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齐欢_云霓 >

第266章

齐欢_云霓-第266章

小说: 齐欢_云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家大爷的朋友会不会就是李四爷?
  李家几个兄弟跟李煦的关系都还好,唯有这个李四爷很少与李煦来往。
  李四奶奶人不错,经常来她屋子里说话,却不知道两兄弟之间的隔阂在哪里,每次提及此事都难免长吁短叹。
  按理说一家人不应该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李煦在北疆有所作为之后,李家的兄弟都担任了职司,李长琰也为李四爷谋了个缺儿,却没想到李四爷说什么也不肯入职,父子两个大闹一场,那日是除夕,李长琰将李四爷一家撵出了李家,李长琰还因此放话,李家所有的亲戚都不准收留这一家人。
  李大太太不放心儿子,偷偷让人去找李四爷回来,结果李四爷一家连夜离开了太原府。
  李煦带着人去追,兄弟两个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李煦回来的时,脸上、手上都有伤,两兄弟肯定是打了一架。
  她在一旁照顾着李煦,给李煦清理伤口,李煦看着手中的公文,一晚上一句话都没有说,第二天一早,李煦就去了大同,再回来已经是一个月之后,李煦已经恢复如常,只是再也没有提及那晚的事。
  李煦不想说的内情,就算她问了也不会有结果,而且涉及他们兄弟之间的恩怨,李大太太多次提点她,妇人不要横在他们兄弟中间,言下之意李四爷和李煦有今日,都是她与李四奶奶从中教唆,明面上她不宜再插手。
  但是暗地里她吩咐人去寻李四爷,想要送一些物件儿给他们度过难关,李四爷开始不肯收,后来留下了一半,仅仅够他们暂时安身立命。
  李四爷在外日子始终过的不好,但他们再也没有搬回李家,每到过年过节李大太太提起这一桩都忍不住偷偷掉泪。
  气氛多次因此被破坏,李长琰干脆命所有人谁也不准在家中提及李四爷,谁也不能与李四爷有来往,否则就跟李四爷一个下场。
  徐清欢从思绪中回过神,她看向娴姐儿:“我让三婶给蒋家送个信,请蒋大爷来做客,我再向他问问其中是否有内情。”
  娴姐儿一脸感激:“大嫂真好,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大嫂。”
  “不用感谢我,”徐清欢笑道,“我就是喜欢琢磨案子,想要问个究竟。”
  “我听说大嫂和大哥一起办了许多案子,大嫂能不能与我讲讲。”
  宋成暄刚刚处理好公文走回院子。
  “大爷,”银桂上前道,“大奶奶正跟三房的小姐在说话。”
  宋成暄没有让银桂去禀告:“我知道了。”
  等到银桂走开,宋成暄隐约听到堂屋里说话的声音,就慢慢走了过去,恰好娴姐儿正在兴致勃勃地问徐清欢那些案子。
  刚刚说到凤翔案,显然两个人才开了个头,这样下去……
  宋成暄微微皱眉,她怎么比他还忙似的。
  ……
  李家小院子。
  李大太太满脸笑容地看着李四爷:“我们都准备去太原了,你怎么反而在这时候进京。”
  “儿子要去大同府,”李四爷道,“听说孔家和大姐出了事,就想着来京中看看。”
  李四爷眉宇中满是焦急:“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姐她……”
  孔二爷和大姐对李家多有照顾,他听到噩耗也是半晌回不过神来,于是急匆匆地进了京,进门就问母亲。
  李大太太叹口气:“孔五爷太糊涂啊,孔家那边也不知是不是还有人与简王有牵扯。”
  “母亲,”李四爷道,“我九弟呢?我去找九弟问问。”
  李四爷话音刚落,李长琰沉声道:“不要给你九弟添乱,他已经够累了,你不懂衙门的事,不要随便打听消息,真的牵连到你九弟,看我怎么跟你算账。”他虽然生了九个儿子,但前面那八个都不争气,只有九郎靠得住。


第六百三十八章 孝顺儿
  李四爷听到李长琰的话微微低下头,他知道父亲现在喜欢九弟,九弟也确实比他们要聪明的多,小时候一起跟着先生读书,那些文章他们好几日都背不下来,九弟仿佛看一眼就烂熟于心。
  不过那时父亲与他们都没有太在意这件事,他们兄弟几个生得身材高大,父亲一心想着他们将来能从戎搏份功名,九弟本来生得就比他们清秀,加上年纪小,父亲总觉得母亲将九弟惯坏了,对九弟并不太关切。
  父亲甚至还想要辞退过先生,后来因为母亲央求,先生愿意只收一半束脩专心教九弟一个人,还告诉父亲,他教了多年学生,九弟最有希望将来科举榜上有名,李家子弟若是文武双全,必定将来让李氏一族兴旺。
  父亲半信半疑,后来九弟在县试时被学政大人欣赏,父亲这才发现九弟真的有可能走科举这条路。
  不过家中儿女众多,大哥、二哥都力气大于常人,父亲很快又被大哥、二哥占去了心思,家中并没有费力去栽培九弟。
  李四爷想不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对九弟的喜欢和关爱超过了所有的兄弟。
  好像是父亲在外遇见了贵人,那位贵人擅长推算命格,父亲在他的帮助下立了大功,正式入仕有了官职。
  然后父亲又被贵人介绍发了一笔小财。
  家中的情况渐渐好转,父亲也将那贵人请到家中做客,那贵人见到九弟之后大为震惊,说九弟将来必定会光宗耀祖。
  有这样的后辈,乃是祖宗有德,父亲这才开始格外关切九弟。
  现在证明九弟也的确没有让父亲失望。
  “老爷,”李大太太声音中略带几分埋怨,“孩子刚到连热水都没喝一口。”
  李长琰不禁摇头:“慈母多败儿……”说到这里又觉得不对,九个儿子还不是一样护着,可煦儿就那么出色。
  李大太太服侍李长琰换了衣服,就开始温声向李四爷嘘寒问暖:“看着好像瘦了一些,是不是在外面太辛苦。”
  李四爷从包裹中拿出两样东西,银狐的护腰,还有一副护膝,然后抬起头道:“给父亲、母亲的,父亲过几天还要去大同,常年在马背上赶路,别伤了膝盖。”
  李大太太满心欢喜:“你还惦记着这些,”她拿起护腰放在鼻端闻了闻,“这里面是什么?”
  “盐粒,”李四爷将塞在护腰后的盐袋拿出来,“母亲舟车劳顿时,让人将这盐炒一炒然后热敷在腰上,这样会舒坦许多,父亲的护膝也是这样,这盐对父亲的旧患有好处。”
  李大太太望着李四爷:“我时常与你父亲说,你是兄弟几个中心思最细腻的。”
  “哼,”李长琰冷冷地道,“有什么用?无非只能做些生意,将来不见得有什么大出息。”
  李四爷面色一暗:“父亲教训的事,我与大哥、二哥和九弟不同,我没有那么高远的抱负,只是牵挂家人……”
  “好了,”李长琰提起这没出息的四儿子就烦心,李大太太将护膝拿来要给李长琰穿戴,让李长琰推开,“绕了一大圈子,你还是想要说孔家的事,是不是孔家人找到了你,让你来帮忙说项,请你九弟帮他们脱困?”
  不等李四爷说话。
  李长琰道:“孔家在太原做守备,受朝廷恩泽得了不少的好处,却还生出谋反之心,惹来灾祸是他们咎由自取。”
  “大姐呢,”李四爷道,“大姐是谁害的,谁急着要大姐的命。”
  李长琰淡淡地道:“你大姐也不是什么话都与我们说,既然朝廷已经查了,我们等消息也就是了。”
  李四爷没有因为李长琰的态度受挫:“父亲在京中可听到什么消息?太原府那边有没有派人到京中来?”
  李长琰听到这话不明白儿子指的是什么:“你到底知道了什么事?”
  李四爷道:“孔老爷的上峰韩参将父亲可知道?我以前在孔家见过韩参将一面,对他也算有几分熟悉,儿子这次随着商队来京城的路上找到一家客栈休息,半夜里儿子起身时,正好遇到一个人。
  如果儿子没有看错,那人就是韩参将。
  儿子就在想,这位韩参将来京城做什么,会不会与孔家的案子有关,害大姐的人是不是他?”
  屋子里片刻安静。
  李长琰若有所思,李大太太是一副受了惊吓的模样。
  李长琰道:“四郎,你真的看清楚了?”
  李四爷点头:“儿子正好跟他打了个照面,应该错不了。”
  “那他有没有看到你?”李大太太颤声道,“万一他真的有坏心,岂不是要来找你的麻烦?”
  李四爷冷静地道:“当时天黑,儿子刚刚卸完货,一身的脏污,见到他之后立即低下头,他应该没有看清楚儿子,否则也不会轻易放儿子进京。”
  “也不是不可能,”李长琰道,“你大姐可能知晓韩参将和孔五的关系,生怕你大姐将他供述起来,先对你大姐下了手,你大姐一旦有了闪失,先被怀疑的是孔家人,谁也不会想到他头上。”
  李四爷点头:“儿子也是这样思量,所以才急着问大姐的案子。”大姐被人害了,他们总要清楚真凶是谁。
  “老爷,”李大太太颤声道,“是不是让人去打听一下,万一四郎看错了,朝廷会不会觉得我们故意包庇孔家。”
  这是个问题,一切没有确定之前还真不好轻易就说出这个消息,李长琰沉吟片刻吩咐李四爷:“不要随便与人提及此事,听听消息再说。”
  李大太太吩咐李四爷:“你先去换换衣服,休息一下,也许很快你九弟就回来了,到时候问问你九弟就是。”
  李四爷快步从屋子里出来,走到院子里就听李大太太劝说李长琰:“不要对四郎太苛刻。”
  李四爷心中一暖,母亲总是要替他在父亲面前说话,虽然他不及九弟,可母亲对他关切一点都不少,每次在外想到母亲都恨不得立即回家尽孝道。
  李四爷刚刚走进屋子。
  “四爷,”小厮低声道,“蒋家大爷送来消息说,宋家要见他。”
  李四爷一愣,他与蒋家大爷商量好分别回来问消息,没想到蒋家大爷也有了进展,父亲已经说不能随便与旁人提及韩参将,他要不要跟蒋家大爷说,让他暂时不要见宋家人了。


第六百三十九章 温情
  徐清欢送走了娴姐儿,这才回到主屋。
  “大爷已经回来了,”陈妈妈低声道,“正在小书房里看书。”姑爷喜欢安静,让她们端了茶之后,就吩咐不用陪着了。
  “让人备水吧。”徐清欢吩咐陈妈妈。
  大爷和大奶奶要梳洗,门房也可以上拴了。
  在宋家住下来之后,一切都平安,陈妈妈松口气,太夫人让她来跟着大小姐,她要将大小姐身边的事处置的妥妥当当,才不负太夫人的信任。
  “大小姐,”陈妈妈道,“宋家下人的名册我也准备好了,前面是各院侍奉的管事和下人,后面是准备跟着我们去往常州的人。”
  陈妈妈将名册递到徐清欢手上,徐清欢点点头:“辛苦妈妈了。”
  徐清欢拿着名册走进屋子,明天从娘家回来之后,还要仔细挑选人手到院子里来,找两个办事麻利的小厮,还要几个媳妇子分担银桂手里的活计,银桂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凤雏除许多事上帮不上忙。
  不过虽然大家累一些,宋家却让他们有种心安的感觉。
  走进屋子,远远地就看到宋成暄端坐在椅子上处理手中的公务,他整个人都笼罩在暖融的灯火之下。
  徐清欢走上前去,拿起剪子剪掉了一截灯芯,灯火跳动间屋子更加明亮了几分。
  宋成暄放下手中的毛笔,转头去看她,她的眼眸亮如星辰。
  “天色不早了,”徐清欢道,“大爷该梳洗安歇了。”
  他睡觉通常没有那么早,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在书房陷入眼前的事务之中,再抬起头时已是天将破晓。
  徐清欢道:“我祖母常说,年轻的时候不在意,将来年纪大了病痛都要找上门,大爷要为长久打算。”
  宋成暄诛杀了简王之后,就一直在忙碌他们的婚事,即便看着精神很好,哪里有不累的道理。
  何况这些年他的付出都要比寻常人更多,老虎也要有打盹的时候,如果以后他不打盹,她就去捋他的虎须。
  徐清欢见宋成暄没有说话,笑着道:“我先去铺床,等收拾妥当再来叫你。”
  就在她走入屋子时,整个书房都跟着亮起来,然后她站在他面前言笑晏晏,他望着这一幕不禁有些失神。
  她转身即将离开,宋成暄不由自主伸出手拉住了她。
  没有谁愿意处于黑暗之中,特别是光明就在不远处时,黑夜会让人觉得更加难熬。
  徐清欢帮宋成暄换了衣服,两个人都梳洗干净,这才并肩躺在床上。
  徐清欢看着头顶的幔帐,成亲之前陈妈妈还嘱咐她,男子睡在床里面,女子睡在外面,可新婚之夜宋成暄却就颠倒了过来。
  昨晚徐清欢太累也就没去细想这些,今天晚上又被他撵到里面躺下,她这才明白原来他准备以后就如此了。
  徐清欢忍不住侧身去看宋成暄:“我睡在里面,总是不太方便。”
  “不用你侍奉,”宋成暄眉眼舒展,十分自然,“你想要喝水,我给你倒来就是。”
  怎么能劳烦他来侍奉她。
  “还有别的。”徐清欢还想要寻个其他的理由。
  宋成暄不假思索:“想要去净房?那也方便的很……”
  自然不是,徐清欢脸上一红,将耳朵也缩进被子里,他厚着脸皮能说出口,她却不好意思去听。
  感觉到被子微微一动,他躺了进来,徐清欢立即向后缩了缩,他们可是说好了的,她昨夜太累,腰疼腿酸,加上下面还不舒服,今晚他绝不会对她动手动脚。
  徐清欢刚想到这里,还是感觉到一条手臂伸过来,将她整个人拖了过去。
  “外面起风了,”宋成暄搂住她的肩膀,“离得那么远,被子盖不到,你若是不小心着了凉,祖母会心疼。”
  说着他还伸手将她背后的被子掖了掖。
  缩在他怀里好像是挺暖和,感觉到他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她才松了口气,半张脸颊贴在他的胸口上,听着他那强而有力的心跳声。
  “北方可能有人要生事了,”徐清欢道,“这次的简王案还有漏网之鱼,凤阳被清理的最干净,怕东南会有简王的人,军师也早早回到东南主持大局。
  现在看来简王遗祸应该会在西北和北疆。”
  西北战乱,皇上无暇去清理内患,简王党也许会借此存活下来,至于北方或许简王布置了更大一盘棋在那里。
  怀疑简王是幕后之人后,她让张真人和哥哥几个去凤阳,那是因为前世简王拿到了宗正卿就将宗正寺迁移去了凤阳,她猜测简王必定早就在凤阳布置了人手。
  结果如她所料。
  这些也前世的情形不谋而合,也暴露出一些前世她不知晓的秘密。
  那就是孔家和李大小姐。
  简王谨慎,也许除了凤阳之外他还有隐藏的棋子,那就是他们一直没有关注的北疆。
  简王一死,谁会站出来稳住那些乌合之众?无论是谁来统领他们,都要先立威,这样才能稳住局势,证明自己的地位。
  窗外的树影摇曳,北方迎来了大风的季节,幸好屋子里一片暖融。
  徐清欢眼皮渐渐发沉。
  宋成暄还在等徐清欢说话,耳边却传来她匀称的呼吸声。
  睡着了?
  睡梦中的徐清欢彻底放松下来,大约似乎感觉到不太舒服,轻轻地动了动,手臂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手肘恰好压住了他平坦的小腹。
  宋成暄微微皱眉,他这算不算作茧自缚?这样亲密的姿势,恐怕一时半刻他无法安稳入睡了。
  宋家大宅的灯火渐渐熄灭。
  黑暗中的墙头忽然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