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长公主不想死 >

第86章

长公主不想死-第86章

小说: 长公主不想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言一出,众人均是眼睛一亮。
  这话听起来跟江南没有太大的关系,实际上却是真正釜底抽薪,解决江南问题的办法。
  江南如今颇有“自重身份”之意,无非是因为地位特殊,无法取代罢了。可如果别处也有出海港口,它的重要性就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广东,这里距离南洋更近,由此出海,便可减少三五日的航程。许多商人必然都会选择这里,减少在海上漂泊的时间,毕竟海上航行风险太大,暗礁、风暴防不胜防,还要受到风向影响。
  如果建立了新的港口,三足鼎立,便可以给江南这边提个醒,让他们知道自己并非不可或缺。
  而且这样一来,又能带动广东福建两地经济发展,不使江南一家独大,可谓是一举数得。
  众人纷纷复议,贺卿便将此事交给了政事堂来完成,并且做了一点补充,“等再进行一两次海贸,或许可以开放琉球、琼州等地为商埠,允许与我大楚关系良好的国家在此停靠船只,进行贸易。如此一来,省了众多商人出海之苦,想来会有更多人能得到便利。”
  毕竟,只有大商人才能进入商队,买船出海,那些赚个辛苦钱的小商人们没有这样的家底,这就是他们的机会。
  “殿下圣明。”
  商量完了这两件事,贺卿便提起昨天跟黄修说过的事,“如今海贸发展迅猛,往后必然会与更多国家建交。一旦开放商埠,必然有各国船只与使团前来。从前管理这些事务的是四夷馆,如今看来,却是有些不够用了。”
  说到底四夷馆之前的管理范围只是大楚周边小国,而这些国家多是大楚的属国,彼此地位不同,大楚只需要派遣低阶官员就可以将事情办好。而且因为交通不便,路途迢迢,各国也很难来大楚朝觐一次,多是几年才会派遣一次使臣,人数也不多,需要管理的事务极少,一个四夷馆便可完成。
  但现在,与大楚建交的国家将会越来越多,四夷馆就有些跟不上了。
  因此当贺卿说自己打算将四夷馆从礼部独立出来,成立外交部时,尽管礼部尚书的脸色很不好看,但还是点头应了。即使明知道这是分他权,也没有任何办法,毕竟这是大势所趋。
  但对于外交部的官员任命,朝臣们就有不同意见了。
  贺卿提议的由宗室挂名尚书,由黄修担任一位侍郎,遭到了所有人的抵制。
  理由也是现成的。
  虽然从近年来贺卿的做法便可看出,她打算提高宗室的地位,让他们有限度地参与到朝政中来,而之前朝臣也没怎么反对,但那是因为皇家科学院不涉及政事,可外交部就不一样了。
  毕竟与其他国家的邦交本来就必须非常谨慎,若是负责人的身份太敏感,一不小心就是个通敌卖国之罪。宗室作为使团出使也就罢了,直接管理这摊子事,很显然并不合适。
  黄修一介内侍,虽然出海有功,但贺卿尽可以恩赏各种体面,但这种举足轻重的官职,他们不认为他能胜任。
  这些斩钉截铁的反对之声,让贺卿非常意外。
  眼看一时半刻不能劝服众人,而她也不想改主意,贺卿索性宣布散会,让众人回去再仔细考虑一下。
  顾铮照例留在最后,见贺卿仍旧皱着眉头,便问,“阿卿是否还在为外交部之事烦心?”
  贺卿抬起头看向他,目录不解,“以宗室为尚书,不过是挂个名,并不负责具体事务,至于黄总管,他功劳赫赫,又是大楚目前对海外异邦最了解的人,做个侍郎不过分吧?”
  “当然不过分。”顾铮轻声道,“殿下是当局者迷,并未想过,朝臣们反对的并不是这个建议本身。”
  “不是这个建议本身?”贺卿微微一怔,继而恍然。
  也许是这段时间太顺利了,她所推行的事,总能在朝堂上顺利进行,所以她也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事情本身上,很少去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竟然犯下了这样浅显的错误。
  朝臣们反对的,的确不是她要任命这两人的事,而是由她来任命这件事本身。
  不是不能让宗室和内侍立于朝堂之上,但不能是贺卿来提议,因为这是政事堂的职责范围。即使贺卿代行皇权,亦不能轻易挑战。这触及到了相权与皇权之争的红线,是立场问题。所以在政治斗争上十分敏锐的朝臣们,难得地站在了统一战线上,没有一人赞同。
  朝堂斗争不外如此,虽然可能在局外人看来这种争斗毫无意义,可身处其间,这却是保证各自权柄,让朝堂处于平衡之中的最好方式。上千年来,皇权与相权就是在这样彼此争夺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平衡,才能安稳地治理好整个国家。
  顾铮见贺卿已经想明白了,便道,“阿卿若是愿意,可以将此事交给我来运作,最后的结果必定能让你满意。”
  贺卿闻言若有所思,“朝堂上的斗争与平衡,的确是我忽略了。只是这制衡之道,突然耗费精力,实在是于事无补,叫人提不起劲来。”
  顾铮道,“阿卿若是不想管这些事,尽可交给我处理。”
  “经玉声提醒,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贺卿闻言眼睛一亮,看着顾铮道,“往后咱们在朝堂上,或许可以不必总保持一致,做出意见不和的样子。再有这样的事,也好从中转圜,玉声以为如何?”


第126章 一片赤忱
  这提议让顾铮不由一怔。
  但他很快反应过来,这倒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如此一来,不必将精力空耗在政治斗争上,而可以去做一些更有建树的事。
  其实只要不是一心玩弄权术的人,但凡心中有一点政治抱负和理想,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谁又会真的喜欢卷入无休止的斗争之中呢?这种徒然内耗的事,根本毫无意义。
  贺卿的提议虽然有些天真,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朝廷陷入党争的漩涡之中。
  虽然要达成此事,必然十分艰难,但顾铮愿意跟她一起努力,营造这样的局面。
  所以他很快回过神来,微笑颔首道,“臣必竭尽全力,如殿下所愿。”
  但下一瞬,他抬起头来,脸上一本正经的表情就消失了,转而变为带着笑意的调侃,“可,阿卿要怎么谢我呢?”
  “谢你?”贺卿有些不解地反问。
  “自然。”顾铮微笑地看着她,“阿卿私底下不愿与我亲近也就罢了,可连明面上的默契和与配合都要刻意扭转成对立,却实在是令我伤心,难道不该给我补偿?”
  这自然不是顾铮的心里话。说实话,对他来说,只要是跟贺卿合作,以什么样的方法倒没那么重要。默契配合固然很好,但刻意营造出来的敌对,却也别有风味。况且,这种“全世界都以为我们敌对但其实我们很好”的隐秘感,同样令人兴奋。
  但顾铮却不会让贺卿知道自己的这种想法。
  倒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两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比之从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却距离顾铮所想的亲密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借着这个机会,顾铮自然希望能够让贺卿对自己更亲近些。
  这种不与她外道的调侃,便是能拉进彼此关系的方法之一。
  贺卿眉梢微动,却是答非所问道,“我并未不愿与玉声亲近。”
  虽然没有回答,却比回答更令顾铮欣喜。他视线在贺卿身上一扫,看到她身上的衣物和头上的发簪,不由点头道,“是我的错,误会了阿卿。”
  这么爽快的认错,让贺卿有些意外,一抬头就对上了顾铮灼热的视线。她立刻避开了去。
  顾铮道,“这套衣裳穿在阿卿身上,果然如我设想中的一般好看。回头有空,我再令人多制几套送来可好?”
  “尚衣监里还有几个人,这样的小事,不必劳烦一国宰执罢?”贺卿又立刻将视线掉转回来,调侃地看向他,“若是叫下头的人知道玉声抢了他们的活计,只怕会诚惶诚恐。”
  “这样的小事,自然不必劳动一国宰执,可劳动阿卿的倾慕者却是理所应当。”顾铮毫不犹豫地道,“若这些衣物能稍为阿卿增光,便值得了。”
  他说着,走到近前来。昨日已经走到御案之后,今日倒也没那么多忌讳了。他就站在案前,如此含笑看着贺卿,目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赏之色。
  “油腔滑调。”贺卿轻声斥道。
  “是一片赤忱。”顾铮一脸认真地纠正她。
  贺卿看着这样的顾铮,不由生出几分感叹,“从前哪里能想得到,原来玉声私底下竟是这样的人。”
  这人对外光风霁月的样子,贺卿一直觉得,他应该时时刻刻都保持那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模样,却不想,私下里的顾铮与她设想中的截然不同,也会说好听话哄人的,还真诚得叫人不由自主地信了。
  “阿卿眼中的顾铮该是什么样的?”顾铮问。
  贺卿自然不想夸他,沉吟片刻,含笑道,“好歹该是个正经人。”
  顾铮微微一顿,继而失笑,觉得这种看法倒是有趣。但是他想了想,又道,“如此一来,阿卿想来便能安心了。”
  “什么?”贺卿没听懂。
  顾铮道,“既然人人都看我是个正经人,不会轻薄于谁,更不会叫人生出误会,阿卿自然可以放心,不必担忧我会在外沾花惹草了。如此难道不好?”
  贺卿顿时无言,又见顾铮道,“从前你是殿下,我乃臣子,阿卿只看到我的正经才是对的。与旁人交接,和与心悦之人相处,自然是不同的。若我待阿卿的态度与旁人一般无二,阿卿才更改担忧才是。如今你我关系非旁人可比,我在阿卿面前自然不必遮掩,还要劳阿卿尽快适应才是。”
  这般解释,倒也很说得通。与亲近之人私下相处,若还是那么正经,反而不可信了。
  “可见你城府深沉,”贺卿故意道,“譬如我就没有伪装,以前如何,现下还是如何。”
  顾铮却没有回应她的话,而是就那样注视着她,面上露出几分叹惋之色,“以我看来,这不是因为阿卿没有伪装,不过是未曾完全信任亲近我罢了。我的心阿卿早已知晓,可阿卿的心,我至今仍看不透呢。”
  贺卿下意识地张口想要反驳,但动了动唇,却发现他这番话着实一针见血,切中了要害,叫她根本无法否认。
  她对顾铮自然是信任的,甚至也有几分好感,待他一向比旁人不同。可是也许是因为她两世以来身边都没有关系亲密的人,因而也不知该如何同旁人亲近,对此全无经验,在与顾铮的相处上也多是被动接受,未曾主动做过什么。
  不是不想,但每每到了他面前,面对顾铮步步紧逼的姿态,她就全然乱了方寸,想好的应对也就都忘了。
  顾铮心思敏锐,会发现这一点并不奇怪。他一腔热忱,总是得不到回应,自然也不免受到打击。
  这般一想,贺卿面色不由微微发白,“我……”
  “我并非责怪阿卿的意思。”顾铮连忙解释道,“你能点头应下我的所请,已经令我喜出望外了。所以不必改变什么,现在这样就很好。我想要的是水到渠成,等到阿卿能对我敞开心扉的那一日。今日之所以说这些,并不是想责怪你,只是想叫你知道,一段亲密的关系里,总要有个人主动往前走。”
  他一手撑在几案上,另一只手在贺卿头上轻轻揉了揉,而后滑至她的腮边,温热的指腹托着她的脸颊,柔声道,“阿卿见我有时咄咄逼人,难以招架,其实那是我靠近你的方式。”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片刻,似乎也有些难以启齿,但最终还是道,“我也是生平第一次如此喜爱一个人,或有不妥当的地方,叫你不喜欢,你只管直说便是,我会改。”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头也凑得越来越近,直到那声音几乎是在贺卿耳畔响起,“阿卿,可好?”
  贺卿抓住了他的手,抬起头来与他对视,在他的注目之中微微颔首,“好。”顿了顿,又道,“你送的衣裳我很喜欢,给你准备了回礼。”她微微别过头,稍微拉远了一点两人的距离,似乎这样就能从顾铮营造出来的压迫感中解脱出来,“玉声可要看看?”
  那一瞬间,顾铮眼底迸发出强烈的喜悦。
  他的意思已经和盘托出,贺卿的表现则令他惊喜。即使是在他这么说了之后,她也并不打算真的待在原地等他走过来,而是在积极回应他的给予和期待。
  顾铮反握住她的手,在手心里攥紧了,没忍住,凑过去在她额头上烙下了一个吻。
  退开之际,两人不约而同地别开了脸,没有敢去看对方的反应。他们虽然都是成年人了,阅历颇丰,但在感情上却都是一片空白。他们并不知天下的情侣之间是如何相处的,但对他们而言,此刻这一个浅浅的吻,已然足够令人心动神摇。
  只是眼神又不舍得从对方身上移开,于是借着一坐一站的高度差距,贺卿的视线停在顾铮胸前的补子上。顾铮如今最高的官职,是参政知事,属正二品,所以胸前的补子,是一只气势昂扬的锦鸡,花团锦簇,看得久了晃得人眼晕。
  贺卿现在就有些晕了。
  顾铮的眼神则垂落在她头顶的发簪上,轻咳了一声,问,“是什么回礼?”
  贺卿定了定神,从旁边的架子上取来一个匣子,推到了顾铮面前。顾铮打开来看,却是一枚玉制的腰带搭扣。整体造型是两只栩栩如生的鸳鸯水鸟,交颈相缠、中藏暗扣,机巧非常。
  “我的女红实在难以见人,只能从库中随便挑一样东西,权充回礼,还望玉声不要嫌弃。”见他只看着不说话,贺卿便道。
  “怎会?”顾铮伸手将搭扣拿在手中,缓缓摩挲着,低声含笑道,“天家库房之中珍奇万千,要从中挑选出这么一样小东西,想来也费了不少功夫吧?”偏偏还选了交颈鸳鸯的样式,又怎能说是随意挑选?
  “阿卿的心意,我已知晓了。”顾铮喟叹一般道。
  如不是在贺卿面前宽衣解带不太合适,他恐怕就要直接换上了。但就这么拿在手里摩挲,也丝毫不减心中的熨帖。
  人心总是能慢慢捂热的,不是吗?


第127章 出乎预料
  贺卿刚刚将自己脸上的热度降下去,重新拿起笔,打算开始批阅奏折,便见顾铮又转回来了。
  “顾先生还有事吗?”她连忙放下笔,开口问。
  顾铮干咳了一声,“忽然想起来,还有事情没有向殿下禀报,恐怕还要耽搁一会儿。”
  刚才光顾着诉衷肠了,根本没想起来,自己这趟过来是有正事要办的。等从这里出去,脑子一清醒,这才回想起来。恋爱要谈,差事却也不能不办,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回来了。
  贺卿很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眼中泛起点点笑意,抿着唇忍笑道,“给顾先生赐座,上茶。”又问顾铮,“是什么事?”
  顾铮道,“之前定下那个提议,臣已经想好了切入点。”
  贺卿微微一愣,才想起来是自己那个“以后两人在朝堂上假装不和”的提议,便颇有兴致地问,“玉声打算从何处入手?”
  顾铮道,“我记得前几日听使臣们讲解海外异邦诸事,曾经提到过,他们也信仰神明,只是神话体系与我中原大不相同,且神在地上的代言人不是君主,而是教宗。他们那处类似我中原东周时期,诸侯割据,却共同信仰同一位神灵,可见教会势力之大。甚至连君主亦必须由教宗加冕任命,才算名正言顺。”
  “的确如此。”贺卿点头。
  “这些传教士随船来到南洋,自然是为了传教的。倘若两边建交,想来早晚有一日他们会来到大楚。届时难道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