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这样的村姑么-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当然不让别人听见,他家可是天天人进人出的,这几个月,他的作坊都赚了不少钱,这腰杆子也粗了,恰巧芹婶又怀了,他要当爷爷了,谁敢说他家是绝户头,哼!
他就一个儿子,一家人很和睦,豆腐坊一走上正规,就把作坊交给了儿子,芹婶怀了孩子,啥也不让她做,就专心养胎,平时活动一下,再就是绣个活啥的。
家里生活好了,魏奶奶总是换着花样的做饭,一家人的身体都在慢慢好转。
魏长河回到屋里,”老婆子,去给我整两菜,我喝点“
”又不是饭点,喝啥子酒啊“
”不痛快,想喝点“
”昨啦?是不是因为刚才树苗的事?“
”嗯“,魏奶奶叹了一口,起身去厨房,一会儿就整了两个凉菜,端过来,放到炕桌上,魏长河自己倒的酒,闷声喝着,吃着。
魏奶奶看着自己的男人这样,生怕他有点啥不开的,“老头子,你昨啦?不就因为点树苗啊,咱可别想不开,有啥事说出来,憋着会憋出病的”
村长把筷了一放,喝斥了一声“憋什么病,老子在想事,哼”魏奶奶脾气好,也没生气,“想啥事,说说,让我也听听”
“你说,妍丫头为啥不跟咱村的人来往?”
“呵呵,这还用说,当然是咱村的人德行不好呗”
“是啊,家家户户都那样,自私自利,忘恩负义,没有礼仪廉耻”
“哎~~多少年都过来了,想当初我刚嫁你那会儿,不也是让他们说三道四的?一辈儿一辈儿就这么传下来的风气”
“所以,孩儿他娘,我有个想法,”魏奶奶也顾不上做活了“啥想法说说看,要是好,我一定支持你”
“咱村这样,就是因为穷,没文化,现在咱村慢慢富了起来,好多家都有闲钱希望孩子上学堂吧?”
“是啊,”
“我打算,在村边的空地上盖个学堂,”魏奶奶一脸惊讶,“那得多少钱啊”
“切,就知道钱,又不是盖县里那样学堂,不用多大地方,就跟村口那处荒地,我以前看过,有亩把子,盖成学堂,有个三四十两就中”
“让咱村的娃子都去学堂上学?”
“嗯,孩子从小抓起,请个人品好的夫子,平时除了读书认字,同时也能教他们礼义廉耻,怎么知恩图报,我就不信了,一代一代传下去,还改变不了这里的风气”
村长越说越来气,魏奶奶心里也是同意,站在村长的角度,这是大好事,“嗯,你的想法很好,我支持你,虽然这几个月咱家赚了不少钱,可是让他们就这样白吃饱不干活?那不更长了他们的气焰?”
“嗯,你说的对,将来学堂一开,他们觉得理所应当,一点也没有感恩的心思”
“所以呢?”
☆、第四十章 办学堂
“所以,我心里刚才想了一下,过几天再招开一次村民大会,把这件跟他们说说,我出大头,让他们出小头,大家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那要是他们不出呢?”
“这好办,不出正好名正言顺,不但他家不能送娃上学堂堂,以后的子子孙孙都不能来,如果他们耍赖,全村那些交了钱出了力的都不能轻易放过他们,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们”
“还别说,老头子你的想法真不错”
“嘿嘿,明天你去请妍丫头到咱家来,她主意多,会画会写,请她来帮下忙”
“嗯~~”
看来办学堂这事,是事在必行了,就是村民不交,也得办啊,这村气真不正啊,老村长喝了酒,靠在一边的被子上,抓着头发,一脸的愁容。
第二天,苏妍被请来的时候,他还在一个人发呆,一见苏妍来了,赶忙打起精神,“妍丫头,快坐,”
“村长爷爷,我听魏奶奶说了,这事您可想好了?”
“嗯,想好了,”,“值吗?”,,“我认为值,就算不为现在,为了以后,多读书,一定会改变咱村的风气”
“好,那我就给您策划,策划”
两个人围着屋里的炕桌,开始讨论,魏奶奶也听不懂,就在屋里听着,他俩在桌上了,用笔用纸,勾了画,画了勾,不断的讨论着。
最后一张成了形的学堂校舍出炉了,附在一张预算表。
房子是在村口前,一排五间,这五间是通着的,形成一间大教室,里面,一边一大间侧房,一个是夫子的住处,一个是厨房,院子里打个水井,方便夫子用水,同时也为了夏天学堂的孩子们饮用。
总造价,四十两,全部都是青砖瓦房,地面青砖漫地,连院子都是,盖就盖一间用得长久的,一步到位的。
因为都是孩子,所以这安全系数要大,不能用村里人,要找专业的建筑班,所以额外加了十两的人工费进去,这只是大概,多退少补。
夫子一年的年薪为十五两,平均一个月才一两多一点,真心不多,可是在当地就已经不少了,他们也是指着孩子们能出人头地,只要认字知大体就好。
盖房子买地的钱,全部村民集资一起盖,一共需要五十两,一百二十户人家,平均一家四百多文,就按四百文计算,不够的村长补,每年夫子的年薪,村说他自己一个人拿,谁也不需要。
“丫头,不瞒你说,作坊生意非常好,我家每个月都可以进五六十两呢,一年怎么也有七八百两,这银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个村子里的人家家富了,人人有出息”
“呵呵,难啊,想看到得下一代了”
“不急,早晚会改变过来”
“嗯,咱光算这房子了,这坐椅板凳没算吧”
“呦,就是,差点这个给忘了”
“你看这样,我就不出钱了,这些就交给我,怎么样?”
“可是这也不少钱啊,比出钱还多的多,”
“您忘了,我会打家具的,家里的家具都是我自己弄的,那木头我去山里解决,回来自己打就好了”
“妍丫头啊,爷爷真是太佩服你,你昨啥也能做啊”
“人穷的时候,困难的时候,不是哭,不是求,而是动脑子,靠自己的双手”
“经典,经典啊,哈哈,那就说定了,中午别走了,就在这儿吃饭吧”
“不了,魏奶奶去的时候,我正浇着水,麦子返青要浇遍水”
“就是,那闸也该放开,让村民浇地了,这段村里人有点飘,把正经的地都快忘了,我得通知他们”
苏妍走了,老村长看着那两张纸,心情好了不少,当天召集村民开始浇地,第二天又把学堂的事,当众提了出来,这一下就象桶了马蜂窝,让交四百文,这可是在挖他们的肉啊。
“村长,你这不是难为我们嘛,我们做一天的工才多少钱,”
村长撇撇嘴,又皱皱眉,“我又没强迫你们,不爱交就不交呗,你家的孩子,以后不用来学堂就是了,这有啥急的,好象我象土匪强盗一样”
还有人问了,“那盖了房,请来的夫子,以后的年薪是不是还得我们大家来出?”
“年薪我一个人负责,一年十五两,”
这下大部分都不哼声了,可是有些人还是机机歪歪的“村长,你开作坊了,你有钱,当然不怕,我们可是土里刨食的,没攒几个钱”
“是啊,就因为我开作坊,这夫子的年薪才我一个人拿,俗话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是这个道理,要是我全部出了,以后只有我家的孩子,那就是私塾了,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可以,那行,我也不免强,”
“您可是村长,这钱您出了为大家伙也是说得过去的”
魏长河把眼一瞪,“我是村长,可是上面没给过我一分钱,我是村长,不是你爹娘,我特么还喂喂你吃饭呢”
哗一下,几百号人都笑了,“这事我不免强大家,一家四百文,想让孩子来上学的,就来我家交钱,我登记入册,这可是有期限的,从现在开始,到学堂建好,给你们考虑时间,过期再想让孩子来上学,就不是四百文了,哼”
村长提着铜锣,就回自家院门。
村民们都交头接耳讨论这事,其实这四百文真不多,谁家都有,就看舍不舍得了。
第一天,二天,三天,直到第六天,村民从村口过,看见地被圈起来,建筑班入驻,才相信这是真的,一个一个回家,把这事郑重的和家里人商量过后,都拿着钱到村长家报名。
村长为了看工地,同时不当误收钱记名,就把帐桌支到村口工地前,来一份记一份。
这学堂是村长到县里用一两银子买下的荒地,办了宅基证,然后在镇上请的建筑班,包工包料,大包,五十两,包括一口深井。
建筑工头一听是盖学堂,就给优惠了不少,说五间正房一边加一间,免费的,让学堂放杂物用。
干他们这一行有个规矩,就是只要为了利民的事,都会优惠。
那边开始挖地基,盖房,到了打井的时候,村长就跟工头说了“您看,能不能打个压水井?”
“能,就是材料得你们出,这材料可不是小钱,不能算在这里面,”
“材料有,材料有”说完派人回家抬了过来,这材料是苏妍出的,就是为了孩子们考虑,怕哪个孩子淘气,掉进去,才跟村长提议的。
☆、第四十一章 村长怒了
眼看着学堂,一天一天的盖起来,村里人都慌了,一个一个抢着跑着,来交钱,村长把钱收了,数了数帐册上的人家,“嗯,都全了,算你们有眼力劲儿,哼!”
但是有的人交了以后,心里不舒坦,就趁机偷看了一眼帐册,发现没有苏妍那丫头的名字,马上就纠集了几个人,跟村长闹起来。
“村长,你偏心,为什么我们都交了,苏妍那丫头没交?跟你家关系好就可以不交?这是什么道理”
村长一听,一下就怒了,“嘛的,看来老子今天不骂人,真对不起你们”
魏长河掐着腰,使足了劲,“特娘的,你们这群人渣,村里的混子,天天不想着多干活多赚钱,就盯着人家一个孤儿,”
“没交钱是事实,我们说的又没错”
“滚泥娘的,没钱就是没出力?我是不想把那丫头跟你们放在一个册子,省得污了人家丫头,你们睁大眼睛看好了,那口压水井,还是人家丫头提的,就怕孩子掉进去淹死你家的孩子”
“好好看看,那套材料就值十两,十两啊,一群蠢货,去问问工头去你们,房子盖下来五十两是不包括椅子桌子的,谁出的?你们,还是我?你们只出的房钱,我出的夫子的年薪,那些都是人家妍丫头出的,那些值多少,知道不?”
“值五六两呢,还包括夫子用的家具,都算在呢,你们给拿拿,给拿拿,”
说完,村长就在地上学摸,捡了一个树枝,就去抽那帮归孙汪八蛋~“我抽死你们,抽死你们,我抽死你们这群归孙子”
人跑了,村长掐着腰,他心里这口气,总算发泄出来,心情也畅坦多了。
苏妍从商定好之日,就开始在家里做书桌,板凳,古代的桌椅和现代的不一样,都是长机,低凳,挺好做,就是多用点木料,一天就可以做三四个。
夫子那个屋,就盘的一个大炕,其它书桌啥的也简单,等学堂盖好,里面都抹了灰,外面勾了缝,地面全部铺好之后,这边的木工活也完成了。
随着一件,一件的被漆得油亮的桌椅,从苏妍家抬出来的时候,村民的脸都羞愧的不行不行的。
苏妍把院门锁上,和村长一起去了学堂,验收了一下房子,真真的是好,窗明屋亮,新桌椅散着好闻的木香,房子起的很高,下雨淹不着,屋顶也很结实,就是雪灾来了,这房子也没事。
村里一些闲人也来看了,都不住的点头称好,村长把剩下的银子交给工头,“不错,今年我家盖房,也找你,以后村里的房子少不你们”
“呵呵,好说好说,”工头拿着银子走了,接下来就是找夫子了。
这事之前也商量过,太好的请不起,太差的教不出啥来的,请一个人品好,学问高,家境差的,最好可以带着老婆孩子的,这样夫子也不用天天想家,老往家跑,同时学堂还多个人看守大门。
大不了,隔三差五的送些粮食给夫子,夏天了谁家也有菜园子,冬天种的白菜萝卜,再给些菜,他们不愁吃,银子就是净落。
可是这样的人不好找,村长早就托了人,在两个镇上打听了,一直没信。
学堂都盖起来好几天了,村长天天背着手,在村口转悠发愁,这一天,有个年轻人,大概二十多岁,长相端正,坐着一辆牛车到了学堂门口。
正好碰见村长,然后冲着魏长河行了一礼“老丈,敢问这是村里的学堂?”
“是啊,刚盖好,”,“那您是?”,,“我是这个村子的村长”,,“那太好了,我正好找您”
“哦,我是听说您这儿招夫子,所以过来看一看学堂,跟学堂的负责人商谈一下,看看条件。”
村长心里一喜,表面上没动声色,“嗯,你找对了,我就是”
年轻人给了牛车的车夫,十文钱“这是订钱,过会儿就再折回去,然后一起算”
牛车去了一边等着,”在下姓方,名立,能不能看下学堂里面“
”可以“,村长打开门,就带着他参观了一下学堂,年轻人很满意,于是就说,“小生去年中的秀才,不知道我能不能担任夫子一职”
村长看了一眼方立,”这秀才嘛,还行,我们村的孩子,不需要太高的学问,会读书认字就好,能培养出来人才更好,最主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做人,这点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
”在下从小学的就是这个,当然会言传身教“
”嗯,那我就跟您说说,我们村子穷,每年只能出十五两年薪,这院子也不小,有夫子的住处,还有好几间空房,您可以住在这里,带着家人也行,后面可以种种菜啥,其它的就没了,不知道夫子意下如何?“
好嘛,一会儿就改了口,”呵呵,在下也不是豪门富户,也是穷苦出身,正好刚刚分了家,可以带个老婆孩子有个住处,求之不得“
”好,哈哈,方夫子,我就喜欢痛快人,那我们就签个文书吧“
两人相谈甚欢,当场村长回家取来笔墨,由方立执笔,村长念,写完后,双方按了手印,一人一份收好。
按照文书,十五两可以分成月,支付,每月一两,剩下的到年底给清,这是方立提出来的,他家穷,每月需要一定的生活费。
村长也是痛快人,当场答应了,方立走的时候,冲村长施一礼”在下回去准备一下,早了明天,最迟后天就到“
”好,老夫会在此恭候“
哎呀,这夫子的事总算订下来了,村长心里这个舒坦呀,哼着小曲就回家了。
这两天,他天天拉着自家老婆子,在村口等着,苏妍知道了,从家里装了一袋白面,一袋玉米面,还有几条腊肉,两条咸鱼,叫村长找个人搬到学堂,给夫子一家先用着。
村里人都看着呢,还说人家姑娘啥?嘴被堵的死死的,就那两袋子粮食就有一百斤,别说肉和鱼了。
方夫子一家,在隔了一天之后,雇了两辆牛车,把自己家的东西都拉过来了。
其实也没啥家具,就是吃的穿的,平时用的,还有两个孩子,一个二十多岁的妇人,一下牛车,双方就施了礼,引见一下,然后就是派人给他们搬东西。
村长看着方夫子一家,都高兴的样子,知道除了方夫子,他夫子也喜欢这儿,也就放心了,喜欢就好了,喜欢了就可以常住了。
☆、第四十二章 学堂正式开学
都把东西都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