光投射在他身上,衣袂被晨风吹起又落下,宛如古人笔下的写意画一样□□风流。
邓锦慈愣了一下,却听哥哥说:“正是那位妹妹。”
她认得这个人,这个人叫吴魏,是下邳人。那时她刚还没有入宫,和母亲寄居在表舅孙家,后来在孙家表弟的婚宴上见过此人,当时这个吴魏刚刚要出任宛县县令,是表弟婚宴的宾客中非常出众的人物。
后来听说这个男人上任之前按惯例向大将军梁晟辞行。当时梁晟的亲戚朋友有很多在宛县境内。梁晟便托吴魏关照。
而这个吴魏一副耿直心肠,傲气十足回答道:“君子坐堂,别人不关照,老天爷也会关照,而坏人要是干坏事,都不会有好下场。将军您是皇亲国戚,还担任大将军的职务,应当奖掖贤良,裨补朝廷的缺失方是正道,而不是要求我照应那些不该照应的人”。
梁晟当时就拂袖而去。后来,这个吴魏在宛县处死了为害一方的梁晟门下等数人,彻底与梁晟结了深仇。再后来,吴魏在调任荆州刺史的践行宴上被梁晟下毒害死。
这是一个真正有傲气的男子,但却生不逢时,只是没有想到,却会在这里与他初次见面,不是应该在表弟的宴席上,他去宛县当县令的前夕吗?
邓锦慈心里思绪翻涌,禁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三妹妹,这是我山麓私塾的同窗,吴家的吴魏,与咱们有着亲戚呢,你也跟着我称呼他表哥就行。”邓清介绍。
吴家是邓家的远亲,邓锦慈只是知道吴魏的父亲在朝中是个文官,官职并不高,但却是下邳有名的富户,平时与邓家来往却也不多,可能这次是因为与哥哥一起读书的缘故才又重新走动起来吧。
邓锦慈回过神来,微福了福身子,待起来时,却看见了他眼里一闪而逝惊艳的眸光。
吴魏一直听人说起邓家有个妹妹,从小爱哭,长大后却极喜舞刀弄棒,一身好箭术,想来是个强壮粗犷的女子,没有想到却是个身量纤长,体态婀娜,美貌异常的明媚少女。
晨光下,眼前少女那双眼睛格外晶亮,比辽北大地秋日夜晚的繁星还要灿烂,眼瞳黑漆漆的,肤色又太白,衬得那眸光更深邃,略一对上,就仿佛要沉入那璀璨的星光里,无端端地让人坠下去。
见他愣神,邓清忍不住轻咳一声。
“三妹妹好。”吴魏回过神来。
邓锦慈淡淡一笑,嘴唇动了一下,却见吴魏的脸色有些不自然起来。两世为人,尤其是知道了他的今生走向,邓锦慈无意与他接触,微一颔首,瞥了旁边的冬雪一眼。
冬雪立刻道:“三小姐,演杂耍的到了,二夫人让小姐过去帮着挑节目呢”。
邓锦慈沉默了半晌,道:“吴表哥,失陪。”领着邓锦媛往祖母的院落去了。
却隐隐听到吴魏说:“你这妹妹好英气,真真不同于一般的女子。”
身后的邓锦媛却脚步一滞,又迅速地跟上。
邓锦慈心里叹了口气,低声对冬雪说:“以后记得提醒我,让哥哥离那个人远一点。”,这个人以后是与梁晟结下梁子的,以梁晟的跋扈性子连至交好友都不会放过的,哥哥与他交往,难免今后受他所累,还是早早能断掉的好。
冬雪立刻答应下来。
进了祖母的院门,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笑声,热热闹闹的,紧接着却是哄堂大笑。
……你不知道,路上遇到的人,都红头发,蓝眼睛的,跟杂耍时那母猴子似得,可逗了……
“都什么人来了,这么热闹。”,邓锦慈忍不住低声问。
“还能有谁,不过是三房的舅太太,见人就炫耀自家男人出使海外的事情,也不想想那都是两年前的事了,听着耳朵都起茧了。”冬雪小声嘀咕。
想是听见外面的脚步声,祖母的大丫头银杏将帘子一掀,叫了一声“三小姐”,目光又落在身后的邓锦媛身上,“四小姐,”笑着将她俩迎了进去。
邓锦慈一进门,就见屋子里坐满了女眷,或在品茶,或在吃果,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叽叽喳喳说着话。
祖母着一身锈红色大襟窄袖福禄寿暗纹的深衣斜倚在大叶黄花梨木的榻上,满头银发梳地一丝不乱,或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邓老太太满面红光,显得十分精神抖擞。
旁边茶桌旁坐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妇人,穿着的水红色绣着五蝠纹的深衣,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见她进来,目光略略转移过来——正是冬雪口中让人耳中生茧的三房舅太太谏议大夫王府的丁氏。
丁氏身边站着一个一身素白衣衫,袅袅婷婷的少女,却是丁氏的女儿王霜玉,此时正揽着邓锦玲亲亲热热地说着话。
“妹妹,你这身衣服配得颜色真好,看着格外英姿飒爽,姐姐比妹妹还略长几岁呢,也没有这眼光,真是让姐姐好生羡慕。”她说着在邓锦玲身上转了一圈道:“妹妹要是有空可一定要教教我呢。”
谁不喜欢被人夸呢,尤其是被一个袅袅婷婷,柔的像水一样的女孩子,睁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看着你。邓锦玲立刻喜上眉梢,嘴上却谦虚道:“姐姐这身才好看呢,以后也要多教教妹妹呢。”
王霜玉与邓锦芳才是真正的表姐妹,平日里即使来府里,也多是和邓锦芳说悄悄话,却不知为何此刻黏上了邓锦玲。
见邓锦慈进来,王霜玉从头到脚打量了她几眼。
邓锦慈故意忽略到她的目光,不动声色的扫了一圈,发现大伯母、母亲和三婶娘并不在屋里,想来是去外面迎接客人,安排戏班子等事情去了。
而一身玫红色袄裙的二小姐邓锦芳守在祖母身边,小手撒娇一样不时地捏着祖母的肩膀,一脸喜气洋洋。
邓家共有三房,都是邓老太太的亲子,除了长子和次子在朝中任职之外,三子邓延勇仕途不顺,转而专心经营家业,倒也开辟出一片天地来。
而邓锦芳正是邓家第三房邓延勇的长女,年方十二,体型却稍显圆润,平时里最喜欢用胭脂水粉描眉画眼,明里暗里喜欢与邓锦慈比美较劲,今日家里有喜事,人来人往这么多,又到了要议亲的年纪,自然更是盛装。
今日更是选了一身玫红色袄裙,系着金色的鸳鸯带,腰间挂着的翡翠压裙成色质地极佳,显然是上好的玻璃种。正值妙龄,细白的圆脸上泛着柔光,又涂了胭脂,在一众围着祖母的女孩子中甚是打眼。
邓锦芳见她进来,目光一闪:“三妹妹来了,我还在想,你是不是在睡懒觉,我打算去叫你呢?”
第3章 姐妹
这邓锦芳真是上来讨嫌的,邓锦慈淡淡瞥了她一眼,本不想理她。但她这话带着明晃晃的挑衅和恶毒,当今朝廷最看重孝字,选拔官员首先就设了孝廉科,以声名取士,好多人多了博个孝廉之名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万万不敢在这个地方德行有亏。
据说早年间有一许姓之人,为取孝廉,在父母死后守墓二十年就为了博得个大孝子的美名,而被朝廷重用,虽然最后查明这人在守墓期间孩子一个接一个的生,并没有真正恪守孝道,因此被撤职了,但一生的大起大落却围绕着这孝字展开的。
邓锦芳当众说她在祖母生辰之日睡懒觉,一旦传出去,一顶不孝的大帽子压下来,不光她苦心谋求的一切都要付之东流,恐怕以后在亲戚间也寸步难行了。
她正要说话。
胞姐邓锦姝站了出来:“三妹妹怎么会睡懒觉,平日里哪个不知云云最是早起,伺候祖母尽心尽力,今日是祖母的寿诞也断断没有睡懒觉的道理,二妹妹快别打趣了,不过是母亲让她去帮着管束一下厨房的杂物才晚来罢了。”
云云是邓锦慈的小名,邓锦慈看了一眼姐姐,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只有姐姐才这样维护她。
邓锦姝大她三岁,在家族女孩子中排行老大,容貌生得秀丽端庄,脸型圆润,颇有富态,是大户人家最喜欢的宗妇类型。去年已与屯骑校尉陆家的二公子陆和谦定了亲,只待及笄之后便要迎娶。
她开口时,旁边一妇人目光也转了过来,邓锦慈觉得有些面熟,略一思索,才想来这是屯骑校尉陆家的大奶奶黄氏,将来是与姐姐要做妯娌的,这次也是因为这层关系才来府里给老太太过寿吧。
那黄氏见邓锦姝说话,心里却是小心盘算起来,看来这个未来的妯娌也不是个好摆弄的。
邓锦芳撇撇嘴,心道,说的那样好听,谁知道干什么去了。嘴上却道:“哎啊,那真是辛苦妹妹了,早知道姐姐也去帮你了。”
邓锦慈不冷不淡地回到:“厨房做事是要算账的。”
邓锦芳脸色一下子变了,她账务处理不好,对各种中馈之事全不上道。母亲为这事没少操心,专门请了师傅来教她,将来是备着要把她嫁入大户人家做宗妇的。
邓锦芳看着邓锦慈的眼中就有了怨毒。
丁氏目光在邓锦慈身上转了转,十分亲热地道:“老太太,这就是你家能使六百步穿杨箭的三丫头吧。”
本朝骑射成风,世家子弟不论男女,皆以射得一手好箭为荣,即使一向不喜武道的邓清在箭术上也不是很差。
邓老夫人淡淡一笑,不置可否说:“不过是小孩子闹着玩的罢了,当不得真的。”邓老夫人一向对这个孙女疼爱不起来,可能是她过于冷淡的性子,既不会撒娇,也不会哄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啊,听说你家的五小姐也是个射箭的高手呢。”丁氏是个会察言观色的,立刻话锋一转,谈到了邓锦玲身上。
“五丫头跟着姐姐们,倒也是练的一手好箭”。邓老夫人最喜欢邓锦玲的性子,活泼,性格直率,一眼就能看到底,因此一听人谈到她,脸上立刻显出十分慈爱的神情来。
邓锦玲小孩子心性,被人关注总是欣喜的,见祖母点头夸她,看着丁氏的目光里多了几分亲近的意味。
邓锦慈笑笑,遂别开眼去,并没有出声,而是上前轻揽着祖母的胳膊,柔声道:“厨房里炖了祖母最爱吃的人参鸡汤呢,这次祖母要多喝点,才能延年益寿呢。”
邓锦姝笑着看着妹妹,暗暗点了点头,终于不像以往总是离祖母远远的,老人家总是需要哄着的。
邓老夫人似是微怔了一下,很快恢复平静,嘴角浮现了一个笑容,拍拍她的手:“锦慈贴心,我自是多喝点。”众人跟着笑了起来,场面立刻融洽起来。
邓锦慈沉默,祖母从来都不会喊她云云的。
自始自终,邓锦媛都站在角落里默默注视着这边的动静,并没有出声。
邓锦慈淡淡扫了一眼邓锦芳,后者眼中的恨意一闪而逝。
邓锦慈知道邓锦芳为什么恨她,不过是上个月大伯父心血来潮召集全家去引凤山打猎时,自己抢了她的风头,夺得了她想要的彩头罢了。
这事情也不怪她,邓家是武将出身,家里人在朝廷中也是多任武职,大伯父对家中子弟射艺武功方面的能力极其重视,力争文武双全,长子邓明从小就送到嵩山学艺,直到十五岁才接回。
三房的嫡子邓朗和庶子邓晓也都请了武师专门教导,只有邓锦慈的哥哥邓清去书院读书。姐姐现在只是在家绣嫁妆,而赵姨娘所生的庶妹邓锦媛柔弱不堪,箭术堪堪能看,能继承二房衣钵的怕是只有邓锦慈一人了。
邓延文带领这代子弟出门打猎,也带有了考察之意,毕竟先帝赐予邓家车骑将军的职位,还带了世袭的爵位,如果子弟不能胜任吗,本已式微的邓家更要走下坡路了。
在这样的场合下,邓锦慈如何能让别人把二房比下去,更何况她还有自己的打算,自然是要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应对。
打猎比得是眼力、臂力箭术和骑术。邓锦慈从小练箭,眼力和臂力极好,骑术更是受过名师指点,这与前世那个柔柔弱弱的女子已经是天壤之别了。或许在她心里上辈子被打断腿的经历太惨痛,总认为今生自己必须强壮些,才能在吃人的世界里存活下来。
而邓锦芳却正是爱美的年纪,不敢多吃饭,拼命的减肥,练武时也投机取巧,完全不敢练出肌肉来,这样的臂力怎能与拼命练习的邓锦慈相比呢。
最终的结果是,邓锦慈以六百步穿杨箭射穿一只奔跑的野鹿,赢得了头彩。大伯父当场将小皇帝御赐的天奴弓赏给了她。
当时在猎场的还有陆家,丁家的子弟,邓锦慈的大名一日之间迅速在京中传开了。
本朝以武立国,从战场上得来的天下,武将世家向来被人高看一眼。女子入朝领兵担任要职屡见不鲜,当年朝廷重臣骠骑将军之位就是由一位女子执掌,并被传为一段佳话。
邓锦芳向来喜欢家里那把御赐的天奴弓,积极参加围猎一方面因为彩头是这把弓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到了正要议亲的年纪,老想着弄个好名声给自己增加出嫁的资本,却没有想到平时看着柔弱的邓锦慈在猎场上来了这一手好箭,怎能不恨。
邓锦玲拉了一下她:“三姐姐,这金丝窝糖好吃,你也尝尝。”给她一脸大大的笑容。
邓锦慈弹了弹她的额头:“你这丫头。”
这边黄大奶奶嘴上堆满了笑意:“老太太真是好福气,这几个孙女一个赛一个,花骨朵一般。”
丁氏接过话茬:“你还没有见过邓家的子弟呢,那才是文武双全,一个赛一个呢,尤其是邓明,简直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黄大奶奶脸上笑着,点着头,眼光却落在不远处和邓锦玲亲亲热热说着话的王霜玉身上,看这丫头今年也得有十二岁了吧,心里就隐隐有了想法。自家的亲表妹不去聊,专来捧这小丫蛋,也不嫌臊得慌。这丁家太太刚才和老太太聊天时就不停地夸奖邓明,难道是有意想把女儿嫁进来。
邓家目前来看前途最好的男丁显然是大房的嫡子邓明,年仅十五岁已经能跟着父亲出入营房,谋了差事了。
邓明都已经十五岁还未议亲,怕是邓家有别的想法。这丁氏也不看看自个的身价,只怕这如意算盘要落空了,黄大奶奶心里暗暗讥讽。
外面传来了喧闹声和打锣声,紧接着门帘一掀,邓老夫人身边的另一个大丫头青杉走了进来。
“老太太,少爷们守在外面等着给老太太拜寿呢。”
邓老夫人爽朗的笑了:“快进吧。”
这边丫头已经拿来了蒲团,放在了地上。银杏从旁边的柜子里拿出一堆打赏用的窝丝糖、蜜饯、荔枝膏、杏仁膏之类的糕点放在了邓老太太的桌上。
以邓锦姝为首,一字排开给祖母磕头。
“祝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等她们站了起来,上前接过邓老夫人赏的糖果,便齐刷刷地站在了屏风处。
不多时,外面进来五个少年男子,大房的邓明,二房的邓清,三房的邓朗和庶子邓晓。居然还有吴魏,一时间姑娘们都低下了头。
以邓明为首,也是一字排开给邓老太太磕头。
邓锦慈轻垂眼帘,看着自己的脚尖,母亲生母早亡,与外家关系一向冷淡,这次老太太寿诞想是母亲也没有通知,李家竟没有派人来。
屋子里响起了一片祝福声。她正思忖间,忽听身边的邓锦芳暗自抽气,邓锦慈忍不住微微侧头看了看她。
却见邓锦芳脸色绯红,眼睛盯着前方在看,邓锦慈顺着邓锦芳的目光看去,一身乳白色直裾深衣的少年刚好起身,眉目清秀,俊朗不凡,却是吴魏。
吴魏是邓家远亲,以晚辈之礼进门给邓老太太叩头倒也合情合理。
邓锦慈垂下眼帘,这个吴魏本就是个长相出众的人物,当年孙家表弟婚宴上自己能清晰记得他,也是因为他的风采出众吧。邓锦芳又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能倾心于他也并不奇怪。
不过邓锦芳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