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沈心怡传奇 >

第90章

沈心怡传奇-第90章

小说: 沈心怡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正说着,外间的门被人推开了,是刘皓回来了。

正文 第七十二章 商议对策

    第七十二章 商议对策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奇妙,天下局势也是变幻莫测的,本来是敌人的,却不像敌人;本来是朋友的,却不像是朋友。谁能够想到,他们四个人会有机会像眼前这样共处一屋,促膝长谈。

    李密和刘皓算是旧识了,两人还打斗过;诸葛正我和刘皓也算是旧识了,太白楼的一番劝贤,也算是相识一场,不过他们互相见礼的时候,就像从来没有见过面一样,只是久仰大名已久,十分的平淡而坦率。

    四人相对而立的身影被初夏的夕阳余晖拉得很长很长,在漫长的大楚历史的画卷上,这一次会面,可亦是留下了隆重的一笔。无数的后人都曾经试着去想象他们几个人见面时的场景,对于那个时代力挽狂澜的大楚康亲王和未来的尚书令诸葛正我之间,智者与智者之间,是何等的神奇,站在时代的最顶端,品评时局,指点江山,推测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的谋略和智慧相互交织在一起,闪耀着无尽的火花,但是人们想到了许多许多的情形,却没有人想到过这场会面的开始是如此的平淡。而这一场的会面,也不是只有那两位智者,还有两个世人眼中绝不会出现的人影就在身畔,一个是绝世罕见的杀手,另一个是平常的宫妃。

    “皓一向对先生敬慕久矣,想不到现在会以这种身份相交,也算是了了平生一大憾事。”刘皓坦荡的一笑,扬声道。

    诸葛正我亦是一笑道:“康亲王果然非比寻常,在下对王爷也是敬佩有加,这一次我们二小姐多亏了王爷照顾有加,在此十分感谢王爷。”说着就施了一礼。

    “诸葛先生还是不要在这样称呼在下了,”刘皓摆摆手还礼,苦涩的笑道:“如今楚国已经是英雄迟暮,帝王遭软禁,皇室遭屠戮,哪里还有什么所谓的亲王,那些虚名早就已经不存在了。如果不嫌弃的话,称一声刘皓便是。”

    诸葛正我坦然的一笑道:“那在下就不客气了,称呼一声刘兄了。”

    诸葛正我知道如果追究起来,自己和刘皓也算是旧相识了,但是以前是以一种虚假的身份来结交的,而且自己又是楚国的敌人,如今以一种新的身份重新面对,谋求合作,难免有些尴尬。

    刘皓刚刚出言点明了旧情,就是为了打开这个结,以便双方放下成见,精诚合作。

    诸葛正我很自然的顺势下台,两个人相视一笑,放开心结,几句话下来,已经将事情揭过。

    初夏的太阳已经让人觉得有些灼热,夕阳斜照,晚霞带着明媚的光辉洒下斜斜的阴影,窗户边都被镀上了金色,看上去闪闪发亮,树影被拉得很长很长,一切看上去都十分的温暖,似乎早已经远离了血腥和杀戮。但是现实总是无情的打碎这温暖的时刻,就在这样的午后,树叶的沙沙声中,四个人就在这个山间的小院子里面,开始谈论起天下局势来。

    这个时候,又有谁会知道,宁静的午后,祥和的小村子,毫不起眼的竹舍,围绕着一张竹制的桌子,四个人的谈话即将改变整个天下的局势和走向。

    沈心怡抬头去看窗外的天空,被夕阳染红的云朵正在变幻出各种色彩,慢慢地飘散着,不一会儿又聚在一起。光线又忽的黯淡下来,这一天就要这样结束了,是不是自己安逸的生活也要随着这夕阳的变幻,慢慢地消散,远去,淡化。

    沈心怡的心中一阵惆怅,说不清楚是什么滋味。

    随即又感到一个视线落到自己身上,她回过头去看,是李密那双神采飞扬的大眼睛,也随着自己看向窗外,然后看向她,十分的专注。沈心怡知道他在担心自己。收回自己的视线,冲他安慰的一笑,又将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投到桌上的谈话中。

    “……夏承志已经攻陷南唐的京城。不过南唐的的残余势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又被新帝重新召集聚在一起,眼下江南是战火纷飞,夏承志也正在专心整顿京城,筹备兵马,眼下还是腾不出手来关注北方的辽人。”诸葛正我开门见山的向刘皓分析这眼下南唐所面临的局势。

    “那么依照先生的看法,大概需要多久夏承志就能够腾出手挥师北上呢?”刘皓问道。

    诸葛正我稍一沉思道:“如今南唐的兵力看上去很多,但是久居建章,战斗力不强,根本无法和夏承志麾下的精锐之师相媲美。指挥不统一,依我看,慢则一年,快则不出五个月,夏承志就能挥师北上了。”

    刘皓的眉头皱了起来,显然这个时间太出乎他的意料了,也太短了,他对于夏承志的势力和诸葛正我的眼力都很信服,自然不会起怀疑之心。

    “南唐的新帝真是令人大失所望,白白浪费了先生前去见面的一番苦心,”刘皓禁不住叹息摇头道。

    诸葛正我眸中精光闪烁,刚刚他并没有告诉刘皓关于他见新帝的消息,刘皓却已经得知了详情,“刘兄果然消息灵通。”

    “不敢当,只是听说了一些事而已。”刘皓淡淡一笑道。他在南唐那方面也是埋伏了眼线,但是终究是有极限的,对于诸葛正我和南唐新帝到底谈论了什么,他还没有那个实力可以一一探知,只是从一些蛛丝马迹上观察出那必然是一场不愉快的会面。

    既然刘皓已经知道了,诸葛正我本来就不想隐瞒,将自己的建议以及被南唐新帝狠狠训斥了一顿的事情又详述了一遍。

    “依我之见,夏承志是想要竭力在秋收之前北上。”诸葛正我又继续说道:“如今京城里面粮草匮乏,后续补给线又紧紧握在他的手中,辽人不得不受制于他,但是一等到秋收结束,形式就大不相同了,大楚虽然有战祸,但是风调雨顺,光京城外面就有良田万顷,粮食定会丰收无疑。到时候,辽军就有可能把粮食都收集起来,手中有了充足的粮食,野心也会跟着膨胀起来,不愿意受他人威胁。那时候再对付辽人的话,就需要花费很大一番功夫了。”

    刘皓点点头道:“先生的话真是让皓大为赞同,一旦夏承志赶到秋收之前北上,说不定两军会议和结束呢,辽军如果聪明的话就会选择的一些金银珠宝、粮草退出京城。二十五万大军的实力得以保存,夏承志也不会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然后又有些惆怅,叹息道:“夏承志把京城的粮草尽数焚毁的手段果然高明。只是太过于狠毒,楚京的百姓可是吃足了苦头。”

    听到这句话,沈心怡禁不住看了一眼刘皓,如果要论狠毒的话,他还不是一样的,当初,他也不是心急火燎的想要去烧粮草,只是被人抢先了一步而已。

    刘皓感受到她的目光,自然知道她的想法,转头冲她一笑,十分有深意的叹道:“这些日子以来回想起一件事来,我才发现,自己的目光还是有些短浅了,如果我当初思虑周全的话,就应该把粮草好好守住了,完好无损的留给辽军,如此一来,辽军才可以和夏承志相互竞争,斗个两败俱伤。也不会是现在这样困境重重了。“

    “他精心谋划了这么多年,心机十分的深沉,手段也十分的高明,布置得十分周密,我等实在是远远不及呀。”诸葛正我也忍不住叹息道。他一直觉得自己的计谋和智慧无人能及,事事都能提前预料到,没想到现在竟然步步落后,真是无比的郁闷呀。

    “如今大楚各个地方以及几个贵族领土上的常驻兵马都在静候时机,但是多半都是畏惧夏承志和辽军的实力,哪一方都不敢得罪,只能等待着时机。”刘皓说道:“先生认为凭借这些人可还有些机会?”

    沈心怡闻言心里面一动,侧头看向刘皓。刘皓的眼神幽深难测,眸中闪过光华,但是十分的深邃,似乎看不到底。原来他是在打这个主意,心里面被震动了一下,顿时明白了。

    诸葛正我摇了摇头:“不要忘了,如今大楚得皇帝掌握在夏承志的手中,夏承志的兵马完全可以以君王的名义出征,名正言顺。如果让这些人和夏承志动手岂不是和谋反没有区别?而且这些人的实力都逊于夏承志,如果想要真正撼动夏承志的实力,除非,除非和南唐联手。”

    这就是夏承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大好处。大楚的地方势力无论如何也不会与敌国联手去对付自己的皇帝。这和目光是否长久没有一点儿关系,但是要承受叛国谋反的罪名,他们是承受不起的。

    听到诸葛正我的一句话,刘皓嘴角扬起的笑就隐去了。但是这一瞬间并没有逃过诸葛正我的眼睛,挑挑眉毛,没有说话,不过眼中却闪过一道精光。

    如果引这些人北上呢?“沈心怡似乎没有注意到他们两人的神色,出言问道:”如果能够击败辽军,收回京城,是不是就可以打乱夏承志的精密计划了。“

    “大楚这些年来为了防止军阀割据,不断的削弱各州各府的兵力,如今这些人的实力实在是有限,”不待诸葛正我说话,刘皓就已经出言反对道:“北上向辽军挑战,就如同用鸡蛋碰石头,根本无法光复京城,只不过能够削弱消耗部分辽军的实力而已,这样做可就让夏承志白白捡了大便宜,等他对付辽军的时候困难就会少了不少。”

    “照这样看来,夏承志岂不是要坐稳江山了?”沈心怡面色凝重。

    “非也非也,”诸葛正我淡淡一笑道:“还有一条路,刚刚我和刘兄已经历数了如今天下的各方势力,唯有一处还没有说,而且,那一处还有重兵把守,如果用的得当,必然会成为扭转整个局势的关键之所在。”

    刘皓听了后,眼中精光闪过,立刻就明白了,对上诸葛正我的目光,灿灿一笑道:“玉、门、关!”

    诸葛正我爽声大笑道:“刘兄果真高明。”

    “不敢当,还是先生有见识。”

    两人相视一笑。

    沈心怡醍醐灌顶一般,顿时明白了。

    楚国除了四处征战杀伐的兵马之外,就只有在北部与辽人对抗的玉门关屯有重兵,时刻提防着辽人入关。这些士兵连年和辽人征战沙场,实力强悍,是精锐之师,绝对不输于任何一方。

    “这也正是我一直思考的,现在只有这么一条路了。”诸葛正我说道:“只要能够说动玉门关的守将主动弃关……”

    “啊,主动弃关?”沈心怡惊讶的问道:“那样做的话,辽军岂不是几天就可以到达京城,那时候天下就危险了。”玉门关是扼守辽人入关的重要通道,一直是防备胡人的重中之地,一旦弃关,辽人直直的杀入,难道又要上演胡人乱华的场景吗?

    “如今玉门关不用打通,辽军就已经打到了京城。而且玉门关内的兵马却被牢牢的困在那里,无法施展出的巨大潜力,就好像是一个商人,拥有着财物和商机,却怎么样也无法将货物售出。”刘皓平淡的说道。

    沈心怡想了想,也就明白了。自从辽军入关以来,盘踞京城,但是野心也不小,在北方,玉门关的那一面,同样集结了辽军的铁骑。一方面,是辽军不希望玉门关之中的兵马南下支援京城;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攻破玉门关,一旦打通了关卡,他们就可以不用再受夏承志的钳制。 齐州的道路,虽然畅通无阻,但是长途跋涉,艰难至极,还有夏家的重病在一旁虎视眈眈,就算是路上没有人敢阻止,但是山高水远,路途困难,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按时到达。如果让楚军直接放弃玉门关,辽军就有了一条畅通无阻的补给道路,兵力车马和粮草的补给都可以源源不断,畅通无阻的送达京城,到时候,以辽军的狼子野心,必然会南下希望争夺更多的地盘,到时候就可以和夏承志一搏高下。

    可是到时候,天下的形势变成什么样子呢?沈心怡简直不敢去想象,只是觉得自己满身寒意。

    “对玉门关,辽人一直野心不灭,从两个月前起,辽国境内开始集结大军,多次攻打玉门关,也是急得不行。”诸葛正我淡淡的说道。

    “得陇望蜀本就是人之常情,更何况,这个京城来得如此的容易,现在就更加想要谋求更多的利益了。耶律楚齐在京城的日子应该过得十分舒服,可是头顶上悬着一把剑,那就是夏承志,处处受到牵制,以他的性子已经十分的不耐烦了。”

    沈心怡转念又想到,夏承志一定也是得到了这样的消息或者说他早就已经预料到辽人的勃勃野心,所以才选择在南方孤注一掷,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过玉门关终究是我们中原的第一雄关,绝对不是辽人集结重重兵力就可以简单的攻下那么简单。玉门关向来是天险重重,易守难攻,天下谁人不知,辽人往年集结多过数倍的兵力,都没有把它攻下来。”诸葛正我也点头说道。

    “可是这一次关内形势却有了大的变化。”刘皓直视着诸葛正我的眼睛说道:“玉门关的守将原来是威武将军杨继业,此人也算是久经沙场,忠心为国的老将了,在上一次和辽人的对抗中,死在沙场上了。”

    沈心怡也知道这个消息。京城被辽人占据的消息一经传开,十分的震动人心。玉门关的守军得到消息之后,有的主张南下回援,对抗辽人;有的主张死守关内,静观其变,在伺机而动。

    作为边陲的第一重镇,玉门关之内的驻军由一位总将总领事务大权,两位副将作为辅助。两位副将之一就是赵云。其中的主将杨继业和赵云都是赞同回援京城的,但是另一位副将贾琏则是坚决反对回援京城。经过好一番争执,少数服从多数,本来都已经准备好兵力南下了,但是辽军又气势汹汹的杀来了。回援事宜又不得不拖延下来,而且前不久又得到消息,再一次激战中,杨继业竟然中箭战死了,如今是两位副将在边关主领事务。其中的副将贾琏资历远远甚于新到关中的赵云,一切事务以他说的为主。他原本就主张留守边关,不发兵回援京城的,这样回援的行动就一直被拖延下来了。

    “贾琏此人,”刘皓说道:“在夏承志征战梁国的时候,曾经是他的先锋官。

    话语中的意思不用在猜测就明白了,这样看来,杨继业的死就值得怀疑了,那些暗箭是不是就是贾琏所为。

    四个人都沉默不语,如果说贾琏真的是夏承志安排在关内的人,想要指望关内的人马来救援京城,就是白日做梦了。

    “不过玉门关还有一位守将,他就是曾经担任御林军统领的赵云。”刘皓随意的说道。

    “只要能说得动此人,一切就迎刃而解了。”诸葛正我颔首道。

    沈心怡眼神闪烁,低头不再说话,不知道在思索什么。

    刘皓和诸葛正我又商议了几句,看看天色不早了,刘皓和沈心怡便招待他们先安顿下来。

    ☆☆☆☆☆☆☆☆☆☆☆☆☆☆☆☆☆☆☆☆☆☆☆☆☆☆☆☆☆☆☆

    “这个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是佳人以书传情?”李密摆弄着沈心怡递给他的散发着梅香的信笺,作势要拆开的样子,还一边打趣道。

    趁着夜色,李密准备动身潜伏到京城去,将诸葛正我来到此处,以及南唐的许多消息、密报都准备传递给南唐的谍报势力,算是最后完成他和单通的三年之约。他武功高强,轻功又十分的好,城中的眼线也已经探明了辽人换班的规律,这样的行动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手到擒来。

    “什么以书传情?我看是你自作多情才对?”沈心怡红着脸瞪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