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刷负秦始皇的好感度-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智商,简直逆天了。
灯光摇曳下,黑衣少年俊朗无瑕的容颜依旧面无表情,唇角却微微一勾。
“过函谷关不算什么,接下来的咸阳朝堂才是重中之重。”嬴政手指轻敲桌面,似乎是随口问道“你可曾听闻过齐恒公继承王位时的事?”
“兄弟相残,天下诸国哪个识字的人不知晓。”明夷淡淡的凝视对面少年几秒,“对了,我母氏和周朝王室被迁入咸阳后,是如何安置的?”
“乔迁于阳下里之中入户籍,派兵看守,令其如庶人般劳作而活。”嬴政淡淡说道。
这些是根据上辈子的记忆而知道。
“如果我此番护送你回咸阳,能不能对他们宽松一二?”明夷问道。
“国有国法,岂能宽松。”嬴政淡然说道,语调平静却不容置疑。
明夷挑起长眉,冷淡道“公子这样说,难道不怕我在五国联军兵临函谷关时,将你推给他们?”
嬴政对她的威胁完全不为所动。
“你难道忘了按照路线,秦军来函谷关会比五国联军早。”嬴政神色悠然的说道“倒提醒了我,你既有此打算,我还不如在秦军来后将你推下函谷关城墙。”
“这话也提醒了我,你既然有此打算,不如我明日清早就效仿一次要离、专诸!”明夷冷冷说道。
“别忘了车队之人全部效忠于我!”
“说的好,那现在只有你我二人,就是动手的大好时机!”
……
片刻之后,明夷将匕首重新插入腰间,对面脸色难看的黑衣少年也低头将衣襟整理好。
明夷依旧有些好奇,一边将翻倒的案几摆正,一边说道“但如果此战战局有变,秦军没有败退,你依旧被拦在函谷关外,又该如何?”
备选方案——自然是有的。
嬴政刚想回答,却在看见对面烛火灯影下,姬明夷又重新像面具一样挂在脸上,带着微微笑意的温和神色时改变了主意。
“如果是你会怎样做?”嬴政问道。
明夷想了想,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如果是她,唯一的办法恐怕只有黑火药了,可即便记得黑火药是一硫二硝三木炭,现在也没有原材料和时间去实验制作。
所以……
所以,明夷微微笑道“不若再穿一次曲裾长裙?”
第40章
万籁俱静的深夜里,连蝉鸣也不再响起。
函谷关前,车队的马车围成圆弧形,保护着中间成片的帐篷,几个负责看守的士兵围着篝火昏昏欲睡。
“哐当!”
连片的帐篷中突然传来重物翻倒声响。
老兵一惊,还没有来得及跑过去查看,又是几声碰撞声响。
“发生了何事?”
“快听,是长公子的帐篷!”
几个侍卫匆匆跳起,一边拔剑一边跑向嬴政帐篷。
但住在隔壁的蒙恬已经比侍卫更快一步,跑过去一把掀开了帐篷帘子。
看到帐篷内景象,蒙恬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转身挡在帐篷口面前,飞快呵止了侍卫过来。
“站住,公子不过不小心碰倒了香炉而已,并无危险发生,速速去守夜!”蒙恬冷声说道。
狭小昏暗的帐篷角落里,到处都是翻到的案几、漆柜和青铜器具。
嬴政手中用力,死死将明夷压制在柔软的羊毛毡上,不让她再抽出腰间匕首,因为用力过度而牙关紧咬,而明夷虽然右手伤还没有好,一个不慎就被按压在头顶上动弹不得,另一只手却精准且迅速的捏在了他腰间软肉上,再90度旋转,让嬴政疼的直抽冷气。
之前挣扎间,饕餮纹漆柜上的一卷丝绸毛毯掉落散开,掉落后刚好搭在嬴政背上,裹携了二人大半身体。
打发完侍卫之后,蒙恬重新转过头来,只看着上方的长公子气喘吁吁(雾),下面明夷衣襟微松而露出的一截锁骨(大雾),二人身上还盖着羊毛毯,都是同样一副精疲力竭的神色。
蒙恬的脸色一时间风云变幻。
“长公子,你……你们这样太过失礼!”蒙恬痛心疾首地说道。
就算是两情相悦,可是如今还在荒郊野外的帐篷里,怎么能干这种事!
嬴政“……”
明夷“……”
在两个人还没来得及说话时,蒙恬又深吸一口气 “罢了,长公子我先告退!”
说完后,蒙恬便一溜烟离开。
非礼勿视!
有什么劝谏之话明天再说,在这种情况下,蒙恬不好意思再待下去了。
嬴政额角青筋小跳,一个不注意便带前世习性,对着蒙恬的背影怒喝道“蒙恬,你给朕回来!”
就在这时,帐篷的门帘又一次被掀开,子阳慌乱的说道“发生了何……啊——!”
子阳一声尖叫,手指着二人痛心疾首道“明夷,你……你们怎么能这样……”
“子阳,你给我住口!”明夷怒道。
……
在一阵兵荒马乱、谁也不愿意提起的黑历史之后,每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帐篷入睡。
在嬴政滞留函谷关的第十日,蒙骜终究不敌五国联军,再次从洛阳撤兵,率领秦军来到函谷关前。
将近十万秦军如同黑云般蜿蜒至道路尽头,最前面为首的一匹白马上,鬓发如霜的老将军身上尽是染血绷带,哪怕一路走来脊背挺得笔直,也难免带了英雄迟暮的苍凉。
蒙恬小跑至蒙骜身前,仰头看着好像一瞬间苍老了十岁的大父,心中酸涩难言。
“大父,胜败乃兵家常事,您不必……”蒙恬斟酌的话语想要安慰。
蒙骜翻身下马,拍拍蒙恬的脑袋。
“无需安慰,别忘了这些道理还是我教与你的,只是……唉!”蒙骜长叹一口气,摇头不再说话。
想起出征前陛下殷殷嘱托,连破赵国三十七城池时又是何等风光,到头来却败在了信陵君手中,险些连性命也失去。
“老夫对不起陛下期望,也对不起跟我出征的秦国儿郎们性命。”蒙骜说道。
“这不怨您,以一国十万军士对战五国精锐,除非仙人下凡,否则谁能获胜!”蒙恬急切的说道。
“到底是老夫小瞧了信陵君。”蒙骜说道。
祖孙二人一路闲聊至函谷关前,走进暂时居住的帐篷后,蒙恬将自己这些日子身上发生的事讲给了祖父听。
蒙骜听着神色渐渐凝重起来。
他在秦国朝堂浸润了几十年,遇事想的比蒙恬多些,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送长公子回秦国,而是二位公子的王位之争,一个不好站错了队,将来便有可能牵连到蒙氏全族!
一个年幼却有高贵出生、在秦国长大的公子,一个据说年纪与心智都更加成熟、却是在异国长大的的长公子……
“既然长公子在此,老夫礼当拜会才是。”蒙骜手摸着胡须说道。
话音刚落,帐篷外就传来嬴政声音。
“真巧,我也想来拜会老将军。”
一身黑衣,冷肃俊美的少年掀开帘子走进帐篷,不说其他,仅靠这容貌气度便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蒙骜神色一振,对孙子说道“你先下去,老夫与长公子有话要说。”
“是。”蒙恬抱拳说道,紧接着转身离开。
蒙恬在外心急如焚的等待了近半个时辰,嬴政才离开。
“大父?”蒙恬呼唤道。
“好!好!好!”
只见帐篷内的老将军一改先前神色淡然,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地在地毯上走来走去。
“我秦国得上天庇佑,世代出名君,何愁不兴!”蒙骜兴奋道“恬儿,等到来日长公子继承王位,你务必要好好效忠于他,如此便可保我们蒙氏一族几十年欣荣!”
俊朗少年目瞪口呆,完全不知道这短短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受人指使,暗地里掺和一下王位之争是一回事,故意将秦国军队拒之关外又是一回事。
函谷关的主将再怎样也没勇气将秦军拒之关外,任凭五国联军追上来将士兵们砍杀殆尽。
如果真这么做,那就是万死不辞的叛国大罪!
因此,机关声作响,函谷关十几丈高的铁皮大门缓缓拉开。
在这一战中伤痕累累的秦国士兵们走入函谷关内、走入秦国腹地、走入自己的家乡。
嬴政之前心急,如今关卡开了之后反倒不再急切,以防万一,选择了在秦军即将走完时再走过函谷关。
也就是大约黄昏的时刻。
反正在蒙骜带领大军进入之后,便当机立断抢了那个主将在函谷关的控制权,这行为间接面去的众人的化妆进入,简直聪明绝顶体贴入微!
明夷也进了函谷关。
因为有一个注定繁忙的夜晚,趁着白昼还有一点空闲,明夷特意去看了函谷关内的太初宫、以及当年函谷关关令尹喜的旧居。
据说函谷关中还保留着老子当年亲手写下的《道德经》,明夷很想亲眼目睹一次,可惜这种宝物秦国人严防死守,坚定的拒绝了明夷要求。
一直到快要黄昏时,明夷才慢悠悠的走到了田文台。
此时台上还有一人——嬴政。
高台之上,清风带着初夏的气息,穿过千山万水拂面而来。
远方道路尽头隐约扬起的灰尘,那是五国联军即将到来的征兆。
而嬴政就站在木质栏杆边,遥望已经西沉的日光,橘红色的光彩倒映在他漆黑眼中,交织成奇异色泽。
“公子独自一人来田文台,是为感怀当年孟尝君?”明夷随口说道。
当年孟尝君在秦国时,秦王想要杀掉他,孟尝君一路伪造验传跑到函谷关,因为函谷关一直到鸡鸣时才开关被拦住,眼看着追兵将至,他的门客中有一个会鸡鸣的人开始叫起来,引得周围的鸡全部开始叫,函谷关因此而提前打开,孟尝君体提前逃跑。
这件事还延伸的一个词语叫鸡鸣狗盗。
如今他们所在的田文台也叫鸡鸣台,据说就是当年学鸡叫的地方。
嬴政目光中噙着淡淡的不屑。
“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此四人虽然有几分才华,但还不配朕之感怀。”嬴政平静的说道。
明夷面色微微古怪,“别的先且不论,魏国信陵君可是刚刚将你秦国打败,到现在秦军还被追杀。”
嬴政目露嘲讽,“五国联手才败,况且此四人名扬天下的事迹,亦从反面证明了秦之强。”
“……这倒也是。”明夷承认道。
战国四公子名扬天下的事迹里,有的是因为成功逃离了秦国追杀,有的是从秦国成功把自家质子带走,有的是招来了其他国家武力援助、成功让秦国从都城退军,有的是以一己之力合纵五国败秦。
但不论是从哪个方面讲,都从侧面证明了秦国的威震天下、无可抵挡。
“那公子来高台是为何?”明夷问道。
嬴政在心里估算了一下时间,然后指着远方太阳说道“看。”
明夷眯着眼睛迅速盯了一秒太阳,“并未有何异常……咦,日食?”
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日光变得暗淡,不是因为乌云遮住了太阳,而是太阳本身在消失!
浓郁的漆黑阴影缓缓遮住太阳,将其掩埋至半弧的弯钩,从山川、树木、河流到人,原本明亮的大地陷入夜色般的黑暗……
古人不明白日食的原理。
原本井然有序入关的士兵们爆发出一阵阵嘈杂的乱音,指着天上的太阳惶恐大叫,甚至已经有人开始跪在地上不停叩拜,喃喃祈求着上天宽恕。
不过瞬息,整个函谷关已经乱成一团。
一身黑衣的巫者疯狂拍鼓,弹奏出一阵阵激烈的鼓点,高深祈求着上天宽恕,将太阳还给九州黎民……
不过瞬息,整个函谷关已经乱成一团。
到处都是慌乱奔跑的人群,无人有空顾及到高台上的二人。
看着背对自己的黑衣少年,明夷一改先前温和,瞬息沉冷。
“公子之前说,在秦军到来后,将我推下函谷关城墙。”明夷说道。
嬴政头也不回的说道“不过玩笑而已,难道你……”
下一秒!
明夷指尖用力,狠狠推向他脊背。
昏暗的天幕下,黑衣少年猝不及防,如同一颗陨落的流星般掉下几十丈高城墙!
“……但我却未曾开玩笑。”明夷拍拍双手,微笑说道。
作者有话要说: 秦庄襄王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龁攻上党。初置太原郡。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秦却于河外。蒙骜败,解而去。五月丙午,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史记·秦本纪》
第41章
所以说这是一个注定繁忙的夜晚啊。
下一秒,明夷几乎不带半分停顿的跑到高台的另一边去,双手在木质栏杆上用力一撑,紧贴着田文台外飞跃两三米,跳在高台外的陶土兽首排水管上。
当初建造时为了下雨后排水方便,这青石台上每隔一丈多就有兽口形状的排水管,加上青石外表没有被打磨光滑,还保留了粗糙凹凸的本质,想要直接跳下去并不困难。
明夷沿着排水管轻巧迅速地往下跳跃,不过短短几秒时间,便到达底部。
天上的日食还在继续,黑暗中,到处都是慌乱奔跑和伏地祈求的秦国士兵,乱糟糟一片。
趁此大好时机,明夷抢夺了离自己最近的一匹马,翻身上马后狠狠一甩马鞭,背对着函谷关,向五国联军的方向跑去。
跑过城墙拐角处时,明夷回头看去。
“何人掉下高台?”
“长公子!长公子!”
“速速去叫疾医!”
……
数人围绕着嬴政吵吵嚷嚷,一个身着披风铠甲的背影、依稀像是蒙骜的男子正背着嬴政,匆匆向关内走,少年鲜血几乎染红了大半衣服。
明夷哼笑一声,毫不犹豫和留恋的沿着驰道继续向前狂奔。
五国联军本就全力向函谷关奔驰,不过半个时辰,就与策马狂奔的明夷正面相遇。
几个士兵骑着快马向前奔来,手中青铜戈挥舞着对准明夷,高声喝道“你是何人?擅闯军中!”
明夷勒紧缰绳让马匹停下,率先伸出没有武器的双手来表明立场。
“我并非秦国人!”明夷高声说道“魏国龙阳君是我师叔,特来求见!”
士兵们一听此话不敢大意,连忙禀告上级,将她带入军中,然后来通知明夷说龙阳君还在其后,想要一见恐怕得再等等。
几十万大军自然不可能一次追杀至函谷关前上,不说别的,仅仅是驰道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同时赶路,因此按照速度,骑兵、各国主帅、步兵、手持军械机关的后勤兵等先后朝此处赶来。
明夷现在在的这支军队中就是几万骑兵,是速度最快的那一批,在逃跑的秦军身后紧追不舍,
只可惜终究慢了一步,当骑兵们到达函谷关下时,全部的秦军已经回到乌龟壳,函谷关封闭关门、飞鸟不入。
五国联军派出人在城下叫嚣辱骂,秦军也视若无睹,绝不出关应战。
到了晚上,包括龙阳君、信陵君等人在内的第二批五国军队赶到。
明夷一个人安静的在帐篷里面坐着,擦拭手中长剑,有些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明夷以为是师叔龙阳君,抬头一看,没想到来人却是盖聂和屈渊。
一段时间不见,盖聂消瘦了不少,眉间多出两道深深的纹路,在看到完好无缺的明夷时,毫不掩饰的惊喜中混杂了一丝不可察觉的愧疚。
而一旁的屈渊就直白多了,毫不犹豫的快步上前,简短却有力的拥抱了一下师姐,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惊喜之情。
明夷屏住呼吸等待两秒,感觉时间差不多后伸手推开了他。
“许久不见,师傅、师弟。”明夷微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