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状元是我儿砸 >

第18章

状元是我儿砸-第18章

小说: 状元是我儿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黎清还不知道自家儿子已经不是表面的那般单纯了,要是知道了多半要吐血。
    大概小半个时辰之后,县试的大门正式关闭,迟到的考生一律不再进入考场,考棚里几乎坐满了人。
    挨个的清点了人数之后,正式开始考试。
    县令在底下清点人数的时候,便已经将题目写在纸上,然后迅速有人进行多份誊抄,然后挨个传看。
    几百个考棚不可能做到高声而语传递试题,也只能这样做了。
    轮到云及时,他仔细阅读了题目,而后将其写在了纸上。
    很多人以为自己记得住试题,而没有及时的抄下来,结果因为慌乱而丢失了重要信息。这样的结果是,允许看第二次。
    云及却是不慌不忙,他仔细的阅读草稿纸上的题目之后,开始倒水磨墨,大约磨了半刻钟,云及才拿笔触墨将答案写在草稿纸的一旁。县试的题目都很简单,主要考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如第一题,便是:“大学之道……则近道矣。”(《礼记·大学》),第二题“孝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孝经》)云及只需要将中间空缺的部分填出来便可,这便是所谓的贴经。
    今日所有的题目都是这样,等到了明日题型便会变化,应当会掺杂墨义的内容。不过那不是云及应该关心的事儿了,他现在要专心于眼前。
    樗夫子说过,考场内的一切都要小心保护它的完整性,所以云及写字格外小心。大概花了两个时辰云及才将所有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
    这时已经快日中了,云及有些饿,他搁下笔,从地上捡起一块儿石头,将试卷儿压住。才拿起一旁的考篮,纸包里面是黎清为他准备的充饥食物,两个面包,两个馒头,还有炒小咸菜。
    云及拿起馒头就着咸菜坐在椅子上规规矩矩的吃着。他的眸光已经飘向了其它地方。
    他的对面考棚里坐着一个带着簪子的男人,二十来岁的样子,应当是写累了,正坐着休息。仿佛是察觉到有人看他,那男子抬头,正触及到云及的眼神。
    男子心中闪过一丝惊讶,这还是个奶娃子吧,怎么就来参加科考了?天!哪个村儿的?这般妖孽。
    云及和那男子的一切小动作都落在监考官眼中。一来二人未曾作弊,二来二人无伤大雅,所以监考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男子低下头,唇角勾了勾,几岁娃子又如何?难道就读完了科考要求必读书目?从娘胎里出来的也做不到这般迅速吧!我还是专心答我的题,避免出现纰漏。
    两个人都不再关注对方,云及将馒头吃完,喝了水又吃了个面包饱了。云及又注意到斜对方是个老者,大概五十几岁,两鬓斑白,衣衫上还结着补丁,看起来挺穷的。
    他正在慢慢写字,手上的笔已经出现了裂纹,有些残破,云及看了一会儿也不再关注了。
    他现在要将力气都放到誊抄试卷上,不仅要写答案,还要写题目。
    摆好纸之后,清心凝神,这是娘亲告诉他的法子,他照着用了。
    提笔着墨,在纸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好。樗夫子时常指导云及的字,樗夫子的字有几分自己的风骨,他从隶书里吸收了精髓,柔和到了楷书里。身所以云及对此有些继承,只是不太显露,在家时黎清又对云及的字有所指导,两者皆有所长,云及都默默的吸收着。
    终于在日薄西山之前,云及完成了所有的题目。
    接着他仔细检查了一遍,认为没有出现任何的差错,才摇响了自己考棚的铃铛。
    等考卷被监考官收走了之后,他才提起自己的考篮,迈着步子出了考棚。
    云及不是第一个出来的,但也不是最后一个。考试的时间还没到,所有的考生都不得出去,前面交卷的都在门口等待着。
    因为年龄小的缘故,云及是出来的考生中最矮的。众人都有些好奇,这个小萝卜头,这么小也来参加考试,怕是四书都没有看完过吧!
    那些十二三岁的,原以为自己是最小的,没想到还有比他们更小,心里不舒服的同时,也对自己产生了反思。凭什么别人还是奶娃娃的时候就可以参加科考了?自己却还没有进步。
    云及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心思细腻,对此早已有察觉,所以并不愿过多接触。他自动提着篮子退到一旁的角落里,安安静静的等待考试结束。
    在没有足够强大的时候,要绝对行为低调,不能引人注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云及懂得这个道理,这是上次打架得来的教训。
    上次的事,娘亲和奶奶帮自己解决了。如果下次闯下祸事,娘亲和奶奶无法解决,岂不是要连累她们?云及万万不敢想象。
    姜氏早早的拉着黎清在县试院门口翘首以盼了。黎清看姜氏那个样子,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一下,望眼欲穿。
    感觉自己这个母亲做的好失败哦,居然还没有奶奶爱的那么淋漓尽致。
    黎清愿意对自己检讨三秒钟。
    终于考试结束的钟声敲响了,大门即将打开。里面走出一群高矮胖瘦,老幼不齐的学子。
    边走还边嚷嚷这次的题目。
    “该死的,那篇《孟子》的,我竟然没有想起来,出来之后,又出现在我脑海里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也有一道题没写上,就是那篇《中庸》里的,我现在也想不起。”说话之人颇为气馁,仿似这次考得不是很好。
    “你们想不起来算什么,我做了蠢事,我看漏题了,等写完了检查时候才发现,只好掐着缝儿写了。”

第44章 第二场
    考完之后,有人欢天喜地,有人如丧考妣,黎清恍然有了一种高考的既视感。
    等了许久,大概考生都走光了,黎清才看到提着篮子的小小的云及。
    因为还是三月,倒春寒未过,姜氏怕云及冷,所以给他外面套了一件带绒的薄衣裳。
    两人也没问云及考试如何,都心照不宣。急急忙忙的带着云及回了客栈,吩咐厨房做了热食来。
    “小白冷不冷?”黎清在客栈后厨要了些炭火倒进竹瓮子里,放在床边,让云及的两只脚踩在竹子编的瓮子上。云及的手脚都是冰凉的,这让姜氏心痛不已。等他被捂热之后,客栈厨房那边也送来了吃食。
    客栈送的鱼炖豆腐汤,云及拿了勺子一口口喝着。他有些奇怪,为什么娘亲都不问他考的怎么样?不过既然没问,他也不敢说。
    “明日是第二场,今日熟悉了,明天就容易了,我们云及是最厉害的了。”黎清笑说道。她拿了碗给姜氏乘了一碗汤,又给云及理了理衣领。
    “今天顺利吗?”姜氏问云及。
    “奶奶,都写完了,考卷上的我都背过。”云及高兴道。
    “真好,我们云及就能干。”姜氏夸赞道。
    “嘿嘿嘿。”云及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不知怎么的半夜竟然下起了雨,叮叮当当的打在屋顶上,使得倒春寒的威力又增加了几分。
    考场要搜身,不能穿夹袄,无法只好给云及多穿几件单衣,外面依旧套了那件带绒的外衣。
    黎清今日给云及准备了一个小火炉,巴掌大小,里面放了几块碳火,能带进去也罢,不能带就算了。主要是希望云及中午不要吃冷食,没想到竟然带进去了。
    看着云及的背影消失在门内,黎清和姜氏站了一会儿,又去了昨日的茶馆,中午饿了便去外面的馄饨摊子上吃两碗馄饨,可怜的云及饿了只能啃馒头。
    今日的题目果然与昨日有所不同,昨日是贴经,今日则增加了墨义,墨义类似于章句,即为解释,或者是说对经典的理解。还要求写一首小诗,不限制格律。
    云及在学堂学的诸子经义的同时,也接触过作诗,他娘亲偶尔会写诗,写完便给云及讲解写诗之道。耳濡目染之下,云及也会写一点,但是总能够被黎清挑出毛病来。
    黎清曾经专门跟着老师学过写诗,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诗她都能写。在给云及辅导课业的时候,也常常给他讲解一些诗。
    云及先将墨义内容写完,墨义都比较简单,都是平日里夫子讲授过的,所以云及写的很快。但是也架不住数量多,云及写了整整一个半时辰。然后还有几个贴经的题目,又花去了他半个时辰。
    最后便是写诗,诗的题目是:“春”。一个字,简单又粗暴。
    正值三月,春光明媚好时节,主考官出这道考题也算是应景了。此题对于云及来说,确实不甚费力气。他写过几首歌咏春天的诗,不讲格律,那么只需挑一首便可赋之而上。
    但是转眼一想,春其实也算一个比较旧的题材,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写过春天?恐怕主考官已经看烦了,若是不能别出心裁,入不得法眼。
    这么一来,自己写的那些通通都不能再用了。
    云及暂时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坐在椅子上开始吃东西,今日黎清给她准备了炭火,故而考篮里的馒头尚且有余温,吃着比昨天好多了。
    他今日又占据了昨日那个考棚,不过他的对面却已经物是人非。
    昨夜一场雨洗涤过的空气清新无比,还蔓延着似有似无的花香,柳絮飘零,缓慢的落在地上和花瓣相依,地上有水,风吹过再也带不走它。
    云及恍然觉得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间,悠然之处,清心之感顿然而生。一时之间,馒头掉在地上了也未曾发觉。
    他伸手接住了一片柳絮,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于是云及提笔写道:“昨夜西风扫落红,半生云卷半舒瞳。三山半过青天外,犹有绿枝俏墙头。”
    写完下一瞬间,他猛然一惊,而后瞪大了眼睛。方才他做了什么?好像写了首诗。
    云及: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做什么?我刚刚做什么?
    云及心里一连串的问好之后,恍然发现,他刚刚好像顿悟了。此时云及恨不得一蹦三尺高,好在他及时他收住了自己的情绪,并猥琐的捡起地上的馒头,擦了擦放进考篮里。随后喝了口水,开始欣赏起自己写的诗来。
    娘亲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夸他的,云及心里傲娇得想着。检查之后发现没毛病,云及开始检查自己前面的墨义来。
    发现了两处错误,都是写错了字,只好稍微修改了一下,整体看起来改动的地方虽有些突兀,却也不算难看。
    云及呼了口气,再检查了一遍,便收起自己的东西,摸着跳动的胸口,拉响了考棚的铃铛。
    监考官走过来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试卷,按捺住心里的激动,面无表情的收走了卷子。
    云及提着考篮出了考棚,他发现自己居然是第一个出来的。
    主考官正端正的坐在上方的椅子上,面色严肃得翻动着试卷。云及心虚的瞄了一眼县令苏徐宁,在他以为要被发现的时候,立即撇过脑袋。
    苏徐宁自己出的题目,虽然看似死板,实则很灵活。叫你写春,实际上并非真正春,而是要去春这个季节里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他一方面诧异这考生年龄如此之小,二方面是觉得对方可能是来玩玩的。可是一看前面的墨义,虽然解释的很稚嫩,但可以看出每一句话其背后都蕴含了较为深刻的理,唯一的几个贴经题也全对。
    最后一题写诗,苏徐宁本来已经不抱念想了。这么大的孩子,基本上都没学过如何写诗,或者是才刚刚接触到,但是他看到了什么?
    这个孩子不仅仅写出来了,还写的不错。
    “昨夜西风扫落红,半生云卷半舒瞳。”此句妙哉,有种荒凉过后的闲适之感,再看后面两句,虽明显没有前两句那么合拍,但是意境上比起前两句更为深远。

第45章 管尚轩
    县试本来就比较水,县令虽然做了密封线,但是这东西形同虚设。
    他偷偷翻看了一下云及的籍贯。嗯,父十里塘村姜氏族嫡支脉姜汤臣,母十块田村姜黎氏,有长辈姜贺氏。苏徐宁脑袋中闪过一丝熟悉,似乎这姜黎氏之名听过,还有姜云及,莫不是之前有见到过?
    苏徐宁又瞟了一眼云及,却没任何熟悉之感。
    陆陆续续有人交了卷儿,也容不得苏徐宁再多想了。他又翻看了几人的试卷,年纪大点儿的墨义和诗都做的不错,年纪稍小一点儿的就不是那么如意了。但没有一人的诗作可以和第一份姜云及的比肩啊。
    苏徐宁自然不能武断,这些卷子至少也得有三人同阅,进行对比之后才能出结果。
    三日后便是县试最后一轮——面试。他倒是对这个只有七岁的小娃子好奇得很。若是一个可造之材才,那可就意味大了。培养一个厉害的读书人,可比上交的赋税多一成更有价值。
    要是自己的地盘儿出了个大文豪,苏徐宁不敢想象自己的前途有多光明。咳咳,何况自己也不是挺有文化的么,至少现在比那小孩儿强多了。
    终于等到了考试结束,大门一开,又是欢声笑语,又是怨声载道的。云及乖巧的提着考篮儿走着,忽的一人拍了他的肩膀一下。
    “这位,我看你是第一个交卷的,不知答的如何?”
    “这位大哥,问问题前不应该自报家门吗?”云及白了他一眼,反问道。
    “抱歉,是在下疏忽,在下乃乐旭县中管家书铺管尚轩,今年十一,目前跟随父亲学习。”管尚轩俯身一礼。
    云及亦是礼道:“我是十里塘樗夫子的学生姜云及。”
    “等等,小兄弟说自己是姜云及,请问你父亲可是名唤汤臣?”管尚轩惊喜道。
    “正是。”云及诧异,这人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父亲?
    “家父管飞鸿,乃是令尊的同窗好友,家父在家时时常提起这位英才,可惜天不随人……”管尚轩忽觉得云及的脸色不太对,立即转口道:“抱歉,我……呵呵,我们不说这件事了,我只是想问问你,这次考的怎么样?”
    云及道:“感觉还行,若是没考上,我便明年再来。”
    “别这么说,我相信云兄一定能考上的。”管尚轩笑呵呵道。
    “借你吉言。”
    管尚轩不管云及怎么想的,自顾自的攀上了云及的肩膀,做出了哥俩好的样子。
    云及觉得这人仿佛有些自来熟,令他不太自在。
    见着了姜氏和黎清,云及从管尚轩手臂下挣脱出来,对他一礼,道:“管大哥,我家长辈在外等候,不便多叨扰,再会。”
    “好,下次再会。”管尚轩挠了挠脑袋,笑道。
    两人拜别之后,云及提着篮子到了黎清身旁,刚到篮子就被姜氏拿走了。
    “娘亲,这次我提前做完了,题目里还叫作诗,我写了一首,觉得还不错,等会儿我背给娘亲听呀。”云及开心道。
    “好啊,那娘亲可要听听,咱们家小白小可爱写了一首什么诗呢。”
    黎清摸着云及的头发,云及七岁,还扎着两个波波,若是眉间点上一颗朱砂痣,便像极了善财童子。如果再带个项圈,哪咤也别跑了。
    就是该死的萌萌哒。
    每次黎清见到都忍不住撸两把,直到云及头发快要乱了才罢手。
    “三日之后前两场考试结果会张榜,上榜之人才可参加第三场面试,娘,我们是家去还是在此地等待呢?”黎清问道。三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已经在县城里逗留了三日,姜氏有种想回家的冲动,但是她对孙子又充满了期待,想多陪一陪,但一想到花销,便打住了这个想法。
    “不若我回家看看,你在此地陪伴云及我也是十分放心的,毕竟三个人的花销比两个人的大,明日一早我便回乡下去。”
    黎清犹豫了一会儿:“也罢,你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