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倾权女侯爷 >

第49章

倾权女侯爷-第49章

小说: 倾权女侯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的音调开始变了,重臣们的身子压得更低了,柳相和高统领根本连眼都不敢,冷汗从他们的额头滴落在地面,一圈圈晕开,就如他们此时的心境,波动不安,只觉得悬在他们头顶的钢刀又往下压了几分。
    “祁颢已经逃了,雍王府的人一个不剩全都毫发无伤地从城门光明正大的离开,你们让朕成为天下最大的笑话,将我大梁皇朝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你们是国家的罪人。”
    看着跪在下方一颗颗快埋到地里的头颅,皇帝的杀气已经完全溢于言表,霍然站起身,手掌重重地拍在御案上,大喝一声:“来人。”
    “皇上。”守在门外的禁军卫士赶紧跑进来听侯差遣。
    只是皇帝还没开口,柳相已经顾不得君臣之礼,跪着朝前挪了两步,抬起他苍老而悲怆的脸,抢先一步,开口道:“皇上,罪臣自知有负皇上,万死不足以赎其罪,只是临死前,臣有句话却不得不说。”
    正恒帝此时已经是怒到极点了,若不是多年的帝王生涯,早就理智全失,把人都拉出去斩了,哪来那么多废话,但是他毕竟是一个城府极深的帝王,在盛怒之下也不至失了理智,因此他愿意给柳相开口的机会。
    “说。”
    “皇上,祁颢和雍王府的人从午门逃走后,罪臣已经让高统领前往北城门拦截,当时高统领已经及时赶到了北城门,下令城北军伏击,可是当祁颢和雍王府的人到达北城门时,本该埋伏在城楼下的北城军都全不见踪影,这才让祁颢他们轻而易举地离开。”
    柳相说着,以五体投地之势趴在地上,语气真挚而沉重道:“皇上,北城军守护着皇城北边门户,一旦有所异变,则我皇城危矣,罪臣伏望陛下,万万小心祸起萧墙,则罪臣九泉之下方能冥目。”
    ‘啪’,重重以头磕地,柳相语重心长的话显然入了盛怒之下的帝皇之心。
    “此事当真?”正恒帝稍稍收敛了怒火,得到祁颢和雍王府诸人逃走的消息,再听外间传言,已经让他气得将所有重臣都招进了宫,午门前发生的异变他知道得清楚,但是北城门前发生的事,他却只知道个大概,现在听柳相的话,却让他心中一个咯噔。
    北城军居然全体失踪?
    正恒帝岂会听不出柳相是在推卸责任,但他有句话说得不错,北城军是守护着皇城北边的门户,若是真与雍王府有所勾结或是为他所用,皇城就等于向雍军敞开了门户,后果……
    心头猛得一阵冷意,他还是低估了雍王,那个男人口口声声无意权势,却早已将手伸出朝廷中来,不动声色就控制了一个城卫军,幸好此次祁颢为了逃出京都动用了北城军,否则若是在关键时刻,这支异军极有可能会为他带来灭国之祸。
    至于祸起萧墙,哼哼,能控制住一个城卫军的兵力,这个跟雍王府里应外合的人,能量不小啊!
    正恒帝相信柳相这句话,得到祁颢的逃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想到了里应外合这个词,因为他自信,在皇城根下,若不是有人暗中相助,祁颢就是本事再大,都不可能轻易逃脱,果然啊!
    “北城军守将是王岳?”皇帝的声音冷成渣,虽是疑问句,但是肯定的语气,北城军何等重要,他这个皇帝怎么会不知道守将是谁。
    “是,正是王家的王岳。”一名重臣立即开口应道,此人是相党,一个王岳怎么够平息皇帝的怒火。
    “王家。”低沉的两个字从皇帝的嘴里吐出,让在场的人都心头巨颤,心头只有一个念头:王家完了。
    苏太尉微抬起头,目光瞥向柳相和高华,眉头紧紧拢着,好一招祸水东引,现在柳相和高华两家保住了,但是王家却是完了,身为四大家族之一,王氏虽然没落了,但是族中子弟有不少人都在朝中任职,其中掌握着实权的人数并不少,一旦动了王家,朝中必然会发生大震荡,这对即将跟雍军开战的朝廷将极为不力,而且王家也有些子弟在文人界拥有不弱的名望,文人笔有些比武人的刀更可怕。
    这种时候朝廷应该做的是安稳朝臣,拉拢民心,王家是否真的通敌,还有待查证,实不宜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就动手。
    苏太尉动了动嘴唇,他想开口劝说皇帝,可是他心里又很明白,皇帝是不可能听进他的话的,他如果开口,最大的可能就是受牵连,柳相一党绝对会落井下石,将他打成跟王家一伙,或是关系密切。
    正当苏太尉还在心里权衡的时候,一个太监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在太监总管的耳边低语了几句,太监总管摆了摆,让那个太监退下,然后自己走到皇帝的耳边悄声低语了几句,稍后皇帝便匆忙离开御书房,去往东宫。
    大梁史记:新平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北雍王世子祁颢因刺杀皇帝,意图谋反,被押往午门处斩,午时三刻,天地昏暗,百鸟来朝,奉天意相救,七彩鸟王亲驾雍王世子凌空而去,引京都百姓竟相围观,百鸟只伤皇军,不伤雍府及百姓一分。
    新平二十一年十八日,北雍王祁景渊惊闻世子祁颢被朝廷下令处斩,惊怒之下,于庄太后陵墓前悲唱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新平二十一年十九日,北雍王向朝廷发来问责奏折,请皇帝给予一个交待,未待奏折呈上,便又收到雍地传来的消息,朝廷派兵二十万已经逼近雍州,拉开阵势,言道雍王府意图谋反,前来捉拿雍王。
    新平二十一年二十一日,雍军与朝廷兵马对峙于临近雍州的关阳平原上。

  ☆、第二十二章 接连爆料

新平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四大家族之一的王氏家族因通敌判国罪被判满门抄斩,辉煌百年的名门望族一夕消失于历史洪流。
    新平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孔子诞辰日,文人学子齐聚于孔庙祭拜孔子。王氏家族硕果仅存的族人,文人界领袖王文夏冒死现身,当众控诉朝廷陷害忠良,滥杀无辜,正恒帝残暴不仁,诛杀功臣,不配为帝,不配为人,更爆出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
    十年前,百里一族在最为鼎盛之时,一夕灭亡,为时人所悲痛婉惜,却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禁忌,无人敢再提起,甚至八杆打不着的百姓只要姓百里的都改了姓氏,究其原因就是百里在覆灭之前被指控通敌卖国,图谋造反,且涉及鬼神之事,凭百里当时的势力,确实有这样的能力做出这样的事情,可是没有人会相信,因为百里一族的族长百里凌风是大梁的擎天柱,百里一族拱北大梁百年,任何人都可能通敌,唯有百里不可能。
    纵然有所谓证据确凿,朝臣、百姓质疑的声音却丝毫没有减弱,无奈,正恒帝只能先将百里凌风招回京都,让他暂时休闲在家,等待案件查清。
    可是就在几天后,百里军的驻地却发生了可怖的天灾,当天夜里,天外陨石划过夜空,降落在百里军的驻地上,带来一场可怕的天火,将十万百里军活活烧死,事后,朝廷发现陨石上刻有字迹,大意便是百里凌风有负太祖皇帝所托,有负百里祖宗留下的祖训,有负大梁百姓,违背天意,触怒苍天,于是便降下业火清洗罪孽。
    世人愚昧,对于神鬼之事多是深信不颖,心怀畏惧,此事一发生,朝廷和民间便也多了些不同的声音,只是依旧不足以撼动百里一族,但就是隔天的夜里,京都百里府突而走水,火光映红了大半个天空,当百姓赶到,将火扑来后,只见到满地的尸体,百里的族人全部葬身于火海之中。
    事后,朝廷颁布说明,声称这场火是百里族长百里凌风自己放的,在百里军遭遇了天遣之后,他深感罪孽深重,愧对皇帝,愧对百姓,无颜存活于世,于是召集族人,亲手了结了一切,一起下地府向太祖皇帝,向祖宗赔罪。
    一代传奇居然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人间,着实让人唏嘘,不是没有人怀疑过百里一族真正的死因,因为没有人能接受得了百里凌风会做出如此疯狂的事,若说他自己自杀谢罪或许会让人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拉着全族人一起死,怎么想都不可能。
    可是朝廷已经有了定案,皇帝更是下旨不许再议论,违者立斩不赦,渐渐的,百里只能存在心里,然后不知不觉间,人们便发现,整个大梁竟再也找不到一家姓百里的人家。
    王文夏当着文人学子面前爆出的便是当年百里一族的内幕,十万百里军根本不是被所谓被天火活活烧死,而是人为,是皇帝派人以赐酒的名义先将全军将士迷倒,然后放火将人活活烧死,造成天降业火的假象,至于那块陨石,自然也是皇帝派人放在那里的,他之所以知道的这样清楚,是因为这件事,他的儿子参与其中,陨石上面刻着的所谓百里凌风触怒苍天的词句便是出自于当年京都第一才子,也就是他儿子王宇之手,王宇临死之前将隐瞒了十年的秘密告诉了王文夏还将当年皇帝给他的秘信拿了出来,现在正好公诸于众。
    既然百里军的灭亡是人为,那百里凌风畏罪带着全族人一起自杀自然是无稽之谈,百里府大火一事虽然王宇没有参与,但是知道了前面的阴谋,后面发生的事只要不是没脑子的人都能推断得出来。
    百里一族百来人的性命,十万百里军,全都是死于皇帝之手。
    朝野哗然,全天下哗然。
    这件事是在孔子诞辰日,当着举国文人学子的面被曝出来的,皇帝连阻止的机会都没有,世间没有任何武器能锋利过文人手中的笔,也没有任何途径的传播速度能快得过文人的嘴。
    一时间,民间处处充斥着对皇帝的口诛笔伐,尤其是一些有名望的老学者,他们都是从百里风凌的时代走过来,没人比他们更痛惜当年百里一族的覆没,尔今在知道他们竟是在皇帝的阴谋下以那般惨死的方式覆没,他们悲愤的心情可见一斑。
    再加上之前雍王世子一事,正恒帝的民心跌到了谷底,朝廷民间已经有声音让正恒帝下罪已诏向已逝的百里一族和十万百里军认错赔罪,并退位于太子,而且呼声越来越高。
    这是历朝历代上少有的竟然由百姓发出声音让皇帝退位,这对于一位自诩明君的皇帝是多么大的打击啊!
    然而打击却远远不止于此。
    新平二十一年九月一号,漓山西脉某一处小山峰上的风凌寨突然拉起大旗,自称是当年百里军内侥幸逃生的士兵及其将领的后代,这么多年窝居于此是因为他们一直以为当年的大火真是天灾,他们为国征战多年,杀伐太重,所以有此一劫,加之百里一族全亡,他们怀疑其中有蹊跷,一直暗中调查,而现在真相终于大白了,心中自是仇愤不已,于是拉起反帝大旗,要为死去的百里一族和十万兄弟讨回公道,甚至他们还又爆出了一件更为令人震惊的真相。
    十年的时间虽然久远,但也不足以让人忘记当年的人,所以风凌寨主秦风现身后,便被人认出他是当年百里军骁骑营的一名副将,而风凌寨的主要成员也确实是当年百里军的将士,而出来确认他们身份的人是四大家族之一的顾氏家族,那个在军中拥有极高名望却在这些年渐渐淡出世人眼中的世家。
    顾氏家族家主亲自确认的消息,世人自然也相信,于是从秦风口中说出的真相便也有七八成的可信度。
    关阳平原上,花字军营地主帐内。
    一身玄衣长袍,休闲装扮的阿墨斜坐于躺椅上,手中执着书,旁边熏着淡淡的香气,最是慵散闲适的午后光景,只是掀开这主帐的帐帘,置身于肃穆的军营,这副光景又显得那般的违和不适宜。
    涮!帐帘猛地被掀开,打碎了这唯美悠然的画面,只是却没能惊得着那专心看书的人。
    带着满腔怒气进来的两人看到这一幕,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们也是长年居于高位的人,还从来没人敢这样无视他们。
    “花离墨。”易剑仁最先暴怒出声,他是堂堂的大将军,还是当朝国舅,此次对雍军出兵,居然让她当主将,而他却屈居副位,本来他心中就不服,而现在花离墨居然还敢违抗圣意,按兵不动,看看外面都闹成什么样子了,她倒还有闲情逸致在这里看书。
    “易大将军。”旁边伸出一只手拦住易剑仁,韩英那张略显平凡从易剑仁的身后露出来,他的脸上没有怒气,只是看向阿墨的目光带着极强的压力,声音低沉道:“花元帅,下官等有事与您相商,不知可否有时间?”语气拉长,嘲讽的意味甚浓。
    慢悠悠地将目光从书上移开,落在挡住光线的两人身上,阿墨清亮的双眸带着慵懒的笑意,嘴角微弯,浅笑道:“哟,是易大将军和韩监军啊,军务都处理好了?怎么有空来找本元帅嗑叨?”
    韩英和易剑仁险些直接一口血喷出来,听听,这说的是什么话,说的好像是他们偷懒,丢下军务,闲着无事像个长舌婆般四处找人聊家长里短,明明是她这个全军主帅把一切琐碎军务全丢了他们,自己整天躲在主帐内看书睡觉,现在居然倒打一耙,简直无耻。
    皇帝将对雍军用兵一事全权交付花离墨,甚至给了她一块‘如朕亲临’的令牌和一道调动北地军队权力的虎符,雍王世子逃出京都后,皇帝更是传来密旨,让她立即集合各地军队,向雍州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雍城,将雍王府一众人等趁乱诛杀。
    当然,以正恒帝多疑的性子,他就算再信任花离墨,也不可能真让他一人独掌北地兵权,于是伴随着密旨而来的还有他们两个。
    阿墨为主将元帅,易剑仁为副帅,韩英为监军,他们本来打算得挺好的,身为副帅和监军,他们完全能将毫无背景的主帅给暗中架空,仗让她去打,胜利后功让他们来领。
    只是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大军在他们到前之前就已经集结,而且也不知道花离墨用了什么诡计,居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将全军上上下下都给收服了,他们就像是两个多余的人,处境尴尬至极。
    可是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花离墨居然敢抗旨,将大军驻扎在关阳平原,就寸步不动,皇帝一天一道出兵圣旨,可她都此恍若未闻,错过了最佳对雍军出兵的时机,如今,事态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这个罪责该由谁来担?
    没人担得了,事到如今,只能破釜沉舟,攻下雍州,杀了雍王,那么不管秦风口中的真相是真是假,人都死了,再说什么也都没用,他们或许不仅无罪反而有功呢!
    只是要出兵,就必须说服花离墨或是让她不得不出兵。

  ☆、第二十三章 谁是正统

想要让花离墨出兵,就要让她知道如今事态的严重,他们是一条船上的蚂蚱,皇帝出事,他们这些近臣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在不是她一个黄毛小子拿乔,学人家拥兵自重的时候,真让雍王上位,第一个要开刀的,就是她这个拥有兵权的‘叛臣’。
    深吸了口气,韩英按下欲发火的易剑仁,看向阿墨,语气严肃道:“元帅,外面关于雍王的传言传得沸沸扬扬,军中已经有些声音出来了,一旦让这个谣言在营中传播起来,恐怕会动摇军心,到时军心涣散,就不是元帅能掌控得了的,元帅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皇上给予的,没有皇上,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谣言,什么谣言?”迷茫在抬起眼,阿墨一副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表情差点真没把韩英堵胸口的那口血吐出来。
    “花离墨,你别装了,本大将军可不相信你没听到,风凌寨的秦风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