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齐欢_云霓 >

第335章

齐欢_云霓-第335章

小说: 齐欢_云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皇帝骑在马上,看着大军向前而去。
  这一仗之后,京城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翟松匆匆忙忙上前:“皇上,成王那边好像不太对。”
  皇帝不禁皱起眉头:“成王怎么了?”
  “成王的兵马突然调转了方向,没有去攻城,而是绕开京城一路向北去了。”
  皇帝睁大了眼睛,脸上满是惊愕的神情:“你说什么?”
  “成王……他带兵向北……离开这里了。”翟松战战兢兢地又说了一遍。
  “锵”皇帝抽出腰间的长剑,翟松感觉到寒芒向他袭来,他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他也害怕皇帝重怒之下向他下手。
  皇帝手中的剑颤抖着:“还愣着做什么,将成王给朕拿回来。”说完这话,皇帝只觉得胸口一痛,几乎喘不过气。
  在这样的时候,成王竟然也背叛了他,他这么敢这样做。
  已经离开了半个时辰,不可能再将人追回来,翟松吞咽一口:“皇上,我们还是想一想后面要怎么办,张玉弛那边恐怕也得到了消息,微臣怕张家趁机来攻,皇上您的安危要紧。”
  翟松话音刚落,就听前面一片嘈杂声起,紧接着有人道:“张家的兵马攻过来了。”
  成王忽然带着一半王师离开,局面顿时陷入混乱之中,王师溃散,有人开始奔逃。
  看到这样的场面,皇帝眼睛仿佛要冒出火来。
  “成王,朕必杀之。”一股热血冲上头,皇帝眼前瞬间模糊,差点就从马背上跌下来。
  “为何会如此。”皇帝不明白,怎么就落得这般境地。
  “皇上,”余江上前道,“我等护着皇上离开此地再做计较,免得让张家趁乱行事。”
  皇帝一动不动地僵在那里。
  宋成暄反了,张家反了,鞑靼入侵,现在连成王爷反了,他还能去哪里。
  “我们去凤阳吧,”余江道,“凤阳还有朝廷兵马驻守,将凤阳驻军充入王师再图后事。”
  皇帝目光依旧涣散,余江下定决心,立即吩咐身边人:“走,护着皇上先离开。”
  ……
  成王带着兵马一路向北,不久之后看到了不远处站着几个人影,他心中不禁一喜,许久的负担在这一刻终于放下。
  总算是找到他们了,他就像一个迷路的人,跌跌撞撞走了那么久,终于找到了他的归路。
  成王道:“随魏王一起抗敌,驱逐鞑靼,保护大周百姓,便是死也无憾,这才是王师该做的事。”


第七百九十七章 易主
  宣府。
  为了稳固北疆,两年间朝廷下拨两万千金对边疆城墙进行修补,这里是边疆重地,京师的屏障,可防御工事做的再好,也经不住战火一遍遍冲刷。
  金月可汗不计代价带着人攻城,将张玉弛的兵马打得落荒而逃,而他也终于登堂入室。
  这一刻他等待了太久。
  “继续南下。”
  大周已经大乱,这一路不会遇到太多抵抗,很快可以到达京师。
  几万铁骑前行,轰隆隆震天动地。
  “大汗,”将军快马前来,“前面发现了大周的兵马。”
  金月可汗皱起眉头:“是卫所的守军?”卫所守军没什么可怕,都是些残兵游勇,不成气候。
  不过按照他的谋划,去往四海冶所的人攻破关卡之后,应该会前来与他们会合,那些兵马怎么也没有动静。
  “可汗,是王师,是大周的王师。”
  不可能,金月可汗立即驱马上前,他要亲眼看一看。
  京中传来消息,张家已经把持京城,皇帝被困在顺德,就算皇帝想要带着王师北上,也会有人想方设法阻拦,简王为他留了最后一个眼线,那人的消息最为靠得住,他很少动用那人,生怕会被人察觉蹊跷,这次与大周开战才让那人全力佐助,所以绝不会出什么差错。
  金月可汗想着一路向前奔驰,终于登上了不远处的山坡,眼前的情形立即映入眼帘,他的眼睛顿时一阵紧缩。
  金月可汗身边的将士不禁揉了揉眼睛。
  这不是梦,是真的。
  大周的军队。
  而且那是王师,因为高高扬起的旗帜上写着偌大的“齐”字。
  “是宋成暄,”斥候探听了消息前来禀告,“这些人是从东南来的。”
  “不可能,东南到这里何其远,就算宋成暄能北上,也该是去京城权夺皇位,怎么可能来这里,”金月可汗不敢置信地道,“放着皇位他不要,前来抵抗我们,他是疯了不成?”
  “四海冶所的人呢?”金月可汗道,“他们又去哪里了?”
  “四海冶所……”斥候道,“没有拿下来,又被大周夺回去了,那边的将士回来求援说……宋成暄带着人在四海冶所。”
  斥候说到这里,声音越来越小。
  “哈哈哈,”金月可汗笑过之后,脸上是冷峻的神情,“你们不觉得很可笑吗?四海冶所的也是宋成暄,这里的也是东南的宋成暄,宋成暄不但能够天降神兵,还有分身之术。”
  金月可汗的话,让斥候低下了头。
  “都是废物,”金月可汗道,“你们没能探听好消息,就前来扰乱军心。”
  金月可汗目光一沉:“无论是谁,我麾下勇士都不会惧怕,传令大军随我迎敌。”他算计了这么久,可宋成暄的人还是出现在这里,除非宋成暄早就知晓他的打算。
  金月可汗有种被人看透的感觉,那种感觉十分不好,如同冰水从头顶浇下,很快寒意遍布全身。
  既然如此,就看谁能赢下此战,这天下就是谁的。
  ……
  皇帝被张家兵马几次围困,好不容易才逃脱而出。
  王师手中拿着残旗,如同丧家之犬。
  路上有流民见到这一幕,只以为是哪个卫所打了败仗,谁也不会想到狼狈逃窜之人就是大周的皇帝。
  皇帝不眠不休地赶路,愤怒、恐惧让他生了病症,到达凤阳时已经虚弱不堪。
  宁王带兵前来接驾,见到这样的皇帝不禁吓了一跳。
  皇帝上前紧紧地拉住了宁王的手,一双眼睛圆睁:“张家和成王都反了。”到现在他也不知道成王带兵去了哪里,是投奔了宋成暄还是找个地方藏匿起来,找准时机也来争抢皇位。
  “早知道,简王时朕就该杀了他,”皇帝望着宁王,仿佛有很多话想要说,“朕信了他,放他回成王府,依旧让他做宗正寺,他就是这样回报朕的。
  这些叛党,早晚有一日朕要将他们都抓起来,将他们开膛破肚都去喂狗。”
  宁王打了个哆嗦,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真的被这样杀了,那可太恶心了,他绝不会这样做,宁王吞咽了一口,安安静静地处置不是更好吗?何必弄得满手血腥。
  “宁王,”皇帝一年期盼,“你是朕的肱股之臣,大周江山能不能保住,就要看你的了。”
  “皇上放心,”宁王看着狼狈的皇帝,突然之间信心倍增,“大周江山会安然无恙,祖宗基业不会丢。
  只要您来了这里,天下就太平了,再也不会有争斗了。”
  皇帝听到这话,心中一阵感动。
  宁王扶着皇帝前行:“凤阳是个好地方,太祖爷在这里起事,我们大周的皇陵也在此处,这里颇为僻静适合安养,皇上这一路来想必也累了,我让人收拾了院子,皇上先去歇歇。”
  皇帝长长地舒了口气,还好他将宁王派来凤阳,凤阳虽然离东南近,但是没有被战祸波及。
  守城的将士十分英武,看着不输王师,尤其是宁王带来的人,一个个沉默地立在那里,面色平静而肃穆,可见凤阳城中军法严明。
  皇帝不禁感叹道:“当年简王谋反,凤阳大火,没想到短短几年之间就恢复成这般模样,宁王功不可没。”希望京城经过这次浩劫之后,也能很快就恢复如初。
  “臣来到凤阳之后也有这样的感慨,也许这就是置于死地而后生,”宁王道,“已经被逼的无路可走,不得不如此行事。”
  皇帝总觉得宁王的话意有所指,却一时想不清楚。
  宁王接着道:“微臣不敢居功,这兵马操练微臣不懂,的确不是微臣之功,都是……朝廷培植的人手。”
  皇帝已经十分疲累,不想与宁王争论这些,他现在只知道,凤阳的兵马足够他调动,张家一时之间无可奈何。
  走进一处院落中,余江等人搀扶着皇帝去梳洗、更衣。
  厨房中也端来了简单的饭食。
  用过了饭,皇帝的精神好了许多,他看向宁王:“东南没有兵马前来吗?”
  宁王摇头。
  皇帝皱眉:“这附近可有战事?”
  宁王再次摇头:“没有,南边一片太平,各州、府开始安置从北方而来的百姓。”
  “为何?”皇帝不禁喃喃地道。
  宁王道:“城池关卡加强防卫,尽量避免更多百姓被战事波及,凤阳的兵马也是如此,护卫周围的州府。”
  明明整个大周乱成一团,为何这里如此安稳,而且他只是命凤阳守军抵抗东南军队,没有让他们按兵不动,护卫周围州府,皇帝不禁多了几分疑惑。
  “皇上先歇息片刻吧。”冯顺上前劝说。
  宁王起身告退。
  看着宁王的背影,皇帝陷入思量之中,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宁王不再畏畏缩缩,甚至露出几分干练,他曾来过凤阳,这次再入城中,感觉这个凤阳已经变得和从前十分不同,到底哪里不一样,他又说不清楚。


第七百九十八章 没有机会
  皇帝安稳地睡了一觉,他许久没有这样好好地歇过了。
  凤阳给他的感觉真的很好,这里的关卡虽然重兵把守,但是民众却没有因此惊慌,街面上还是繁华一片。
  这就是他的大周,他暂时能够忘却张家、魏王党和鞑靼带给他的忧虑。
  “皇上。”
  深夜里,冯顺将皇帝唤醒。
  皇帝睁开眼睛,有些紧张地道:“有什么事?”
  外面没有任何的响动,好像整座城都沉沉地睡去。
  “皇上,这里有些不太对,”冯顺道,“我们带来的亲军被宁王带走之后就没有再回来,而且这院子里侍奉的下人也十分的谨慎,无论奴婢问什么他们都不肯说。”
  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波折,此时此刻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这样的话,他皱起眉头:“宁王安排亲卫去歇着了,余江呢?他们也不在院子里吗?”
  冯顺道:“在。”
  余江他们在就好。
  皇帝松口气:“不用惊慌,明日朕再去问宁王。”
  冯顺向窗外看去:“皇上,这凤阳的军队仿佛比向朝廷报备的要多,您不觉得很奇怪吗?凤阳兵强马壮,宁王何时有统兵之才,现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的亲军本就不多,若是被人算计,后果不堪设想。”
  皇帝忽然觉得冯顺说的有几分道理,他喊了一声:“余江。”
  余江和几个亲卫在路途上受了伤,好不容易将皇上护送到了凤阳,亲卫也都松了口气,只留了几个人值守。
  余江也是刚刚才睡着,突然听到皇帝的声音,立即爬起来查看情形。
  “皇上。”余江立即上前行礼。
  这个无论何时都目光锐利的人,如今也是面色苍白,一双眼睛通红,里面写满了疲惫,皇帝看着这样的余江,忽然又心慌起来,他能依靠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
  皇帝立即问过去:“这里是否有不寻常之处?”
  要说不对的地方,那就是太有规矩了,小小的凤阳府一切井然有序,无论是将士还是民众都好像对眼前的情势十分自信。
  余江也想要将此事禀告皇上,可不知要怎么说。
  “微臣本想着明日出去查看,”余江润了润嘴唇,“若是皇上觉得不妥,我就将亲军唤过来。”
  皇帝起身披上衣衫,若不是亲军伤亡太多,他今日就会让亲军接管凤阳。
  冯顺眼睛微亮:“皇上,现在接管凤阳也不晚啊,突然行事正好试试凤阳的深浅,如果宁王对皇上忠心耿耿,就会心甘情愿地听皇上吩咐,否则……我们也能立即动手拿下凤阳城。”
  皇帝眼睛一亮,到底是冯顺聪明,关键时刻能够为他筹谋,他看向余江:“你出去整顿亲军,一会儿前往卫所接管凤阳兵马。”
  余江应了一声快步走出去,走出屋子他下意识地回头,冯顺的话没有错,可他总觉得方才冯顺显得格外的急躁。
  今夜动手有利有弊,虽然能让宁王措手不及,容易得手,但亲军也没有修整过来,加上他们对凤阳不是很了解,宁王真的有别的心思,两军对上,亲军不一定能取胜。
  余江满怀心事地走出院子,门口的守卫没有盘问他,仿佛凤阳对他没有任何的防备,余江依旧不敢大意,一路到了亲军驻扎的营地。
  营地静悄悄没有任何的响动,余江心中一紧,快步走上前,撩开了军帐的帘子。
  月色照入帐中,大帐里空荡荡的不见一个人影。
  余江的冷汗立即从额头上冒出来,他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一切,半晌才回过神来,立即向另外一顶军帐走去,依旧似乎空空如也。
  人仿佛一下子不见了。
  凤阳真的有问题,怪不得院子守卫没有阻拦他进出,因为他们已经是插翅难飞。
  来到这里,再也别想出去。
  余江抽出腰间的长剑,想要立即回到院子,护着皇上冲出凤阳,可他刚刚向前走了两步,周围忽然亮起了火光,渐渐地向他围过来。
  “宁王,”余江大喊一声,“你要做什么?谋反吗?你们想要投靠张家还是东南的宋成暄。”
  余江瞪大眼睛看着周围,只要宁王露面,他会想方设法上前击杀宁王,宁王一死,他们也能多几分胜算。
  然而没有人应承他,余江知道宁王定然就在附近。
  余江又大喊一声:“宁王,你在哪里,出来与我说话,你们投靠宋成暄又有什么好处,保皇上回到京城才是正途。”
  黑暗中的宁王缩着头,听到余江那惶恐的声音,不禁有几分得意,他其实有一肚子话想要说,不过他行事很小心,有些人太过倒霉,多说几句话也会引来杀身之祸,他这个连喝水都小心的人,决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余江想要放手一搏,当他挥出第一刀时就知道自己没有了机会,上前擒拿他的人身手了得,一招过后他就已经落了下乘。
  他眼前这些人不是张玉弛的兵马,更非养尊处优的亲军,这些人就是一柄经过仔细打磨的刀刃,锋锐迫人。
  余江重重地摔在地上,一条绳索将他捆绑起来,让他动弹不得。
  终于他听到宁王的声音。
  “你说错了,不是我投靠了宋成暄,”宁王道,“这凤阳城里里外外都是宋成暄的,你们撞了进来,也怪不得我。”
  看到余江怨毒的眼睛,宁王又缩了缩头,小心地躲藏在护卫身后,谁知道余江身上还有没有能够杀人的暗器,人急了,牙齿也能当利刃。
  余江挣扎着,额头青筋爆出,原来他们从开始就错了,自己踏入了牢笼之中,如今大势已去,再也没有了机会。
  ……
  皇帝看着冯顺。
  冯顺显得十分焦躁,双手紧紧地握着,仿佛已经大祸临头。
  外面传来动静,冯顺立即走上前。
  “大人,”内侍低声道,“余大人还没有回来,恐怕……”
  冯顺已经有所意料,他转头看向皇帝,到了这一步,他只能铤而走险:“调动所有人手,将皇帝带出凤阳。”
  内侍立即点头:“我这就去安排。”
  皇帝留在这里就会变成一颗死棋,挟持皇帝离开,大周皇帝这条性命还有些用处。
  冯顺转身回到皇帝身边:“皇上,亲卫和余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