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盛唐贤后 >

第50章

盛唐贤后-第50章

小说: 盛唐贤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侧妃收到贺礼的时候,面色十分复杂,目光落在桌上那对色光水润、雕工栩栩如生的玉佩上,久久不能回神。

    “侧妃,你说王妃她,就真的一点不介意。。。。。。”蓝翊的目光也跟着那对玉佩上,半晌之后忍不住开口道了一句。

    这一个多月来,王爷有大半时间都歇在侧妃屋里,上元节还带着侧妃出去观灯,可王妃自始至终都未表现过半分不愉,不曾给过侧妃半点脸色,当然,也没有刻意讨好。

    府里的一应供应,都和以前一样,没有少给半分,也没有因王爷一直歇在这里而刻意的多给赏赐,现侧妃传出怀孕的消息,她又立即送来了寓意极好的贺礼。。。。。。

    “王妃此人的心事不能按常人的思维来测度,她似乎生来就与人不同,不管在什么环境,总能让自己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清醒,不会让外物影响自己的心境。。。。。。”

    “我以前看不懂她,不知她小小年纪是如何修炼出这种许多人穷其一生人达不到的境界的,现在自然也看不懂。”杨侧妃沉默了许久,口里才冒出这么一句话。

    不说杨侧妃主仆的心事,但说长孙王妃,杨侧妃传出有孕的第三日她就发作了,府里的产房和有经验的产婆早已备好,她一发作,就被送到了产房。

    青岚在里面指挥,小舞和阿丑分别去报高氏秦王,秦王此时尚在宫里和皇帝议事,阿丑年后嫁给了秦王身边的侍卫孙武开,她来到宫么不外,将此事告诉了孙武开。

    孙武一听,知道这事耽搁不得,立即悄然进去告诉了秦王,秦王得到这个消息,顿时无心公务,匆匆告假,风一般的跑了出去。

    一旁的大臣们见状不由面面相嘘,妻子生产做丈夫也帮不上啥心,秦王急成这样干啥?

    “咳咳,秦王现年已二十一,他的王妃尚是头一胎生产,心里急切了些也是人之常情。”有那比较爱护妻子的臣子见状为秦王开口辩解了一句。

    他不开口还好,这一开口顿时惹来皇帝不善的目光!

    高祖一脸不善的盯着开口的大臣,心里吐槽,这家伙什么意思?觉得自己的儿子不行?成亲数年,年过二十方才得子?

    年过二十才得子又怎么的?朕也是年过二十才得子的,现膝也不是儿女环绕,子嗣不比任可人少么?

    不仅如此,我的儿女一个个还都是人中龙凤。有能耐的人,不在于得子早晚,而在于看长期战果,同时还要看后期教养。。。。。。

    可怜这位大臣实想不到自己明明一句好话,却惹来皇帝这么多的曲解。。。。。。

    不说臣朝和皇帝的心事,但说长孙王妃进入产房之后,阵痛就开始了,一开始并不强烈,痛一阵,停一阵,后面逐渐加剧,到了半夜的时候,子宫还没开,她却已痛得浑身无力。

    高氏立即命人给她端来了一碗参鸡汤,喝完后又让她吃了半碗面,一直折腾到天亮,中间数次痛到晕厥,终在天色破晓的时候,诞下麟儿。

    在外等到双目通红,焦虑得像个旋螺般不停转来转去的李二郎听到那声嘹亮的哭声、却没听到妻子的任何声音的时候,面色一白,抬腿就要往产房冲去。

    就在这时候,产房的门帘掀开,青岚走了出来,她看着焦急成这样的秦王,抿嘴一笑:“恭喜王爷,是个郎君,母子平安。”

    李二郎听到这句话,提着的一颗心终放了下来,心神一松,整个人顿时感觉要虚脱一般,这半天一夜的时光,真比让他让战场厮杀还要辛苦得多。

    “我进去看看王妃。”李二郎靠着墙上休息了一会,待那阵虚弱过去之后,便抬步准备迈进产房。

    “王爷请再稍等片刻,待产婆将请面的血腥之气收拾妥当再进去,免得受了冲撞。”青岚却伸手将他拦住。

    “我是军旅之人,怕什么血腥冲撞。”李二郎面色不悦,就待推开青岚。

    “王爷对王妃情深,不在意这些,可咱们王妃最重规矩,她怕不是愿以此刻的狼狈之身见王爷。”青岚连忙道。

    直到产婆将里面收拾妥当,抱着孩子出来给李二郎贺喜的时候,青岚终让开了房门,李二郎只看了产婆怀里的孩子一眼,就抬步迈进了产房。

    “这?王爷他。。。。。。。”产婆一脸愕然,王妃头一胎就生了个郎君,既为嫡又为长,一般人家看到孩子应该欣喜若狂才对,怎的王爷却像不怎么待见这孩子一般。

    “王爷担心王妃,一会出来自然就会抱小郎君了。”青岚抿嘴一笑,伸手将产婆怀里的孩子接了过来。

    她之前看王爷有很长一段时间,天天歇在兰园,接着兰园又传出身孕,她还担心王爷对王妃的心淡了呢,如今看来却是她多虑了。

    “观音婢,你辛苦了。”李二郎走进产房,看着已陷入沉睡的妻子,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和怜惜,他走到床边,轻轻握住妻子的手,一脸温柔的开口道。

    “不辛苦,看着孩子平平安安的出来,再吃多的苦我都甘之如怡,让她们把孩子抱进来让我看看。”生完孩子,本已耗尽力气,几乎立即沉睡过去的长孙王妃听到丈夫的声音,竟睁开了眼睛,她这一睁眼,就想到了刚出生的孩子。

    这孩子是秦王的第一个孩子,又是嫡长子,自然要第一时间报到宫里,李渊听说次子第一个孩子就是皇孙,心里也十分高兴,亲自为其赐名:承乾。

    这一辈的孩子是承子辈,太子建成的第一个儿子名承宗,到了秦王这正好排到了乾字,说话李渊赐这个字的时候,正好在他身边的萧禹和裴寂心里多少觉得有些不妥。

    无它,承乾这两个字太大了,可陛下这一代的子孙正好是承字辈,取字,乾也正好排到了秦王的儿子身上,这本就是一种巧合,他们若刻意指出来,反而不妥,为此,萧禹和裴寂嘴皮子微微动了一下,终什么也没说。

 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文静之死

    长孙王妃诞下麟儿不久,秦王便秦圣命,与太子、及当朝右仆射裴寂一同去巡视京城管辖范畴内的各县。

    他此次出行的目的地是京都周边县城,出门的时间并不久,儿子满月前两日便赶了回来。

    李承乾是秦王的第一个孩子,又是他心爱的王妃所出,这个孩子的满月酒自然办得分外热闹。

    不仅当朝文武百官都来庆贺捧场,太子也来了,高祖虽未亲临,却派了贴身太监送了贺礼过来。

    李承乾满月不久,秦王便为他请封了世子。对此,秦王府的一应姬妾心里虽有些酸,却也不便说什么。

    李承乾即为嫡,又为长,不管从哪方面来讲,封他为世子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再加上府里现除了杨侧妃之外,其它人并无身孕,她们想说点什么,也找不到话头。唯一让她们心里不太舒服的是这世子请封未免太急了些。

    一个刚满月的孩子,也不知道日后怎么样,这么早就给他请封世子之位,也不知他受不受得住这份福气。

    秦王当然不知道他的姬妾们的心事,他现在心里满满的都是妻儿,随着孩子一日日长开,一天比一天好看,他只觉这个儿子怎么瞧怎么顺眼。

    每日上朝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蹲在妻子身边逗儿子,一家三和乐融融,日子过得好不快哉。

    不过这种悠然太平的日子过得并不久,小承乾满月不久,朝庭就发生了件大事,刘武周受宋金刚入图晋西以向南而争天下的建议,率兵两万朝并州发起进攻。

    此时并州守将是高祖的三子齐王元吉,元吉生性好战,见刘武周不过区区两万人马,就敢攻打并州,颇为不宵,派车骑将军张达率兵抵御。

    张达自大轻狂,轻敌被宋金刚大败,几若全军覆灭,并州城失,李元吉惶恐之余,仓皇逃往晋阳。

    刘武周连拿下并州之后并未步步,大军一路西行,很快攻克榆次,平遥,介州等晋西城池。

    等战报传回京都的时候已是五月底,得到战报的高祖立即派太常少卿李仲文为行军总管,与左卫大将军姜宝谊率兵救援并州。

    结果被刘武周麾下大军败于雀鼠谷,高祖又惊又怒,但他不知出于什么心里,并未让家里两个能征善战的儿子披甲挂帅,而是派右仆射裴寂为行军总管,前往并州监军抗击刘武周。

    裴寂与宋金刚决战于索原度,结果唐军全面溃败,裴寂只身逃回晋州,刘武周打败裴寂之后,一路势如破竹,逼进晋阳。

    李元吉和裴寂连夜弃城而逃,回到长安,晋西大半地区落于刘武周之手,与此同时,夏县吕崇茂自号魏王,与刘武周相呼应。

    新建立的李唐王朝在黄河东岸只剩晋西南一隅之地,关中受到极大震荡,高祖心里又惊又惧。

    裴寂和李元吉回到长安之后,立即引来无数弹劾,其中又以刘文静的言词最为激烈。

    李唐未曾起兵之前,刘文静原与裴寂是至交好友,李唐政权建立之后,两人因心性不同,彼此却是越走越远。

    裴寂本事不大,但人圆滑世故,极擅讨高祖欢心,在高祖心里,裴寂不仅是臣子,更是能与他交心的知己好友。

    而刘文静身上则有几分晋魏名士的放荡不羁,很是看不怪裴寂那拍马溜须的行为,尤其是在他看来,本事远不如他的裴寂竟靠着拍马屁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心里愈发不忿,两人只要一碰上,就会互忿,简直就成了死对头。

    现裴寂在晋司打了这么大个败仗,把李家在晋西的大本营都快丢光了,刘文静自然不肯放过这机会。

    但他低估了裴寂在高祖心目中的地位,更严重的是与裴寂一同担当这个罪名的还有高祖的儿子李无吉。

    于是,刘文静整倒裴寂不成,反而搭上了自己,裴寂和李元吉回到长安后,虽被打进大牢,高祖却没有处置的意思。

    反倒是裴寂见刘文静死拽着自己不放,他在牢中苦思冥想,终想出了个对付刘文静的法子,他找人潜入刘文静的家扮鬼吓他。

    最后还真吓得刘文静以为家里有鬼,请巫师前来家中驱鬼,裴寂趋机设套,说他在家中行厌胜之术,企图咒诅高祖,有不臣谋反之心,高祖勃然大怒,下令将刘文静打入死牢。

    一向和刘文静走得近的秦王见状大惊失色,连忙上书为刘文静求情,哪知此举却成了刘文静的催命符。

    高祖心想,好家伙,这刘文静都在家里行厌胜之术害我,二郎还敢为他求情?

    怎的,我这个做爹的在你心里还不如一个大臣?这刘文静行事本就轻狂悖逆,若让再他和你搞在一起,时间一久,还不知生出什么乱子。

    此念一出,九月初,高祖就下了旨意,判了刘文静死刑,于九月初六行刑。

    李二郎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人当时就懵了,他一脸茫然的对秦府僚属开口:“是不是我害了他?”

    杜如晦和房玄龄抬目看了他一眼,随即垂下视线,其它人都缄口不言,最后还是和秦王关系最近的长孙无忌开口:“王爷自认与刘文静相交坦荡,为此,站出来为他求情的时候,根本没有多思多想。”

    “但站在陛下的立场则不一样,在陛下眼里,刘文静此人虽有些才气,但太过轻狂和自以为是,陛下对他的重视远不入裴寂。”

    “此次被告行厌术,有谋逆之心,即便陛下心里明知是假的,却也没打算就此放过他,王爷这个时候站出来为他求情,就等于火上浇油,原本刘文静行事再轻狂,也只是个文臣,可加上王爷,就不一样了。。。。。。”

    “这么说来,他的死我起码有一半责任,而你们早在我开口求情的那一刻就知道了这个结果,为什么在我开口的时候不阻止我?”秦王听得一呆,半晌之后才接口道。

    “王爷能征善战,用人也向来是至诚相待,但是您现在的身份毕竟和以前不一样,即便您本身毫无争权之心,但也架不住别人多想,刘文静此人虽有些才气,但行为确略嫌轻狂,再加上心胸不够宽广,王爷确不合适与他久交。。。。。。”这次接话的房玄龄。

 第一百二十四章 秀宁回京

    当天夜晚,李世民回到王府的时候,神色颇为萎靡,长孙王妃见状忍不住问了一句:“王爷,可是外面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观音婢,我发现自己并不是擅谋之人,今天父皇下了旨要处死刘文静,就在本月初六行刑,而他之所以这么快下旨,有一半是我的功劳。。。。。。”李世民靠在妻子的怀里,一脸黯然的开口道。

    长孙王妃听完之后,下意识的想劝几句,可张开嘴之后发现说什么都不合适,最终一字未吐。

    就这么静静的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怀里,李世民在妻子柔软温暖的怀抱中,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时间并为因某个人的死而停滞,转眼就到了十月底,刘武周的队部在此期间继续向外扩张,高祖再也沉不住气,命李世民为帅,率军迎击刘武周。

    同时派永安王孝基、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协战,与丈夫在一起的李秀宁也率领她的娘子军前来助战,几方兵马分路夹击,终于时年十二月底大败刘武周。

    刘武周兵败之后逃向突厥,他麾下有第一猛将之称的尉迟敬德在数次败于秦王之手后,被秦王折服,改投到秦王麾下。

    李世民打败刘武周、将晋西一应丢失的城市收回之后,并未在此久驻,很快班师回朝,李秀宁却主动要求暂留守此地,等有合适将领过来接管晋西,她再回京。

    深知姐姐性情的李世民没有强求,他先行回到长安,时间继续朝前滑行,转眼就到了武德三年五月。

    在此期间,秦王又添了一子,杨侧妃于武德二年十一月诞下一子,不过这一次高祖却未再赐名,李世民班师回朝后,才给次子取名为恪,武德三年三月,长孙王妃再次被诊出身孕。

    时年五月,已经一岁零三个月的小承乾长得十分可爱,正值蹒跚学步的年纪、嘴里不时还能蹦出几个词,经常逗得爹娘和一应丫环婆子们哈哈大笑,是王府里无可争议的宝贝。

    这一日早饭后,长孙王妃正在榻前逗弄儿子,阿丑急冲冲从外面跑了进来报:“王妃,王妃,平阳公主带着她的娘子军班师回朝了,此刻大军已经进了宫门,听说陛下亲自出来迎接呢。”

    阿丑天生怪力,八岁开始习武,她早年在家就跟着奶奶学过识字,到了长孙府邸后,更学了不少知识,不过这姑娘典型的不爱红妆爱武妆。

    她对诗词歌赋没啥兴趣,却非常喜欢看兵书,而她的主子长孙也是个奇葩人物。

    长孙在外人眼里是淑女的典范,言行举止让人挑不出半点差错,诗词歌赋和女红也是一等一的好。

    没人知道的是,她除了这些之外,还很喜欢看各类史传杂记,兵书策论,有这么个主子在,阿丑的爱好自然不会受到阻扰,这样的爱好和性格造就了阿丑姑娘女红俗务不甚在行,却特别向往沙场驰骋的生活。

    只不过她虽习了一身好功夫和不错的兵法,却没有上战场的机会,她的责职是保护长孙,自听得李秀宁带着娘子军一路横扫,名扬天下的时候,她就崇拜李秀宁崇拜的不得了。

    “姐姐回来了。”长孙王妃一听,顿时激动起来。

    说起来,她已近两年没有见过李秀宁了,高祖攻打长安的时候,李秀宁与其丈夫柴绍一同协助高祖,立下了莫大的功劳。

    等高祖登基后,李秀宁受命外调,驻守他地,去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