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搞基建呢-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家村有那么多猪?赵老伯心里微讶,吴家村穷是出了名的,附近村子谁都不愿意把女儿嫁过去。这么穷的吴家村,怎么突然多出了这么多头猪?
“小兄弟,这些猪是哪里来的?”赵老伯又问。
“县里。”严十四随口答道。这个老伯奇奇怪怪的,他不想多说。
原来是这样,看来这是县太爷的猪,让吴家村的人帮忙养着。吴家村里住的全是官家佃户,帮县太爷养养猪很正常。赵老伯自以为找到了解释,放下心。
他又问严十四:“我想找两个临工,你家可有年轻体壮的男人?”
严十四看他一眼,往年这时候也常有人来找临工,他们村不少青壮年都会去。他们自己村子里种的粮食大半要被县里拿走,有时候还不如少种一点,出去赚些外快。
不过今年有了童冉,他们村就没人愿意出去了。
严十四道:“有是有,不过最近地里忙,没空做临工的,你不如去县城里问。”县城里也有很多没有地的人,他们没有稳定的营生,都很愿意打临工。
县城里的人力要贵一些,赵老伯当然更愿意要吴家村的便宜人力。
“小兄弟,你家大人也许要去的,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跟他们说,他们回头得骂你了。”赵老伯道。
严十四无奈:“那行吧,我带你去村里,不过我劝你别抱希望,今年咱村里真没人要出来做工。”
“不会不会,肯定有的。”赵老伯胸有成竹,牵起毛驴跟严十四往村里去了。
最近追肥已经结束,吴家村的壮劳力几乎都参与了修水渠的工作,赵老伯一进村,便看见几个壮实的年轻男人扛着木头往另一头去。
他连忙赶上去,问道:“小兄弟,你们做不做临工啊?”
吴家村的两个人回头,他们不认识赵老伯,不过看出了他的来意,笑着摆摆手:“老伯,咱村里的事情还有的忙呢,不做。”
赵老伯傻眼,两个人扛着木头走了。
赵老伯不信邪,他又在村里转悠许久,还到地里头去了。一路上,他不停问人家做不做临工,吴家村的人都摆摆手道:“不做,今年要丰收呢,不做临工了。”
竟然都不做。
赵老伯拧了一把自家的小毛驴,那驴子哼出一股热气,踢踢腿。
它会痛,不是在做梦。
可是这吴家村的人怎么突然变了样,连临工都不想做了?
“这个呀,咱县里来了新的田畯,你不知道?”吴富强也被他问了,还攀谈起来。
赵老伯还真不知道这个,以前的田畯只刮钱不管事,他们这些有地的不好刮,自然极少打交道了。
“咱新来的田畯姓童,人可好了,免了咱们的佃租,还教了我们堆肥呢。现在又帮着我们修水渠,以后这地里再也不会缺水了。”吴富强道。
旁边有人提醒她,别跟外村的说太多,吴富强笑笑,走了。
免田租?修水渠?赵老伯满心疑问。
他在吴家村逗留了一天,吃光了干粮,却一个临工也没找到。晚上回去,他跟老伴讲,吴家村的人在修水渠,老伴恨铁不成钢的点点他的脑袋:“你傻啊,没有水有水渠能管什么用?吴家村的人笨,你也笨呐!”
赵老伯想,是这个理,他得跟吴家村的好好说道说道,叫他们来自家做工。
第二天,赵老伯又去了。
吴家村的人却没有在修水渠,家家户户都聚在一个小院子那里。赵老伯也钻过去,听到人群里有人说,田畯的设计图出来了。
赵老伯拍了拍站他旁边的小伙子,想问个究竟。
那人一瞧,这竟然是个外村的,忙喊了人把他往外头赶。
小院子里,童冉拿出三张设计图。
这是他这几天连夜画出来的,改了许多稿。
他之前跟村民们说的井水灌溉只是他的设想,他曾在文献里见过这样的浇灌方式,可是具体如何设计这些水井,却需要他亲自动手。
童冉的院子里有一张大桌子,村长、吴富强等人都围在桌子边,今天村里大大小小的人家都来人了,等着童冉告诉他们水井的建法。
“我这儿有三种设计。”童冉道,他用正气提高了自己的音量,院外也能听得清。
“三种?不用水井了?”吴富强问。
“用的。”童冉道,“都是在井上架设水车,依次从井里汲水汇入水渠,用以浇灌的设计,只不过水车运动的动力不同,我设计了三种。”
“这还有不同?”吴富强惊讶。
“当然。”童冉指着三幅图例最简单的一副道,“这是人力的,只要以人力转动这个把手,就能带动井上的轱辘,让水车自动汲水浇灌。”
吴富强和他们顺着童冉所指的,细看起设计图,这副图比较简单,大部分人都能看懂个七七八八。
“那另外两种呢?”有人问。
“另外两种是畜力和风力的。”童冉道。
这两幅设计图比较复杂,大部分人只能看懂一个是用驴子拉,像磨坊一样,一个是用风推的。至于这么个构造,除了轱辘和水车这些与人力一样的部件,其他他们就看不懂了。
“这图纸咱看不懂啊田畯,要怎么造?”
“是啊是啊,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我们连字都不认识,您就算在一旁标注了,我们也不懂。”
“放心,我会到每家指导的。”童冉早就料到这一环,他画图纸是为了建造方便,倒并不期待这些人能无师自通看懂图纸。
有了童冉的话,大家又有了信心,纷纷说着,那快点建呗。
童冉没动,示意大家安静。
吵杂的人声又渐渐低下去,都等着童冉开口。
童冉道:“今天叫大家来,主要是跟大家说说这三种井的区别和优劣,大家可以根据自家情况选择修建那种。”
这下大家才明白了童冉的用意。
童冉又道:“首先是人力的,这种一口井可灌溉二十到三十亩田地,优点是占地小,缺点是家里必须要有充足的壮劳力。”
这里大部分人家都有五十到一百亩地,多的一百二三十亩也有,一口井二十到三十亩的话,至少得两口,那少于两个壮劳力的人家肯定就不爱选了。
“咱家倒可以用。”严七媳妇道,她身旁另外几个严家的人也点点头。
严家人口多,七房三代都住一起,就算造个五六口人力井,他们家也是有足够人力来推的。另外有几户人口多的人家也纷纷应和。
等讨论声小了一些,童冉又接着道:“另外是畜力的,这个占地最大,优点是可以日夜不停歇地工作,缺点是必须要养驴子或者牛,比较贵,不过一口井大约能灌溉五十到六十亩。”
“这个好!”吴富强道。
他家人少,就他一个年轻力壮的男人,虽然买驴子有些贵,但比起用人力的,肯定是畜力更适合他们。
“另外,风力的这个大小适中,一口可以浇灌二十到六十亩,因为风力不稳定,所以能浇灌多少得看天气。好处是就算没有足够的劳力和畜力,这个也能靠天然的风力驱动。”童冉道。
“这个也不错,就是不太稳定了。”有人评价道。
“其实我们也不用只选择一种,每家可以修建几种不同的井,有些井和可以两家一起用,比如那畜力的,两家一起养一头驴子就没有那么贵的,剩下的再配一些风力和人力的。”
“对对对,这个主意好。”
童冉的话说完了,村民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童冉在三张图纸上列出了每一种需要的材料,村民们选好了自家要修的井,便开始着手准备材料。因为要用木头或者竹子,很多人便往山里去了。
赵老伯被吴家村的人挤在最外面,整场会也没听到多少,不过他听清楚了一件事,这个新来的田畯果然有些办法,照他这么一说,水的问题不就解决了?
赵老伯想清楚了这一点,骑上驴子匆匆往回赶去。
当天下午,陆续有村民弄齐了材料,开始挖井。童冉便一刻也不得闲了,他拿着自己画的图纸一家一家指导,有时候西面和东面的同时开工,他不得不两头跑,腿都要断了。
幸好,几天下来后,村里其他一些早开工的家里都学会了,一些小问题他们就能帮着解决,童冉总算得了一些空闲。
这一次修井,童冉非常小心,出主意的时候引导着吴富强和吴村长说出一部分,以分担自己聚集来的正气。
开修的时候,他又先画了设计图。
这样一来,创造发明一途的正气会抢先到来,他先一步炼化,展示设计图和实地建造时,又有授人以渔的正气涌来,两者分开,险险避过了正气疯狂积聚,随时可能爆体的危险。
随着一口口井修好,正气的聚集也不再那样汹涌,童冉松了一口气,把今天聚集来的正气炼化,他的正气品阶攀上了黄阶中品三段。
童冉伸了个懒腰,推开门去院子里,打算晒晒太阳。
然而门一开,他傻了眼。
他的院子里站了一排人,最老的须发全白,最年轻的看起来也四十多岁。
这些人全都笑呵呵地看着他,见他出来忙不迭地拱手问安。
吴村长从人堆里钻出来道:“田畯,我来介绍一下,这些都是小锅县下属各乡的乡正,他们听说了咱吴家村的凿井灌田之法,都想跟您取取经,也好回村建造。”
童冉的笑容逐渐凝固。
一个吴家村修井,他都得小心翼翼应对,深怕被授人以渔的正气爆体。
现在九个乡同时前来请教,他还能有活路?
第27章 第二十七步
“听说了吗; 村里来了九个乡正。”
“乡正来咱们村干嘛?”
“取经啊取经,向咱们田畯请教怎么造水车井呗!”
村里一口气来了九个乡正的消息不胫而走; 平日里这些乡正住在各自的村子里; 就算是衙门召集开大会; 也多有来不齐的,这次竟然齐聚一堂; 吴家村的村民们放下手中的活计,这样的热闹可不是天天能看到的。
不多时; 童冉的院子外围起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吃瓜群众,好不热闹。
院子里的也不遑多让。
小扇乡的乡正道:“是我们乡的赵老伯先告诉我水车井的事情的,理应请田畯先去咱们乡!”
“放屁!”顽石乡的乡正不甘示弱,“你小扇村压根没想告诉我们; 若不是我乡里的媳妇回门听见; 其他乡里能知道?田畯该先去我们顽石乡才对。”
“你们小扇乡下面有九个村,顽石乡有七个,等你们修好了井黄花菜也凉了; 不行,田畯得先去我们人少的乡。”另一个乡正道。
草菇乡的乡正趁机道:“我们草菇乡人最少,田畯去我们那儿吧!”
“你做梦!”其他几个乡正齐声道。
这九个乡正加起来都四百多岁了; 却一个个像抢玩具的孩子似得,在童冉的院子里吵得不可开交。
“我觉的小扇乡的乡正说得对; 要不是他们乡里的赵老伯,其他八个乡怎么能知道咱这里凿井灌田的事,应该他们优先。”吴家村的人大都已经修好了井; 这会儿看热闹不嫌事大,竟然还在一旁评论起来。
“可草菇乡人少啊,他们先修的话很快就能轮到其他乡了。”
“要我说,小扇乡就没打算告诉其他乡里,要不是顽石乡,其他七个这次屁都捞不着,应该优先顽石乡。”
“你怎么知道小扇乡不肯说的,没准还没来得及呢?”
“草菇乡人少怎么了,你弱你有理啊?”
“顽石乡那是想跟小扇乡抢又抢不过,才大肆传出去的吧,也没安好心。”
里头还没吵明白,外面的吃瓜群众也各自站了山头,竟然摆出了吵架的阵势。
童冉揉了把脸,提高嗓门道:“安静!”
他这一声用了正气,声波一扫而过,在场的人顿时噤声。
“咳咳。”童冉清了清嗓子,“谁先谁后这事,既然论不出个结果,我们便抽签决定。”
“这……能不能换个,我抽签从来抽不中。”顽石乡的乡正道。
“不换不换,就听田畯的,您说怎么抽?”小扇乡的乡正道。几天前他就听赵老伯说了凿井灌田的事,当时正愁着肥料不够,一时没在意,没想到晚了几天竟然多出这么多对手,小扇乡的乡正真是悔不当初。
童冉叫球儿,拿来九片当时做竹牌余下的竹片,每一片竹片都已经被修成了一模一样的形状,童冉拿出小刀,在竹片上刻下数字,然后把所有竹片打乱,数字面朝下摆在桌上。
他对九个乡正道:“你们每人拿一片,选定了便不能更换,拿到数字几就排第几个。”
乡正们围到桌前,不由咽了口口水。
几个乡正手手举半空,却怎么也拿不定主意。小扇乡的乡正等不及,率先拿了一片,之后草菇乡、顽石乡等,陆陆续续选了。
全都选好,所有人同时翻开。
院外头围观的人伸长了脖子。
“什么结果?”
“谁先谁先?”
童冉看了一圈,拍拍顽石乡的乡正的肩道:“行,我收拾收拾,一会儿跟你去顽石乡走走。”
“顽石乡是第一个!”
“小扇乡第六。”
“草菇乡怎么最后一个?”
结果出来,乡正们有些高兴有些愁,抽到前面数字的总算可以回去跟乡民交差,若是抽到后面的数字,那可真不知要怎么开口了,愁死人了。
童冉也发愁,正气的事先放一边,大麦的长势不等人,要同时教这么多村子修水车井,这任务可不简单。
“崽崽,”抱起小老虎道,“要不你留在村子里,我让严十四照顾你,哥哥这一去大概十天半个月回不来。”这里没有汽车,每天来回不现实,最省事的办法是他住在那些村子里,教到哪儿就住到哪儿。
“呜哇哇!”
谁知小老虎好像听懂了,两腿一蹬,一口咬在他肩上。
小老虎的牙不利,童冉没受伤,但他似乎也懂了小老虎的意思——你休想。
“好吧。”童冉用脸颊蹭蹭小老虎的,“哥哥带你一起去。”
球儿被童冉留下看家,严十四和另外几个少年跟着童冉一起走了,他们家里的地有大人照顾,而他们从头到尾参与了水车井的修葺,等到其他乡里,可以帮上童冉一些忙。
童冉他们先跟着顽石乡的乡正住进了他们村子,稍稍安顿了下,便马不停蹄地去他们村的地里头看。顽石乡下属有七个村,童冉第一天看了三个,那三个村子的土地跟吴家村的差不多大,他们地里也有以前修的水渠。
其中一个村的水渠,竟然还在用。
“这是我们村前年修复的,那边前面用干枯的池塘修了一个储水库,”这个村子的村长对童冉说,“每次下雨的时候能存一些,平日我们也会挑水过去,等到大麦需要浇灌的时候便把水库里面的水放出来浇灌,能解燃眉之急。”
童冉跟着他去储水库看了眼,规模与他前世见到过的水库不可同日而语,只是个小池塘,不过有了它,却是比单纯的担水浇灌要高效许多。
看过田地后,童冉心中有数,便像当时吴家村一样,先画了简易的图纸,交代他们把水渠修好。对于已经有水渠的这个村,他拿出了三种水车井的图纸,直接开始教他们修建。
水井的构造不难,但村民们也完全没有工程方面的经验,童冉让大家都先集中到一处,他教第一户人家时,让其他人也看着,到第二户时,一些人已经看出了门道,能问一些问题了,等到了第三户,更多人看出了门道,有几家脑子好的已经准备起了材料。
以此类推,童冉亲自指导村民们建了十来口井,一个村的村民已经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