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她极力控制,到达万春宫的时候,她的精神仍然十分萎靡,身体不受控制的发抖。
万贵妃大概早已知晓今日之事,看见长孙也不惊讶,反而一直在柔声安抚她。
等李世民处理好外面的一切,来万春宫接她的时候,长孙仍未缓解过来,李世民看着妻子的模样,心里十分难过,他伸手握住她的手,轻声开口道:“观音婢,一切都过去了,我们回家吧。”
“世民多谢娘娘。”李世民安抚了妻子几句,随后抬目,一脸感激的对万贵妃开口道。
“不必谢我,我帮你,也是帮我自己,以尹、张两人的性子,一旦太子即位,我只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我年纪大了,是生是死皆无妨。”
“可我还有两个女儿,我不想眼睁睁看着她们也像智云一下,最后落个身无全尸的下场。”万贵妃淡淡的接口道。
当年太子因眼睁睁看着智云被人抓走而不援救一事,终在她心里形成了一根拨不出来的刺。
哪怕她知道当时的情形很无奈,内心仍难以释怀,她只知道如果当时被抓走的人是元吉,李建成绝对不会就这么看着。
从宫门出来的时候,阿丑已经驾了马车在宫门外等他们。
李世民虽已被李渊封为太子,但这只是口谕,正式圣旨下来还需几日时间,东宫清理出来也需一段时日,他现在自然还是回秦王府。
“王妃?”阿丑看着被李世民搂在怀中,双目无神的长孙,不由吃了一惊。
她自八岁开始就跟在王妃身边,至今已足足二十年,还是头一回看到这样像失了魂魄般的长孙。
“没事,王妃受惊了,我相信她很快就能好起来的。”李世民垂目看了妻子一眼,心里有些后悔,觉得不该带她到玄武门。
以妻子重情的性子,让她亲眼见证自己射死建成,看着元吉死在她面前,确实有些残忍。
这一刻的李世民几乎忘了,今日如果没有带长孙王妃过来,死的多半就是他。
“王爷,齐王府的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太子府的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
“义阳王李承度,矩鹿王李承义全部伏诛,太子妃和齐王妃,以及他们女儿和一应家奴都被控制。”马车到达秦王府门口的时候,秦王刚从马车内下来,受命出去的尉迟恭和程知节归来,向他禀报事情经过。
秦王不断的用眼神制止他们,奈何这两货都是直肠子,嘴比脑子快,根本没来得及领会李世民的意图,口里的话就像倒豆子一般倒了出来。
路上受了李世民的安抚,情绪刚刚缓解了几分,掀开车门,正准备下车的长孙王孙听到这话,口一张,噗哧一声,一口血箭喷出一米多远,洒得车门上下到处都是,紧跟着人就软软的倒了下去。
第一百九十四章 荣心堂刘神医
“观音婢。。。。。。”李世民大惊失色,扑上去一把将妻子接住。
他看着妻子寡白的脸和唇边的斑斑血迹,顿感浑身发冷,深吸了口气,伸出手,颤微微的朝她的鼻口探了过去。
一旁的程知节和尉迟敬德都懵了,王妃在玄武门的时候还那般神勇,不仅帮着王爷解决了一名敌人,在齐王准备射死王爷的时候,还奋不顾身的冲上来帮着挡箭,怎的现在。。。。。。
李世民现在没有功夫理会他们,他探得妻子的鼻息正常后,一把将妻子跑了起来,一边大步朝府里走去,一边朝阿丑吩咐:“阿丑,你去荣心堂将刘大夫请过来。”
刘大夫曾是洛阳有名的神医,后来天下大乱,洛阳纷争四起,刘大夫被迫四处流浪。
好在他有一身好医术,在人命如草的乱世,大夫很吃香,走到哪都没人为难他。
他一路颠簸,武德二年的时候来到了晋西这块相对稳定的土地,在晋阳落了脚,并重开了荣心堂,他医术非常好,荣心堂开业后很快在晋阳打出名气。
武德三年,李世民奉命到晋西征讨刘武周,打完仗后听说刘大夫到晋阳落了脚,又重开了荣心堂,曾亲自上门相邀,希望他能搬到长安来去。
刘大夫在天下脚下见多了贵人们的嘴脸,不想再入贵人成堆的京都,李世民见状也没免强。
后妻子难产一事,让李世民再次生出心事,觉得找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呆在身边,相对比较保险。
毕竟王府离宫里还有段距离,跑去找太医来回都要耗费不时少时间。
为此,长孙生下李丽质没多久,李世民便再次派人前往晋阳请刘大夫,并亲书一封,让人带了过去。
盛情难却,刘大夫虽不想继续在天子脚下开医馆,但面对李世民这等身份的人一再诚恳相邀,他也不好拒绝,只提出到长安后,他仍要开自己的医馆,而不愿成为某个贵人的专属大夫。
对此李世民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只要求刘大夫把医馆开在秦王府附近,刘大夫虽有些清傲,却不是傻子,自不会拒绝这样的好意。
有了秦王府看护,日后想在他医馆生事的贵人也会少许多,双方一拍即合,于武德七年秋,刘大夫终于来到了长安。
刘大夫的医术十分出众,太医署的许多太医较他都要逊色不少,整个太医院能与他一较高下的也不过寥寥数人,再加上有秦王府的支持,刘大夫来长安不久,他的荣心堂很快就打出了名头。
自刘大夫来到长安之后,秦王府很少再劳烦太医,府里的贵人有什么小伤小痛,李世民第一时间就是让人去请他。
阿丑自看见王妃吐血开始人就吓懵,直到王妃被王爷抱了起来,李世民大声吩咐她的时候才回过神来。
回神后的阿丑没有功夫去想王妃为何突然至此,而是抢过程知节手中的骏马,纵身跃上马背,飞一般朝荣心堂冲去。
荣心堂离秦王府不过二里多路的路程,阿丑骑马不到半刻钟就到了,她来到荣心堂的时候,刘大夫刚刚看完一个人的病,后面还排了好几个人。
阿丑没有功夫去管这些病人,她进来之后,大步走到刘大夫面前,一把将刘大夫拽了起来:“快,刘大夫,你跟我去一趟王府。”
“等等,阿丑娘子,我这还有客人,你们府到底有什么事,让你这般风风火炎?”刘大夫突然被阿丑拽起来,吓了一跳,连忙伸手抵住阿丑的手掌,开口道。
阿丑是长孙王妃身边的管事娘子之一,刘大夫自来到长安后,不只一次去过秦王府,同时还为秦王妃调理过一段时间的身体,对她自然不陌生。
“十万火急,这些病人看着都不像什么大病,让你的徒弟看就是,快走,快走。”阿丑心头焦虑,没有时间和他啰嗦太多,不由分说,拽着就将他往门外拉。
“别拉扯,别拉扯,你再急也得让我把药箱背上。”刘大夫忙道。
他在洛阳的时候便与李世民关系不错,也认识长孙王妃,知道这两口子都不是仗势欺人的人,见阿丑如此焦虑,便知王府大概真出了什么急事,不再多言,按住阿丑的手准备去拿药箱。
阿丑一听,顿时松开手掌,等刘大夫背着药箱出来,拽着他的胳膊便往门外走。
来到门外,阿丑也顾不得什么男女之一别,自己先跳上马背,随后伸手用力一拽,将刘大夫也拽了上去,一路风驰电闪般朝秦王府奔去。
“却不知秦王府发生了什么事,让阿丑娘子这般着急。”荣心堂内正在排队的顾客见状有些好奇的低声议论起来。
秦王府在长安城的名声非常好,极少听说有什麽仗势欺人的事发生,今日阿丑小娘子这般急躁,想必是王府真有急事。
荣心堂处于皇城最繁华的地段,他们的诊费虽然不贵,但这地段一般贫困人家能进来的不多。
为此,此地看病大多都是各大官宦人家的子弟或家仆,这些人大多都认得阿丑。
“我出来的时候看到齐王府门口都有大队兵马,莫不是真发生了什么大事吧?”排在队伍中的有个某官员家的庶房子弟,一脸忧心的开口。
他到荣心堂的时间不久,从他家到荣心堂正好要往齐王府门前经过,为此,齐王府被兵马戒严的事他正好看见。
其它人闻声顿时噤口不言,这些人虽都和各勋贵官宦人家沾些关系,但大多都是无官无职的普通人,最多受祖上余荫,日子过得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并不了解朝堂动向,也不敢随便议论。
不说这些人的心事,但说刘大夫被阿丑带上马背一路狂奔,到达秦王府门口的时候,只感觉自己一身老骨头都快被颠散了。
下马之后,他好不容易缓了口气,才开口道:“到底是什么事啊,你急成这样,阿丑娘子?”
天见可怜的他已年近六旬,身子骨虽保养得不错,可被阿丑拖在马背上这么一路狂奔,背上还有个药箱撞来撞去,着实不好受。
“王妃突然吐血晕倒,我们王爷都急疯了,你别唠叨了,快随我进去。”阿丑看了他一眼,一把将他背上的药箱拿下来自己提着,一边拽起他的胳膊,就进了大门。
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危(上)
刘大夫闻声吃了一惊,秦王妃他很熟,这位王妃的为人让他十分钦佩,这两年一直在帮着她调养身体。
虽说王妃前几年生孩子身体亏空得有些厉害,但她自幼习武,身体根基不错,再加上这些年调养,已恢复得差不多了,怎的会突然吐血呢?
只不过阿丑也不十分了解原因,现在她的脑子还是懵的呢,自然没法回符刘大夫的问题。
刘大夫只能揣着满腹的疑问,随着阿丑一同匆匆往锦笙园而去。
玄武门的那场血仅限宫墙之内,齐王府和太子府虽突然被兵马围住,大街上却没有戒严,百姓的生活并未受到影响,大家心里虽然惊愕,却不知具体原因。
阿丑对此隐约能猜到,但她却不明白长孙王妃身上明明无伤无痛,为何跟着王爷去了一趟宫里,回来就变成了这般模样。
不说阿丑和刘大夫,但说李世民抱妻子进王府的时候,惊动了不少人,此时正值午饭后时间,秦王府这些日子处境不太好,府里的下人和妾姬也受到影响,连门都出得少。
至于玄武门的事,属于高度机密,除了李世民夫妇府里尚无人知晓。
这日吃过午饭,杨侧妃出门走动消食,刚走到离中门不远的一处的荫凉之地,忽见李世民身着盔甲,怀里抱着同样身着盔甲,软软的垂挂在他臂弯中的长孙王妃进来,不由吃了一惊。
她有心上来打招呼,可瞧着李世民黑得像锅底一般的脸、以身满身生人勿近的气息,一时不敢上前,只能静静的看着他抱着长孙一路朝锦笙园而去。
“侧妃,王爷和王妃,他们,他们。。。。。。”跟着她一同出来的蓝翊一脸吃惊的瞪着李世民消失的背影,颇为口吃的开口道。
“蓝翎,今日外面可曾发生了什么大事?”杨侧妃见状眉毛不由微微一拧。
她自幼宫里长大,身为帝后宠爱的嫡公主,心思敏锐,这些日子王府的处境她是知道的,以她对李世民的了解,他绝不可能就这么坐等手中的权利一点点被削掉。
如果她没看错,适才李世民的盔甲上还沾着斑斑血迹,这么大热的天,又无战事,王爷和王妃都身着盔甲跑了出去。。。。。。
“我不知道,前些日子王妃就下令,让我们在没事少往外面跑,加上现在天气十分炎热,我已有三四日不曾出门。”蓝翊答道。
“我的胭脂水粉快用完了,你出去帮我买点。”杨侧妃微眯了下眼,道。
不说杨侧妃的心事,但说李世民,他此时此刻所有的心事都落在怀里的妻子身上,其它人在想什么,他压根没功夫去注意,他抱着妻子,快步走进了锦笙园。
到锦笙园的时候,正好碰下学回来,到母亲这边请安的李承乾和李泰。
李承乾和李泰来到母亲的院子,没见到母亲,却听青姨说母亲随父亲进宫了,正准备离开,哪知还没跨出门槛,却看到父亲抱着母亲回来了。
母亲身着盔甲,面色寡白,闭着眼,软软的挂在同样全副戎装的父亲臂弯里,两个孩子大吃一惊:“父王,母妃怎么啦?”
李世民没有理会孩子,他一声不吭的抱着妻子进了内院,将她放到榻上,瞧着她那张没有一点血色的面容,心头又惊又惧。
“父王,母妃她。。。。。。”李承乾和李泰跟了进来,心头十分不安。
李承乾今年三月就满了八周岁,虚岁九岁了,李泰也七岁多了,今年十一月就满八周岁,都是知事的孩子了。
他们看到长孙王妃这般模样,心头不由被无尽的恐惧侵占。
“你们的母妃没事,不用担心。”李世民又伸手探了探她的脉息,发现和之前没有什么变化,唯有一张脸白得有些不正常,他微吸了口气,像安慰自己一般安慰着两个孩子。
“父王,母妃,她这是?”李承乾仍不放心,继续问。
“别问这么多了,你们下午还有课吧?先去午睡一会,起来后安心去上课。”李世民脸色微微沉了一沉,看着两个儿子道。
李世民脸色一沉,气场立即变得十分可怕,李承乾和李泰虽是他儿子,却也十分怵他,眼见他沉下了脸,两个孩子不敢再问,只能频频回头的离开了锦笙园。
“青雀,你说父王和母妃,我看父王的盔甲上还有干固的血迹。。。。。。”走出锦笙园,李承乾十分不安的对弟弟道了一句,幼年时的李承乾颇为敏慧,观察能力也不错。
“父王既然不让我们多问,咱们就别问了,我们还是规规矩矩去上课。”李泰沉着小脸,父亲盔甲上的血渍他自然也看见了。
这么大热的天,又没有战事,父母亲都穿着盔甲不说,父亲身上还沾了血,母亲又昏迷不醒,很显然,是外面发生了什么他们不知道的大事。
两个孩子虽然满腹疑虑,却也不敢胡乱打听,能只揣着不安爬上了床,在床上睁着眼躺了大半个时辰,就起来去上课。
不说两个孩子的心事,但说身在锦笙园内的李世民,待儿子离去之后,他靠在软榻上,看着静静的躺在软榻上,面色苍白,一动不动的妻子,内心又痛又悔,口中不停的低喃:“抱歉,观音婢,我不该带你去玄武门。”
“王爷,天气炎热,您穿着盔甲也不舒服,不如先去换身衣裳?王妃也要换上舒适点的衣服才行。”
已年过三旬,性情变得十分沉稳老稳的青岚走了进来,她看了软榻上的长孙王妃一眼,随后将视线转到李世民身上,开口道。
“也好,我去更衣,王妃就麻烦你了。”李世民回过神来,朝青岚点了点头。
王妃并不曾和她说过玄武门的事,但青岚自九岁开始,就被拨到长孙身边伺候,至今已经二十三年,对长孙可谓十分了解。
王爷和王妃昨晚的举动,再结合秦王府这些日子的处境,要猜出他们的目的并不难。
青岚心里虽已有猜测,可看到王妃这般模样,仍心痛不已,不过近年她行事愈发沉稳老练,心里虽然紧张难受,面上却是不显。
她先打来一盆水,帮着长孙王孙解除盔甲,先用水一点点擦干净她身上的汗渍,然后才帮着她换上干净清爽的服饰。
长孙王妃的衣服刚换好,李世是也洗完澡,换了套衣服出来了,李世民走到榻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