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在边关搞建设 >

第53章

我在边关搞建设-第53章

小说: 我在边关搞建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限制,到了八百金就封顶了,哪怕有些人拿不出来,可拿得出的还是多数,且也不会觉得有多大压力,他们恨不能那些先下手的都拿不出来,他们好将认捐名额往前挤一挤,说不定自家的郎君女郎们就能入学了呢。
  入学之后,只要他们学得认真,能拿到学校的第一名,从皇家得到的赏赐就能捞回不少成本,就算不行,这花了八百金结交了不少人脉,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再说了,他们的名字上了功德碑,这一头一年,所有的交易税金打八折,第二年九折,第三年虽然没有折扣,但是有优先权。擅长做生意的,仅这一条优惠就能回本。即便不会做生意的,他们还能拥有一年的免税和挑选优良新种的权利。
  反正不管怎么算,这都是出名得利的好事儿。那些老狐狸们一边四处放话嫌弃,一边让人悄悄摸摸的提前下手,看的李县令和陶倚君哭笑不得。
  筹得的钱修建完官道还有剩余,李县令便利用剩下的钱在一百零九个村子之间修建了一条驿道,可以跑马跑牛的小道,比起官道窄了不少,地面也没那么平整,可到底是条正儿八经的路,也能让各个村子之间的往来更加方便通畅。
  有些没资格去争夺官道捐资的乡绅士族,就把目光放到了这些驿道上,主动提出可以出资赞助,也不求能把家中儿女送到城中学堂,只希望能让他们自筹资金建立学堂,请县令大人介绍或委派先生去坐馆。
  这些学堂肯定不会教导什么治世经典,但求能教他们认几个字,识几个数,懂一些农桑水利的知识就行。
  对于这些要求,李县令当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并且还找郡守要了个口谕,同意这些出资最多的士族乡绅家族可以选人担任驿道吏和水道吏。这两个虽然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员,但也可以在县府领薪水的,相当于事业单位的合同工,除开没有正式编制外,一应福利与县府的官吏等同。
  这下子就让人激动大发了,不出十日,所有的驿道都被认领完,连还在规划中的灌溉渠都被提前认领了。
  陛下从郡守的汇报里知道了他们的操作后,深受启发,在关中,关东等富裕之地也照这样改良了一下办理,效果杠杠的,还一点没落下埋怨,反而还有士族上书说陛下太过偏心,那些富商巨贾凭什么跟他们抢夺这些机会?这明明就该只属于士族的权利!
  陛下可不是一般的陛下,直接冷哼说你要是能在捐资上赢过对方,这名额就是你的,没钱就别哔哔,国库需要的是真金白银,可不是给你士族绷面子的。
  据说陛下这话传回去后,有好几个士族老人都被气倒了。但是气倒又如何,多的是人捧着钱来占位置,“没钱别哔哔”,一时间成了市井巷头最流行的俚语。
  经济和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
  有了钱,能做很多事,而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
  小方城以前就是个不起眼的小边城,跟众多的边城类似,除了它挨着玉门关,是通往西域的必经关口外,真的没有一点自己的特色。
  但是现在不同了。小方城新建之后特别的大气,城门宏伟,上面十二个时辰都有官兵巡守。城里干净整齐,没有以前路上污水横流,时不时就会踩着不明污物的恶心。每条街都有两个公共卫生间,男女分开两端,有专门的人值守,男人可别想进去偷看。
  卫生间的污物会统一流入沼气池,包括家畜家禽的粪便,也会隔一日就倾倒入内。
  这些污物发酵之后,可以由农庄的庄头凭票来领,用专门的运输车拖走,进行二次发酵,成为农家肥。
  施过肥的田地跟没施肥的那简直就是两码事。之前还有人觉得恶心不想做,可第二年人家的收成是你的一倍还多,人家一家都能吃饱喝足还能在过年的时候给家里老小扯点新布缝制新衣,而自己家呢,交完税之后的粮食能不能捱到第二年的收成都难说。这么一刺激,脏咋了,洗洗就干净了,可没钱你把自己洗秃了皮都没钱。
  到后来,肥料票都得凭缴税的凭证来领取,你交了多少税就能领相应多少票,多一张都没有。
  当然了,很多人也学着城里人,在自己村里建了卫生间,甚至自家也有,缓解了不少压力,但是肥力似乎没有官府专门做的那个好。
  李县令凭借这个堆肥的法子,到年底考核的时候,优上是跑不掉了,得了不少赏赐。陛下要他选择换个地方任职,还是继续呆下去,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边城现在修建得固若金汤,外加临近边线上耸立了十七座邬堡,每座邬堡之间有暗道相连,守望互助,那些蛮族不可能全线排开攻击。他们试探着来了两三次,每次都大败而归,据说现在蛮族都是绕着小方城在走。
  陶倚君婚后第三年,总攻的号角吹响。由卫大将军,骠骑将军带领的大军直接开赴草原,誓要把蛮族彻底打败。
  这次出征前,霍去病将自己的独子送了过来,拜托陶倚君帮她照顾教导。
  “若是我没能回来,以后,就拜托你了。”
  其实陛下的意思是让霍光来教导霍去病的独子,再不然,送入宫中,与太子一同生活也是可以的。但是霍去病统统拒绝了,再加上有卫青作保,而陶倚君本人的能力也足以让陛下信任,是以,霍去病才会阵前托子。
  随霍大将军一起行动的,还有大郎陶翕君。他现在已经是霍去病最得力的手下,朔方的三位副将之一。大郎虽然脑子没有妹妹灵活,但是这几年来,时不时收到妹妹的来信,其中有她整理出的兵法计策,还有对蛮族的各种分析。这些资料都来自于商队,她那些茶馆酒肆可不是白修建的,里面的小二也罢,说书先生也好,甚至不起眼的跑堂,都可能是情报人员。
  这些人将情报汇聚于陶倚君处,而她整理之后,直接送至陛下处。有些无关紧要的,便用来教导兄长如何审时度势,如何因地制宜的调兵遣将。最重要的是,她还给出征的队伍里配备了医士。这些医士并非坐堂问诊的大夫郎中,他们只擅长刀伤外科和行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疾病,另外最重要的,是监督兵士将领们的吃食安全。
  历史上的霍去病可是大战后不久就去世了,据说就是在行军途中饮用食用了被蛮族污染过的食物,她虽然不敢肯定能改变,但尽力去尝试一下还是值得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这些年在小方城的经营,让边城的实力比历史同期要强大了很多,加上屯田和经贸往来的加成,并没有倾举国之力就支撑了大军的战斗。而且她在这两三年间集思广益做出来的行军干粮也立了奇功。以前还需要停留补给,现在则可以日夜兼程到达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于是,这场战役不到一年就结束了,蛮族战败,而因为奇兵突袭让他们的首领提前身亡,蛮族内部发生了争权夺利的内斗,两者相加之下,原本就不是很统一的南蛮北蛮彻底分裂,被赶出了最肥沃的草原,彻底稳定了大汉通往西域的商道。
  在凯旋归来的那一天,边城里的百姓载歌载舞,穿着最好的衣衫,簪上最漂亮的花朵,在城外迎接将士们的凯旋。
  凯旋之后便是陛下论功行赏。
  霍桐依然稳坐玉门关大将军的位置。陶翕君则接手了阳关,成为坐镇一方的大将军。
  陶惜君因为兄长和姐夫的职位高升了,自己也被长姐严加教导,最后嫁到牛家,成为牛五郎的妻子。
  五郎虽然没有三郎那么厉害,但是他性格温和,为人文雅风趣,配陶惜君绰绰有余。
  原本马家是想来求娶的,但是马家的彪悍和心计深沉让陶倚君不放心,选来选去,选了个最没有竞争力的牛五郎,也是掉了好多人的眼睛。‘
  但是陶惜君觉得很满意,她知道自己不若兄姐嫂子那般厉害,背靠着兄姐,带着丰厚的嫁妆,跟牛五郎平平淡淡踏踏实实的过一辈子也挺好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迎风破浪,她就只是个普通而平凡的小女孩,郎君疼宠,儿孙孝顺,她这一辈子就心满意足了。
  战后第三年,陶倚君生下一对双胞胎。大的是个男孩儿,长得跟霍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出生后除了挨了一屁。股哼唧了两声后,再没有哭闹过。小的是个女孩儿,柔美秀气,娇气得很,一点点不舒服就哼哼唧唧的。霍桐把她当成掌心宝,回家第一件事先看老婆,然后就是抱着女儿不放手。这个时候,陶倚君就会抱着大郎,母子俩一个表情的看着傻爹逗女儿。
  大郎和阿满的子女缘强很多,已经五年抱仨了。三个都是小子,皮的不行。
  阿满带着孩子一半的时间在小方城,一半时间在阳关。大郎五岁之后就丢到阳关跟他爹折腾去了,两个小的时常让阿满在家里发出河东狮吼。
  两家五个孩子就一个小姑娘,四个哥哥把这个小妹妹疼得不得了。
  然后在孩子周岁的这年夏天,霍去病得了急症,生怕自己捱不过去,又将孩子送到陶倚君这里,还让孩子拜了陶倚君做义母。这一次陶倚君感觉到了不安,在霍小郎君到来之后,她顾不得其他,把孩子扔给阿满和来探亲的小妹惜君,自己带着公输韧和磐蛮去了京城。
  在路上,她现在已经庞大的信息网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在南夷一偏僻的村寨里,找到了在这里培育药草的五叔。五叔得知陶倚君已经嫁人生子后,并没有打算再度出现,还是陶倚君取了她外祖父去世之时留给她的一个玉佩,才说动了五叔前往京城救治霍去病大将军。
  从夏至到秋分,用了无数的手段和药材,终于从阎罗王手里抢回了霍去病的命。但是五叔说,霍大将军以后再不能日夜突袭不顾身体,否则,再来一次就是神仙难救。
  好不容易找到了五叔,陶倚君不肯轻易让他离去,为此祭出了自己还没有出生的次子,许诺他若是出生,必让其跟随五叔学习医术,将五叔一身本领继承下来并传承下去。为了让自己的本事不至于失传,也相信以陶倚君跟霍桐的能耐养不出混不吝的纨绔,五叔终于点头答应与她同去小方城。但是还加了个条件,要了一座山给自己潜修,山中的药田也要陶倚君遣人来开辟。
  这都不是问题,还不等陶倚君同意,陛下就直接划了一大块地方给五叔,还为他专门在山里修建了一座药庄,取名五药观。
  京城之事了结之后,陶倚君带着五叔和陛下给与的赏赐回了小方城。这里已经发展得十分繁华,从西域往来的商队络绎不绝,还有远道从波斯而来的商人,一路上传扬着大汉的威名,也传说着小方城的神奇变化。
  霍桐于五十岁上病逝,葬于小方城外桃山。
  陶倚君活到七十岁那日,吃罢寿宴,说要去山上跟郎君说说话,被一乘软轿抬上去。一个时辰后,发觉不对劲的孙女儿上前一探,才发现祖母已经仙去。
  陶倚君去世之后,尊其遗愿,与霍桐合葬。两人的墓就在桃山上,可以看见山下的官道,还有成片的田园,还有遥远的,数十年不曾回去的家乡。
  驼铃悠扬,清风徐徐。
  千年后桃山已经是国家级著名景点。这里的大将军夫妻墓是重要的景点之一。在将军墓的下面,一尊汉白玉碑记载了霍桐大将军和他妻子陶氏倚君夫人的事迹,特别是他们二人极力推行的植树育林,发展农业水利,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后,让这片土地成为了黄沙肆虐的终点。
  无数的本地人和游客,都会买上一束铃兰放在将军夫妻墓前,纪念他们为小方城能延存至今而做出的贡献。
  作者有话要说:  这本文期间各种意外,我都觉得我是不是撞了邪了。还是早点完结吧,咱们下一本写个轻松逗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