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陪嫁通房重生记 >

第14章

陪嫁通房重生记-第14章

小说: 陪嫁通房重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大郎自是已经听林氏絮叨了韵秋买包子的壮举,可还没开口说话,卖油饼的大娘就笑了起来,“姑娘,你再买上十个八个的,大娘是高兴了,你大哥可要心疼坏了!你看,你大哥这一口都舍不得吃,估计是想留着带回家呢!”

    这大娘可是知道的,乡下人攒俩钱不容易,哪舍得买那么多费钱的吃食。

    这兄妹几个,除了姑娘细白的不像个乡下姑娘,她的兄弟可是最平常不过的乡下人。

    何况还赶着牛车,肯定是起了大早大老远进城来的。

    这会儿吃油饼的人还不多,城里人起得晚。

    有了前面的活络话,韵秋就赶紧趁机和大娘攀谈了起来。

    大娘夫家姓郭,正在炕饼的就是郭大叔。

    听郭大娘说起自己家就在后面的胡同里,老两口支锅炕了几十年的油饼子了。

    韵秋心里大喜,按理说找这样地地道道在县城生活了几十年的郭大娘打听消息是最好不过的,从哪家的碳好烧,哪家的布料全,哪家的水粉品种多,到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应该是就没有她不知道的!

    郭大娘问她怎么打听这些,韵秋从包袱里拿了两朵精致的头花给她看,“大娘,这些都是我亲手做的,就想着能去铺子里换些钱,只是乡下人进城少。。。。。。人生地不熟的连铺子门朝那都不知道。大娘一看就是个热心人,我也就厚着脸皮子求您一定要帮扯一把。当年我爹。。。。。。前几天才凑齐了钱把我赎出来。。。。。。除了小兄弟,家里还有个奶娃娃的小侄子,这么多张嘴全靠我大哥一人养活。我啥也帮不上,就想着做些头花换些钱能贴补一点是一点。。。。。。”

    大郎和全哥儿留下帮郭大爷的忙。

    郭大娘带了韵秋一人来到了街西的吴记杂货铺子,这是县城一家最老的杂货铺子,都经营了三代人了。

    吴掌柜看了包袱里的头花,说,“做的很不错,只是我这边一个月百十朵也就够了,用不了太多啊。而且,太精致的在我这小店也不好卖啊!”

    韵秋着急起来刚要说话,就被郭大娘悄悄地拽了下。

    只见郭大娘说,“老吴啊,咱们都是老街坊了,我可是知道你人面广,和银楼金铺的那些老号的掌柜都熟悉,可要帮帮我这远房侄女啊!要不然她家里老老少少那么多嘴的都指着她大哥一个,这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

    吴掌柜笑起来,“郭嫂子你这急性子啥时候能改改,我话还没说完呢!”

    只见吴掌柜从柜台里拿出来几只珠花和带珠蕊的绢花给韵秋看,“姑娘,这些你可会做?”

    韵秋看了一眼,忙笑着回答,“回吴掌柜的话,这些我都会的,还能做些更精致些的!”

    吴掌柜的高兴起来,“好,那我就带你们去见见福庆斋的二掌柜,那里的事都是他说了算。那可是咱大兴县城里最大的胭脂水粉铺,里面的珠花也是应有尽有。我这里的几只珠花都是在那里进的寻常货色。只是,成与不成的可要全看运气了!”

    福庆斋这个名号韵秋在京城的时候自是听说过的,虽不是京城最有名的胭脂铺子,可也是数得上的。

    县城的福庆斋的大堂足足占了三间门面,上面还有二楼。

    韵秋知道,要是有富家夫人小姐来了,都会被迎到二楼的。大堂里的几个年轻伙计正在给来往的姑娘媳妇们介绍琳琅满目的胭脂水粉、各种材质的漂亮的胭脂盒和珠花、簪子之类的。。。。。。

    韵秋顾不得细看,就跟了郭大娘他们随着曹二掌柜的去了后面。

    吴掌柜的和曹二掌柜的寒暄之后,详细了说了韵秋的情况,还打开了包袱给曹二掌柜的看看手艺。

    郭大娘在这档口也赶紧的凑上去说些请曹二掌柜的多多关照之类的话。。。。。。。

    伙计听了曹二掌柜的吩咐端了一个大托盘放在韵秋面前,上面摆了两三朵精致的用粉色珍珠和红玛瑙珠做成花蕊的精致绢花,还有十几朵珠花,有的样式和颜色都简单,有的样式复杂,颜色更是红的、粉的、白的、黑的、绿的、黄的都有,五彩缤纷的漂亮极了。只是,除了又两三只珠花是简单的别了个发钩子,其余的都是单纯的珠花,韵秋猜是讲究的人家买去用来装饰衣服或者镶嵌簪子的。

    韵秋既激动又紧张,好坏可就全凭这个曹二掌柜的一句话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要手软,快点后藏了吧!:):):)

 23初成

    韵秋按捺下忐忑紧张,细细的看了个来回。

    等心中有了思量,韵秋才转身对着曹二掌柜屈膝做了个福,“回曹大掌柜的话,只有后面那几只花样复杂的珠花我需要比照样子才能串出来!”

    韵秋是故意省掉了那个“二”字,反正现在大掌柜的不在,正是拍马屁的好时候,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再说,追究起来也只能算是自己初来乍到的分不清人而已。

    “哎,姑娘可不敢叫错了,这声“大掌柜”我可担不起啊!”果然,曹二掌柜的高兴地说着推辞的话。这姑娘一副大家子做派,不愧是在京城见过世面的。

    吴掌柜赶紧歪了身子过去凑趣,“要说这孩子也算有眼力劲儿,谁不知道大掌柜的年老体弱常年不能理事,白占个名头而已,要不了多久可就要由您来接手了!”

    说完,两个男人会心的哈哈笑出了声。

    看在吴掌柜的面子上,曹二掌柜的答应了以后可以收下她做的珠花,而且还收了她做的五十只精致绢花,给了七百二十文。

    不过曹二掌柜的特意交代了店里只要串好的不带廉价的铁丝发钩子的珠花,而且主要是配色上面一定要招人喜欢,不然是没法收的。

    韵秋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就算一样的针法一样的花样子,配色不同,绣出来的牡丹也会分个高下的。

    韵秋在楼下伙计那里打听到,和普通的珠花都是别个铁钩子卡在在头上不同,这种颜色艳丽花样复杂的精致珠花一般都是城里的富户才会买,之后大多会拿到定做首饰的铺子里镶嵌到簪子上使用。这和她之前猜想的一样,就比如赵府的主子们,戴的珠花名贵不说,也都是镶嵌在精美的簪子的。

    最后走的时候,韵秋再三考虑,毕竟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

    她咬牙选了个样式复杂的珠花,说是要买回去做样子用。

    曹二掌柜看她这个样子,就说,“这样吧,你就押两百文钱把它拿回家做样子用,下回来的时候再还回来!”

    喜的韵秋和郭大娘一个劲儿的向曹二掌柜的道谢。

    出了福庆斋的门,韵秋就拿出了两百百文钱答谢吴掌柜,“这可真是多亏了吴掌柜的了!”真是有了熟人好办事啊!

    郭大娘也说,“老吴啊,要不是你我这侄女转悠到天黑也卖不出那么些朵绢花,而且以后做的活儿也有了出路了!”

    吴掌柜的一个劲的推辞,还说,“大侄女要真想谢我,以后做了精致的头花也往我铺子里送些,价格就给我便宜些!”心想,自己铺子里的头花都是从别家进的,要是能从这姑娘手里拿货,可是实惠多了。

    韵秋哪有说不好的,客气道,“就是不收钱也是应该的!”

    吴掌柜的还说让韵秋把剩下的几十只普通绢花也卖给他。这些普通的花样子福庆斋看不上,可放在他的杂货铺子正好卖给镇上来捎货的图便宜的小店主。

    韵秋毫不犹豫的就要把包袱里剩下的头花给了吴掌柜,但坚持这次不要钱。

    郭大娘也帮腔,“老吴,你就收下吧。看在我这侄女的一片诚意上,买珠花料子的事儿也要烦劳你指点了!”

    吴掌柜高兴地答应了,爽快的拍了胸脯,“放心,这些都交给我了。”

    因为县城里平时买散碎的珠花料子的人几乎没有,吴掌柜的带着她们跑了三家相熟的首饰铺子和银楼,才算拼凑齐了韵秋需要的各种颜色的珠子,不仅都是普通的成色,还都付了现钱。

    再加上串珠花专用的极细极长的针和结实的细丝线就花掉了她三两七钱银子。。。。。。

    韵秋不仅叹气说还好自己出门带了家里全部的五两银子,就这还是出府的时候主子们赏的嫁妆银子。其实,家里林氏那里还有二两左右的救命钱,这韵秋自是不肯说的。

    果然,圆滑世故的吴掌柜自然是心领神会了。

    经过吴掌柜牵线,镇上最大的林记银楼的东家说以后他们店可以从京城的工料坊给韵秋单独进货,各种颜色,各种成色都没有问题,熟悉了以后也可以先赊账。。。。。。

    和吴掌柜的分开的时候,韵秋真心实意的再次说了诸多感激的话,事实上也真是多亏了他地头熟,大家都肯给些面子。

    郭大娘也说,“老吴,改天嫂子请你去家里喝酒去!”

    吴掌柜装作一副吓坏了的样子,连连摆手摇头的“老嫂子,您可千万别!不然您又该骂我引着郭大哥灌那猫儿尿了,耽误了他笫二天卖油饼子了!”

    回去的路上,韵秋感激的说,“大娘,您可真是我的大贵人!这回要不是您,。。。。。。”

    郭大娘停下来拉了韵秋的手,“闺女,可别说这些见外的话。大娘就是领你见了个街坊而已,不值当一提的,只能说你自己个儿有福气、运气好,说话做事啥的入了那些掌柜们的眼。大娘卖了大半辈子的油饼子,也算遇人无数,可大娘这臭脾气,只搭理看顺眼的人儿。要说起来,也是闺女你投了我的眼缘了,可别再说些谢不谢的了,省的生份。你要是真心感谢大娘,以后常来看看大娘就是了。。。。。。”

    正晌午了,正是油饼摊子生意最好的时候,大郎和全哥儿正在来来回回的给客人或端到桌上或用纸包好,忙的团团转。。。。。。

    郭大叔看到她们回来,只顾得上高兴的对自家婆娘说,“今个儿两孩子可算帮了大忙了,比平时轻松多了!”,就忙着用搭在脖子上的汗巾擦了汗又低头加紧擀面团子了。。。。。。

    郭大娘熟练地帮着郭大叔翻油饼,还嘴上不闲的和身边的韵秋嘀咕,“原来家里还卖豆花,那个时候的生意才是好呢!只是早几年我那死小子鬼迷心窍非要带了媳妇孩子去京城摆摊子。。。。。。这起早贪黑的忙活,我们这两把老骨头哪还顾得上。。。。。。。”

    一直到客人疏落了起来,韵秋他们看郭大娘两口子能忙的过来了,才提出要去街上逛逛。

    郭大娘非要让他们吃了油饼再走,“可别和大娘客气,就当晌午饭了!”

    郭大叔也掀开了面盆,说,“快看,就剩这一点面了!要不是多亏了你们打招呼,你大娘和我要卖到后半晌子才能收摊,有时候都天黑了!”

    郭大娘也叹气,“可不是,人手少忙不过来,客人等不及就不买了!”

    正啃着油饼的全哥儿赶紧的说,“大叔大娘,下回我还来帮您家卖饼子!”

    郭大叔两口子笑成了一朵花,直夸全哥儿懂事。

    韵秋笑着说,“大娘,全哥儿是想白白的贪吃您家的油饼呢!”

    郭大娘满不在乎的说,“只要全哥儿愿意,天天来吃大娘都高兴!”她的孙子比全哥儿还小呢,一年也见不了几回面,自是对嘴甜的全哥儿亲热的不得了。

    大朗他们帮郭大叔把桌椅板凳都摞到车上,用绳子刹好后才离开。

    直到这时候,韵秋才顾得上简短的和大郎他俩说了下情况,欢喜的这个乡下汉子兴奋地说,“我就知道,只要心思活络些,可都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刨土坷垃强,那只能顾得上肚子,哪里攒的了多少钱。想当年我去深山里挖草药,可也换了不少钱,要不是那次被蛇咬了,咱娘后来死活不让再挖了。。。。。。”

    韵秋听娘说了,那次大郎在深山里被毒蛇咬了,要不是碰上了有经验的猎户救治及时,早就没命了。

    兄妹三个在街上看了会儿热闹,也没舍得买啥贵东西,除了两串糖葫芦,就准备回去了。

    韵秋想,等下回卖了珠花,就给家里买包点心、称些白糖。。。。。。现在手里的钱可不敢使劲儿的花,不定谁碰上个头疼脑热的,还是省着些才稳妥。

    不过,经过镇子的时候,韵秋还是做主让大郎在曹屠户那里割了两斤肉,到还牛车的时候分朱大娘一半,老是使唤人家的牛车,心里也很过意不去。另外还买了两三斤大骨头,可都比县城里便宜。

    还在镇上碰上了村子里两个赶集的婶子,都是来集上卖鸡蛋的,还买了不少日常用的东西,就高高兴兴的搭了牛车。

    韵秋他们被问及为啥去城里,她只说是去看一个远房亲戚。

    一路子上,韵秋和她们有说有笑的扯闲话,说着说着就扯到了大房的香儿身上。

    “哎呦,大侄女你是没见着,香儿可是涂脂抹粉的跟了那个男人在集上逛悠,还买了不少零嘴呢。。。。。。看到我们鼻孔都朝天了,眼皮子都不抬一下。。。。。。”

    “可不是,好歹我们也是一个村子的长辈。亏咱们还担心香儿跟了张小眼要吃大亏,哪知道人家过得欢欢喜喜的。。。。。。咱们都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了,人家那可是一副飞上枝头的显摆样。”

    。。。。。。

    韵秋很吃惊,她原以为香儿断了富贵梦,肯定会寻死觅活大哭大闹的,或者要在张小眼的威慑下才肯罢休,绝对想不到人家恩恩爱爱的一派和睦。

    可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没听说香儿三天的时候回门子呢?

    作者有话要说:

 24曙光

    家里的林氏和刘氏听到事儿不仅办成了,还换了几百个大钱,喜的是摩拳擦掌的,就一个劲儿的催促着韵秋赶紧开工,她们好立马的给她打下手,三个女人一起动手,这一个月做上千把朵不再话下。。。。。。

    韵秋看她们要火上房的样子,哭笑不得地制止道,“还一个月千把朵呢?串珠花哪里有做绢花那样容易?再说,天都要黑了,要做也不能急在这一时啊!肉都买回来了,今个咱再包顿肉饺子好好乐呵乐呵。。。。。。”

    在县城买的两根糖葫芦,一根足足有六个糖稀山楂,姐弟三个一路子才分着吃了一根。剩下这一根,刚刚刘氏和林氏各自咬了一颗,都说又酸又甜真好吃。

    这会儿仍然是林氏和面、刘氏剁馅,大功臣韵秋和全哥儿在一旁乐此不彼的用糖葫芦引逗的大宝口水流了老长。

    这几天的功夫,大宝已经会试摸着爬了,这回为了舔到奇怪的红果果,更是在地上追着全哥儿手里的糖葫芦奋力爬。。。。。。眼看都要爬到菜地里了,还是追不到红果果的大宝伸着五只黑爪子哇哇哭起来,很是凄惨。

    韵秋笑的直不起腰了,这真真是个吃嘴猴,都这样了还不忘伸出手讨要。这要会说话会走路了还得了?

    韵秋让大宝又舔了几口,就赶紧的对全哥儿说,“你快拿到远处吃了,可不敢再让小家伙看见了!”万一卡到大宝嗓子眼可就捅了大篓子了,这可是一家子的心头宝。

    小家伙舔得正兴奋,却突然嘴边啥也没有了,眼睛骨碌了一圈啥也没找到,正要咧嘴哭,就被韵秋迅速的放到了澡盆里。

    小孩子没记性,一坐到澡盆子就兴奋地用手拍打,立马忘了刚才还在找红果果,刚才在眼眶里转圈圈的泪花花也找不到了。

    韵秋被笑的“咯咯”的大宝溅了一脸水,只好用手指轻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