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快穿之最佳男配 >

第20章

快穿之最佳男配-第20章

小说: 快穿之最佳男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了一会儿,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看看周围,杂草少的可怜,怎么看也不像是人为拔走的,也不像是牲畜啃的,像是本来就不长草一样。
  张君越很好奇,站起来,走在不远处那寸草不生的地方转悠,明显这地方比别的地方热,空气中的热气更多,一点也没有山林的凉意,反而热气腾腾。
  不用灵光乍现,他也能明白是什么原因,带着激动的心情,继续朝周围走。这下不是漫无目地,带着不错的心情,有目地的感受每一寸土地,下午用脚步丈量了周围的每一寸土地。
  他决定买下灵山中两座相连小山头。
  事不宜迟,回城的事要推迟几天。
  “吴大,你去问问村里的里正,庄子后面的两座小山头有主没有?”
  下山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吴大,交代事情。
  吴大一脸茫然,少爷又是要干什么,怎么又打上山头的主意,不过人家是主家,让他去问就去问呗。
  “是,就去。”吴大一刻也不敢耽搁,拿着烟袋,就走了出去。
  离的不远,也就两里多路,一来一回很快。
  第二天一早,张君越亲自跟着里正去到衙门办理地契。
  两座小山头可不小,地方大着呢。
  张家从买下山头的这一刻,忙碌了起来,张君越忙着赚银子,山上忙着规划建别庄。
  转眼就是几个月,田里丰收,鱼卖了不少银子,田里收成真的高了两成,大丰收啊。
  张家囤积的粮食越来越多,山上植树挖出来温泉的事情,被“老实秀才”张君越报告给县府的大老爷。
  灵山的山头一下子值钱了,不少富商要买。县府的县令郑大人也出手在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就买了几座小山头。
  他对张秀才的印象就更好了,本来迁移过来的张家就有他们当地县令的评语,自愿报名迁移时,说的那番话就特别漂亮。
  让郑大人的印象特别的深,北都作为未来的新京城,地方本就大,他这位北都县令,未来也是不可小觑,当然等那时,他可不会只是一名小县令,早就升迁。
  如今的北都县令上面还有北都府,都在一座城中,但衙门可不在一起,北都县衙门靠近城门边,府衙在城中心位置。
  就一下,不只是郑大人记住了老实的张秀才还有知府范云东也一样记住了他。


第32章 古代酱油男配(03)
  迁移到北都的第二年; 去年只是有很少几个县有自然灾害。
  可从永安四年的春天; 南方很多地区一直下雨; 下啊下,开始没有人在意; 以为就是梅雨季节; 淅沥沥的下也正常。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淅沥沥的小雨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大暴雨,然后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洪水。
  许多堤坝决堤,不少百姓的家园被淹没; 不要说种田了。流离失所的百姓们; 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
  这时候还想不到种田上面去,有些村落住的高的还行,家里没有被淹,好歹日子能混过去。
  南方涨洪水的消息传到北都已经是被淹的二十天以后。
  不少粮商瞬间反应过来,立马囤积粮食,等到下半年能大赚一笔。
  张家去年靠着高温大棚种菜; 小赚了一笔。春天时又提前种菜种水瓜; 年后家家只能吃菘菜时节,张家的新鲜蔬菜又赚上了一笔。
  五月底; 天气刚热起来,张家的水瓜(西瓜)已经上市开始卖,价格奇高。
  可依然有络绎不绝的客人前来购买; 都是大户人家前来购买。
  张家的银钱紧张之患; 总算是缓解不少。
  范知府家的嫡子范文涛与张君越是灵山书院的同窗。关系还不错; 休息日,几位同窗相约一起品茶小聚。
  灵山是北都最有名气的山脉,绵延几百里,大气磅礴,最高的山峰雾灵峰,更是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看不见山峰到底有多高,还有关于仙人的传说。
  北都最大的书院,因此以灵山为名。
  六人小聚,约在一家环境清幽的茶庄,这座知一茶庄据说是大皇子韩承逸的私产。
  是当今皇帝私下赏赐给他,赏赐时,皇帝还不是皇帝。
  知一茶庄是一座有着北方建筑独特韵味的北方园林。
  每一处园子都四四方方,很是对称,没有南方园林的精致,但有北方建筑的大气。
  他们六人在一处水榭之中品茶赋诗,其中赋诗最差的还是张君越。他没有抄袭知道那些名人诗作,不是不屑这么做,只是不想这么做。
  他不介意做文抄公可做了文抄公把他送上天才之名,对于他不是什么好事。
  他没有什么大志向,也不是多想做官,只是想平静度日。
  古代官场,他并不想多触及,除非生在这样的家族,不得不这么做。要不他并不多愿意,当然如果得个虚职,爵位啥的,倒是可以。
  赋诗完毕,六人也没有评比谁第一,出来聚会,赋诗只是助兴而已。并不是主要目地,倒是范文韬开口询问道,“君越,你家的那水瓜味道真好,今年赚了不少吧?”
  “还行,就前面的那一批能赚一些,后面的到了应季时节,价格肯定会回落不少。
  到时赚的也不会很多。”
  “君越,你的点子最多,给我参谋参谋,干点什么能赚点零花。”说话的是宣抚使家的嫡次子周文远。
  他的手上的银钱永远不够花,用钱那个大方哟,是北都城的贵公子中最出名的。
  这话还真不好回答,在座的几位都不会嫌银子多。给他一人出主意,其余人都会有想法,真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沉吟片刻,想了想说到,“文远,想赚银子,咱几位可以一起赚,我的点子都是好运气而已。真心不多。”
  “一起赚,怎么赚?”插话进来的是范文韬,他也需要银子啊。
  在座的六人,除了张君越出身差一些,还有一位也一般,但他起点比张君越要高。
  人家的亲姐姐,如今是和郡王的侧妃。被和郡王来北都时在大街上一见钟情。
  之后的一切不用细说,也知道结果,平民家的姑娘,一位郡王要查找起来很容易。
  没多久,就被和郡王纳回府中带回京城(南都),不到五年生下一儿一女,如今已是侧妃。
  在北都的娘家也跟着沾光,如今在北都也是家有良田几百亩的小地主。还有宅子铺子,以前是啥,就是普通百姓,没有几两存款的普通人家。
  和郡王是先帝堂弟的儿子,虽是皇族,但离皇位很远。与和郡王有关系的人家走的近也不是要紧事。要不其余四位官家子弟怎么会愿意与董帆往来。
  他们这样人家的子弟,在人际交往方面都是非常谨慎的。
  “以前在老家莱城时,在一本杂记中曾看到一记秘方,关于怎么做香胰的。
  只是当时思虑最多的是如何读书,考取功名,并没有放在心上。
  前不久在家休息,忽然不知怎么就想起了这秘方,看书外的闲暇时间,自己用秘方记载试着做了一些,前日试着用了用,还挺好用。
  文远一问,倒是想起来了,如果诸位有兴趣,咱们不妨合伙做香胰的生意。”
  张君越的话一出,其余几位的眼神都亮了几分,胰子他们府上都有用,可香胰却没有用过。
  再说光是胰子就能赚钱,香胰更能赚钱。
  都是行动派,范文韬当即表示要去张家,试试香胰,其实都着急看效果。如果好,还能带回去一两块孝敬母亲。
  张君越没有说谎,确实在前段时间休息的时候,做了几十块香皂,还不完全是现代的配方,是古代配方加现代配方的混合版。
  成本低廉,还有香味更持久,洁净力度更好,他能开发出来洗脸香胰,洗手香胰,洗衣裳专用的香胰,还有洗头发,沐浴用的,每一种都会有不同的功能。
  看似产品单一,其实不是。
  家里用的香胰种类齐全,任君试用,不怕穿帮,原本是想自家做这门生意,现在想想拉进来五位合伙人也不错。
  有官家人入伙,以后能开拓外地市场还不怕大富豪打压。
  一个月后,东城一座大宅子内,人声鼎沸,一天到晚都有人说话忙碌着。
  东城,西城都有一家香胰店,胭脂面脂也卖,但香胰是店中的特色,在别的店可没得卖。
  这家的香胰,与其他家的胰子不一样,除了有香味,还有不同的功效,外观也精致,上面有图案还有字迹。
  可不是外面的那些粗糙的胰子能比,侧面还光滑细腻,其余两面是图案与店名。
  忙碌中,粮荒到来。
  大半年来,全国范围内有一半的地区,水灾,瘟疫,干旱,蝗虫,像是商量好的轮换上。
  各地的粮食都紧张了起来,北都的粮价飞涨,已经过了百姓能承受的范围。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北都各地没有遭灾,大部分的百姓家中的口粮,勉强能度日。
  特别是迁移来的那些人家,不需要交赋税,开垦的荒地多,虽然荒地产量低,一样也能吃个六分饱七分饱。
  甚至有些人家还能悄悄卖上一点粮食,存点银钱。自家的粮食混着野菜将就着也能吃的饱。
  因为粮荒,书院放长假,书院没有多余的粮食,让学子半月去一天书院,交功课再让夫子们讲评一二。开学等来年开春以后再说。
  学子们勤奋刻苦的也可以住在书院中,方便就近找夫子们询问学问。但书院不供应吃食,想吃什么自己出去买。
  张君越一放假就回了家,他住的院子中,挖了两处地窖,用灰砖砌墙砌柱,底下铺了几层灰砖还有木板,除了一个小角落放了一个木架装别的东西。
  其余的地方满满当当全是粮食,这是以防万一的存放的粮食。
  张家平时都是紧闭大门,现如今更是紧闭,就是平时供人出行的侧门,角门,都是一样。
  天气越发冷了起来,位于北方的北都更加的干冷。最近几日,张君越一家四口都住在郊区的灵山上。
  两座山头一共有东南西北四处温泉眼,他一共建造了四座别庄,一处是自家居住过冬的地方。
  还有三处都是赚钱的地儿,土大棚,种菜种瓜。冬天也种瓜,本地有种夏天时种的小儿拳头大小的果子,植株不高,不到一米,但是结的果子味道极好,消暑解渴,味道清甜。
  张君越种了不少,在每一株清果下面还种了水瓜。
  他是不浪费每一寸大棚内的土地。
  “小少爷,慢点跑。”跟在小少爷身后的柱子,急的一头大汗。
  小少爷太调皮,只要不认字不锻炼的时候,就坐不住,到处跑。
  他,太难了,遇上这么一位小主子。
  “柱子哥,快来啊!”一溜烟的功夫,阳阳跑到庄子外面去了。
  背着身朝前走,人还看着后面追赶自己的柱子哥哥。
  “啊,怎么退不动啊?”快五岁的阳阳,发现自己退不动,好似被什么堵住了前面的路。
  回转身,看到一位威严却带着笑容的伯伯,正好笑地头看着他,“伯伯,对不住,撞着您啦。”
  小人儿很有礼貌,知道自己后退着朝前走,撞着了人。
  红着小脸,赶紧低头认错,这是他与爹爹长期斗智斗勇总结出来的小经验。
  “不要紧,你几岁了。”威严的中年男人,挥手让身边的人不许说话。
  弯下腰,蹲下来,与小阳阳说话。


第33章 古代酱油男配(04)
  “嗯; 五岁。我姓张; 名之阳; 小名是阳阳。伯伯可以唤我阳阳。”一口气,话痨说了很多。
  爹爹说了; 这是基本介绍; 每次家中来了爹爹的朋友,都是让他这么介绍的。
  “阳阳,名字不错。你家住附近吗?”
  中年男人继续问。
  “嗯,伯伯看; 那里就是阳阳家; 伯伯累不累,要不要去阳阳家歇歇脚,喝口茶水。”阳阳指着前面的庄子说道,小人儿一点也不怕这位活阎王,还笑眯眯的与他说话,在他心中这位伯伯人很好。
  你问; 阳阳你是怎么知道他好的。
  小人儿一定告诉你; 我就是晓得伯伯好,看一眼就知道伯伯是个好人。我看人可准了。
  “好; 伯伯叨扰了。”
  中年男人伸手抱住阳阳,然后大踏步的走着。
  跟在后面的一群人中,有一位从四品的官员; 诧异着睁大眼睛; 望着走远的背影。
  他可是地方父母官; 认识那位小孩,也知道他父亲是谁。
  他可以百分百确定,张家可不知道这位私访北都的事,他也没有透露给妻儿。
  最主要的是皇帝要来灵山是临时决定的,走的路线他也不知道,似乎可以洗清他透露皇帝行踪的嫌疑。
  “伯伯是好人不叨扰。”被好人伯伯抱着,小人儿的小手环住好人伯伯的脖子肩膀,小脸蛋还在好人伯伯的肩颈处亲昵的蹭蹭。
  小嘴叭叭的说着话,给好人伯伯介绍路边设施。
  “伯伯,看见了吗?都是爹爹让人给铺的,说是怕阳阳跌倒一身泥,像泥猴子不可爱。”
  说起为自己铺的青石板路,阳阳一脸的小骄傲。
  他的爹爹最好,是天底下最好的爹爹,没有之一。
  “嗯,你爹不错。”好人伯伯肯定了一下小人儿心中骄傲的那人。
  在小人儿的带领下,所有人踏进了张家的别庄,小少爷的客人,下人们也不敢怠慢。
  进门的客人们个个都气势不凡,看着也不是什么善茬,下人们伺候的伺候,去通报少爷的就去通报少爷。
  老爷与夫人一般不管府中的事情,都是少爷在管。
  “少爷,小少爷带回来一群人,看那气势可能是官家人。”小五没有见过知府,不认识,但是他见过郑县令,一对比,觉得这些人都比郑县令要有气势更加的富贵。
  “走,去看看。”放下医书,张君越走了出去。
  他没事的时候会翻翻医书,给外界一个自学成才的假象。
  只是走进外院花厅,第一眼就就看到坐在上座的一位中年人。他不认识,下面末座陪坐的几位倒是认识,几位同窗好友的亲爹。
  上座的那位抱着自家儿子阳阳,身后侧面还站着一位面白无须的中年男人。
  上座坐的什么人,不言而喻:皇帝。
  但他还是装着不认识,上前打招呼,还主动对着几位认识的大人打招呼。
  隐瞒可不是上策,以后被拆穿,没问题都会变成有问题。
  皇帝还是第一次见到如张君越这样的年轻人,不卑不亢,虽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但应该能猜到一些,不一定能猜到是皇帝但也能猜出来是皇亲国戚王爷之类的或者一品高官。
  但看年轻人那样,却还能淡然自若,真是不简单。
  最后在别庄转了一圈,包括那三个赚钱的温泉庄子,里面种的什么一目了然,都看到了。
  皇帝正愁南方和东北方的灾害问题,半个国家颗粒无收,未来一年会很艰难。
  粮荒已经开始,全国各地粮价飞涨。在北都停留也是看北都今年风调雨顺,粮食还丰收了。
  从东北方回来,特意停留,作为皇帝,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来北都郊区也是遇到烦心事,出来走走。
  没想到遇到一个可爱至极的小不点,一点也不怕自己。
  永安帝随先皇南征北战,经历了不少的战争,杀过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几百,双手都满是血腥味。
  这样的一位铁血皇帝,没有孩子不怕他,就是他自己的儿子也异常怕他。
  更别说大臣家的孩子,第一次遇到小不点不怕他还说他是个好人伯伯。还别说这种感觉真不赖。
  皇帝问了好些事,都是一些田地里的事情,都以为张君越这样的白面书生说不出来什么。
  没想到人家侃侃而谈,说的头头是道,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