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盛唐贤后 >

第35章

盛唐贤后-第35章

小说: 盛唐贤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十五章 夫妻夜话

    “二哥,两位嫂嫂这几个月确实很辛苦,齐王和宇文府的人,趋着你们都不在,可着劲的找茬。”李元吉就站在长孙小娘子身后,听到李二郎夫妇的对话,忍不住脱口接了一句。

    “二娘,发生了什么事?”李二郎一听,面色顿时沉了起来,李府的几个能出征的男丁都上了战场,而宇文府因有两位公主,皇帝对其格外开恩,随君出征的只有宇文化及和他的长子宇文承基。他的两个兄弟,宇文智及和宇文士及都留在洛阳,齐王杨暕也留在洛阳,这些人趋着自己父子不在联合起来找府里几个女人的茬?

    “别听元吉胡说,没什么大事,你和大哥刚从战场归来,想必都十分劳累,赶紧进去梳洗用饭,好生休息一番才是正途。”长孙小娘子横了元吉一眼,李家儿郎征战初归,怎合适在此大庭广众之下与他们多讲这些。

    李二郎看了妻子一眼,明白她的心事,没再多言,离此的李建成也听到了元吉的话,由于他知道齐王曾对妻子有过倾慕之心,突听此言,心头更是恼怒,他看了郑氏一眼,低声问:“元娘,究竟怎么回事?”(备注,建成妻名郑观音,名字与长孙皇后的小字观音婢有些冲突,这里与建成互动的时候,便以元娘相称。)

    “先回府再说吧。”郑氏看了元吉一眼,又看了看丈夫,低声接口道。

    “也好,元吉,你过来。”李建成点了点头,进了大门后,又将元吉叫了过去,他怕妻子不欲自己担心,不肯告之实情,就将这个嘴里藏不住话的弟弟喊了过去。

    李智云在与两位兄长行过礼后,便随李二郎夫妇一同去了他们的院子,智云一向与二哥世民走得近,他在军营呆了几个月,对军队愈发的向往,现见两个哥哥大捷归来,自是少不得要缠着李世民打探一番战场上的趣事。

    李二郎也颇为喜欢这个幼弟,三人进了锦笙园,长孙去为他准备衣物和热水,他则坐在花园里和李智云讲起战场上的一些趣事和见闻,待长孙就将一应物品准备好后,李二郎便进了洗漱间,李智云也很有眼色的离去。

    待李二郎梳洗完毕,从洗漱室出来的时候,桌上已摆上了熬好的参汤,二郎抬目看了一眼正在为里间他整理床铺的妻子,心头一热,忍不住抬步走了进去,一把揽住了妻子的细腰,将头埋在她的井窝,口中轻唤了一句:“观音婢,这些日子以来,我好生想你。”

    “二郎,我也想你。”长孙小娘子身体微微一颤,她停住手中的动作,轻轻将手掌覆在环住她腰的那双宽厚结实的手背上。

    “观音婢,我不在的这些日子,你受苦了。”李二郎一把将妻子扳过身来,让她的脸对着自己,并轻轻托起她的下巴,细细打量了几眼,眼中浮出心疼。

    “我不苦,真的,相比你在战场浴血厮杀,我在家里,真的不辛苦。”长孙瞧着他有些发黑的眼圈以及嘴巴周围那一圈新冒出的硬胡茬,心头一酸,不自觉的伸手抚了上去。

    “观音婢……”李二郎双臂一紧,将长孙小娘子整个搂得贴进了自己的胸膛,气息不自觉的变得沉重起来,他年方十六,正值血气方刚之龄,又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了数血,神经本就绷得极紧,现突然回到家里的锦绣窝,如花娇妻在怀,体内的血液顿如火一般沸腾起来。

    “二郎……”长孙小娘子亦被他炙热的气息熏得浑身发软,不过她并未忘记婆婆孝期未过,为此,在看见李二郎的气息逐渐沉重,目光愈来愈沉暗的时候,连忙伸手抵住了他的胸膛。

    “哎,我知道。”李二郎亦是自制力极强之人,被妻子这么一推,理智顿时回笼,他紧紧抱着妻子,将头搁在她肩膀上,直到激动的情绪逐渐平息,才推开妻子,朝外走去。

    “二娘,你先别忙着整理床,我这会还不困,过来陪我说说话。”李二郎走到外厅,喝完了桌上那碗参汤之后,发现妻子还在房内忙活,便唤了一声。

    “嗯,已经整理好了,你可是想问齐王和宇文府的事?”长孙小娘子从屋内走了出来,坐到李二郎对面。

    “嗯。”李二郎点了点头。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齐王和宇文府向与咱们李府不睦,这事你也知道,你们出征之后,他们大约觉得有可乘之机,便设计抓了元吉,想必公公犯错,那天恰逢岑叔回府有事,我与他略一合计,施了个法子逼着齐王放了元吉。”

    “齐王受挫,心里自然不甘,后面又找过几回茬,不过我和嫂嫂、还有万姨娘行事都极为谨慎,没有任何把柄给他抓,他和宇文智及试了几次无果后,就慢慢歇了心事。”长孙略一沉吟,斟酌着开口道。

    “设计抓了元吉?可是我们不在这段时日,元吉又到处惹祸?”李二郎听得皱了皱眉。

    “没有,元吉还是个孩子呢,哪有你这么编排自己弟弟的,他自被齐王设计抓去关了两日后这孩子就转了性子,自请去了西山营的少年营,与智云一起操练去了。”长孙小娘子横了他一眼,嗔道。

    “这小子,实岁已经十一,虚岁十二了,是该懂事了。”李二郎听得元吉竟自请去了西营,亦颇感意外,不过心头更多的却是欣慰,李家父子兄弟在没开创李唐王朝之时,彼此间的感情一向十分亲密。

    “对了,你们这边没啥事吧?陛下单独把公公留在宫里,可是对他有什么不满?”长孙想起公公没有与他们一起回府一事,虽听了大哥李建成的解释,此时仍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陛下这两年对咱们李府多有猜忌,此次东征遂了他的心愿,他即便心里仍对父亲不满,这一时半会也不会对李府发难,你无须忧心,另你兄长无忌,这次出征亦颇有竖建,想必你心里亦思念得紧,明日我便陪你回府一趟罢。”李二郎接口道。

    “二郎,谢谢你。”长孙小娘子怔怔的看着他道了一句。

    “谢什么,你我夫妻,本为一体,你自幼多慧,甚称七窍玲珑,品行更是端良无双,此生能得你为妻,实乃我李二郎之幸。”李二郎横了她一眼,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她翘挺的鼻子。

 第八十六章 归宁

    九月十七,长孙小娘子和李二郎用过早膳,去给李渊请了安,就驱车回娘家了,虽说李府与长孙宅离得不远,鉴于近几个月来,齐王府和宇文府逼得紧,长孙小娘子怕自己和娘家、舅家都走得太近无端牵累他们,自端午开始至今,这尚是头一回归宁。

    高氏母子之前被迫离开了长孙大宅住了高府,可自长孙小娘子出嫁、他们母子几人搬出来自立门户后,居住的府邸仍是长孙府命名,长孙夫妇的马车刚到长孙府门口,远远便看见兄长无忌和庶弟长孙无逸都站在大门外,长孙小娘子已有大半年没见兄长,现骤然见到,心头颇有些激动,不待马车停稳,她便从车上跳了下来,奔到兄长面前:“哥哥。”

    “妹妹,你嫁人了,性子反倒不如以前稳重了。”长孙无忌自小就格外宠爱这个懂事得过头的妹妹,大半年不见,心头自也思念得紧,只是他已及冠,性子再不复往日跳脱,看到妹妹这般模样,明明脸上神情激动,口中却忍不住轻斥了一句。

    “哈哈,大舅兄,你看到二娘明明很激动,却偏偏装出一副老沉模样,咱们都不外人,不必过于拘礼,大家真性情相处反而更好。”一旁边李二郎见状却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他没与长孙小娘子成亲前就和长孙无忌一同在国子监上学,两人关系本就不错,再加上今年大家都随东征,一同浴血奋战,有了袍泽之情,感情就愈发的好了。

    “李二郎,在外人面前,最醒目最受容受人夸赞的是你,私下里,最跳脱和无法无天的也是你。”长孙无忌闻声忍不住瞪了他一眼,李二郎丝毫不以为忤,反而笑得愈发的肆意。

    “元逸见姐姐,姐夫。”正值无忌和李二郎调笑的当口,老实孩子长孙无逸走了过来,规规矩矩的给长孙夫妇行礼。

    “自家姐弟,不必多礼,数月不见,无逸你又长高了,也愈发的好看了。”长孙小娘子伸手虚扶了一下,笑着开口道,她很是喜欢这个只比自己小了一岁多的庶弟,长孙无逸的相貌肖其母,长得颇为俊秀,年方十二,却颇有几分树玉临风的君子模样。

    “不错,无逸这孩子着实长得好看,大舅兄,说话二娘和无逸相貌都如此出众,为何偏偏你却是粗糙了这么多?”李二郎打量了长孙无逸几眼,忍不住连声附和,只是说着说着,看到一旁的无忌,忍不住又笑着打趣了一句。

    “李二郎,你是皮痒了是吧。”长孙无忌咬牙切齿道,他相貌肖父,长得比较粗狂,再加上小时候得过天花,脸上有些麻点,论相貌,确实如其妹和无逸出众。

    “好了,你们也别闹了,母亲想必还在等着呢,咱们先进去。”长孙小娘子瞧着闹成一团和夫君和兄长,眉眼不自觉的溢满笑意,口中却不得不制止他们。

    长忌出征前已娶了亲,妻子是五品元外郎岑家的女儿,岑氏在洛阳一众贵女中家世不显,亦无甚才名,相貌也只能算清秀,不过胜在性情温柔,为人本份,以长孙家目前的景况,得娶得这样一个媳妇亦算不错,长孙小娘子对这个嫂嫂也很满意。

    (备注:史上没有长孙无忌妻子的记载,显然出身不显,再说以高氏母子当年的处境,确实不易娶得名门贵女,所以,有些书上说长孙能嫁李家二郎,是因其舅高士廉得高人指点,知道这个外甥女婿日后贵不可言,这才将外甥女许配给他,个人觉得这种推断几乎不可能,高家在炀帝年间,连二等家族都排不进去,而李家却是一等一的豪门,高氏母子更是被长孙安业赶出家门,若非这章婚事早早订下,长孙无小娘子根本没机会嫁入李家。)

    长孙小娘子一入内堂,高氏便急急迎了过来,长孙看到母亲,盈盈拜倒在地:“二娘见过母亲。”李二郎也随她一同,长揖到地,给岳母大人先礼。

    “起来,快快起来,几个月不见,你都瘦了。”高氏一手一个,将两人拉了起来,将女儿扶起之后,高氏细细打量了女儿几眼,眼眶不由微微一红。

    “瞧母亲说的,我哪有瘦了,不过是正长个的年纪,身形抽高了一些,瞧着瘦了点罢。”长孙小娘子抿嘴笑道。

    “见过嫂嫂。”与母亲打过招呼后,长孙小娘子又朝跟在高氏身后的岑氏行了一礼。

    “妹妹无须多礼,母亲一早就在叨念你,先进来坐下喝杯茶,再慢慢叙话罢。”岑氏还了一礼,笑着开口道。

    一行人随她走进内厅,很快有丫鬟端了茶点过来,李二郎喝了两口,就借故与两位舅兄一起离开,长孙小娘子数月未归,今日归宁,想必有许多话要和岳母说,自己虽不算外人,杵在这里也不太合适,他们几个男人凑一起说话去了。

    “二娘,我听说你那两个弟弟都去了西边的少年营?其中李四郎还是受了你的怂恿去的?”待李二郎和儿子离开后,高氏坐在长孙小娘子旁边,拉过她的一只手,开口道,关于元吉去西营一事,前些时间,城里有不少传闻,她自然也听到了。

    “嗯。”长孙点了点头。

    “你家四郎在家里向来受宠,你把他送到少年营去了,父兄还有二郎不会对你的意见吧?”高氏有些担心的看了女儿一眼,去年因兄长被无端被陛下迁怒,女儿尚未及笄便不得不嫁入李家,高氏即便深知女儿聪慧,李家也不是那等随便磋磨媳妇的人家,心里仍忍不住担忧。

    “阿娘,你别信那些不着调的传言,我公公,兄长,嫂嫂,还有二郎,他们都是明事理的人,知道怎样才是对孩子好,倒是你,我和无忌兄长不能经常在你身边尽孝,你得好好保重身体,对了,外祖母他们都还好吧?”长孙小娘子道。

    “我没事,家里有你嫂嫂陪着,也不寂寞,你外祖母和舅母都挺好,你别惦记,好好过自己的日子。”高氏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看着女儿的目光布满温柔,身为母亲,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女都能顺遂平安。

    “阿娘。”长孙瞧着高氏的模样,鼻子无端一酸,轻轻将头靠到了母亲的怀里。

 第八十七章 宫宴(上)

    大业十年九月十八,大军回朝的第三日,隋炀帝在瑶光殿摆下宫宴、为众将士接风洗尘,以贺此次东征大捷!宫宴设在晚上,除了五品以上的将士之外,三品以上的朝臣家眷也在应邀之列。瑶光殿类似于其它帝王后宫的御花园,主要供隋炀帝日常赏景游憩所用,隋炀帝偶然也在会见外宾,或与宠信的大臣一起在此饮酒聊天,吟诗作对。

    此殿占地面积极广,园林之中奇峰迭起,瀑布成帘,遍地皆是琼花,人置身其中,仿若到了传说中的瑶池仙宫!隋炀帝选在这里宴请群臣,足见心情之悦。

    长孙小娘子和郑氏接到宫宴的帖子的时候并不意外,李大郎和李二郎目前的官阶虽不足三品,但李渊却是超一品的国公,国公府的女主人窦氏不在了,万氏是妾身,没有赴宴资格,郑氏和长孙氏身为李家嫡媳,上宫宴名单是理所当然的事。

    九月十八日,申时刚过,长孙和郑氏便打扮妥当,随夫婿一同出门登上马车,往宫里去了。宫里开宴的时间约莫在酉时中,但是这些赴宴的臣属们却不能等开宴之后才到。从国公府到皇宫,还有半个时辰左右的车程,到了宫门口,走进内宫还需一住多香的时间,不提前一定的时间出门肯定不行。

    郑氏和长孙小娘子都是不多见的美人,若盛装打扮,整个洛阳城能胜过她们的并不多,如今这对妯娌皆处于孝期,不便隆重装扮,即便如此,这妯娌两人携手出来的时候,在门外等候的李建成和李世民看到自己的妻子,皆感眼前一亮。

    长孙小娘子穿的是一袭白色云锦为底,面上绣着浅色丁香花的衣裙,外面搭了一件轻薄的浅紫色披风,郑氏身穿了一套浅紫色衫裙,外搭了一件锦白色轻薄披风,她们的打扮素雅清新,既不会与宫宴环境不合,又不会张扬,端是恰到好处。

    “呵呵,二郎,她们俩今晚在宫里一露面,只怕会引来不少敌意。”待这两人上车之后,李建成忍不住笑着对李二郎道了一句。

    “咱们的媳妇注定比别人家的醒目,他们嫉妒也没用,不过今晚的主角是皇后娘娘和几位公主,有她们在,没有太多人会注意到咱们的家眷,咱们无须为此忧心。”李二郎高扬头颅,一脸的与有荣焉,他尚是少年情怀,看见自己的妻子容光照人,心里只有喜悦,丝毫不担心被人嫉妒。

    “你这臭小子……”李建成白了他一眼,笑着摇了摇头。

    他们的马车到达宫门口的时候,正好碰到义城公主和南阳公主的马车往这边过来,大臣的家眷碰上了公主,自是要行礼的,郑氏和长孙从车上下来,和夫婿一同站在车旁,等两位公主的马车过来,双双上前见礼:“见过两位公主。”

    “不必多礼,郑娘子,长孙娘子,我虽比你们年长几岁,大家却都是熟人,我们一同进去吧。”南阳公主掀开车帘,一边笑着从车里下来,一边开口道。

    南阳公主现年二十有八,貌承其母,美艳不可方物,加上她性情谦恭温和,京都勋贵世族,各家贵女对这位公主的印象都非常好。她极得炀帝宠爱,炀帝允她可乘车轿出入宫庭,可这位公主却从未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