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快穿之最佳男配 >

第99章

快穿之最佳男配-第99章

小说: 快穿之最佳男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越见不得善良的长辈哭,特别是像蔡母这样的老好人。
  他不忍心,拖着椅子走过去,从口袋(实际上是空间)摸出来一块浅灰色,四角绣着一支杜鹃花的手帕,递给蔡母。
  “妈,别哭了。有什么可伤心的。别人不孝顺您,往后我孝顺您。等我赚了钱,给您买衣服买鞋子,买点心吃。旁的人,滴口水也别给他们吃,馋死他们。谁让他们不孝的。”
  声音不大不小,东西厢房屋檐下的人都能听见。
  蔡母这样,居然没有一个人过来劝。君越看了都生气,生三个不孝子,确实伤心。
  老三受不住啊,老五那狗东西,直接说他和老大老二是不孝子,他们哪里不孝了。只是不同意爹给老五盖两间新房而已,又不是以后不养爹妈。
  至于把他们说成不孝子吗?他们再混蛋,也没有想过不赡养爹妈。
  坐在自家房门外修补炕桌腿的老三,听的火气,怒火中烧的冲过来,直直的站立在母子俩跟前,国字脸耷拉着,沉声的吼道,“老五,你说谁是不孝子,说谁呢?”
  “说你们三,怎么了,我说错了吗?爹想给我盖两间土坯房,你们不同意就不同意呗,好好跟咱爹说就是,我又没有跟爹提要求要新屋。
  你们三不自己说,派个女人找爹妈吵吵啥。有你们这样做儿子的不,再来几次,你看爹妈能搭理你们几个不?
  换成是你们的儿子这样对你们,心里舒坦不?说你们不孝还说错了还是咋滴?”
  记忆中的原主,嘴巴子就厉害,君越是依照着原主的记忆来行事,改动一点点性格也不会太过。
  老大一般是父母寄予众望的孩子,希望他能给后面的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也希望他是兄弟姐妹中最有威望,最孝顺最有成算的那一个。
  蔡家老大听着老五一声声的质问,羞愧难当,黝黑的脸上居然泛出明显的红晕。
  “老三,别说了,是我们三不对,还说啥说。我表态,无论爹怎么决定,我都不反对。
  是该给老五起两间屋子,等天晴了,每天收工后我去打土坯,除了几个木梁,瓦片花点子钱,其余的也花了不了钱,咱们是做哥的,弟弟结婚,别的做不了,出把子力气打些土坯盖两间屋子,还是能做的。”
  老二也闷着声音说,“我和大哥一起打土坯。”
  老三一听,也不再瞪老五,也不再说什么,嗡嗡的说,“加我一个,免得说我不孝,不善。”
  此事暂时就这么翻篇了,躺在堂屋炕上的蔡父,心情好了不少,嘴角微微翘起。暗自肯定上面的三个儿子,就说嘛,老子的儿子品行还是不错滴,之前只是一时想茬了而已。
  半天,雨一直下,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
  君越摸摸肚子,瘪瘪的,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
  吃过午饭,君越嘴一抹,对着父母说,“爹,妈,我进躺县城。”
  “去县城干嘛,找你四姐啊?”君越上头还有一姐,姐弟俩关系贼好,四姐比君越大三岁,已经结婚五年,颜色长得好,嫁到城里。丈夫魏建军也是蔡父战友的儿子,魏父是县城人,回到地方以后在县城的公安局上班。
  魏家也有三个儿子,魏建军是老小。他从第一眼见到蔡四姐就相上了,之后两家相互来往一年,他就迫不及待的催促着亲爹找人上门说亲。
  认识的第三年头上两人就结婚了,魏建军是汽车站的司机,专跑阳宁县至京城的客运车。
  每位司机每天一天一个来回,虽然辛苦,可收入不错。
  “不找她,找我同学,上次说帮我带东西的。”具体什么,君越不说,先进城瞅瞅。看看有什么,摸摸黑市。
  “带啥,你存的那点钱别乱花。”蔡母不放心,叮嘱儿子一句。
  早几年,没有公私合营前,田地划分到各户,家里的出产,上山下河弄的东西都可以随便买卖,家里的孩子们那会儿都上山下河使劲倒腾,自家就属年龄最小的老五能倒腾。
  一个人悄悄攒了多少钱,家里没有人知道,上面的几个孩子也无话可说,那时候八仙过海,各凭本事。
  “妈,不乱花。”进屋拿出来一把旧的黑色雨伞,这时候有雨伞的农村人家很少,都是斗笠,蓑衣。原主几年前在县城读初中自己花钱买的一把二手的旧雨伞,几年来,一直保管的不错。跟刚买来时一样。
  脚上还套上一双厚底的草鞋,绑的牢牢的,然后潇洒的离开了家。
  小林生产队离县城不远,就二十来里路。
  下雨天走过去,显然是不有些不好,走出村口,找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放出来一辆老式的旧自行车,用半旧的围巾蒙住脸,只留下眼睛露在外头,一个劲的朝着县城使劲的踩。
  阳宁县不大,但靠着京城就二百来公里,还算繁华。几百年来,这里一直都不错。县城的建筑,两三层的小楼不少,还有一栋四层的长排楼房。
  城市的规划没有刻意为之,但民居都是自动的在正大街的后头,两条笔直宽阔的主街道后,还各自有不少弯弯绕绕的分支街道,也有不少的民居,工厂,单位。弯弯绕绕的街道四通八达,组成了一个圆形,形成了现在的宁县。
  进城后,找了一条早年就荒弃了两户人家的巷子,君越收好自行车,卸下蒙住脸的围巾,换上一双旧雨鞋,撑着黑伞,四处溜达。
  记忆中的,和自己看到的,还是有差别的。
  原主确实攒了不少钱,他全揣在身上。还有几张原主找同学换的票券。
  溜达的第一站,就是肉食水产收购站,这里卖猪肉,卖各种肉类水产。
  肉食水产收购站,没在主街道,十字路口进去,拐个弯,君越路过的时候,特意仔细瞅了瞅,没啥肉了,但是运气好,他看到了牛肉,两人抬出来的。
  应该是刚出事的牛,刚宰的,上前,凑过去,买了两斤牛肉,特意割出来半斤,打算给亲姐送半斤过去。
  牛肉包饺子,小炒着吃,都是极好的。想了想,悄悄的从空间里弄出来了四斤五花肉,给四姐一斤,自家三斤。
  回去亲自给爹妈做好吃的红烧肉,从大年三十以后,二老还没有尝过荤腥。
  用布袋子拎着包好的几块肉,一路打听,找到了黑市。
  黑市不到,在几条复杂的弯巷内,吃的喝的,君越也就是瞅瞅,瞧个明白。问问价格,旁的也不多问。
  一圈快逛完的时候,在一条小巷道内,发现一位长胡子的老爷子卖邮票,开始他只是不经意的扫一眼,可在发现某版整版的邮票以后,他蹲下身来,拿起边上的一版不认识的邮票问价格。
  “老爷子,您这邮票都是真品吧?”
  不紧不慢的翻找着,借此机会仔细观看了那整版的大龙邮票。
  华国第一套邮票,在封建王朝的末期,由一位外国人掌舵推行的第一套“大龙邮票”,整版在后世可是价值2100万元。
  不说卖钱,就说这稀有的程度,也是罕见的。
  君越不是集邮爱好者,不过既然遇到了,他也不想错过。
  东西在他手上,能完好的保存下来。在别人手中那可不好说。
  也许东西来历不明,老爷子只是掀开眼皮子瞟了一眼君越,然后不在意的说道,“这有什么真不真,假不假的。爱买就买,不买就走。
  东西又不贵,瞎问啥?”
  得,是个不懂行的。
  君越也不多问,问了下价格,价也没有还,直接买下了几版整版的老邮票。
  他不是充大方不还价,是老爷子压根就没有开高价,价格出其的低。
  塞进外套中的机会,把几版老邮票送进了空间。
  一个人瞎转悠了一会儿,晃悠着去了公安局边上不远的一套院落,四姐家里还没有分家,都住在祖宅中。
  好在魏家老大一家都在部队,家里只有二老,魏家老二一家四口,蔡四姐一家四口。
  蔡四姐结婚五年,生了两个儿子,老大魏光明(四岁),老二魏光伟(一岁),她还没有工作,在家里糊火柴盒,糊纸盒,赚点零花钱,顺带的带带孩子们,做做家务。


第167章 末世女穿六零(02)
  蔡四姐在婆家; 公公维护她; 丈夫维护她; 可婆婆对她没有工作有看法; 魏二嫂有工作,对老三家的没有工作,也常常含沙射影; 说些不好听的话。
  为此,她回娘家都是报喜不报忧,对于婆婆和二嫂的阴阳怪气,从不多言。但对于阴阳怪气的二嫂,她可从来不含糊。每次都是直接怼回去。
  今天是星期天; 休息日,一家人全在家里。魏建军也今天休息; 一家人坐在说起家里的事情。
  魏母每次都是老调重弹; 说起家里的开支问题; 说的魏建军很是烦躁,每次都是拿他媳妇儿说事; 说啥说,他有外快; 自家媳妇儿没工作,但也没有让家里出钱出米养,常常说有啥意思。
  魏母正絮叨时; 魏建军插话说道; “妈; 又是老一套,开支大,我们一家四口可没有少给一分钱。我二哥他们交多少,我也是交多少,天天絮叨有意思吗?”
  魏母气得想捶死老幺,不知道好歹的玩意儿,自己不是为他啊。老三家的是农村出来的,时常敲打敲打,免得悄悄贴补娘家,或者说不定聪明的话,还能从娘家抠些什么,贴补自家。
  农村别的没有,可有绿油油的小菜,城里的啥啥都要花钱,花钱还不一定能买到满意的。列如菜,肉,稍稍去迟点买的小菜都是黄叶子的,稍稍去迟点肉也就只有边角料。
  花钱还不好买,找谁说理去。
  “别不耐烦,我有说你家四口吗?没说,就别唧唧歪歪。”
  母子俩眼看就要争执起来,外面有人敲门,还伴随着熟悉的声音响起,“家里有人吗,四姐,你在家不?”
  坐在自家房门口纳鞋底的蔡四姐,惊喜的站起来,是小五的声音,忙两步窜出去,打开门,“小五,咋来了?快进屋。”
  进到魏家,君越一眼就看到坐在屋檐下的所有人。忙上前问好。
  魏父看到老战友的幺儿,乐呵呵的问,“小五,你爹在家可好?”
  “魏叔,我爹好的很,来的时候还让我给您和婶子带声好。说是有空的时候进城来看看您。”
  君越嘴巴子甜,又会哄人,就是魏母对蔡四姐有什么不满,也不会撒在君越身上。这点理,她还是晓得的。
  她在一旁笑着打听,“小五进城来是专门看你姐的呀?”
  “啊,婶子不是。本没打算来打扰的。我进城是来找我一同学,上次他去了趟沪市,我托他带了点东西,这不趁下雨,队里不上工出来拿。”说着,还提起右手上拎的一个蛇皮袋晃荡几下,左手也是一个蛇皮袋。
  魏二嫂听到沪市,眼睛都多闪了几下,那可是不输京城的大都市。听说好些好东西,京城都没有。
  衣服,鞋子,搽脸的霜有些比京城的都还好看好用。
  君越说完,放下俩只手拎着的蛇皮袋,然后解开一个,拿出来一包沪市那边才有的“蟹壳黄”,递给魏母。
  “婶子,这是沪市最有名的名点,里面是葱油,白糖两种,外皮酥脆,内里咸甜适中。味道可好了,您和我魏叔饿了就吃点垫垫肚子。”
  说完把没有解开的蛇皮袋递给蔡四姐,“姐,进城看到肉食收购站有宰了一头牛,刚摆出来,我买了一点,给我外甥俩留了半斤牛肉,一斤五花肉,你拿出来。”
  又是沪市的名点蟹壳黄,又是牛肉,五花肉,帮着蔡四姐把面子做的足足的。蔡四姐的背挺的直直的,刚才小五没来时,婆婆还敲打她。现在她一眼瞟过去,婆婆,二嫂都不敢再说什么。
  魏二嫂心里不舒服,她虽然有工作,可娘家人每次来魏家都是两手空空,菜地里的葱都不扯一把。
  每次都让她极不好意思,要不是她自己有工作,在婆家那是一点面子都没有。
  极度不合时宜的声音,此时响起,“小五,你没有工作,哪有那么多钱托人从沪市买这些的?”话语刚落,坐在一边的魏父皱着眉头狠狠瞪了一眼二儿媳。
  魏二哥就不只是瞪了,而是呵斥,“你管小五哪来的钱?关你什么事?该你操心的不操心,不该不操心的瞎问啥?”
  魏二哥也在公安局上班,人还是很拎得清的那种。
  君越知道,要解释的,他淡笑着对着魏二哥说,“魏二哥,嫂子也别骂二嫂,我知道二嫂没有恶意,只是有些好奇。
  我还是说说,咱这里五八年年底才公私合营完毕,刚合营完毕政策还没有具体细化。
  我从十岁的时候就开始上山下河摸山货水货,开始是贴补家里。后来我爹回来以后,就说,自己上山下河摸的玩意儿卖多少钱都是我们五个孩子的私房钱,不用上交。
  从我爹回来的那年开始,我就有了私房钱。
  这些年从没有间断过,不说别的,我在城里读初中的学费,还有本子,笔,所有的开支都是我自个儿出的。
  这么说吧,一直到政策具体细化不许个人做买卖后我才收手,我手上攒的钱比二嫂上班这些年攒的钱还多。
  不只是这些,我还找我同学换了一些票券……
  魏二哥,我攒的钱可是合法收入,不会把我怎么着吧?”
  君越的话,不只是吓到了魏二嫂,还吓到了蔡四姐,她也没有想到小五攒了那么些钱。
  “小五,那不会的。别听你二嫂瞎叨叨,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什么。”
  魏二哥说完又扭头瞪了瞪不省心的妻子,坐在家里都给他惹祸,他太难了。
  “怀疑也没事,我可是有一村的证明人。”君越自信的笑了笑。
  一只手拉过大外甥光明,从蛇皮袋中,拿出来一包奶糖,“喜欢不?”
  四岁的魏光明,也吃过好吃的大白兔奶糖,一眼就认出来糖,高兴的点点头,“喜欢,谢谢五舅。”
  摸摸大外甥的脑袋,“喜欢,等下次五舅再给你买,和弟弟俩吃,可不许吃独食,知道不?”
  抱着一包大白兔奶糖的光明小朋友,咧开嘴瞅着五舅直乐,听到五舅的话,都不晓得说话,只会点头。
  君越想了想,从大外甥的怀里拿出来那包大白兔奶糖,递给蔡四姐,然后从外套的口袋中掏出来一把椰子糖,递给大外甥两颗,其余的递给魏二哥,魏父,魏母,笑眯眯的说,“叔,婶子,二哥,都尝尝,我同学给了我两把椰子糖,说是海南那边的糖,味道不比奶糖差。”
  一把也没有几个,一人最多能分一个。
  君越给三人一人分了两颗,剩下的还有一个,给了姐夫。再从袋子里掏出来一颗,剥好塞给蹲在他身边的四姐,“姐,你也尝尝鲜。”
  小光明已经吧嗒吧嗒吸吮着椰子糖,甜的眯着眼睛隈在五舅的怀抱中。不知道瞅着什么在偷偷乐。
  魏建军也吃了一颗,小舅子说是从海南那边来的,他也尝尝味。媳妇娘家兄弟,他最喜欢的也是小五,原来是爱屋及乌,现在是觉得小五有了变化。
  会做人,会来事了。
  二房的孩子都不在家,去隔壁邻居家找小伙伴去玩了。
  魏父知道小五是来看姐姐的,他也不拉着君越多说话,“小五,提着东西,去老三房里,你们姐弟俩去说说话。”
  “行,我听叔的。”君越从善如流,又哄了魏母两句,才拎着蛇皮袋去了四姐他们夫妻的房里。
  到了四姐房间,他大剌剌的上炕,坐好。然后从一个蛇皮袋中掏出来两盒百雀羚,“姐,给你买的。早晚洗脸了就擦擦。别搞的灰土土脸的,我的姐姐打小就好看。别嫁人了年纪轻轻的直接变大妈。”
  蔡四姐看着眼晕,小五太不节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