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盛唐贤后 >

第12章

盛唐贤后-第12章

小说: 盛唐贤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送葬队伍中的李二郎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她,他离长孙姑娘母女不过五六步左右的距离,眼见长孙姑娘就要被带着跌倒,立即三步并成两步窜了过来,及时伸手将好她和高氏一同扶稳,李二郎现年已有十一,身高接近一米六,长期习武让他体魄极为强健,他一伸手,长孙姑娘顿时稳住了身形,连带着高氏也没再往下滑落。

    李二郎这一动,立即惊动了离得不远的长孙无忌和长孙大姑娘,两人眼见高氏情形不对,急忙迎了过来,李二郎见两人伸手,便悄然退开,他虽与长孙二姑娘结了亲,却未成亲,不管是长孙姑娘还是高氏这个未来岳母,他都不便有多过肢体接触。

    长孙姑娘见母亲被哥哥和大姐扶稳,这才抬起红肿的双目,对李二郎低声道了一句:“谢谢。“

    李二郎瞧着她那张憔悴得不成样的容颜,再看着她明明疲惫虚弱之极,背脊却仍挺得笔直的娇小身躯,心头一颤,一股说不清的情绪有心头涌动不息,让他忽然生出一股不顾一切、想将眼前这个聪慧隐忍又倔强的小姑娘护到自己的羽翼下,为她挡去所有的风雨和疲惫的冲动,他静静的看着长孙姑娘,轻声开口道:“二娘,你我之间不必言谢。“

    长孙姑娘先是一呆,紧接着面颊不由自主的红了一红,悄然别开视线,长孙无忌和大姑娘瞧见两小的互动,若在平时,少不得要打趣几句,如今却是没有这份心情,长孙无忌一把将母亲背了起来,长孙大姑娘和二姑娘在旁相扶,快步朝府中行去。

    高氏足足昏迷了半日才醒来,她与长孙晟鹣鲽情深,两人相濡以沫的过了十六年,丈夫突然去世对她造成打击非同小可,再加上这些日子各种琐事相扰,在人前她还要表现出一个当家主母应有的冷静自持,精神体力实到了极限,长孙晟刚一下葬,她便再也坚持不住。

    “阿娘,你醒了。“高氏一睁眼,便对上闺女那双惊喜中参杂着恐惧和担忧的眸子,心头不由一酸,她昏迷的这段时间,长孙大姑娘和二姑娘,长孙无忌,还有玄同这个孩子,都围在床边,长孙二姑娘更是一直紧紧握住她的手没有松开半刻。

    “阿娘没事,观音婢,大娘,辅机,玄同,你们都去休息。“高氏看了眼前的几个孩子一眼,哑着嗓子开口道。

    “阿娘,我就留在这里陪着你睡。“待另三人离去,长孙姑娘却是固执的握着高氏的手道。

    “好,想留你便留在这吧,观音婢,不要怕,阿娘真的没事,你和辅机年纪尚小,阿娘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高氏在丫环的服侍下喝了一碗粥,恢复了几分元气,她瞧着闺女目中掩不住的恐惧和担忧,哪里不知她的心事,心头酸楚之余,不由抬手轻轻抚了抚她的脑袋。

    高氏精神和身体都有些透支过度,和长孙二姑娘说了几句话后没一会儿又沉沉睡了过去,长孙这些日子也疲惫之极,眼见母亲睡去,没多久,她连梳洗都没梳洗一下,就这样伏在母亲床边跟着睡去,最后还是服侍的丫环看不过眼,悄然帮她除去外衣和鞋子,把她放到床上。

    高氏这一病,足足病了六七日才缓过神来,长孙晟头七那天,她才堪堪能下床,高氏刚病的那两日,长孙姑娘生怕长孙安业夫妇过来找茬,但让她惊讶的是,这六七日,长孙安业夫妇连面都没露过,让长孙姑娘母子难得过了几日清净时光。

    “观音婢,辅机,你们说,你们二兄是不是想通了,不会再找咱们的麻烦?“长孙晟的头七过去之后,又过了十余日,某日清早,高氏对陪着她身边与她一同用膳的儿女开口道,这近二十余日时间,长孙安业夫妇虽说没来请过安,却也没来找过茬,这让高氏心里不自觉的生出一种也许地继子不会再为难他们的侥幸感。

    (隋唐时期,关于立孝守制这一制这一块立法颇严,父母过世,直系亲子要守足二十七个月的孝,在此期间,不得办宴娱乐,不得着彩衣,夫妻不能亲热,不得出仕和科考,百日之内连孝衣都不能脱,不能食荤素,上学的学子亦要停课百日。)

    “阿娘,我也不清楚二兄是什么打算,如果他真愿意与咱们和睦相处,自是再好不过。“长孙姑娘沉默了一会,才接口道,长孙无忌则是静静的喝着自己碗里的粥,没有开口,高氏看了一对儿女一眼,微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转眼间长孙晟的七七就过去了,这些日子长孙姑娘的大伯长孙仁的身体愈发的不好,一个月有大半时间躺在床上起不来,别说上朝,连说话都没什么力气,长孙姑娘和兄长无忌去看过他两次,每次过去,他都会对两小说:“若家里有什么难事,记得第一时间去找他。“

    长孙兄妹心头又感激又难受,瞧着他那模样,能不能眼前熬过这一关都不好说,就算真有事,又哪里忍心去麻烦他,长孙晟是九月十五过世的,过完七七之后,时光的轴轮就滑到了十一月初四,十一月初六一早,长孙姑娘和无忌正陪着高氏用早饭。(自长孙晟过世后,他们兄妹每天都会过来陪高氏用早膳。)

    长孙安业和他的妻子陈氏连通报都没让人通报一声,直接闯进了高氏的院子,高氏瞧着这对来势汹汹的夫妇,不由自主的皱起眉头,她轻轻放下手中的碗筷,抬目看着两人开口:“安业,陈氏,你们夫妇连招呼都不打一声,直接闯进我的院子,想干什么?“

    “高氏,咱们明人不说暗话,现在父亲不在了,我与你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你还指望我向你行晚辈礼那是枉想?今日过来是想告诉你一声,你们母子几人最好识相点,自己主动离开我长孙府为好。“长孙安业背负着双手,一脸盛气凌人的看着高氏母子几人开口。

 第二十九章 出府(上)

    “二郎君,我虽是继室,却也是你父亲明媒正娶回来的妻子,是你名义上的继母,还有我的两个孩儿,他们都是上了长孙家族谱的人,虽说现在二郎君是咱们府里的掌事人,但是你想要将我这个继母和弟弟妹妹赶出府去,是不是应该把族人一同请过来,议一议具体章程?“高氏听得双目微微眯了一眯,随即起身站了起来,一脸平静的迎着长孙安业咄咄逼人的视线,缓缓开口道。

    高氏这一刻无限感激女儿和兄长的提醒,若非他们早和自己打过预防针,让自己有了心里准备,今日突然面临这样的逼迫和窘境,她绝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冷静从容。

    “怎么,你想懒在府里不走?”长孙安业闻声双眉一竖,足下往前踏进一步,一脸凶涙的瞪着高氏开口,这家伙自幼丧母,长孙晟又长年在外征战,缺少管教,早早养成了一副不学无术,争强斗狠的跋扈性子,在长安的时候除了长孙晟这个父亲以及长孙仁这个伯父外,其它人他是一个也不怕,现长孙晟不在了,大伯长孙仁又病倒在床上,管不了将军府的事,他行事哪里还有什么顾忌。

    以他的性子,本在长孙晟下葬之后,就要来找高氏母子的麻烦,但鉴于这里是洛阳,他过来的时间不久,心里有几分怯意,再加上一向对他颇为关照的三房三声五令的告诫他,在他父亲七七之前,绝不许找高氏母子的麻烦,这才一直忍到现在。

    因他生母和三房沾亲带故,而三房的人因与长孙晟兄弟不对付,就刻意表现得亲近长孙安业这个不学无术、又与自己这一房沾点亲带点故的侄子,时日一久,长孙安业便下意识的觉得三房才是真心实意的对他好,再加上三房的两位伯父位高权重,他们的话长孙安业不敢不听。

    一旁的长孙无忌和二姑娘眼见长孙安业想动粗,两人大吃一惊,齐齐起身,一步跨到高氏和长孙安业中间,挡在母前身前,长孙无忌现年已有十五,论身高已不比长孙安业矮多少,长孙晟对他一向要求极严,自启蒙开始,学文习武从不许他有一日懈怠,为此,长孙无忌的身子骨锻炼得极为强健,真动手起来,长孙安业可不是他的对手。

    长孙无忌拦到高氏面前后,将妹妹往后拨了半步,自己挡在母亲和妹妹身前,正面对着长孙安业,一脸寒意的盯着他开口:“怎么,二兄准备连族人都不通知一声,就想强行动用武力将我母子几人赶出府去?”

    “哎呦……”长孙安业向来不喜眼前这个受父亲重视异母弟弟,以前有父亲一心护着自己没什么办法,现父亲不在了,这小子竟还敢这般嚣张,简直是欠收拾,意念落到这里,长孙安业也懒得说话,抬手就是一掌朝长孙无忌拍了过去,却不想手掌刚伸出一半,手腕即被长孙无忌一把握住,紧接着一股钻心的疼痛传了过来,让他哎呦一声惨叫起来。

    “辅机,放手,身为弟弟,岂能对兄长不敬!“陈氏眼见丈夫吃了亏,双眉一掀,正要开口,却在这时候,高氏的声音响了起来,高氏的声音一起,长孙无忌便放开了长孙安业的手掌。

    “二郎君,仅凭你一句话就想让我们娘几个逐出府去,显然不合适,你去把族里的长辈们都找过来,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话说清楚,如果族人都支持你,一致表示我们母子几人没有权力住在将军府,我二话不说,立即便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儿,从府里搬出去。”长孙安业吃了这么一个亏,心头又惊又怒,可高氏不待他发飙,接着又往下道。

    “夫君,既然婆母这般说了,咱们就按她的意思去做罢。”高氏的话音一落,不待长孙安业有所反应,陈氏便先一步将话头接了过来,陈氏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性情虽也刻薄,为人却比长孙安业聪明不少,他们夫妇今日前来,本只想前来探探高氏的虚实。

    洛阳这个将军府,他们夫妻初来乍到,没有半点根基人脉,府里的佣仆只听高氏调配,他们夫妇的话在这里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真想凭着自己夫妇的一句话就想让高氏母子几人搬出去,显然不太现实。

    长孙安业连连吃鳖,只觉一股邪火烧得自己分外难受,现眼见妻子也帮着高氏说话,不由勃然大怒,正要发飙,可他还没来得及开口,陈氏已两步窜了过来,伸手重重掐了他胳膊一把,长孙安业被这么一掐,终记得之前三房和自己说的那些话,将冲到嗓子眼的怒火生生咽了回去,恨恨瞪了高氏母子三人几眼,随即满脸不甘的随妻子一同转身离去。

    “五娘,你觉得族人真会帮着咱们?“从高氏院中离开后,在回自己院子的路上,长孙安业想起族中一些人的态度,颇有些不放心的问了妻子一句,长孙一族可不只三房一门,长孙安业虽来洛阳的时间不长,却也能看出其它几房对高氏母子几人的印像相当不错,尤其是四房,与父亲关系极为密切,高氏嫁入长孙府这么多年,并没有犯过什么错,父亲又一直极为看重这母子几人,现自己无端想赶他们出府,族人只怕大多都不会同意。

    “只要三房的两位伯父支持咱们,其它人皆不足为虑。“陈氏抬目看了丈夫一眼,淡淡的接了一句,她显然没有这些顾虑,陈氏算不得什么才女,可论看事的眼光显然比自家这个草包丈夫强上不少,整个长孙一族,能与三房一较高下的唯有二房。

    现二房的长孙晟死了,长孙仁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只要三房明确站在自己夫妇这边,将军府再也不会有高氏母子的容身之地……意念落到这里,陈氏的唇角不自觉的翘了起来,这些年来,她一直被高氏这个继婆婆压得抬不起头来,现眼见可以将这么一座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搬开,陈氏只觉的自己的心情前所未有的轻快起来。

 第三十章 出府(中)

    七日后,大业五年十一月十三,右骁卫将军府迎来了许多族人,这座府邸之所以被称为右骁卫将军府,是因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现长孙晟已经去世,将军府后继无人,右骁卫将军府的牌匾很快会被取消,至于这座府邸,皇帝念及长孙晟劳苦功高,特下旨将此府赐给了长孙晟的子女,府前的牌匾,待长孙晟孝期满一年后再摘下即可。

    十一月十三一早,长孙安业领着诸多族人进了将军府,长孙二房这些年来一直颇为兴盛,子嗣虽不算兴旺,但每代皆会出一个十分杰出的子弟,到长孙晟和长孙仁这一代更是一门双杰,若非三房借势的时机手段不错,这一代的长孙一族,只怕是二房一家独大。

    只可惜,二房的气运似乎到了长孙晟和长孙仁这一代就用尽了,不管是长孙仁还是长孙晟,这两兄弟俩成年的儿子中,皆无特别出众之人,长孙仁的那个嫡子虽没啥大本事,好歹守家业问题不大,长孙晟家几个庶出儿子倒是不错,个性却颇为内敛保守,缺了几分锐进之气。

    而原配嫡妻所出的那个儿子长孙安业……好在长孙晟本事出众,又娶了个不错的继妻,区区一个儿子不争气,倒也危害不到将军府,长孙晟在世的时候,家中大权是他一手掌握,内宅事务则由高氏一手打理,高氏理家颇有成算,夫妇两一内一外,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得妥妥当当,加上祖上的积产,这些年下来,长孙晟夫妇手中积产颇丰。

    除了祖宅中有一进自己的专属宅院外,在长安和洛阳分别都有别庄、以及无数田产商铺,长孙晟不在了,将军府的荣耀也会跟着逝去,府中财产却还在,只要府中子孙不过份败家,哪怕这一代的子弟个个平庸,府中积产亦足够整府的人衣食无忧的过上两辈子。

    长孙安业夫妇这些年来虽不掌家,却也知道自家家产颇丰,长孙安业自认自己是家中原配嫡子,父亲不在了,家里的一切都应该由自己继承。(嗯,这家伙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没本事继承父亲衣钵,光耀门楣,却理所当然的认为家里的财富都应该归他所用。)

    只是他虽有这想法,岂奈手段不够,家中许多事他一人说了不算,只能另求外援,这才有了今日这一幕,随长孙安业一同来将军府的族人除了二房的长孙仁卧病在床不能动之外,其它四房都派了人过来,大房人丁凋零,只来了一个与长孙安业平辈的代表长孙季庭。

    三房的长孙宽带着两个儿子一同过来了,四房的长孙恺带着儿子长孙顺德一起来了,五房也来了一个长辈和两个晚辈,高氏母子听到下人通报的时候,他们已经进了主院,长孙恺是长孙晟的族叔,长孙宽的是长孙晟的堂兄,既有长辈又有兄长,高氏自然要带着儿女出来行礼。

    “不知五叔和诸位兄长族弟到来,失礼之处还请见谅。“高氏先带着儿女朝众人行了一礼,这才开口道。

    “侄媳妇不必多礼,我们都是被安业请来的,安业,现在你可以和大家说说,你这般大张旗鼓的将我们这些人请到你们家来所谓何事罢?“长孙恺朝高氏摆了摆手,随后转目对长孙安业开口道,他是这一行人中辈份最高的,与长孙宽一同坐在大厅中央左右两个主位上。

    他并不知道长孙安业的打算,前日刚接到长孙安业的传信,说他们府中有大事商议,请一众族人过来见证,长孙恺与长孙晟的关系极好,现长孙晟不在了,长孙晟的妻儿子女他自是要照拂一二,为此,一接到长孙安业的信,立即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五叔祖,各位叔伯,请你们稍等,等我那几位兄弟都到了我再说,因今日之事与他们同样息息相关。“长孙安业微微欠了欠身,开口道,他此言一出,顿有无数目光落到了他身上。

    长孙安业显然早做了周详打算,面对大家的疑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