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长公主不想死 >

第45章

长公主不想死-第45章

小说: 长公主不想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是因为西北是他们张家的大本营,势力庞大,又倾尽全力保他,否则说不准会被逼着以死谢罪。
  所以这一回,贺卿特意召见了他,还替他将地方选在了小澜河一带。
  这里虽然也在大楚境内,但实际上已经很接近边境线了。而两国之间有不成文的默契,为了避免被对方的军队掳劫,边境线数里之内,都是“无人区”,只有军队巡逻,不许百姓前往。至于普通百姓定居及开垦田地之处,就更远了。
  西北的土地十分广袤,实际上会跑到这一带来居住的,都是那些日子过不下去又无处可去,说不准连户籍都没有的百姓。
  如此一来,掘开小澜河,被冲击到的无非是几个军队修筑的寨堡,以及极少数的村庄和田地。就算洪水凶猛,也最多只会影响到一县之地。
  当时这么做,虽然是为了尽量降低损失,但是贺卿也不确定换了时间地点,张抗是否还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所以当时她还若有似无地暗示了一番江南之事,又不敢说得太分明。
  结果布日古德偏偏选中了这条路逃离,而且还将自己数万大军带了过来,导致张抗陷入了同样的境地之中:不能放过敌人,又不能正面相抗,于是只好选择这种偏门的手段了。
  这个选择对贺卿而言自然是好事。她冒险选择御驾亲征,至此算是有了一个完满的结果。此战之后,无论小皇帝还是她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都会更加稳固。
  但对张抗自己而言就未必了。
  贺卿反手拉住张太后,“娘娘,这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张将军所为,虽然是无奈之举,却也着实造成了坏的影响,只怕会在朝中引起非议。若这样一位忠臣良将,为保大楚江山殚精竭虑,最后却落得个被夺官发配的下场,往后,谁还敢为朝廷效力?”
  张太后从狂喜的状态中回过神来,还有些无法理解,“此战不是胜了吗?而且是大胜,何至于此?”
  至于张抗所用的手段,大抵并未亲眼所见,张太后也就很难理解这个做法会造成的影响。就算觉得有些出格,但结果毕竟是留下了几万草原人,与之相比,任何手段都可以理解。
  “正因为是大胜,才会如此。”贺卿轻轻一叹。
  “这一战原本是要倾举国之力。虽然艰难,但朝中主战的文臣也好,西北乃至各地来援的将领们也罢,都将之视为最好的进身之阶。因为这么一场大战,往往耗时数月,战况复杂,各人分得的功劳自然就不会少。可是如今,草原人不过是围了银州和三河县,就连攻破榆林关,也没有真正正面作战。”
  本来接下来就该来一场最终决战,所有人也都在期待着,尤其是那位失了榆林关的马将军,估计迫不及待想要一雪前耻。可偏偏布日古德逃了,又叫张将军碰上。这最终决战成了他开河放水,一举击溃数万人,没别人什么事了。
  “于朝廷而言,以什么方式取胜,或许并没有分别,但是具体到每一位臣子身上,就不同了。这功劳太大,而且是他一人独享。娘娘试想,那些正等着捞军功的人,谁会愿意接受这个结果?”贺卿道。
  真要论功行赏,这一战只有张抗一个赢家,其他人都是尴尬的陪衬。他年纪轻轻,官位不高,就将所有人都压了下去,完全不符合官场的潜规则。但是偏偏从前那些暗中分润功劳的手段,又都无法对他施展。如此一来,自然有人要抓着张抗的小辫子,想将他一脚踹开。
  没了张抗这个蛋糕的拥有者,其他人一块儿分蛋糕就显得名正言顺了。
  这不是张抗一人之事,而是涉及到了很多人。所以贺卿所说的发展,一定会出现。
  张太后微微蹙眉,这段时间接触政事,她已经有了政治敏感度,“若是顺了这些人的意,处置张将军,往后谁还会为朝廷、为大楚、为陛下效死力?何况这些朝臣本就桀骜,难以压服,若是在此事上退一步,只怕往后,我们母子在朝中的处境会更艰难。”
  “娘娘所言极是,因此,咱们须得力保张将军。”贺卿微笑着点头道。
  “可是……这要如何是好?”张太后抬眼,期待第看向她,“真师可是已有了良策?”
  贺卿摇头,“这种事,想要左右逢源是不可能的。既然要保张抗,就势必要对上其他人,将他们都压下去。不过,有个好消息是,张将军出身的张家,乃是西北望族,世代从军守卫此地,在西北势力极大,可以借力。”
  在原本的轨迹上,没有皇室力保,张家占有西北这片贫瘠之地,还要面对异族侵扰,需要无数资源供养,面对其他势力联合施压,自是不得不妥协。但如今情势不同,保张抗就是保张家,想来他们必有决断。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现在是在西北,而不是京城。
  当初贺卿决定御驾亲征,朝臣中就有许多不同意的,都认为她这是胡闹。所以最后随驾的大臣虽然也不少,但大部分都没什么实权,被踢过来充数的,张太后为此还怄了一场气。
  但凡事都有利弊,如今贺卿想要做什么事,这些随驾的官员完全无法阻止,而京中的官员们则鞭长莫及。
  这样一来,掣肘尽去。
  只要在西北将张抗的事定性并且拿出最终的解决方案,纵然京中有所不满,又能如何?
  而借助这个机会,不但能够树立自身权威,也可以巧妙地从朝中夺取一部分话语权。
  “若能借此事拉拢张家,让他们站在陛下这一边,往后娘娘和陛下在朝中说话,就管用多了。”最后,贺卿用这句话说服了张太后。
  “如此,就依真师所言,此事交由你去操办。群臣面前,需要如何配合,你只管说来,哀家照做便是。”
  贺卿最喜欢张太后的一点,也是张太后与之前的林太皇太后最大的不同,就是她肯放权。决定了一件事要怎么做,不会中途犹豫反复,乃至直接翻悔。
  而得到了张太后的支持,她在朝臣面前的底气就更足了。
  一切就像她料想的那样,澜河之战的战果才刚刚统计出来,张抗本人甚至还没有归队,就已经有人上折子弹劾他了。这些奏章之中,甚至将他追击草原残兵至今未归也列为罪名之一,说是不服调遣、目无王法。
  贺卿都看笑了,直接将众臣召集过来,将这折子示诸众人,“大伙儿都看看,看完之后说说你们的感想。”
  众人传看完毕,均面面相觑,无人开口。这种事,心里如何打算是一回事,真要当众说出口,又是另一回事。原本他们是打算先上折子造势,然后再串联起大部分西北官员,联合施压,促成此事。
  却没想到贺卿根本不按套路来。一般而言,这种弹劾的奏折,前面几封都会被留中,只有事情闹大了,才会拿出来处理。然而贺卿竟然就这么亮出来了,他们准备好的后手,反倒都无法施展了。
  最后还是姚敏硬着头皮出列,和稀泥道,“掘开河道放水之事,的确有些不妥。但张家世代忠良,张将军更是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便是手段有些过了,也有可商榷之处。”
  贺卿失望地看着他,“那依姚相的意思,就是有功有过,功过相抵?”
  姚敏一个激灵,迅速清醒过来。
  虽然他并非随驾前来西北,但如今的局势,受贺卿辖制已成定局。他不是顾铮,没有那种周旋转圜的手段,经此一事之后,身上打上烙印也不可避免。而这烙印,姚敏看得清楚,与其说是保皇党、太后党,不如说是公主党。
  西北之战是贺卿履历上最光辉的一笔,她要携大胜之威回朝,必然不允许其中出现瑕疵。张抗的事,并非没有商榷的余地,但贺卿摆出这个姿态,就是要他来做选择。
  公主党也不是那么好做的,须得交上一份投名状。
  之前那番和稀泥的话,很显然并不得她的心思,接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变成了重中之重。
  是要顺应贺卿的意思倒向她,还是继续保持中立的立场,看看风向?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既然无可避免要被打上烙印,自然要趁着如今贺卿手中势单力薄,占据重要的位置。
  随驾前来西北的官员虽多,但实际上手握实权,能够对朝堂形成影响的,只有他一个。
  贺卿明显是要保张抗,此事若成,必然能够拉拢张家。届时文有自己,武有张家,她在朝中便自成一派势力。由此观之,站在贺卿这边,倒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至少这位行事有章法,有魄力。而且看她对张抗的态度,便知是个护短的。跟着她不会吃亏。
  姚敏性情圆滑,在朝中与诸多大臣交好,谁都不得罪,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想做一番事业。他与顾铮虽是友人,其实也是政治上的对手,而且自己还比顾铮大上十来岁。只不过顾铮如同皓月当空,令星辰失色,他那一点隐秘的心思也就始终被压制着。
  如今贺卿轻轻一撬,竟令他蠢蠢欲动。
  他最开始的设想是等小皇帝长大,但那时顾铮大势已成,他没有相争的机会。而今贺卿占着保皇党的名义,又在朝中根基浅薄,无人可用,只能倚重于他,形势反而比预料的更好。
  这么一想,姚敏便转过了心思,连忙摇头道,“臣的意思是,瑕不掩瑜。张将军固然有所不当,但于国有功,当以优抚为主,免得寒了功臣的心。”
  这一句话,其实已经替这件事定性了。张抗既然是功臣,又如何能治罪?
  最多是贺卿申斥一番,叫他以后行事之前多做考虑,不要如此冲动莽撞罢了。
  贺卿不由点头,这个姚敏实在比设想的还要上道。她本以为最多能让他不偏不倚,自己只需对付其他各怀心思的官员,却不料他直接作出了选择。
  “正是如此。张将军追击敌人在外,尚未归来,可谓为国事奋不顾身,诸位大人食君之禄,不思报国,却只知在背后非议他人,莫不是朝廷俸禄给得太多,你们的日子太安稳,才会无事生非?”贺卿转过头看向其他人,脸色便冷了下来。
  这番话着实不客气,固然有人因此羞愧,但更多的却是恼羞成怒。
  有官员迈步出列,不看贺卿,倒是对着张太后道,“太后娘娘明鉴,臣等亦是为朝廷考虑。开河决堤,所影响的不是一人一家,而是一州一县数以万计的百姓。若是不严加惩处,往后将领们为求功劳,人人争相效仿,只怕会生出大乱!”
  张太后想了想,竟是十分认真地道,“若是效仿之人如张将军一般,以五千人面对十倍于己之敌,开河决堤亦无可厚非。”
  “正是。若再有如张将军者,陛下和太后娘娘必然论功行赏。可若有人浑水摸鱼,在敌我并无人数悬殊的情况下,只为贪图军功便胡乱开掘河道,自然有国法处置!”贺卿道,“岂可一概而论?”
  之后,贺卿又针对那封奏折上罗织的罪名,一条一条驳斥过去,将所有人说得哑口无言。
  不过这还不够,她要借着今日,将张抗的功劳定下来,免得又有反复。
  因此,见众人都不说话了,贺卿才道,“张将军临行之前,我曾召见过他。他言说猜测布日古德很有可能会选择走小澜河这条路,并立下军令状,要为朝廷拦截之。若是叫草原人就此逃回,接下来恐怕西北再无宁日。因而我授他便宜行事之权,若事情紧急,可自行处置。”
  “如今张将军果然不负我之所望,取得大胜,乃是我大楚之幸,可保西北至少十年无忧,功高盖世,正当论功行赏。如若谁心中不忿,所有责任,我一力承担!”
  她说完之后,目光扫视着在场所有臣子,“可还有谁有异议?”
  话说到这个份上,自然不会有人再触她的霉头。西北大胜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张抗如何且不论,力主御驾亲征的她必然是有功的。看太后的意思,也是全然信任,绝不可能处置她。既然她肯替张抗担责任,众人自然无话可说。
  便是再不忿,也只能在心里盼着有朝一日太后和皇帝不再信任她,行那清算之事。
  “既然都没有异议,那就请姚相着手草拟封赏的旨意,免得夜长梦多。”
  “夜长梦多”这四个字,贺卿发誓自己只是随口一说。然而姚敏这边还没有进展,第二日,便又传来消息,说是张抗捉住了布日古德!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下意识地再三确认,才敢相信竟然是真的。
  冷兵器时代的战场,虽然足够混乱,但其实只要不是刻意屠戮,一场仗打下来,死亡率并不会太高,倒是伤者不少。而更多士兵,其实是死于受伤之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这个破伤风都能要人命的时代,战场上造成的伤口,带来的死亡率高得惊人。
  俘虏同样也不会太多。因为一旦战阵溃败,士兵们就会四散而逃,等追兵过去之后,再小规模地集结。如果有身份足够高的将领出现,很快就能形成新的队伍。
  而将领,尤其是高级将领,是很少会被俘虏的。因为一军之中,最精锐的士兵,往往都是将军们的亲卫。而战场上,亲卫是绝不会离开将军的。有那么多人护持,即使战败也可以及时撤退。所以他们或许在乱军之中受伤乃至中流矢而亡,但很难被抓住。
  而一旦将领被抓住,对士气的打击也可以说是致命的。
  所以张抗抓住了布日古德这位铁狼王,效果不亚于他开河冲垮了五万人的军队。虽然铁狼王对草原的掌控,不可能像中原帝王那么深入,但他被抓住,于草原人而言,必然是巨大的耻辱,会让他们很长时间内被大楚压得抬不起头。
  这样的事,竟然真叫他办成了!
  对张抗而言,能够抓住布日古德,运气占了很大一部分。
  布日古德选定了决战之地,要将张抗引过去,张抗又不傻,怎么可能发现不了?毕竟他率兵追击敌人,是为了躲一躲烦心事,并不像布日古德那样有执念。
  所以在察觉到不对之后,他便停了下来,预备打道回府。
  这会儿已经深入草原了,布日古德如何会放他离开?结果竟然变成了张抗带着人在前面逃,布日古德率军在后面追击的局面。
  意识到对方颇有不死不休之意,张抗便开始思索脱身之法。这里是草原,大楚的军队出于谨慎考虑,很少会进入其中,所以等待援军是不可能的。倒是布日古德那边,溃散的草原逃兵慌不择路,会选择朝着草原跑。时间长了,他就可以收拢更多残部。到那时,张抗的处境会相当糟糕。
  必须要设法解决掉他,不能继续这么绕弯子。
  谢天谢地,行囊之中还放着之前用剩下的几个炸-药包。因为这东西太紧要,张抗不敢假手他人,只能放在自己的马上,竟然一直带到了这里。
  于是他找了机会,将炸药包埋下,而后费了不少功夫,才设法引布日古德进入陷阱之中,一举引爆。
  炸药的威力虽然强大,足以炸毁坚固的城墙,但是面对数千人的骑兵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过张抗要的,只是制造混乱,趁着对方人仰马翻,乱作一团之际,他带着骑兵来回冲杀了两个回合,就将这支令人闻之色变的草原骑兵给冲散了。
  不过骑兵的麻烦之处,就在于打不过还可以跑。于是等草原骑兵们安抚好自己被爆炸吓住的马儿,见局势已不可为,便四散而走。张抗也不去追击,等他们走远了,才开始打扫战场。
  谁知布日古德为了提振士气,追击他的时候一直身先士卒,因此是第一个踩入陷阱之中的,爆炸发生时,他和身边的亲兵自然也就受到了最大的冲击。战马在惊慌之中,将不少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