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宋朝小日子 >

第18章

宋朝小日子-第18章

小说: 宋朝小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很好啊,松江每天都去窑厂上工,我就在家里忙活,我最近都在打络子,也没有绣花了!”秀卿对于自己娘的关怀很是受用,前世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打电话总要问问好不好。“我祖婆倒还好,现在我是看明白了,多孝敬些就没错的。我想中秋的时候再给他们送些月饼,做套衣服什么的,不过,我是怕开了头,以后就一直要照这个礼了。”
  “送些月饼和水果,再加一条鱼就行啦!衣服什么的留到过年的时候再送!”林母教导自己的女儿,反正这个时候水果出的多,价格也相对便宜。
  “我想着要不要做些罐头或者果干什么的,往年家里都做这些,今年我做多些,您就别做了,省的麻烦。”秀卿劝着自己的母亲,“大嫂不是和大哥去了府衙看大夫吗?怎么说的?是身体的原因吗?”
  “大夫说是你大嫂有些宫寒,养养就好了,最近我也没让她再碰冷水了,你哥倒是给她备了不少的东西补着呢!”林母撇一撇嘴,有些无奈。
  “能养好就好,您也可以快些抱孙子了!”秀卿安慰自己的娘。“那我先回去了,等下松江改回来了!”
  林母将秀卿送到门口,看着她离开。


第34章 
  秀卿回到自己家,松江已经在厨房里了,他把饭菜端到天井的桌上,招呼着秀卿去洗手。秀卿看着自己的丈夫贴心的举动,心里暖暖的。幸好松江不会像村里的男人那样,翘着两手两脚,等着自己的娘子来伺候。
  “我今天回去和我娘商量了一下,到时候中秋就在我娘那儿做月饼,然后我们往爹娘和祖婆那儿送些过去就好。”秀卿跟松江讲起中秋的打算。
  松江趴下一口饭,含糊不清的说道:“这么多做的来吗?要不到时叫我娘去帮忙?”他将口中的饭咽下,“或者是我们到镇上买些现成的?”
  “怎会,每年我娘都要做很多的,到时候你记得带一袋子面粉过去,拿些馅料什么的就可以了!”秀卿不甚在意,“我们做多些红豆的好不好?”她最喜欢红豆的了,想起那香香的红豆月饼,口水都快流了,她赶紧喝了一大口汤。
  “你喜欢就好,我不拘着什么口味都好,只要不是我娘做的面疙瘩就行了!”松江想起自己娘往年做的月饼,那皮厚馅薄、满口疙瘩的东西就有些反胃。“要做咸的,爹娘都喜欢吃咸的。”
  “好啊!咸的我也爱吃的,那我们放些花生和肉成吗?”秀卿想起自己娘做的红烧肉馅的,哇!心花怒放!!“行啦,快吃饭吧,说的我口水都流了!”
  松江和秀卿忙活着把自己的小家收拾干净,然后带着自制的花茶,坐在天井的摇椅上纳凉。
  两人就这样坐着,也觉得幸福极了,这就是生活,不需要大富大贵,小富即安!
  这时候正是村里莲藕成熟的时候,刘家村的大水潭里也种有莲藕,这是由全村的人共同养护的,所以明天要大家一起去收莲藕,顺便起鱼塘子。
  刘家村有两个大水潭,其中一个在上方,养的是鱼,紧接着的又是一个比较浅的水塘,养的是藕,一般要先起藕塘子,然后再将藕塘的淤泥挖起一半用于肥田,另一半养塘子。在起鱼塘子之后,也是要将淤泥挖起的,这时候就要挖将近一半用来肥田,剩下的一半用来养塘子,一般用来养塘边的桑树。
  起完这两个塘子之后,整个村子的所有田地都不会缺肥料了。所以起塘子是所有男人们共同的活,女人们则要在祠堂的空地上准备好整村人的饭菜,很多人也是趁着这个时候起菜地的。
  所谓的起菜地就是换季,这时候正是秋菜的上市时期,但是很多的人家已经将菜地空出来准备种植萝卜白菜等冬季的储备菜了。
  松江早早的起床,吃过早饭之后就到祠堂集合去了,秀卿把家里的东西都收拾好,就听到隔壁红梅的招呼:“秀卿,你走了吗?”
  “来啦!”她一边答应着,一边将篮子跨在手上,关了门,走了出去。
  “咱们快去吧!我看着今天的活不少,听说今年只有村长媳妇带着我们这些年轻些的干了,那些大婶们都要去摘菱角呢!”红梅也挎着篮子,她将三个孩子都带到松山的姑姑家代为照看,她才能脱得开身。
  “菱角不是早就可以收了吗?怎么拖到了现在?”秀卿很疑惑,往年都是在六月底的时候就收了的呀,潮阳的菱角品种很多,但是大多是在6、7月收获,很少拖到7月底的。
  “我们自己村里的早就收好了,这次是帮着刘地主家收的,他家的长工跑了不少,今年拖到现在都没有什么人去给他家干活,只好把这些菱角贱卖给我们村了。村长去看了,大多数都是好的,算下来还有赚头,所以就做主买了下来分给大家。”红梅听松山的姑姑讲过,她就鹦鹉学舌了一番。
  “那我们今天不就可以分的挺多东西的了!”秀卿笑眯眯的,她想到各种的莲藕做成的菜和各种的鱼就开心,虽说近海,海鲜什么的随时都可以吃到,但是湖鱼和海鱼河鱼毕竟不同,味道会更加的好一些,肉会更多些,也更加的大些!
  “今天中午,村长还准备杀一头猪呢!”红梅兴奋地说道。
  “真的?!太好了!”秀卿也很开心,虽说不缺那点肉吃,但是有免费的还是好的。“这个猪应该是村长自己掏钱的吧,听说他今年在窑厂挣不少呢!”秀卿小声地八卦道。
  “那还用说,听说是找到了一个大商人愿意将我们的瓷器卖到别的地方去,好像在比南洋更远的地方。接了这个大单子之后,今年出的所有的瓷器都卖掉了,连带的还卖掉了很多去年的存货呢!”红梅跟村长的媳妇有些熟,听她说过几句。
  “这样也好,反正村里大多数人都在窑厂干活,生意好才能多领些钱呢!”秀卿和红梅一边聊一边往前走着,很快就到了。
  几个村里的媳妇已经到了,正在忙活着洗菜什么的,村长媳妇这一边指挥着。秀卿和红梅很快也加入了洗菜做饭的行列。
  “听说下个月窑厂就要涨工钱了呢!”一个媳妇高兴地说着,一边捡着空心菜,另一边的正在切猪肉的也插话到:“我听我当家的说要涨足足300个大钱呢!”涨钱是所有人都开心的话题!
  “可是听我家那个说,好像更忙了,每天都会有很多活的……”这个是个年轻的小媳妇,秀卿到时认识,是松江表弟的媳妇,叫陈喜梅,是红梅的堂妹呢!
  “你是不是心疼他呀!”“没事儿的,男人嘛总要干活的!”“喜梅,你也别太宠着你家胡子,不会累坏他的!”各种的调侃都出来了,陈喜梅的脸羞得通红,她低着头忙活着自己活,好一会儿都不敢抬起来。大家哄笑了一会儿之后,又转话题了。
  秀卿在旁边削黄瓜皮,一边附和几句,听着家长里短,满足自己那个爱八卦的心。
  说说笑笑着就把一整顿饭都收拾好了,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几乎是全村的人都会来的,要准备的可不少,要用到村里的三口大锅烧饭呢!
  有些年纪大些的孩子来帮忙搬桌子摆东西,总共分了三块地方,男人的在外边,每个下塘的都要喝上一杯酒,散散身上的寒气。女人们则聚在一起,和孩子们一起吃,秀卿也在这儿,她坐在刘芬身边,顺便照顾松宝。
  整村的人聚在一起吃饭,场面还是很壮观的!
  吃饱喝足之后,男人们就要继续干活了,所有的媳妇们都在收洗东西,然后各自回家。
  傍晚时分,所有的活都干完了,大家就聚到祠堂分东西。村长站在阶梯上,大声说道:“今天我们收了总共2000多斤的鱼,3000多斤的藕,还有大概1200斤的菱角,每个大人领4斤鱼、6斤藕、2斤菱角。每个小孩领1斤鱼、一斤藕。就不给菱角了,大家过来这边领自己家的那份,要是拿不了的赶紧回去喊人!”
  男人们排在三个发东西的台子前面,交头结尾的聊着,孩子们则围在外面观看着,大家都很开心的忙活着,收获的季节就是快乐!
  等到晚饭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飘着鱼香呢!
  原本秀卿还想着分写给刘芬他们的,但是见他们真的拿得多,刘芬也不愿意占自己儿子的便宜,所以她就都带回去了。
  秀卿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莲藕了,这里不像现代,有反季节蔬菜,每个时节的菜式都是固定的,除了腌制的外,所以她就特别盼着吃些当季的东西,因为平时都吃不到……
  松江把鱼养在井边的木盆了,总共有六条大鱼,四条中等的呢!而秀卿挑剩的莲藕也要用沙子盖住,这样可以多留几天,菱角就等着明日再吃。秀卿准备做一道炸藕合,一道鲫鱼莲藕汤,再加上刚刚摘的空心菜,两个人这样就很丰盛了!
  她将洗好的鲫鱼放入锅里煎至两面微焦,莲藕用筷子的棱面轻轻刮去表皮,放入水中洗干净,取出两节切成滚刀块,和刚刚的鱼放在一起放进两颗泡开的香菇,加水盖盖熬汤。然后吩咐松江去剁猪肉,她则在择空心菜,等秀卿洗完菜之后,松江的猪肉也剁得差不多了,她将剩下的四节莲藕切成一厘米的厚片,然后在中间再切一刀成连刀片,然后将调好味的肉塞入其中,放到调好的面糊里蘸一下之后下油锅炸,到两面焦黄就可以了,秀卿还多留了一些只炸到九分熟的,叫松江送到旧屋去给刘父刘母尝尝鲜。
  收拾好饭桌之后,松江也回来了,两人一起吃了顿丰盛的晚餐,松江对秀卿的手艺赞不绝口!
  等到秀卿洗碗的时候,松江从后面环住秀卿,搂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的肩膀上,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手还不规矩的摸索着。
  秀卿推了推他,“干嘛呀!没看我正干活嘛,而且我还没洗澡呢!”秀卿小声的抱怨着,红着的耳根却泄露了她心里的想法。
  松江呵呵笑了几声之后,见秀卿也忙得差不多了,将她一把拉进了房间……
  夜还很长……


第35章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马上就要中秋了,今年的中秋由于林大姑的到来而变得十分隆重,同时,刘家的大女儿刘萍也会回来!
  秀卿忙着将所有的制作月饼的材料炮制,方便明天的使用,有很多的材料甚至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比如核桃仁和花生仁,制作五仁月饼的材料并不齐全,所以林家一般只会用三种,就是花生仁、芝麻和核桃仁。林家人喜欢甜的,会有红豆的、莲蓉的、冬瓜糖的。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今年还有红烧肉的。
  第二天,秀卿收拾好东西之后就到林家去了,林母已经在开始准备了。秀卿看着忙碌的母亲,瞬间就觉得自己文艺了,她的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
  她觉得自己最近太情绪化了,各种的小感动都会有一种流泪的冲动,是不是太幸福了?!每次只要这样想着,很快又会有一种不安,感觉这种幸福不太实在,有种忐忑的心情。
  “娘,我来了!”
  “来吧,搭把手!”林母将一大盆子的馅料交给秀卿,秀卿将盆子放在大桌子上,桌子放在天井里,这是过年时候用的大桌子,由四张小桌子拼成的,平时只有做红桃粿和月饼的时候会用到。
  桌子上面放着很多的东西,林母已经将所有的馅料都已经准备好了,一共有五盆子,最多的就是红豆的,这是林家人都很喜欢的。林母还特地加了一些糯米进去,让红豆沙更加软糯。面皮也是林母特别活好鞣制过的,里面加入了很多的豆粉和猪油,这样可以保证面皮在烤制的过程中变得香脆而且不会发硬。在面粉盘子旁边还有五个模子,这是对于的各种的花色,有菊花的、桃花的、牡丹的、荷花的和一个月娘的,其实就是一只兔子和一个半月形的月亮构成的图。林母准备每个模子对应一个味道的馅料,方便到时候辨识。
  “来吧,我们开始干吧!”林母叫上林奶奶和林家两个媳妇,还有秀卿、秀如,刚好六个人。林奶奶、林母、秀卿负责做,剩下的三个人负责上印子。首先是将面皮揉成条状,撒上面粉,用竹片切成小团,然后用擀面棍将面团摊成面饼,加入馅料之后包起来,类似包包子,但是皮更薄些,做成的包子就可以放到模子里去印成型了。这可是个考验功底的活,做大了会让包子进不了模子,做小了又会塞不满、印不到花纹,所以秀卿的速度最慢,因此她只做一种馅料,而林奶奶和林母都做两种。
  林爷爷负责控制火炉的火候,这时候的火炉类似烤箱,只是做工没有那么精细,而且用的是碳烤。只有像林爷爷这样的老手才能准确把握烤制的时间,才能烤出最好吃的月饼。
  林爷爷将印好的月饼放进烤箱里先烤,然后心里默默算计着时间,感觉是可以了就将烤箱打开,在每个月饼上刷一层蛋液,再烤制一会儿然后拿出来就好了。他将烤好的月饼用竹夹子一个个夹到竹篱子上放凉,递过一个给秀卿两姐妹一个,这是每一年的习俗了,两姐妹总能吃到第一个月饼,这时候也是她们最开心的时候,特别是秀卿,她已经从这个家嫁出去了!她原以为再也没有了呢!
  她咬着红豆馅的月饼,外皮松脆,馅心香甜软糯,简直停不下口来。上辈子她最爱的就是红豆类的甜点了,但是由于从小爱吃糖,又不注意保养,蛀了好几个牙,从此就和甜点绝缘了。所以可以再来一次,她特别珍惜自己的牙齿,每天早晚都用青盐刷牙,每次吃完饭都要漱口,松江有时候都对她有些无语。
  第一锅月饼的出炉让大家收到了极大的鼓舞,尝过味道之后,大家又开始进入忙活状态,然后还要顺便唠唠嗑,说说村里的八卦。讲讲村东的肥婆,讲讲村西的寡妇,大家聊着聊着,秀卿听得也很开心,手上的动作也渐渐快起来。
  就这样一家子忙活了整整一天才将所有的月饼做完。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要分给其他亲戚的,包括林大伯家、林小叔家、红雪娘家、王怡娘家等等的,秀卿也带走了很多。
  秀卿回到家的时候,松江已经将菜地起好了,所有的秋菜都收了回来,种上了小白菜和生菜,还有一些萝卜。他正在忙活着将家里的农具收拾干净,放进储物室,看见秀卿走进来,连忙接过她手上的两个大篱子,将月饼放好之后,秀卿又指使他去给老人家们送月饼,自己家只留下16个明日拜月娘。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中秋可是大节日,各地的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习俗,刘家村的中秋要拜月娘。听说有些地方还会烧瓦塔,但是刘家村没有过,所有秀卿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儿。不过活动都是在晚上,一般白天还是会继续干活。秀卿让松江带着她去了一趟集市买一些生果晚上拜祭月娘。秀卿看着琳琅满目的小摊子,选了一些应季的水果和香纸,还挑了4个很大的柚子,听说是从番外来的呢!她准备送一个给林大姑,送一个给刘父刘母,还要送一个给刘爷爷刘奶奶。
  还没有到中午,大家就齐聚林家。林大姑昨晚就到了,带着她的儿子胡志鹏一起来的,姑父由于身体不适,就没有一起过来。胡表哥上一年已经成亲了,娶的正是他们那儿的女子,现在还有了一个刚刚6个月的儿子,由于孩子还没有长大,也不适于长途跋涉,所以表嫂就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没有跟着过来了。
  按例中午大家是要一起在林奶奶处吃顿饭的,秀卿对于林大姑也没有什么特别印象,平时接触不多,也几乎没有交流过,只是对她的大嗓门有很深的感触。林大姑说话总是很大声,而且也不太注意场合,有时候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