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福气绵绵 >

第69章

重生之福气绵绵-第69章

小说: 重生之福气绵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明算得上是“老夫老妻”了,但姜锦鱼还是没忍住,脸上红了一下。
  再扭头一看旁边伺候的几个下人,全都偷笑着转开了脸,姜锦鱼顿时脸上热得更厉害了,揪了一下顾衍的衣裳,“放我下去,都让人瞧见了……”
  顾衍浑不在意,眼神扫过周围众人,不必他开口,一个个全都躲开了,溜得比雪地里的兔子还快。
  “行了,现在没人看着了。”顾衍好整以暇道。
  姜锦鱼羞的脸上都要冒烟了,这叫什么,这就叫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顾衍一边抱着她往屋里走,一边道,“最近是不是清减了些?不习惯辽州的菜?”
  姜锦鱼也脸皮厚了,一路上都没半个人影,也不管是真的这么好运,还是方才被打发走的下人提前清场了,反正没看见就当没发生,她也难得自欺欺人了一回。
  “还好。”
  两人进了屋,迎面便瞧见了听见动静跑过来的瑞哥儿,眨巴着圆圆的眼睛,“唔”地思考了一下,仰头神色笃定道,“娘撒娇了!”
  他平时跟娘撒娇要抱抱,娘就会抱他;所以娘一定是跟爹撒娇了,所以爹爹抱娘了。
  不过小家伙心里挺佩服自家娘的,他可不敢跟爹爹撒娇,娘就是娘啊,果然比他们厉害好多!
  瑞哥儿敬佩地看着娘,眼睛亮亮的,纯真无邪的眼神,看得姜锦鱼待不住了,拍拍顾衍的手,示意他放自己下来。
  倒是瑾哥儿,打量了一眼爹爹娘亲,立马伸手拉着弟弟,板着圆圆小脸道,“跟哥哥走……”
  中午的时候,上的都是这边的农家菜,辽州的菜有个特点,做的比较粗糙,不爱在摆盘配菜上费太多心思,也不像盛京那样,一道菜四五十道程序,看上去是粗糙了些,但却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
  在府里的吃食都精致讲究,难得见到这种颇具野趣的吃食,锅边贴的玉米饼子,香喷喷又酥脆脆,满口的玉米甜香。鸡子烧板栗,板栗闷得烂熟软糯,一口咬下去香软甜糯。还有秋天那会儿存放在地窖里的冬菜,拿猪油那么一炒,绿油油的,又嫩又脆口……
  瑾哥儿和瑞哥儿吃的抱着碗不撒手,尤其爱那道栗子烧鸡,吃成个花猫脸了。
  吃过饭,姜锦鱼不敢让儿子们坐下,怕他们积食,又带着在屋里逛了个十来圈。
  底下农户送来一只小兔子,便索性把那兔子放在屋里,让两个小的追着兔子玩会儿。
  可惜玄玉大概是看不过小主子们追着只蠢兔子跑,一会儿就便那兔子撵得四脚朝天,然后眼神睥睨看着小主子们,仿佛在说,给你们逮住了,果然玩!
  小眼神实在霸气外露,惹得最喜欢玄玉的瑞哥儿抱住它一个劲儿的摸,摸得一身光滑的黑毛都乱糟糟的,配着那霸气睥睨的眼神,颇有些不搭。
  姜锦鱼在一边看着两个小的玩的开心,忽然想起什么,对顾衍道,“对了,有件事我忘了跟你说。上回去了寿王府,寿王妃问我,孩子启蒙老师可给找好了?若是没找着合适的,不妨送到王府去,让王府给世子启蒙的夫子一块教便是。不过,我没一口答应下来。”
  顾衍笑望着长子次子,见两人兄友弟恭的模样,心中很是满意,道,“瑾哥儿和瑞哥儿的夫子,我早就相好了。只等过了年,便让他们拜师傅。王府的夫子,自然是先紧着世子的进度,咱家两个又比世子小了一岁,胡乱放在一起启蒙,没什么必要。”
  当然,还有个原因,顾衍没直说。
  他也好,还是岳父大舅子也好,走的都是忠臣的路线,跟王爷走的太近,对他没什么好处。尤其是小孩子最容易出处交情来,寿王妃会这么说,只怕也是受了寿王的授意,想着提前把下一代的关系给处好了。
  不说顾衍没必要拿儿子去做人情,便是真的要让儿子去和谁处好关系,去抱谁的大腿,那也轮不到世子,没看太子年纪也不大麽。
  姜锦鱼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庆幸道,“幸好我当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是这个道理,咱家瑾哥儿和瑞哥儿年纪比世子小,真要一起学,反倒还要耽误了世子的进度,欠了人情不说,瑾哥儿和瑞哥儿还不一定能学得到什么东西。”
  顾衍是从来不怕妻子自作主张的,他素来很放心,寿王妃就是说的天花乱坠,妻子也不会随口答应下来,尤其是涉及儿子,更不可能一个人便做了主。
  在别庄玩了两天,再回到城里的时候,姜锦鱼还有点不太适应,觉得还是那没什么下人,只有他们一家人的简陋庄子自在些。
  不过日子还是要过的,尤其是他们这样的人家,更不可能关起门来过日子,该来往还是得来往。
  大约是顾衍接手了辽州事务的缘故,顾府的门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甭管是跟着他们一起来辽州的,还是辽州当地的官员,都爱时不时请她一请。
  一来二去的,各家便都很快熟悉了起来,官夫人们在一块儿,无非便是聊些家长里短的,谁家娶媳妇了,谁家嫁女儿了,都能当成新鲜事儿拿来议论议论。
  最近临近年关,官夫人们间倒是有了件新鲜事,还是陈夫人起的头,她笑眯眯道,“往常到年关的时候啊,我们这些子府上,便会出个百十两银钱,做些施粥送粮的事。不过今年王妃娘娘在,那看不如由王妃娘娘来主持?”
  这话陈氏也不是瞎说的,以往都是她牵头,如今王妃在,她当然不好再做这个牵头人。不用别个提,她自己就先把位置给让了出来,就连寿王妃都不得不受她这个好。
  寿王妃含笑道,“这可是好事,还是陈夫人你想的周道。”
  陈夫人立马笑眯眯的,丝毫不揽功劳,谦虚道,“不敢当,这有什么周道不周道的,便是我不提,王妃娘娘菩萨心肠,也是爱做这善事的。”
  施粥是件能博美名的好事,寿王妃记下了陈夫人给的这个好,也投桃报李道,“兹事体大,我想着,这施粥是件好事,今年不如便多弄些粥铺,那些子偏远的乡下,也让人去送粮。我初来乍到,之前也未做过,不如便由陈夫人、姜夫人跟我一同来主持这事。在座的诸位呢,也都替我参谋参谋,有什么好主意啊,尽管来同我说。”
  陈夫人一听喜滋滋的答应下来,“蒙王妃瞧得上,我必定全力以赴。”
  其余诸位夫人也明白过来了,王妃这是还陈氏一个人情,都很知情识趣,没人真来出主意。
  这施粥是好事,可抢功劳也要看有没有那个本事抢。再说了,王妃也乐意带着大家一起施粥,没必要找死跳出去。
  “王妃真是菩萨心肠……”
  “有王妃在,咱们辽州的百姓今年能过一个好年了,多亏了王妃……”
  一句句应和声中,突然冒出一句不大和谐的声音。
  尤倩笑眯眯站起身来,道,“我倒是有个主意,王妃听听可行不可行。”
  寿王妃脸上的笑都没变,倒是诸位夫人们心里念叨上了:这是哪里来的傻大姐?缺根筋吗?
  尤倩是打定主意要一鸣惊人,微微顿了一下,便侃侃而谈起来。
  “这施粥是一直以来便施行的,今年王爷王妃初来,自是要做出个新鲜的来,也好让百姓知道,王爷王妃都惦记着咱们辽州的百姓。施粥之外,不如再设一施衣的摊子,辽州严寒,冬日最是难熬,有了王妃施的粥,再穿着王妃赠的棉衣,百姓们定会感激涕零。”
  尤倩的话一说完,就等着众人对她这主意交口称赞,这还是她方才灵机一动,才冒出来的好想法。既然是要收买人心,当然是收买得越彻底越好。
  可她这主意一出,结结实实把屋里的人得罪了一半。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19…12…19 23:25:30~2019…12…21 22:30: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鱼非鱼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5章 蠢
  头一个得罪的便是陈夫人; 这事向来都是陈家和薛家带头主持的,这番她虽把事儿给让了出去; 但总归是念着; 寿王一行人迟早是要走的,等他们走了之后,这事还得陈家和薛家来。
  那尤倩出了这么个主意,一来是抢了她的风头,二来呢,也很明显,有句老话叫“斗米恩升米仇”。真要让王妃起了这么个头,赠棉衣物; 那往后等王妃他们一走; 他们再施粥时,不免要多费老些银钱。
  虽说都是做善事; 但谁愿意给自己找事?
  再一个便是在座的诸位夫人; 尤其是辽州本地的官员的家眷; 心里都把尤倩骂得狗血淋头了!
  你不过是在这儿待个几年,我们可是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扎根的。你嘴一张,好似心肠良善似菩萨,风头也出了; 名声也挣了,到时候拍屁股走人了,倒霉的还不是留下的我们?
  能参与到施粥这件事来的,基本都还是有些善心的; 只是做善事归做善事,每年多捐几十两一百两银子的,大家伙儿也能承受的过来,可真要豁出家产去行善,那也委实太为难人了些。
  尤倩尚且还不知自己,一张嘴便得罪了这么些人,还在振振有词道,“相信诸位都是菩萨般的人物,这施粥是救济百姓的大好事,妹妹在这里先抛砖引玉,捐五百两!”
  辽州当地的一位夫人嗤了一句,意有所指嘲讽道,“好大的口气,我还以为要捐多少呢。好歹也是侯府,总不能比我们这小门小户捐的还少吧?”
  旁边立马就有人同仇敌忾,煽风点火道,“宋夫人去年可是捐了六百两吧?还是宋夫人大气!”
  这宋夫人娘家也是个有钱的,自己带来的嫁妆便很有排场,虽说夫家官职不高,但每回募捐施粥的时候,宋夫人也都很是大气,很支持陈薛两家,在官夫人中也很有人缘,所以才敢当这个出头鸟,嘲讽尤倩。
  人家心里一点不慌麽!
  尤倩被臊得满脸通红,人家虽然没指名道姓,可这暗示都不用指名道姓,光是侯府二字,便跟一巴掌似的,直接呼她脸上了。
  偏偏她喊了五百两,人家宋夫人却是去年便捐了六百两,一开始就失了先机,现在就是把善款涨到七百两,也无济于事,这个脸都已经丢了个彻底了。
  见这边针尖对麦芒,寿王妃虽嫌弃尤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她到底是盛京来的,自己不得不开口替她解围,遂不冷不热道,“都是行善,各府量力而为便是,都是菩萨心肠,倒不必去那些个高低。”
  宋夫人倒也能伸能缩,见王妃一开口,立马应和道,“王妃说的是,量力而为便是,还是王妃有见地。”
  宋夫人不把矛头直指尤倩了,可尤倩的处境也没好多少,大家伙儿都不太乐意搭理她。
  可赠棉衣这事,却是没人开口应和了,辽州本地的家眷是不乐意给自己增加这么大的负担,至于盛京来的官夫人们呢,则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大想出这个风头。
  姜锦鱼见寿王妃面上也露出为难之色,显然有些心动,但也知道陈夫人等人的不乐意,一时之间做不出个决定来。
  “我有个主意,想说来各位听听,若是觉得不合适,便也直说无妨,不需介怀。”姜锦鱼淡笑着开口,道,“若是赠棉衣,眼看临近年底,一时之间未必能做得出那般多的棉衣。且棉衣不像粥,粥是男女老少都能喝,粮食也是男女老少都能吃,可棉衣却是款式大小皆不一,做起来更是麻烦。倘若送了不合适的,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既如此,不如便只做孩童的棉衣,皆做的宽大些,小孩子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农户家里一件棉衣穿个五六年也不罕见。这样一来也来得及准备,二来么,谁家都是紧着孩子的,这棉衣虽穿在孩子们身上,可暖的却是父母的心。”
  她刚说完,陈夫人立刻道,“顾夫人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们啊,也不是怕多出那么点银子,这么些年都下来了,还差那三瓜两枣的?实在是真正做起来太难了,只怕最后明明是一番好心,却把好事给办砸了。”
  见陈夫人表态,其余辽州本地的官眷也都陆陆续续表态。
  寿王妃本来就怕辽州这些官眷撂挑子,见这主意既让她的善举有别于以往,又让辽州官眷们心甘情愿接受了,也点头含笑赞许道,“的确是个好主意。”
  这么一来,施粥的事情便如此定了下来。各府都认领了一部分善款,甭管捐得多捐得少,都还算喜滋滋的,尤其是寿王妃那一句“量力而为”,大家伙儿更是没了后顾之忧。
  最后筹集的善款中,王府的数目是最多了,再便是陈家薛家,两家出的银子一样多,姜锦鱼没跟陈夫人争,给她卖了个好,屈居第三,剩下的大家便有商有量的,各府都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气氛很是和睦,看不出刚刚还针尖对麦芒的紧张氛围。
  施粥的事情商量好了,众人便都回了自家。
  尤倩回到家中,刚坐下,便看到贴身的丫鬟小心翼翼上来倒茶,看得她顿时一肚子气,直接掀翻了茶水。
  赵林是个重色的,但凡是家中稍有姿色的丫鬟,皆被他纳入囊中。尤倩刚进门时还好,她毕竟生得鲜嫩,赵林对她也有几分真心,如今是越发的原形毕露起来,而且只要尤倩一开口,赵林一句话便把她怼了回去。
  “谁让你无子!你没能给我生个儿子,总不能拦着不让别的女人给我生儿子。再说了,我虽碰了那丫鬟,可我没说要纳她进门啊,家里不还是你做主?”
  尤倩气了好几回,到后来也干脆自我安慰了,男人爱玩,她就是管得再紧,也没用。
  赵林在府衙无事,反正他基本就是个闲人,干脆懒懒散散提早回来了,进门便见丫鬟跪在地上,一边掉眼泪,一边捡碎瓷片,小模样还有点梨花带雨的美,顿时起了怜香惜玉之心,道,“小玉,别捡了,出去吧。”
  丫鬟小玉先是看了看主子赵林,又看了看尤倩,没敢起来。
  这落到尤倩眼里,便是这丫鬟与赵林当着她的面眉来眼去了,这让她如何能忍,气得脸都白了,咬牙道,“你倒是心疼她……”
  赵林花心惯了,不觉有什么,“没事找事,又怎么了?这是你的丫鬟,弄伤了手,不是没人伺候你麽。”
  尤倩气得笑出声来了,“你这是关心我?我看你是心疼这丫鬟伤了手,让你少了乐子吧?!府里那么多丫鬟,你睡谁不行,非要睡我跟前的丫鬟,诚心碍我的眼,恶心我,是吧?”
  赵林最烦女人嫉妒,见尤倩还来了劲儿了,更烦的很,扭头转身就走,“懒得理你,妇人善妒,家宅不宁,这话果真没错。”
  尤倩大声冲着赵林的背影嚷嚷,“你走!走的越远越好!”
  眼泪流了满面,舌根苦得发涩,她真的开始怀疑,自己当时是不是选错了?千挑万选选中了赵林,可赵林除了睡丫鬟,一事无成,她猴年马月才能做侯夫人?
  男人没用,让她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
  今日那些官夫人这么不给她面子,连个总兵的夫人都敢给她脸色看,还不是因为赵林是个废物!
  明明是她出的主意,其他人却都似笑非笑的看她热闹,可姜锦鱼不过是在她的主意之上说了些杂七杂八的话,众人就去拍她的马屁,这还不够丢人吗?
  要不是不能得罪寿王妃,她早就起身翻脸走人了,哪里还要坐在那里赔笑!
  尤倩越想越觉得委屈,气憋在心里无处发泄,躺在榻上流着眼泪,小腹隐隐作痛,她也没在意。
  忽的,刚进了门的嬷嬷吓得盆都摔了,哐啷一声,热水倒了一地。
  “有……有血……”那嬷嬷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