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宋朝小日子 >

第9章

宋朝小日子-第9章

小说: 宋朝小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松江哥哥给我讲些你行军的事呗!”林秀卿也知道刘芬和刘奶奶不对付,但是到底分家之后就是两家人了,她就算嫁进刘家也不会和刘奶奶住在一起,不在一个锅里吃饭,矛盾就不会太多的。她就是想多跟刘松江聊聊,多些了解他。
  “哪有什么趣事,”刘松江对于自己两年的行军经历感触很深,但是那些都不适合跟林秀卿讲,“行军可苦了,每日都是要操练的,像我们这些步兵,都是靠两条腿在走,那时候我们行军到洛阳的时候整整走了三个月呢!”刘松江诉起苦来,“路上什么都没有,只能每天吃干粮,每日卯时(北京时间早上5点)开始走,未时(下午1点)歇息,未时三刻(一刻约等于15分钟)接着走,要到戌时(晚上7点)才能休息呢!”
  “三个月都在走?那松江哥哥你受得了嘛?为什么不骑马?”林秀卿很惊讶,电视节目里出现的都是华丽的骑马画面,她以为行军都有马可以骑得。
  “我们是步兵,可没有马骑,再说了,我们大宋的马可不多,骑兵都不一定有马骑呢。”刘松江对于辛苦的行军已经没有太多的感触了,他已然习惯,而且正是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方式,他的身材发育十分的好,这些天在田里忙活,每个见到的村民都是一阵夸奖,各种羡慕嫉妒恨!(潮汕人其实普遍不高……)刘松江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后来我还在洛阳守了两个月的城门呢!之后就回来了,在苏州规整了挺久的,之后一直在营里练兵,也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上过战场是刘松江最大的遗憾。
  “上战场可不好,刀剑无眼,要是被砍了那多不划算啊!”林秀卿觉察到刘松江的意图,马上扑灭,可不能让他对战场感兴趣,“再说,要是你真的上了战场,那芬婶该多担心啊!”
  “我也没想着再上战场了,咱们大宋这几年应该也没有什么战争了!”朝廷在建立自己的政权之后,开始重文轻武,希望以文治国。
  “那要是到时候真的有战争了呢?你会不会忍不住就往前冲?”
  “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我愿意,我娘也不会同意的呀!”
  “真的吗?”
  “不是有你拦着嘛!我就是想去也去不成了啊……”
  两人一问一答,不停聊着……


第18章 
  一直到了中午时分,一行人终于到达了国禅寺的山下,国禅寺位于半山腰,可能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方便,上山的地方建成了楼梯。中间镂空,两边都是足足一米半的阶梯。上下各一边,林秀卿看着足足两百多三百阶的阶梯,有些望而却步了。
  刘松江把马车停在了山下的马车棚之后,这个车棚应该是周围的居民看守的。林秀卿拿着包裹带着几个人开始出发向上走,他们从早上吃过早饭到现在,大家的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秀卿选了个比较平坦的位置,拿出午饭:锅铲粿,每人分了些,虽然冷了也不脆了,而且没有什么菜式,但是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陪着竹筒里的山泉水,一顿午饭就这样搞定了!
  锅铲粿是潮汕的特产之一,宋朝时候应该没有的,养脚那些天秀卿一直不能外出,就在家厘想着自己的一些小打算。想着一些好的小玩意方便一下自己的生活。
  等到林母做糖炸芝麻花生剩下油之后,她就决定做这个小吃。就是用锅铲先沾上一层面粉糊,下油锅轻微炸制,然后在中间放上黄豆大葱,或者韭菜油渣子,然后以面糊糊住馅料,再下锅炸,直至锅铲粿离开锅铲,翻动直至表面金黄捞起,这样就做好了,趁热吃最好吃了,凉了也别有风味。
  刘松江吃得特别开心,他在尝过秀卿的手艺之后也是很满意的,秀卿手艺好就说明以后他就能吃到各种美食啦!
  一行人走走停停,中间有休息了好几次,等到未时三刻才到寺庙大门口。林秀卿坐在旁边直喘气,她本来就少运动,脚上刚刚好,真是累了够呛!
  “终于到了!哇。我太厉害了!”刘英看着山下,觉得自己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我也厉害!”“我也是,我也是!”林秀如和林壮灿也在旁边附和着,三个人凑在一起开始不断吹嘘自己。
  刘松江则是走向大门,找到了接待的小和尚,告知了来意之后,小和尚跑到门房处做了登记之后就将一行人带至休息至后院的客房,穿过了各座庙宇,来到后山的小院子。这是供香客们上香时候休息的,虽然有些简陋,但也为远道而来的香客们提供了歇息之处。
  “施主们在此休息,若是想去游览寺庙的景色,可以自行走动。晚饭会在申时末(下午4点多)送到施主们的房门口,还劳烦施主收着,过了时辰寺里就不可以生火了!”小和尚告罪一声之后就离开了。
  “你们先休息一下,一会儿我们再去烧香许愿。”刘松江看着一脸疲色的几个人,让他们先休息,午睡一下。
  庙里的床都是大板床,只有一张席子,很是简陋,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桌子上有一个大茶壶和四只杯子。寺里为了节省房间,通常都是一大帮人安排一个房间的,几个小孩都小,也就没有避嫌,一起在床上休息了。幸好刘松江有远见,还带来了一张薄毯子,这是他在洛阳跟关外的商人买的,虽薄,倒也很暖和。
  秀卿坐在床边,没有睡意,她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简陋的房间,刘松江见秀卿精神得很,就坐下跟她聊了聊:“怎么,不累吗?要不我再跟主持要一间房?”看着睡得七歪八歪的几个孩子,他有些担心秀卿不习惯。
  “没事!我不累!”秀卿打量着这间房子,左看看右看看,对于这种古老的建筑还是很感兴趣的!
  刘松江见她兴趣这么浓,也不想她在这里憋屈着,就叫她一起去外面参观了。
  国禅寺位于半山腰上,四周种满了桃树和桑树,听说这是山上的主要经济来源,当然香客们的香油钱则是用于寺庙的维修和香客们的午饭上了。看着这么美的桃园,林秀卿有种误入桃花源的错觉!真想有个相机把这里的美景拍下了!
  林秀卿和刘松江一路走来,雕栏玉砌,各种美丽的浮雕仿佛在讲述了一个个佛教的故事,一座座佛像或喜或悲,像是品尽人生百态之后的豁达与悲悯,形态不一,衣着和颜色也不一样,林秀卿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西天之上。这样的环境以及美景都是少见的,勾起了她对佛教的浓厚的兴趣。
  一路看着这些,会使自己的心灵的得到了洗涤,刘松江整个人也开始平静下来,原本在战争中锻炼出来的热血开始变得平和起来,这些天他一直有些郁气抒发不出,也终于在这里得到释放。
  “这些佛像刻的真好!”林秀卿摸着其中一尊观音像,感慨道。
  “我也觉得好。”刘松江看着这些佛像,“我们去那边拜拜佛主吧,顺便许个愿!”刘松江将林秀卿带到了主殿。
  主殿里人来人往,殿内的蒲团上都跪满了来许愿还愿的人们,秀卿跟在一位大娘后面,也跪下许了愿,她在心里默默念叨:“爸爸妈妈,我在这里很好,希望你们也很好,我会在这里好好的活下去,辛福地活下去的。”念完前世的父母,她又开始叨念现在的爹娘。
  林秀卿拜了好一会儿之后,回头一看,刘松江正站在自己身后,微笑地看着自己,那一刻,阳光透进来,打在他身上,瞬间永恒!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爱情太过平淡,但是林秀卿却不这样认为,她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爹爹和娘,都以潮汕人独特的相处方式度过了大半生,他们从未在子女面前展露恩爱,却远比那些时时将爱情挂在嘴边的人强,他们甚至没有甜言蜜语,但是却能相守着走完一辈子!这种相濡以沫正正是林秀卿所渴望的到的,她觉得刘松江就是可以和她相濡以沫走完一辈子的人,可能他不会甜言蜜语,可能他不会跟自己谈情说爱,可能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但是他能给秀卿一个温暖的臂弯,可以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可以给她永远宽广的胸怀,林秀卿觉得这就足够了。
  “松江哥哥,你……”林秀卿看着刘松江的眼睛,那一刻,不用言语!
  过了好一会儿,刘松江脸已经红了,他被看得有些羞赧,又有些尴尬,“走吧,我带你去后面看桃花去!”刘松江觉得殿里拜佛的人都在看着自己,羞得不行,拉着秀卿就往外走。走出门口时,还听见一个大叔说:“好生(年轻)真好!”
  林秀卿被刘松江快步拉到了后山桃林,过了好一会儿,刘松江的脸才渐渐平复,林秀卿在旁边偷笑。“咳咳!”刘松江有些尴尬,连忙转移话题,“听说这些桃子都是在五月中才谢的呢!”
  “是啊,不是有句诗叫做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上桃花始盛开。”林秀卿也忘了这是谁的诗了。
  “我可不懂这些文绉绉的东西。”刘松江没读过多少书,他认识的几个字还是林克定教的呢,虽然刘树是窑厂的账房,也读过一些书的,但是刘松江从小就对读书识字没兴趣,潮阳人对孩子又习惯放养,所有刘松江可以说是大字不识多少的!
  “那以后我教孩子的时候,你可要好好学,不然你在孩子面前可没地位了!”林秀卿说完就有些脸红了,她低下头,不敢看刘松江。
  刘松江望着眼前一脸娇羞的女孩,轻轻将她揽入怀,“丢脸也不怕,这不有你嘛!”
  两人静静相拥,不时低语几句。
  夕阳下,国禅寺沐浴暖暖的霞光里,映射着红色的雕栏,黄色的瓦砾片,远处归巢的倦鸟,山腰到山下大片的桃花林,由粉红转绿,美极了!


第19章 
  转眼就是三年后了!
  在这三年里,秀卿的大嫂和二嫂先后进门了,壮灿也送到了府衙的书院去学习,一个月只能回家住两天。
  由于家里没有起新房子,林壮炜和妻子王怡两人仍然住在壮炜原来的房间里,壮灿则挪到了父母的房间里,林父将自己的大房隔出了一小间给壮灿住。壮烨则是和妻子住在另一件大房里。由于居住环境有些逼切(房间不够且狭窄),大嫂和二嫂虽都是爽朗大方的性格,但是也时常有些小摩擦。
  林壮烨和刘红雪成亲也三年了,一直都还没有孩子,为此,林奶奶对红雪很是不满意,连带的红雪的母亲大陈氏也很是着急。林父林母虽没有出面催,但是心里也有些嘀咕。
  林父林母本来还想趁着今年春天的时候起一座新房子给两个儿子搬出去住,他们打算日后就留着壮灿秀如一起住就好,两个大的搬出去之后正好分一套房子,一人一边。这也是当地很多人家的做法。不过大嫂刘红雪和二嫂王怡都有些不乐意,自己住着大房子多好,住在一起很容易起矛盾,也没什么自我空间。因着这事,一家人都闹得有些不开心,矛盾也有激化的趋势,起房子的事也就搁置着。
  不过好事就是秀卿的亲事定下来了,在今年的7月份,等七夕一过,秀卿出完花园就办亲事。刘松江早就等不及了,今年他都20了,村里同龄人里边很多孩子都几个了。
  刘松江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来刘松江家的房子就不是很够,两个弟弟也准备要成亲了,加上刘芬老蚌生珠,生了一个儿子刚刚满1岁。种种情况下,刘松江觉得自己要出去起新房,他在村较外围的地方划下了宅基地,靠着行军两年的军饷和一些积蓄起了一座“下山虎”,虽然没有很宽敞,小巧玲珑的很,但是也算是有家业啦!
  为了避开自己的哥哥,刘松湖和刘松河的亲事定在了明年的三月,刘父刘母拿出了大部分的积蓄给两个人也起了一座房子,正好两人一人一边,现在正在动工中,估计等到两人成亲之后就刚好可以住进新房了。
  现在正是六月中最热的时候,林秀卿正坐在天井的树荫下绣着鞋面,这是要备着成亲的时候用的,“秀卿,你那天给的澡豆真好用,你怎么会这个?”王怡跟林秀卿感情一如既往的好,两人经常在一起聊着一些话题。她不太会绣花,但是做鞋子却很好,她正帮着秀卿纳鞋底。
  “这是我在书上看到的,是松江哥哥送的那本《异域杂记》里看到的方子,我也是照着做而已!”刘松江在得知自己的小未婚妻喜欢读书之后就搜罗了一些杂记给她看,而这些杂记里有很多的是穿越前辈留下的痕迹,虽然有一些被人为地抹杀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保存了下来,这些也让林秀卿受益匪浅!林秀卿这几年借着这些书弄出了不少好用的小玩意,什么婴儿车啊,香澡豆啊,桑葚酒啊,虽都是一些赚不了大钱的玩意,但是却方便了家人的生活,她还时常把那些杂记当成故事讲,也算丰富一下家人的精神生活啦!
  “这书真好,教的东西也好有用!”王怡一脸羡慕,盯着那本书都有些移不开眼了,因为王怡自己不认识几个字,也不喜欢看书,她对于林秀卿能够看懂这么多东西,做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有用的小玩意很是羡慕呢!
  刘红雪从厨房里出来,看见凑在一起叽叽呱呱的两人,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自己在厨房里忙这忙那,也不知道来帮帮忙,只知道凑在一起瞎聊。其实她是有些不满,她觉得她自己做牛做马的伺候一家人,而小姑则是在一边等着被伺候,那也就算了,现在连王怡也是没有眼色不知道帮忙的,她觉得委屈极了,偏偏自己的相公又是个顾着家人的,很是疼爱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对这些事一直都是无视的,也不喜欢她太过计较,她既觉得委屈,又有些不忿。
  其实她也不想想,林秀卿再有一个月就要嫁了,当然要养着些,这也是惯例了,而且作为女儿和她当媳妇的自然是不同些的。而王怡是年前刚刚进门的,厨房的事她不是很精通,也没有经验,但是地里的活她是能帮上忙的,刚刚过去的农忙她就帮了大忙,而红雪自己则是不会种地只能在家忙活的,还觉得自己重要极了。
  要说红雪其实也是个好姑娘,但是好姑娘当了媳妇之后不知道改变自己的心态,总是等着想要别人哄着,想要得到优待,怎么可能得婆婆喜欢呢,再说了,她到现在都还没有孩子,林母已经是有些不满的了,性子又有些斤斤计较,当然不会给她什么太好的脸色啦。
  不过住在一起,自然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有不满,而不满积多了就成了矛盾了,就容易吵架伤感情。
  秀卿看见自家大嫂那个样子,心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就跟前世的大嫂二嫂一样嘛,各种的想要做最好的,比与丈夫之间的感情,比婆婆的喜爱,比身材,有了孩子之后比孩子。她想,也是时候劝劝自己的爹娘,让两位哥哥分家出去了,家里的家底也不少,给两个哥哥都盖房也是可以的,大不了盖得小些!省的住在一起矛盾多,只留壮灿也是好的,就算到时候壮灿成亲生子,也能够住的开!
  红雪把菜端到天井的桌子上,嚷嚷道:“来吃饭!”声音里带了些不满,然后就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
  林秀卿看她这样,也不想说什么,走到父母的房间,“爹爹,姨,吃饭啦!”她一进门,就看见爹娘坐在床边,像是在整理东西,她走了过去,看清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在整理家里的钱财啊!
  “爹爹,你这是要做什么?”林秀卿有些疑惑,怎么这个时候整钱。
  “我就是和你娘规整一下家里的钱,好好安排一下。我准备给你备上20贯钱当压箱银,然后拿出30贯给你的两个哥哥起房子,我总共就出这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