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盛唐贤后 >

第68章

盛唐贤后-第68章

小说: 盛唐贤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的人。”

    说完这句话后,不再管齐王妃,直接甩门离去,齐王妃倒在地上,一手抚着脸,满眼不可置信的看着丈夫离去的背影,只觉一颗心寒凉入骨。

    李元吉离开主院,转身就去了他今年刚从外地带回来的一名美姬的院子,一夜放纵。

    次日醒来,酒意全消之后想起昨日之事,顿时惊得浑身一个激灵。

    昨日在鼎丰楼酗酒之事若由秦王告到父皇面前,他只怕要吃不了兜着走,一念至此,他立即起床梳洗去了太子府。

    走到半路的时候又想起太子并没有请假,这会应该在宫里,立即调转马头,往宫里去了,他到宫里的时候,正好赶上散朝。

    等到太子李建成从朝会上出来,元吉立即凑了过去,将他拉到一个无人注意的地方,照实将昨日的事说了一遍。

    李建成听完不由惊得瞪大了眼睛:“四弟,你,你昨日竟去。。。。。。”

    “大哥,你也知道,我是武人,无酒肉不欢,平阳姐姐过世后,我已有几日没尝过荤腥,我也不敢在家里吃,就跑到远离宫城的鼎丰楼,不过是想打打牙祭,哪知二哥竟一路跟踪了过去。。。。。。”

    “大哥,我觉得二哥他是铁了心想借机找咱们的茬,我也罢了,在父皇眼里,我一向是冲动无脑的存在,即便干了什么错事,那也不过是顽梗不化,秉性难移。”

    “最多被他骂几句,关几天禁闭,或者撸了我的兵权,可大哥你不一样,若是他假借针对我,实则矛头是指向你。。。。。。”李元吉一脸忧心的开口。

    “无吉,你到底是关心我还是企图让我在父皇面前帮你说项啊?”李建成瞧着他那毫不掩饰的挑拨嘴脸,不由皱了皱眉。

    “大哥,我,你也知道我的德行,我这人天生脾气急,脑子不会转弯,我是怕二哥他。。。。。”元吉听得心头一紧,脸上急忙浮出讨好的笑容,颇有些无赖的拽着李建成的胳膊的道。

    “行了,放心吧,二郎今天没有入宫,显然是没打算来父皇这里告你的状,你给我省点心,平阳这才刚刚下葬,别说父皇,就是我听了都想抽你。”李建成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他自幼疼爱这个幼弟,也知道他这人冲动易怒,没什么脑子,真遇到事情了只知一味推诿逃避,倒不怀疑他是真有心挑拨自己和李世民的关系。

    “没来啊,那我先走了,大哥,你放心,你的教诲我一定记在心里,好好改正。”元吉一听,脸上顿时露出如负重释的表情,又说了几句讨好李建成的话,紧接着就一阵风般跑了。

    李建成回到东宫的时候,找来魏征,将元吉的事和他说了,在平定刘黑闼这一战中,魏征帮着他出了无数的奇谋妙策,可谓是功不可没,李建成对他越来越倚重。

    “殿下,齐王找你,固然有怂恿你帮他出头之意,但秦王是如何恰好碰到他的鼎丰楼的这事确需要查明,若是无意还好说,若是有意。。。。。。”

    魏征身为谋臣,想事情要复杂得多,他第一个关注的不是齐王的行为合不合规矩,而是秦王的动机,毕竟齐王在他眼里根本不可能对太子构成威胁。

    “二弟他?”李建成听得心头一紧,眼眸不自觉的眯了一眯。

    “臣不知道具体情况,不好多说什么,不过臣认为查查秦王的动机是有必要的,殿下平定了刘黑闼,如今朝中也不再是一面倒的认为只有秦王才能打仗了。”

    “不过越是这时候,殿下越不可掉以轻心,秦王此人,臣不好评判他,若他真能立志一生做个贤王,那无疑是天下之福,是殿下之福,可一旦他有半分异想,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魏征道。

    “我懂你的意思了,魏大人,这事我会派人去查。”李建成心头一跳,连忙接口道。

    “嗯,这事要隐秘,万不可让他知道,最近因平阳公主葬礼之事,陛下的心又不自不觉偏到秦王那边去了,这段时间,你们千万不要在陛下面前干什么针对秦王的事。”

    “还有齐王,殿下既然有心将他培养成你的得力臂膀,就要多敲打他,齐王勇武是有的,但是这心性和谋略实在是。。。。。。”魏征点了点头,唯有说到齐王的时候,不由自主的皱了皱眉。

    “四弟他对我的忠实是没得说的,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就是有些小孩小性。”李建成见状下意识的就帮着元吉说话,元吉年纪最小,呆在他身边的时间也远比李世民多。

    元吉对他颇为依恋,从感情上而言,家里的诸多兄弟姐妹中,他最喜欢的也是元吉,这一点和李世民与平阳的感情最好是一样的。

    “齐王再忠心可脑子不好使也是枉然。”魏征下意识的脱口道了一句。

    “魏大人。”李建成眉头一皱。

    “咳咳,是臣妄言,请殿下见谅,我的意思是殿下应该和齐王说清楚,哪些事是能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不然,容易吃大亏。”魏征话一出口,便知僭越了,连忙开口补救。

    “行了,我知道了,我会敲打他的。”李建成挥了挥手,让他离开,心里则在盘算如何削弱李世民实力的事。

    魏征的话提醒了李建成,二弟李世民的实力太强了,他不能把自己的安危建立在二弟的绝对忠诚上,自古以来,人心易变,天家更是向来无父子。。。。。。

 第一百七十章 尹德妃的报复

    不说李家兄弟的心事,但说身处后宫的尹德妃,她于武德五年十月,因怂恿儿子欺负平阳公主的儿子、故意挑事被高祖禁足安仁殿,三月之内无召不得出宫门一步。

    自晋阳开始跟随高祖至今的尹德妃尚是头一回吃这么大的亏。

    而此事的作俑者就是万贵妃和长孙王妃,万贵妃是她的老对头了,她坑自己尹德妃觉得很正常。

    毕竟她也在时刻想着算计万贵妃、想着如何把她从代领后宫的宝座上拖下来,她们俩可谓是针尖对麦芒,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可长孙王妃不一样,她是后辈,一个后辈竟敢跟着万贵妃一起算计自己,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原本长孙王妃在高祖的嫔妃面前一向表现得十分谦逊知礼,对她也一样。

    曾有一段时间,尹德妃以为长孙确是个谦恭和软的性子,如今看来,这女人和她的丈夫一样,是一路之丘。

    高祖的几个嫡出子女中,元吉和建成对尹德妃和张婕妤都十分尊敬,李世民和平阳则看她们很不顺眼,平日里别说送礼讨好,偶然碰上了,他们也多半视她们为空气。

    尹德妃对秦王和平阳公主的怨气已非一日两日,只是这两个人既是高祖嫡出的子女,极得高祖宠爱,本身又非常有本事,尹德妃并不敢正面与他们交锋。

    如今再出了长孙算计她这档子事,尹德妃心里是真真将秦王夫妇恨到骨子里了。

    当然,这帐该什么时候算、仇该什么时候报,怎么报却是有讲究的。

    她能跟在高祖身边数年盛宠不衰,自不是一点心机城府都没有的草包。生下儿子后膨胀了一段时间,现受到了次教训,顿时清醒过来。

    她若想一直保持盛宠不衰,就不能和高祖对着干,比如高祖喜欢的人和事,哪怕她再不喜欢,也绝不能在明面上表现出来。

    想清楚了这点,禁足期满后,从安仁殿出来的尹德妃一改之前的跋扈,到万贵妃宫里请安的时候,规规矩矩,安分守礼,再也不干逾矩之事。

    平阳公主受伤回朝,在宫里养伤的那段时间,她知道平阳不喜欢自己,人也不硬往她面前凑,却派人送了不少补品过去。

    本就对她旧情未了的高祖见她这么懂事,心里自然欢喜,尹德妃很快就复了宠,她复宠后不久,平阳公主就病逝了。

    尹德妃得知这个消息,心里的高兴不用多叙,面上却是分毫不显,她与宫里的所有嫔妃一样,恰到好处的表示哀戚,着装也十分寡淡,绝不穿红披绿来碍高祖的眼。

    平阳公主过世后,高祖的三个儿子,建成、元吉和李世民,他们的关系突然间变得张弓拔弩。

    虽然在此之前的两个,这兄弟三人的关系就有些微妙,却远不像现在这般紧张。

    这一变故令众臣紧张不已,隋朝兄弟萧墙,最终炀帝上位,导致诺大的王朝两世而亡的教训就在眼前。

    现大唐建立不过区区六年,国家还十分贫弱,高祖的几个儿子就斗上了。。。。。。

    高祖也十分头疼,他之前怕太子权力太盛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封了次子为天策上将,同时赐了他和一太子一样、可私置官署的权力,以保朝堂平衡。

    可次子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一点,不过区区两年多的时间,他府里就汇聚了十八大学士。

    这些人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治国良才,至于他手上的将领,更不必多叙。

    太子此次平定刘黑闼,手底也虽然汇聚了不少人才,可真要和秦王较量,却仍要逊色三分。

    好在元吉似乎站在建成这一边,如此一来,他们的势力还算平衡。

    只要朝堂势力平衡,就不会对他这个皇帝造成威胁,至于他百年之后,这几个儿子之间会怎么样,高祖已经懒得去想。

    他不想让儿子势力太大而威胁到自己,为此,朝堂之上一力提拨他信任的宠臣。

    武德五年四月二十八,裴寂被升为左朴射,封德彝为中书令,又换了几个重要职位的武官。

    尹德妃能入高祖李渊的后宫,可以说完全是裴寂的功劳,尹德妃在后宫受宠后,对裴寂也十分感激,裴寂对这个年纪比自己的女儿还小的娘娘同样十分敬重。

    他们两人一个在朝堂,一个在后宫,彼此关照,休戚与共,裴寂成为了仆射,成了百官之首,尹德妃在后宫的地位自然也愈发的稳固。

    尹德妃自从听说秦王与太子正面杠上之后,就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机,在高祖面前吹枕头风,企图败坏秦王在他目中的地位。

    不过秦王这些年来为大唐江山出生入死,不知建了多少功业,李渊对这个儿子还是十分爱重的,现虽多有猜忌,一时半会想要厌弃他,却非易事。

    裴寂生怕她使力过度,适得其反,便悄然告诫,让她不要轻举妄动,要见机行事,免得一个不慎没扳倒仇家,反搭上了自己。

    已经吃过一回亏的尹德妃听了裴寂的建议,暂时鸣鼓收兵,一边不着痕迹的向太子示好,一边静侯时机。

    转眼间,武德六年就过去了,这一年除了朝堂上几个高层的职位略有变动外,没有发生太大的事,而尹德妃一直等待的对付秦王夫妇的机会也在武德七年悄然降临。

    武德七年清明,高祖带着儿子们去祭扫皇陵,返程的时候路过玉华山,不经意间走进了玉华山腹地凤凰谷。

    众人进入凤凰谷后,秦王打量了一番周围的环境,忍不住一脸喜色的对高祖谏言:“父皇,这里山清水秀,前面那座山,形如凤凰展翅,实乃天赐福地,是栖凤藏龙的好地方。”

    “父皇不是想建行宫么,这里土地肥沃,宽阔平展,四周大山环抱,离官道和京城都不远,在此建行宫,即可避署娱乐,又能屯兵养马、操兵习武,实乃一举几得的美事。”

    “嗯,吾儿之言有理,回去后,我便着工部来此量测土地,设施图稿,开建行宫。”高祖听完,又打量了一番四周地势和景物,龙颜大悦。

    四月中旬,行宫正式在此地开建,五月底,行宫正式落成,高祖为其命名为…仁智宫。

    时年六月,高祖下令,带领后妃与齐王、秦王一同去仁智宫避暑。

    前往仁智宫的途中,尹德妃收到一封密信,她打开一看,目中顿时闪出喜色:她等待这么久,准备一举除去秦王夫妇的机会终于来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仁智宫之变(上)

    武德七年六月,唐高祖李渊带着一众嫔妃和他的两个儿子,秦王和齐王一起到不久前刚完工的行宫…仁智宫避暑兼狩猎。

    太子李建成奉命留守京都监国,而这个时候,高祖李渊和秦王李世民都不知道,一场针对他们的兵变,已在后宫和前堂的暗中策划中进行。

    自去年平阳公主过世,太子和秦王正式决裂后,太子李建成一直在想法子削弱秦王的势力,但见效甚微,太子和他的谋臣魏征、王珪等人见状皆十分焦虑。

    若说以前他们还指望李世民能做个贤王,现他和太子的关系正式决裂后,这种几率已经低得可以忽略不计,若不能及时扳倒秦王,太子这个位置能不能坐稳都两说。

    李建成和李无吉在朝堂之上,想不到什么好对付秦王的好法子,就把视线转到了高祖的后宫。

    秦王自视清高,很是看不起高祖后宫中的那几个出身一般,又没什么大见识、一朝得宠就跋扈妄为的年轻嫔妃。

    李建成和李元吉抓住这一点,曲意巴结讨好她们。

    这些嫔妃们本就没什么见识,眼见太子如此尊贵的身份,却对她们礼敬有加,再对比全然不将她们放在眼里的秦王。

    立场不用说,除了一个万贵妃外,其它年轻的妃嫔们几乎是一面倒的站在太子和元吉这一边。

    尤其是最受高祖宠爱的尹德妃和张婕妤,不知不觉间就和太子、元吉结成了盟友。

    有了内宫的策应和蒙蔽视听,李建成想做点什么就容易多了。

    高祖决定去玉华山避暑,留太子监国,李建成认为这是天赐的夺权逼宫的良机。

    齐王李元吉随高祖离京之前,太子便和他商议好,等他们到了玉华山,建成会将自己秘养的一批猛士送到行宫潜伏。

    同时派人去庆州给大都督杨文信送信,杨文信是太子的亲信,在此之前已得到过太子的授意。

    只要太子兵谏的谕令一到,他立即就会在庆州起兵,与长安相互接应,只待除铲秦王,就逼高祖退位。

    若建成的筹划一切顺利,这次逼宫没准真就成了,毕竟高祖带到玉华山的兵马不过三千人。

    可这世上的事,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变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李建成怎么也没想到,他千挑万选,选出来去给杨文信送信的尔朱焕和乔公山作中途反水。

    这两人走到途中的时候,思及秦王的勇猛和手段,生怕兵变不成,最终事情败露,牵累自家满门,一番左思右想,决定改道玉华山,去仁智宫向李渊告密。

    可怜的李建成就这样被信任的下属给卖了。

    高祖接到密报,又惊又怒,立即派司农卿宇文颖去传召杨文干,因高祖这时候尚不信太子要兵变,召宇文颖的时候是密传。

    李世民尚不知此事,不过他身边的都是能人,尔朱焕和乔公山来见李渊的时候被张公谨看见。

    张公谨是个谨慎的人,虽不知道尔朱焕和乔公山来玉华山干什么,还是把这事和李世民说了。

    李世民听了也觉得奇怪,尔朱焕和乔公山,一个是太子的身边的郎将,一个是校尉,以他们的身份,实没有理由这个时候往玉华山跑。

    因觉得奇怪,李世民不自觉的就对高祖那边留心了几分,等他发现宇文颖似接了什么命令,连夜离开了玉华山的时候,神色不自觉的凝重起来,怕是京里发生什么变故了。

    “观音婢,今日太子身边的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突然来到了玉华山密见父皇,再接着父皇就把宇文颖派出去了,我怕京里出了什么事,这两日你和孩子都不要出门。”当晚,李世民就一脸凝重的和妻子交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