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长公主不想死 >

第49章

长公主不想死-第49章

小说: 长公主不想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要给这个问题寻找一个答案的话,贺卿觉得不是工业革命,不是科学技术,不是政体有多优秀,也不是社会变得昌明,而是化肥、农药和高产的种子。
  一旦粮食产量提升,农业产能过剩,粮食的价格就会大幅下降到所有人都能承担得起的程度。于是自然就会有更多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去发展工业,钻研科技,经营商产。
  “盛世无饥馁”,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
  只不过,对于现在的大楚而言,要达到这一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过只要有了基础,这些事完全可以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翻开脑海中的那份记忆,从六几年饿死数万人的三年困难时期,到零几年废除农业税,也不过是四十年时光。
  换到大楚,因为基础更差,或许这条路会更漫长更艰难,但即便她有生之年看不见,贺卿也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
  不过眼下,也不是没有解决这个“干弱枝强”的局面的办法。
  贺卿拿出另一封奏折,“其实顾相对此事,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案。娘娘请看这封奏折,便明白了。”
  张太后接过去翻看,却是一封顾铮请求解除海禁,重新开海的折子。她有些意外,“这如何能解决江南之事?”
  虽然张太后不懂政策,却也知道,海禁已经算得上是大楚的国策,由太祖皇帝钦定的。如今要改,只怕朝中的阻力会非常大。但她没有因此就直接反对,而是选择去了解其中的因由。
  毕竟顾铮和贺卿都选择开海,必然有其必要性。
  “此事说来可就话长了。”贺卿笑道,“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先弄清楚一些别的问题。”她想了想,让内侍去取了大楚江山图过来。
  这是整个大楚的地图,因为绘制得十分详尽,因此尺幅也非常大,御案上竟铺展不开,于是又搬了别的桌子来,这才将之完全展开。
  张太后还是头一回看见,对着这幅地图,不由失神,“这就是大楚?”
  数万里锦绣江山,属于贺氏皇族,属于她的儿子!
  “娘娘先别急着高兴。”贺卿挥手让其他人退下,走了回来,随手取了一张白纸,按比例将“大楚”缩小在了这张纸上,只占了很小一部分地方,而后她便开始在这张纸上延伸绘制,“自前朝丝绸之路断绝,中原的消息便闭塞了许多。不过按照汉唐史书记载,我大楚周边,其实还有许多国家。”
  西北有匈奴,大宛,车师,康居,安息,沙陀,突厥,回纥,大月氏,大秦……西南有大理,安南,占城,交趾……东北有高丽,新罗,室韦……就连东南临海,也有琉球等诸多岛国。
  这些大大小小的国家,所占的土地面积加起来,并不比整个大楚小。
  “这还只是我们所知的,而前人不曾去过的远方,想必一样有人生活在那里,建立起我们不曾听过的国家。”顾铮将整张纸圈起来,“如此一看,大楚在其中不过占了一小片地方罢了。”
  张太后看着这张纸,沉默不语。还没来得及全情投入“天朝上国”的喜悦,就又被泼了一盆冷水,她的心情之复杂可想而知。
  贺卿继续道,“娘娘或许会以为,这些不过是猜想和推测,未必是真。但是我要告诉娘娘的是,目前为止,已经有实证,可以证明这世上有比地图上所知的这些国家更远之地。”
  之前绘制时她刻意控制,只用了上半张纸,这会儿她将笔挪到下半张纸,圈下大片土地,“他们来自这里。”
  “他们?”张太后疑惑地反问。
  贺妤打开抽屉,从中取出一只红木盒子,在张太后面前展开,“这是在西北时收到的密折,娘娘先看一看。”
  这封奏折同样是顾铮上书,说的内容却完全出乎张太后的预料。原来大楚官方的海禁好似十分彻底,但实际上,却有无数人在偷偷走私。而为了掩饰自身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与海盗勾连,或是索性培养出一支属于自己的海盗团队。
  张太后记得,太祖当年禁海,原因之一就是海盗横行,导致沿海一带深受其害,民不聊生。
  如果这些海盗背后居然有人支持……要知道,海盗不但有船只,而且还有武器,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一支战斗力相当强大的私兵。
  “这些消息太过惊悚,不宜公开,因此我暂且按下了。”贺卿道,“顾相在江南,已经将个中情形调查得差不多了,等他回京之后,再设法处置处置。”
  张太后点头,继续看下去。却原来这些海盗所做的营生,多是将国内的茶叶、丝绸和瓷器以及盐等物品走私出去,贩卖给外面的人,从而换回金银、宝石以及贵重香料。而宝石和香料,又可以在国内卖上大价钱。
  如此循环往复,滚雪团一般,累积起了十分惊人的财富。
  张太后不久之前还在为江南的世家大族太过富庶而操心,这会儿就愕然发现,之前自己以为很多的财富,其实也不过尔尔,与走私的利润比起来还差得远。
  只不过这种财富见不得光,所以也没有显露在表面,很难被人察觉罢了。
  但是比起财富,还是那群海盗更令人心惊。他们手里有人有武器,战斗力强悍,完全相当于一支不怎么正规的军队。对朝廷而言,这才是威胁最大的部分。因为禁海的缘故,大楚连像样的水军都没有,根本无法制衡他们。
  张太后这么一想,不免心下惶惶。
  她一方面眼热海贸走私的利润,若是归属国库,那么朝廷就再也不会为缺钱而发愁了。但另一方面,又觉得海洋果然危机四伏,一旦开海,岂不是又会置沿海普通百姓于水火之中?
  但更多的,则是对这些海盗以及他们身后那些大家族的不忿。
  身为大楚子民,他们所做的事,已经当得起“大逆不道”四个字了!
  张太后按捺着心头的情绪,继续往下看。顾铮在奏折之中说,自己派了人潜入海盗之中,上了他们的船,九死一生,才打探到了具体的消息。原来他们出海之后,或是去琉球,或是去安南占城等地。不过与他们交易的不是这些地方的本地居民,而是一些长相奇特,发色瞳色都与中原人迥异的异邦人。
  这些异邦人,就来自遥远的欧罗巴大陆。
  那是一片与大楚所在的地方一样广袤的陆地,有着大大小小无数个国家。在那边,目前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代,无数冒险者(根据顾铮推测其实就是欧罗巴的海盗)驾驶着他们的船只,航行整个世界,不断的发现新的陆地、新的宝藏。
  这些船只带来了欧罗巴大陆的物资,与大楚的海盗进行交换,再将之运回去。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其实也很渴望进入大楚,在大楚取得一片土地,用于交易。只不过碍于朝廷禁海的规矩,只能占据沿海一些岛屿,不能上岸。所以交易也只能披着海盗的皮来进行。
  但实际上,沿海许多官员对此都心知肚明,甚至心照不宣地为他们提供方便,以此换取巨额的“孝敬”。
  这封奏折,完全验证了贺卿那个“世界之大”的猜测。原来在海域之外,还有这么宽广的天地!还有那么强大的国家!那里财富遍地,但又危机重重。
  张太后的心被一种奇异的感受所撅住,似是兴奋,又似是惶恐。她再去看纸上被贺卿单独圈出来的那片地方,不由神色复杂,自语一般问道,“这就是欧罗巴大陆?”
  “我们大楚看似富足,其实究竟是什么样子,娘娘再清楚不过。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不与外间交流,早晚会没落下去。而这些异邦人却原来越强大。娘娘应该能够想到,届时会发生什么。”贺卿道。
  人心同理,张太后自然能够猜到之后的走向,“他们现在想上岸,朝廷不许,便只能待在海岛上。可一旦知道国内空虚,说不准就要强抢了。”
  那时如果大楚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恐怕覆亡也不过在旦夕之间。
  理智上张太后知道那一天应该很久之后才会到来,但这并不影响她生出惶恐和迫切的心思。毕竟这天下是大楚的天下,是贺氏的天下,是她的儿子孙子和后人的天下。
  自家的东西,怎么能容忍别人觊觎?
  “所以,如果不想面对那样的结局,我们不能继续被动地等下去,而是要主动做出一些改变。”贺卿道。
  “开海。”张太后再说出这两个字时,感觉已跟之前大不相同了。
  她深刻地明白了这件事的必要性以及迫切性,比任何事情都更紧要。毕竟如江南那些事情,说破了天也不过是大楚内部的事务,最多像是身体长了一个脓疮,只要挤了就会好。而外面的危险,却是一柄柄刺刀,随时都能要命。
  当然,还得防着江南那些大家族与异邦人勾连到一起去。
  不过道理虽然是这些道理,张太后如今开拓了不少眼界,在这些事情上都能够想得明白,但是具体该做些什么,又要如何运作,把这件事情真正做起来,她却还是不明白的。
  毕竟任何一个决策,都不是一拍脑门就做起来的。要说服朝臣,要选派能人,要制定规程,确保这过程中不会出任何纰漏……
  贺卿点头,“但是在解除海禁之前,还需要先训练水军,确保我大楚有一只能够纵横海上,让所有人忌惮的军队。如此,才能震慑住所有敌人,让他们老老实实按照我们的规矩来办事。”
  “此事的紧要,我已尽知了。”张太后不由感慨道,“幸而有真师在,又有顾先生这样的能臣,否则哀家与陛下危矣。”
  贺卿闻言笑了起来,安抚道,“娘娘也不必紧张。我们所说所想的这些,其实都是危言耸听,一时半刻还不会发生。如今西北已经安稳了,其他地方不足为虑。顾相又整顿了江南,只要建立起水师,将海外贸易收归朝廷掌控,至少可保我大楚百年兴盛。”
  这最后一句话,她说得十分肯定,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样的未来。
  张太后看着她,不由生出了一种十分奇异的感觉,好像贺卿所见的这个世界,与自己是不同的。
  她无比庆幸自己当时选择了跟贺卿交好,之前几件事里,也都选择了相信她,支持她。否则面对这层出不穷的事情,只怕早就已经慌了手脚。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张太后也不是没有过顾虑,甚至对贺卿起过疑心,担忧她掌控朝政之后,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便会与自己母子离心,将来擅权弄国,不肯还政。
  毕竟贺卿的厉害,她是亲眼所见,就连整个朝堂,也由着她拨弄。若她真要这么做,她和陛下根本无计可施。
  但是此刻,听到贺卿说出“百年兴盛”这四个字,张太后才意识到,对方的眼界已经远超自己预料。朝中的这一点纷争,根本没有被她看在眼里。
  她无端生出了一个可以称得上荒谬的念头:就算那一日贺卿真的对她和小皇帝下手了,也是因为她做的事情是对的,是对大楚有利的。
  虽然即使如此,张太后也不会妥协,更不会放弃本该属于儿子的一切。
  但贺卿不是鬼蜮伎俩之人,不会对大楚不利,到底也可算得上是一点安慰了。
  此刻,她看着黑却能够,脑海中种种念头缠绕,闹纷纷的,她好像产生了一种难以控制的冲动,但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到底是想做什么,只好这样怔怔地看着贺卿。
  直到贺卿发现了她的异常,有些惊讶地转过头来,问道,“娘娘怎么这么看着我?”
  张太后脑子里那个本不甚分明的念头,忽然就清晰起来了。
  她突兀地抓住了贺卿的手,紧紧地握着,第一次直呼了她的名字,“贺卿,”她的心怦怦跳着,紧张得身体都在微微颤抖,“贺卿,你,你跟我保证,你没有夺权的意思,也不会效仿武皇,将来这江山还会交还到我儿手上。”
  “这是怎么了?”贺卿莫名其妙地看着她,“娘娘……”
  “你说!”张太后紧盯着她,“你说了,我就信。”
  贺卿有些明白了,张太后或许是被她畅想的蓝图惊吓到了,怕她为了能够确保大楚朝着那个方向走,自己上位当女皇?
  但贺卿还真没有过这样的打算,在她想来,这件事情并非自己一人之力,需要几代人逐渐完善。所以就算她当了皇帝也没有用,倒不如好好教导小皇帝,让他继续顺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何况有的时候,身处那个位置,受到的掣肘反而更多。
  于是她立刻点头道,“我保证,等陛下成年,我就功成身退,将这江山交还给陛下,请娘娘放心。”
  她说着又不免失笑,“其实如今我也没有专权的意思,凡事还是会跟娘娘商议。更何况,还有顾大人和一干朝臣在呢!”
  张太后闻言,也慢慢冷静了下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朝贺卿笑了笑,恢复了平日的态度,“哀家方才是太激动了。不过你这个保证,我不会白要。我也向你保证,在陛下长大之前,朝政上的事,我们母子不会插手,都交由你来主持。我相信,你不会做不利于大楚的事。”
  贺卿闻言不由动容,权力这种东西太迷人了,古往今来,人人都在为它争来抢去,张太后能够表这个态,无论真心还是假意,无论以后能否继续保持这份本心,都实在难得。
  她不由站起身,郑重地朝张太后行了个礼,“多谢娘娘,贺卿必不负所托。”
  “还有一事,”张太后似乎也觉得自己的要求太多太过分,不由微微红了脸,但还是道,“我知道你必然会很忙,但若是能抽出时间教导一下陛下,叫他知晓这些道理,就更好不过了。也免得他不懂事,将来误了大事。”
  她这么说自然有私心,但也的确也是为了大楚的将来,贺卿点头道,“自然。”
  张太后不让她靠近小皇帝,她就疏远。但张太后若是不介意,那么为自己的种种理念培养一个继承人,也未尝不可。
  但是不得不说,在这一次交心之后,贺卿跟张太后的关系才真正达到了亲密无间,说话做事也不需要像之前那样有那么多顾虑,的确是方便了许多。
  她却不知道,张太后并没有满足于那些口头的承诺。
  虽然目前而言,是她和小皇帝更依赖贺卿,但好歹从身份上来讲,她是太后。而贺卿的身份,却不能为她带来足够的保障。
  张太后不去想那些大道理,但每个人活在世上,所在意的,无非是那几样东西,权势名利。
  她要求贺卿将来把手中的权柄交还给儿子,自然要给她一些别的作为补偿,同时也是向所有人昭告和彰显皇室对贺卿的看重。即使贺卿并不需要,她做了也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于是张太后背着贺卿,私下找见了宰相刘牧川。
  “启禀太后娘娘,这一次西北之战,所有的封赏都已发下去了。”刘牧川正襟危坐,回答了张太后的问题。
  虽然不明白张太后为什么要私下找他问这种小事,但这个问题也不需要明白,只要回答即可。不过,他还是不免在心里猜测,难道这是张太后要插手朝政的信号?若当真如此,那位真师的处境就会显得尴尬了。
  不过张太后接下来的话,就让他推翻了自己的猜测,“其实这一战,还有个最大的功臣,未曾封赏。哀家一想起来,这心里就难以安定,因此才请刘先生过来,讨个主意。”
  刘牧川立刻明白了她的话中之意,“太后娘娘说的,可是慧如真师?”
  “正是。”张太后点头,“这一战,多赖将士用命,顾先生又在江南筹谋到了充足的物资,可是若没有真师力主御驾亲征,又提拔出张抗这一员虎将,战事未必会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