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盛唐贤后 >

第87章

盛唐贤后-第87章

小说: 盛唐贤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他意外的是弟媳杨氏的表现,对杨氏,李世民没什么大印像,他一共只见过杨氏几面,唯一感受就是她长了一双很好的眼睛。

    那双眼睛非常的澄净明亮,就像观音婢还是少女时代的眼睛,看上去令人非常的舒服。

    如今看来,她不仅有一双长得像妻子的眼睛,只怕性情也有几分相似,换观音婢与她们易地而处,观音婢的选择多半也会和杨氏一样的应对方式。

    不是心里完全没有怨愤,只不过她性情生来通透,深知成王败寇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在明知发脾气耍泼没有任何作用的时候,她会选择更体面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杨珪娘自是不知道自己的这份随遇而安和淡然,竟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当然,这是后话,现在李世民最多也就是对她的为人和表现有些惊讶罢了。

    不说郑氏和杨氏的心事,但说长孙皇后祭完蚕桑礼后,大半的心力都投到教育儿女身上去了。

    女儿丽质已经五岁了,正是调皮的年纪,长孙经常被小丫头折腾得啼笑皆非。

    除了这个女儿之外,最近太子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的较量争锋也颇让她头疼。

    李承乾已满九周岁,虚岁十岁,去年立为太子后,已迁入东宫。

    只不过现李世民办公居住的地方也是东宫的地盘,承乾被立为太子后虽住进了自己的宫殿,实际上和爹娘还是住在一个地方。

    李泰已封了王,不过他还没满八周岁,还没有自己的府邸,自然也是和李世民夫妇住在一起,

    幼时的李承乾十分聪慧懂事,加上相貌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长得十分俊美。

    为此,深得长孙和李世民喜爱,早早被立为太子。李泰为李世民的嫡次子,论聪慧更胜李承乾一筹,还特别好学,不过八岁之龄,就作得一好手文章,还写得一手好字,同样极得李世民夫妇喜爱。

    唯一缺点就是这孩子生来就比较胖,就外貌而言,比李承乾差了一点,两个都是嫡子,又都聪慧过人,这哥俩自然而然就有了较量之意。

    哪怕双方的年纪还不大,这种较量的苗头也早露端倪,之前在秦王府的时候,这两个孩子暗地里就时不时会暗中较劲。

    现到了皇宫,一个成为了太子,一个成了亲王,这相掐的势头就愈发的明显了。

    李承乾是太子,东宫有专门的太傅,不过他年纪尚幼,李世民让他平常仍和和皇宫里的皇族子弟一般,去国子监读书。

    太子的课仪,等放学之后,再加班加点、开小灶完成。

    贞观元年三月二十六,李泰和李承乾这两小朋友如往常一般去国子监读书,今日为他们授课的是尚书左丞段大人。

    段大人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个段子手,上课的时候很喜欢讲一些教本上难以看到的事,问一些稀奇古怪,需要人逆向思考的问题。

    这一日,他就问了一个很古怪的问题,点了李承乾来回答,李承乾回答不出来,不仅是他,今日来上课的皇族子弟,绝大部分都回答不出这个问题。

    唯有李泰,他特喜欢看书,各种古籍和民间杂文都喜欢看,段大人问的这个问题他正好前两日在一本书上看过,为此,太子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最后由他答出来了。

    答出来就算了,偏生这货年纪还小,不懂得藏拙收敛,放学之后,屁颠颠的凑到好李承乾面前,好生奚落了他这位太子哥哥一顿。

    得,这一奚落就奚出问题了,李承乾本就为了这个事情郁闷,觉得自己身为太子,却在课堂上回答不出来老师的问题,还被李泰给抢了风头,感到很丢人。

    现在李泰这厮竟还敢跑到他面前炫耀,于是,悲剧发生了,这兄弟俩在回宫的路上上演了一回全武行。

    当然,只是他们俩个人动手,侍卫和随从的太监们是绝不敢动手的,只能在一旁劝架,并有那伶俐的急急跑回宫告诉了皇后。

    等到这两娃回宫的时候,头发散了,你的眼青了一块,我的下巴紫了一块。

    长孙皇后听说之后又气又急,连忙让人去把他们俩给召来,准备好生训斥。

    以李世民的性格,这事若让他来处理,这两孩子只怕少不了一顿好打,长孙皇后心里虽也恼怒这两娃不省心,却也不想看到他们被打烂了屁股。

    “高明,你身为太子,你先来说说,今日为何与兄弟动手打架?”待这两个儿子过来,长孙皇后看着他俩那张半青半紫的脸,顿气不打一处来,板着脸开口道。

 第二百一十九章 长孙教子(下)

    长孙皇后平日里待人十分和善,说话轻言细语,对子女们亦是如此,可她脸一沉,整个人立即变得威严逼人。

    鲜少见母亲发怒的李泰和李承乾心头一紧,呼吸都不由自主的轻了几分。

    “母后,是儿臣不对,不该为一点小事和四弟大打出手,请母后责罚。”李承乾小心的瞄了一眼母亲的脸色,复迅速垂下视线,低头顺眼的开口道。

    “错在哪?”长孙继续问。

    “儿臣有两错,一,儿臣身为长兄,本该爱护弟妹,如今却为了一点小事,和弟弟大打出手,此乃不悌,二,儿臣身为国之储君,本该事事为兄弟们做表率。”

    “可儿臣却因学堂里的一个答不出来的问题,觉得丢了面子,嫉妒自己的弟弟,此乃心胸狭窄,小肚鸡肠。。。。。。”李承乾下意识的就想开口找托词,可偷眼瞄见母亲那没有丝毫笑容的脸,心头发紧,不敢瞎找理由,乖乖的承认了错误。

    一旁的李泰眼见大哥在母亲的威压下,一股脑将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心头暗喜,得意之余,脸上不自觉的就露出了笑容。

    长孙皇后看见他脸上的这个笑容,心头更怒,脸上却没有什么变化,她盯了李泰一眼,继续转向李承乾:“听你这回答,你心里显然是知道这些行为都是不对的。”

    “明知不对,却偏生要犯,这就是明知故犯!高明,你告诉,这些毛病都是从哪学来的?”

    “莫非是我这个做母亲的品行有什么不端之处,给你做了不好的表率?”长孙皇后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语气十分严厉。

    “母后,儿臣错了,是儿臣自己心眼小,脾气急,儿臣知道错了,请母后责罚。”李承乾吓了一跳,噗通一声在母亲面前跪了下来。

    李泰被母亲那一眼也盯得心头一凛,眼见大哥被母亲给吓得跪到了地上,他不敢多想,下意识的跟着跪了下去。

    “既然知错,一会先向你弟弟认错,回东宫之后再把储君守则和论语十则各抄写五十遍,三日后交到我这来,日后若是再犯,定重罚不饶。”长孙皇后冷着声音开口道。

    “儿臣领命。”李承乾不敢顶撞母亲,恭恭敬敬的接口道。

    “青雀,你刚才在笑什么?”处理完大儿子,长孙皇后的目光转到了次子身上。

    “母后,儿臣,儿臣正在反省自己的过错,尤其是聆听母亲的教诲后,儿臣深感不安和惶恐,大哥既是我的兄长,又是太子,儿臣既为弟,又为臣,实不该故意去挑衅他,惹他生气。”

    “儿臣有错,请母皇责罚。”李泰心头一紧,不这这货的脑子向来转得快,为了避免母亲当场把自己的小心事点出来,非常干脆的认错。

    “你倒是见机得快,我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青雀,母后只想告诉你,你和你大哥都是我亲生的儿子,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普通人家的子弟尚且要讲究一个兄悌弟恭。”

    “你们身为皇子,一言一行,更该为天下人作表率,你父皇不只一次夸你伶俐,说小小年纪,史记、太学等书就读者滚挂烂熟,还写得一手好字。”

    “以你的聪慧,这些道理,不需母后说,母后相信你也懂,今日这场闹剧传出去,你可知道会给自己、给你们的父皇、还有我带来多大的影响?”长孙皇后盯着他道。

    “儿臣知错,儿臣惶恐,请母亲宽宥,儿臣自今以后,一定谨记母后教诲,谨记圣贤教诲,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李泰被长孙的话吓住,一脸惶恐的开口道。

    “青雀,你聪明,有才华,但是母后希望你能把这些都用到正途上。”长孙皇后有些无奈的看了他一眼,轻轻叹了口气。

    “儿臣明白,儿臣今日确实错了,甘愿受罚。”李泰目中闪过一抹愧色,垂着脑袋开口道。

    “青雀,你先向你大哥道歉,回去后和你大哥一样,把论语十则抄写五十遍,三日之内送到我手里。”长孙皇后道。

    “儿臣遵令,大哥,今日之事,确是青雀有错,先生的那个问题本来就很生僻,青雀不过是恰巧前几日在一本杂书上看见过,不该在课堂上卖弄。”

    “更不该在下学后,故意挑衅你。”李泰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随后转目朝李承乾道歉。

    “四弟,大哥也有错,我,我以后不会再动不动就和你争锋斗气了。”此时的李承乾还很单纯良善,眼见李泰真心实意的道歉,立即就觉得不好意思,连忙回了一句。

    “罢了,你们都起来回去吧。”长孙皇后见状总算吁了口气,挥手让他们站了起来。

    “青岚,你说高明和青雀他们。。。。。。”长孙皇后看着两个儿子离开的身影,目中掠过一抹忧色。

    玄武门的血还没有完全干透,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她实在是担心儿子们日后也会步上丈夫这一辈的后尘。

    “娘娘,殿下们都很懂事,现在的争斗不过是小孩子间的意气之争,有娘娘,有陛下,还有那些大儒们悉心教导,青岚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兄悌友恭,成为真正的友爱手足的。”

    “娘娘不是瞧见了么,您训斥了他们一顿,两位殿下立即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彼此真心实意的互道了歉。”青岚心头一紧,忙出声安慰。

    “罢了,这几个孩子也只能细心慢慢引导了。”长孙皇后轻轻叹了口气,玄武门的事要说对下一代没有一点影响是不可能的,可事已至此,凡事都只能往后看。

    李世民处理完朝政后来到妻子这里,开口就道:“观音婢,我听说高明和青雀这两个逆子,今日惹了你生了大气?”

    “谈不上生什么大气,只不过是他们下学的时候在通东门那边打了一架,我听说之后,把他们叫过来训了一顿。”长孙看了丈夫一眼,道。

    “这么点大的孩子,心性还不定,偶然争锋打架也是常有的事,你不必想得太多,孩子们犯了错,你尽管教训,要是敢不听,朕就扒了他们的皮。”李世民道。

    今日两个儿子打架的事情经过,他也听说了,他现最怕就是妻子钻牛角尖,一点风吹草动就想到玄武门去了。

 第二百二十章 再孕

    “瞧你这凶巴巴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把儿子怎么的呢,你不用为我担心,我心里有数,怎么样,近日朝堂上没什么烦心事吧?”长孙皇后瞪了他一眼,笑道。

    “没什么大事,过几日我要去玉华山药师那边一趟,过来和你说一声。”李世民摇了摇头。

    兵部尚书李药师李靖被李世民委以重任,在玉华山那边练兵驯马,以便早日练出一支强大的奇兵,驯养出一批足以与突厥争锋的好马,以便早日是报那渭水之盟的耻辱。

    “嗯,朝堂上的事我不懂,也不多问,你决定了就去做吧,后宫的事你不用操心,我会安排好,父皇那边,我每日晨昏都过去请安,父皇的身体也挺好。”

    “倒是药师,玉华山那边气温较低,湿气也比较重,你去的时候记得给他带点驱寒祛湿的药材。”长孙皇后抿嘴笑道。

    “还是你细心,这事要不是你交待,朕说不定就忘了,朕登基不久,朝中琐事繁多,父皇那边就多劳烦你了。”

    “对了,张、尹两人没有再生什么幺蛾子,为难过你吧?”李世民听得一怔,接着却是笑了起来,和妻子说笑了两句复想到尹、张两人,面色不上自主的沉了一沉。

    那尹德妃的父亲当年打折了杜如晦的一根手指,这事他可还没忘了呢,本想着登基之后就找个由头把那尹阿鼠给处置了,可碍着父皇的面子,一直没好动手。

    嗯,若是这尹德妃现在还这般不知趣,作死来挑衅观音婢的话,正好一举将他们父女都给解决了。

    “那尹德妃并不是蠢人,自父皇退位之后,她行事就变得很低调,又怎会还跑出来挑衅我?罢了,不过一普通妃嫔罢了,你也无须总放在心上。”

    “至于她那父亲,如果再犯了事,按当朝律法处置即可,若他已经学会了做人,不再四处惹事,看在父皇的面子上,也别与他计较罢。”长孙皇后劝道。

    四月初,李世民去玉华山看李靖练兵,三日后方归,刚一归朝,就得到数纸状告凉州都督、长乐郡王李幼良的折子。

    折子上说李幼良在凉州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已逼死数十条人命。

    更有人密奏他私养死士,并与突厥有暗中往来,李世民手中拿着这些奏报,面色沉阴如水,李幼良乃李家宗室李祎之子,性子暴虐。

    曾在武德年前就犯过不少过错,被人告到御前,李渊念其为族叔李祎和其兄李叔良对自己的帮助,再加上他本身打仗也是一把好手,没有惩罚他,没想到这家伙死性不改,还变本加厉。

    渭水之盟的耻辱就在眼前,李世民对此时刻不忘,突厥目前是他最大的敌人,也是必须要打倒的敌人,任何有可能与其勾结的存在,他都零容忍。

    他看着手中的奏折生了会气,紧接着招来中书令宇文士及,命他代为凉州都督,前往凉州详查李幼凉的事,宇文士及是个圆滑又善于观人脸色的人,知道李世民对李幼凉已动了杀机。

    他到达凉州之后,很快查清了李幼良在凉州的一应作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李世民收到奏报之后,下旨赐死了李幼凉。

    六月二十一日,封德彝逝世,唐太宗为其辍朝三日,追封为司空,赐谥为明,二十四日,再次拜太子少师萧蠫为尚书左仆射。

    同年夏季,山东遭受大旱,李世民下领免除本年租税,时年七月初二,拜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右仆射。

    长孙皇后听说此事后,忍不住对李世民谏言:“陛下,如今我舅父,兄长皆在朝出任要职,陛下对他们如此恩宠,臣妾心中不安。”

    “要知古往今来,外戚权势过盛都非美事,臣妾望陛下斟酌垂怜,莫要给我长孙一脉太盛的恩宠。”

    “观音婢,你的舅、兄皆有大才,所谓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贤,他们确有才能,朕为何不能重用他们?”李世民道。

    “陛下,人的欲望是很复杂的,我舅兄即便有才,可一旦他们权势过盛,焉知他们不会生出骄纵之心?即便他们能持心中正、不生骄纵,可他们的家人子弟呢?”

    “臣妾感念陛下的厚爱,但望陛下能将对他们的恩宠控制在适当的范畴之内。”长孙皇后道。

    李世民有些无奈的看了妻子一眼,没有再多说什么,八月十九,正好高士廉家族的一个子弟犯了点小错,李世民趋势将其它贬为安州大都督。

    高士廉离京之前,李世民还特意将他召到宫里,准备开解两句,哪知还没开口,高士廉已经先一步开口:“士廉感谢陛下的厚爱,士廉和外甥无忌同为外戚,近来所受恩宠过多,已导致族人有些膨胀,陛下这一当头棒喝,想必能让他们清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