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状元是我儿砸 >

第22章

状元是我儿砸-第22章

小说: 状元是我儿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氏暗地里作妖的事情,姜氏也是云及出事儿后,在村子里听来的。黎清那会子正忙着做她的事情,没太关注。
    姜氏在村子里这么多年,早就有一套消息的来源。李氏做的事情分毫没有翻过去,姜氏全都知道了。不过她并没有告诉黎清,姜氏并不想要黎清去躺浑水,这是她与李氏的个人恩怨。
    几十年前的旧事便不再重提,眼下都在关心着如何渡过此次难关。
    黎清表示并不想和村子里的人待在一起。她离开后,姜奎正式开始编织队伍,采药、摘取果实的妇女队,伐木的男子队,打猎的猎户……
    姜奎组织能力是很强的,再加上他在村子里的威望,一路过关斩将,麻烦渐渐减少。
    这一段时间村民们表现出高度的凝聚力,偶尔因为分配不均有小小的摩擦,大的事故却是没有的。
    在生与死这个问题面前,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不是小气的人。十里塘的风俗自来如此,别家有事众人相帮。这也是历代传承的家训。
    古人可爱便是可爱在此处,绝大部分人都遵守着老祖定下的家规,走了一条仁爱之路。
    纵然有几个耗子屎,还没有落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踢出去了。
    黎清回到岩洞,王氏正在修补衣裳。姜氏按照黎清的吩咐和洪氏采了很多草药。黎清虽然不学医,却知道一些草药消毒的方法。
    花椒水可以消毒,艾蒿烟熏也可以……
    黎清觉得有必要去寻找几本医书,她决定瞬移到那个有淮水的地方去,寻找几本医书,最好是带图那种。
    整个锦州几乎都浸在洪水里,而黎清才知道那个有淮水的地方叫上京。原来这是天齐朝的都城,天子脚下,果然繁盛。
    黎清穿着一身粗布麻衣,与这里显得格格不入。她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身上带着两百两银票,往医馆里钻。
    “这位娘子抓药还是看病?”黎清一进门便受到了药童的热情相待。
    “我是来看病的。”黎清道。
    “好嘞,这边儿请。”药童对黎清做了个抬手请的姿势。黎清来得早,刚好前面只有一个看病的,也无需她等待。
    “大夫,您能帮我开几副预防风寒的药么?对了,还有退高热的药。”黎清直奔主题。
    “这,是得对症下药,看病人病情状况才是。”大夫摸着胡须。
    “情况好像有些严重,您在一般剂量上稍微加一点儿,最近天气异常的厉害,城外庄子上好些孩子老人着了凉,发起了高热。”黎清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企图忽悠面前的大夫提笔开药。
    “大夫,人实在太多了,我没有办法一个一个的带来,只好自己来。”
    大夫犹豫片刻之后,还是给黎清开了几个药方。黎清抓了药,请医馆后院帮着将退高热的药熬好。自己则是去市场上买了个大瓮子,拿回去示意医馆的将药汁都装在这里面。这些药一共花了黎清五两银子。
    随后,黎清去了书铺。
    好说歹说,才让书铺的管事卖给她两本草药图。
    因为医术从来都是秘传,市面上流传的医书并不多,何况是带图的。这两本草药图花去了黎清二十两,令她肉疼的不行。这得是多少油条面包才能换回来的钱啊?
    黎清在上京市场里逛来逛去,忽的瞥见一家脏兮兮的店,上书石灰二字。
    石灰,消毒!
    买!
    黎清再次骂了老天爷一顿,特喵的为啥子不给自己一个空间?不知道一次能拿走的东西很少么?
    为了不引人注目,黎清这一次来了上京之后,下一次便不知道是何时了,总之,短时间不会再来。
    最后,黎清只买了一包石灰,大概五十斤。这玩意儿便宜,不过一百个铜板。
    抱着一堆东西,黎清出了城门,在一个草笼子里瞬移回到了山上。
    她并没有将这些东西示于人前,而是换了个地方藏好。
    至于那罐药汁,只是寻了个由头,说是自己采的草药熬的。刚买的瓮子外面也涂满了泥巴,看起来就像从泥里面抠出来的一样。
    给生病的人一人倒了一碗,李氏的娃子也不例外。还剩下一半,等他们下次再喝。

第54章 庙堂上
    上京,皇宫,朝堂。
    大殿古朴而威严,雕栏玉砌,彩彻云檐,无一不精。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一旁的首领太监高声喊道。
    台阶下方站着几排朝臣,官服颜色不相同。
    “臣有本奏。”
    皇帝高坐在上,面无表情,却眼神生动。已经四十六岁“高寿”的他威严的声音中涵盖着一丝沙哑:“顾爱卿有何事?”
    顾审言端着自己的笏板给皇帝磕了个头,随后起身拜道:“今年四月开始直至七月,锦州和横州大旱,本以为会一直干旱下去,谁曾想?中元节时两州忽降大雨十几天,导致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责请户部和工部立刻调拨粮食与太医院前往赈灾。”
    “此事怎么如今才上报?这么大的事,朕竟然一点消息也没收到,你们是干什么吃饭的?”皇帝一听,当即大怒。
    “陛下,早在六月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大旱的准备,只是没想到七月半,锦州和横州竟然突降暴雨,导致宁河泛滥,洪水成灾呀,再加上锦州和横州本就地处偏远,消息快马加鞭传到上京,也已经过去了十余天,等我们的人赶到,恐怕已经月余,陛下此事再也拖沓不得。”
    “责令下去,令户部与工部立即准备,调拨粮食和药材前往救灾,一定要与当地洽谈好,切不可出现灾民动乱才是。”
    “臣遵旨。”户部尚书与工部尚书拜言。
    “还有什么要紧的事?还不速速道来。”皇帝眉头紧皱,生怕又出什么乱子。
    底下的大臣一时之间面面相觑,嘴唇蠕动,却又不肯对皇帝说话,皇帝只能表示没啥事了。
    早朝结束,丞相顾审言、工部尚书李涛以及户部尚书沈雁被皇帝单独留下来。
    “陛下,这是锦州那边传过来的折子,这次洪灾不同于往年,这场大雨实在来得蹊跷,直接淹了锦州和横州大部分县村,再加上锦州那边穷山恶水,地处偏远,我们的粮食和资源恐怕难以到达。”工部尚书李涛拱手道。
    “到不了也得给我到,而且必须快马加鞭。这可是两个大州,我天齐突然遭此大祸,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岂不是寒了天下的心。”皇帝重重的搁下折子。
    “陛下,陆路不好走,其实我们可以走水路,锦州有湛江跨过,大河罗网,我们大可以从京华运河直入湛江,通过水路运输各种物资。”顾审言道。
    “我想他们户部和工部的人还没傻到那个程度,知道我朝开辟了两条运河。”皇帝差点儿翻了白眼,但出于良好的教养,他仍然表情严肃。
    “谨防瘟疫,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不要像二十年前那样,举国之力才灭了那场瘟疫,简直不敢想象。”
    “是。”一听到瘟疫两个字,底下的三人立刻面色严肃。
    皇帝伸手抚了抚额头上的皱纹,随即挥了挥手,三位大臣自动退了出去。
    “不知李大人准备派哪位得力干将去呢?”户部尚书沈雁问道。
    “你也知道,锦州与横州都是半斤八两的货色,一个进去不易,一个进出都太难。要说走水路,去锦州还可以,但是那横州,山里头怎么进去的了?”李涛的眉头皱的都可以夹死苍蝇了。“要说这派人嘛,你懂的。”
    沈雁表示:“……”我不懂。
    顾审言在一旁冷脸听着,一句话也没说,出了宫门便坐上自家的轿子回了顾府。
    三日后,一大批物资从上京、苏州、沐州出发,往锦州而来。
    “顾大人,梁大人。”工部侍郎奉先从船舱里走出来,边走边喊道。
    甲板上站着两个人,都身穿官服,分别是户部侍郎梁亦舟以及顾审言的大儿子顾向晚,现在的太医院院首。
    “奉大人。”
    “诶,两位大人在干什么呢?怎么不进来喝两杯呢?”奉先笑眯眯地指了指船舱内已经摆好的酒菜。
    “此等美味佳肴还是奉大人去享受吧!我与顾大人看迷了山水之美,正想多看看,雅兴之事怎么能让酒菜扰乱了呢?”梁亦舟道。
    “诶,梁大人此言差矣,美景配佳肴山水配美人,岂不是更妙哉?”奉先笑道,他展开双臂,面对着两岸的青山深吸了一口气。
    “顾大人,你看这两岸的山,我们行进这几天,这山势越来越高,上午走过那个岔道之后,我发现水是越来越湍急,应当快进入锦州地界了。”顾向晚点点头。
    顾向晚是丞相的大儿子,从小就勤奋好学,从不偷懒。本来顾审言有意让他参加科考,可他偏不,最后寻了一个名医,拜其为师,学医二十余年。
    最终凭借出色的医术,成了太医院的院首。他一直以拯救百姓病苦为己任,虽说是太医院的,但他只为皇帝看病,除此之外因为民间百姓看病。
    这年头,会医术的都有几分傲骨,就连皇帝也奈何不了他。谁让他医术高超,皇帝需要呢?
    这一次锦州和横州大涝,顾向晚说什么也要跟出来。
    “很快就能帮助灾民了,有的忙咯。”顾向晚看了奉先一眼,转身进入船舱,拿起筷子就开始吃。他也不喝酒,只是吃饭。
    看到这个场景,梁亦舟也不再计较什么酒菜享受了,也坐过去吃。奉先看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又觉得没有达到。
    且说黎清去上京搞到了药,好些孩子吃了初见效果。但是遗憾的是,有一两个老人还有婴孩没能挺过去。
    这几天村民的情绪越来越低落,洪水的水位在逐渐下降,但是他们的心也越来越沉重。
    很快就能看见自家,不知道成了什么样子的家。
    为什么要突然发大水?为什么要淹了他们的家?洪水之后,没有粮食没有钱,难不成饿死吗?
    好些人家里才织了一匹布,夏蚕已经结茧吐丝了,这一场洪水深深的毁掉了他们的希望,毁掉了他们过的更好的希望。
    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了老天爷,老天爷才会这样对他们?

第55章 自救
    “我们不是没有希望,而是我们太有希望,因为我们还活着,活着才是最大的希望。”黎清对云及道。
    “娘亲~”
    云及抱着黎清,他心里害怕极了。村子里的小胖死了,莲姨才出生三个月的宝宝死了,还有二大奶奶也死了。他们都是遇水着凉,而后风寒,再加上伤口未愈合病死的。娘亲的药也没能救回他们,云及心里很难过。
    “云及你要坚强,你不要忘了,你是我们家唯一的男子,是我们整个家的顶梁柱,你是我和奶奶的希望。”
    黎清第一次说出这样的话,她原本不想说的,可是云及这一次真的吓到了。
    她是一个妇人,姜氏也是。若放在平日,姜氏撒泼,自然是无人敢欺的。但是一旦触及到了人底线之下的本质,姜氏的那点战斗力还不够人家嚼的。
    所以自己必须要显现出独当一面的能力,至少在人性之下,能够有自保的能力,还有保护人的能力。
    十里塘的大部分人都是极幸运的,但不代表十里塘之外的人是幸运的。十里塘的人要面对的并不是内部的矛盾不可调和,而是外部的敌人。
    等洪水退去,整个锦州都会乱糟糟的,原先所建立的秩序混乱。这时候反派因素最容易煽动,暴民突起。
    卖儿卖女的,趁机拐卖的,拦路抢劫的……自己生活的很富足,并不代表别人就能吃得起饭,无论在哪一个世界,贫富差距始终是两个极端。朝廷所维持的,只不过是表面的安宁。他们只需要看到百姓听话便可以了。
    黎清不敢再想像下去,古代没有想象的那般安全。
    这么多天,一直被困在山上,消息闭塞,也不知朝廷有没有做出相应的对策。
    听村长说,锦州距离上京走水路按平常的速度也需要半多个月。若是因为情况危急,而加快速度,至少也要十天。
    当他们准备好,调动物资过来的时候,恐怕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
    从暴雨那一日开始到现在已经半个多月。前两天这雨才彻底停了,还阴了一天,今日老天爷才露出久违的阳光。
    最开始大家都还有米吃,渐渐的粮食吃完了,便开始啃树皮,吃野菜,甚至没有成熟的小浆果,土里面植物的根茎。
    这周围的野菜连根都快被掏光了。
    黎清一直没有和村里的大部队在一起,不只是他们一家,还有其他人。因为没有粮食了才逐渐逐渐的散开,形成自己的小团体。
    好在山足够大,物产也足够丰饶,纵然是干旱了几个月,也没有消灭干净山上的食物。
    所谓雁过拔毛,一毛不留。当然这山上可不止十里塘一个村子,还有山后头的大叶柏村,以及隔壁横州的一些村庄。
    平时几个村子也打不到一个罩面,因为姜家的族人大部分都在大叶柏,大叶柏宗祠派了些人来找过姜奎,问了问是否安好。
    得到了平安的消息,他们便回去了。
    再过几天,地面应该就会露出来了。推测高处的田里的稻子应当还能够再长一长,但是桑田和低矮的田地却是没有救了。
    除此之外粮店的粮价肯定会暴涨,药材会供不应求,布料家具等也会有钱也买不到。
    黎清将目光投向了山上的树木,这片山林应当是属于县府的,没有人买卖占领,那么上面的树也是可以砍的。
    想来这山上的树也会遭到一次大清洗。
    这晚,王家小孩居然发起了高热,这可打的王氏她们措手不及。
    黎清平日里会熬一些药,预防风寒等,这孩子也是喝过的。没想到是算不如天算,不过是湿布擦了个身体,竟然病了。
    王洪氏抱着娃娃哭哭啼啼的,王氏则起身手忙脚乱的熬着药。就连姜氏也去点燃了艾蒿,烟熏四周。
    黎清守着云及睡觉,尽量让云及和病人隔开,害怕传了病气。
    上次在书铺里买的两本草药图,黎清带着云及慢慢的啃,啃得差不多了。
    至于书的来源,黎清只当讲这书是放在自己的嫁妆匣子里的,从来没有拿出来过。嫁妆匣子是姜家人不会去碰的,里面有什么他们也不知道。
    雨停之后,黎清带着云及开始漫山遍野的寻找草药,找着图像去找,当然很多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采的草药是正确的,黑白的图与实际上还是有所区别。不过一些寻常的治疗什么伤寒、高热的草药是可以确定了。所以王氏才能有药材可以熬制。
    翌日,王家孩子的高热才有所减退。这还多亏了黎清藏起来那壶酒。
    这孩子生下来年岁太小,害怕不好养活,还没有给取大名儿,只取了个小名儿叫小栓子。王家也是怕了,之前礼越就远离他们而去,至今杳无音信。
    王洪氏这半个月提起他来还很庆幸,要是留在这里,恐怕是要吃很多苦头,还不如在外面,至少不会连吃的都没有。
    在洪水还没有涨到姜家后山的窖洞的时候,黎清带着王家两个劳动力将自家窖洞里的土豆和其他能吃能用的东西都搬到了山上。
    这场洪水来得太快,王家又住在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一下子就被淹没了。除了人、贵重物品和少量粮食,其他的东西统统都没能够被抢救。
    姜奎来找她商量过,留下一部分土豆作为洪水退了之后的种子,然后发给村子里的人种植,而村子里的人会帮她免费建造房屋。一方面是这种子的功劳,另一方面则是感谢黎清的救命之恩。
    黎清至少是村子里大部分人家的救命恩人,现在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