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长姐怎么还没嫁人 >

第91章

长姐怎么还没嫁人-第91章

小说: 长姐怎么还没嫁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哥你真瞧不上苏家的四姑娘啊?”坐在魏四身边的魏六眼睛都睁大了:“据说苏四在尔雅书院名气不小呢,四哥竟连苏四都瞧不上!”
  魏四手里紧紧握着汤匙,连食指都因用力而泛白了都不知道,祖母跟堂弟说的话也都没有听进去,心中只一直在回荡一句话:她拒绝了、她拒绝了、她拒绝了。。。。。。
  魏二太太看着儿子一副眼睑半合的死样子,心中冷哼一声:臭小子,让你假模假式,活该!
  “孙儿还有早课,先走了,祖父祖母慢用。”魏四连汝窑白瓷碗里的半碗碧粳米粥都还未喝完,就放下汤匙,落荒而逃了。
  魏二太太想到自己这段时间来折腾了那么久儿子还一点面子都不给,如今看到他这般失态,心中不知有多畅快,连着早膳都多用了半碗粥。虽然是心中乐得很,不过还是要考虑儿子的终身大事才是,总不能真看他一辈子抱着他的经史子集过吧?
  ***
  魏府到府学并不远,魏四心里烦躁得很,索性就自己一个人溜达着走过去,权当是散心了。
  甲子巷口,尔雅女学门口,两个身穿藕色衣裳,长得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少女在丫鬟的搀扶下下了马车,可魏四却一眼就认出了哪个是他一连几夜都梦到的少女,只觉心中积郁顿时消散一空,两眼直直地看着十丈之外的少女。
  幼宝才下马车就注意到有个灼热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顺着方向看去,那人的目光也不闪躲,两人的目光如同电光火石一般交缠在一起,迸散出炙热而灼人的火光一般。
  幼宝只觉得脸上微微发烫,收回目光半垂下头,朝着对方盈盈一拜,便不再看向那边。
  “方才还好好的,怎才一会儿脸红成这样?”与旁边儿同窗说了几句话的幼珠正好错过了两人之间的互动,回头一看妹妹的脸红得如同煮熟了虾子一般,不由得担心地问了一句:“可是哪里不舒服?”
  如今二姐嫁人了,家里除了长姐就是她最大,她可是答应过长姐要照顾好妹妹们的。幼珠如是想到,便直接上手探了探幼宝的额头:“奇怪,也不烫呀?”
  “许是方才坐车有些闷,缓缓就好了。”幼宝半垂着头,唇角一朵似有若无的笑花。
  见妹妹说没事,幼珠也就不多问:“成,你要是不舒坦就早些跟我说。”又催了催还在马车上没下来的幼绫幼罗:“你们俩快些,别一会儿迟到了先生可是要罚人的。”
  今岁春季招生,幼绫幼罗也考进了尔雅女学读书,如今苏家三四五六姑娘都在尔雅女学读书,幼珠只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
  “来了!”幼绫幼罗磨蹭了好一会儿才总算是下了马车,姐妹四人结伴进了尔雅女学。
  魏四的目光还在追寻着少女的身影,直到看不见了才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怅然若失地往府学走去。
  ***
  魏二太太虽然是嘲笑儿子口嫌体正直,可也不会真的不管他,瞒着儿子亲自给苏家递了拜帖。
  收到魏家拜帖后,苏氏心中对魏家的态度倒是有些明了了:“这魏二太太亲自上门,想来是真心要与咱们家结这门亲呀!”
  要知道魏家在洛河州中虽比不上秦知府与刘兵马这种有实力,可也算得上中上世家,幼宝若是能嫁进魏家,无论怎么看那都是高攀了人家的。
  “娘莫要这般着急,如今是魏家想来求娶,咱们就是为着幼宝的将来也得矜持些态度才是。”当初苏家婉拒媒人之时也没有把话说死,魏二太太如今亲自上门,想来是有些希望的。
  第二日,魏二太太如约而来。
  “本以为苏家底蕴差了些,不想还是有些实力在的。”魏二太太跟着带路的仆人进了正院,瞧着那苏家的仆人言行举止无一不合规矩,颇有些大家贵族治家严明的意思在其中,心中这般想到,对苏四的好印象又多了一分,这样的人家教养出来的女儿想来差不到哪去。
  在正院接待她的是苏氏与幼金,魏二太太与幼金也算得上认识,是以三人倒不像陌生人那般拘谨,有说有笑地说了好一会子话。
  “要不怎么说最是难为父母心?我这也是为着我家小子操碎了心啊!”魏二太太交际能力极强,不过一会儿就与苏氏以姐妹相称了:“我真是羡慕妹妹有这么多乖巧可爱的闺女儿,不像我们家老四那样,有啥都不愿跟我说,只自己藏着掖着,我这都不知道被气出了多少根白头发!”
  苏氏也不曾想到魏二太太是这般性子和善的人,心中就对这门亲事又多了一分认可:“姐姐这愁也是旁人羡慕不来的愁,那四公子可是去岁春试榜上前十的青年才俊,将来前程大着呢!”
  听苏氏对自家儿子算是极好的评价,魏二太太心中也觉得有些希望,与苏氏越发亲热。坐在一旁的幼金倒是没怎么说话,只冷眼瞧着魏二太太的态度,倒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说到最后,苏氏也同意两家孩子相看一番,两人约定了这月十五带着孩子到白云观去上香,若是孩子愿意,那苏氏自然也不会拒绝这门亲事了。
  “成,那咱就十五见!”魏二太太欢欢喜喜地出了苏家,坐上自家马车,与身边的嬷嬷说着话:“怪不得苏家不过短短几年就立起来了,有这么能干的女儿,立不起来那才奇怪呢!”
  “是呢,老奴瞧着那苏家的下人倒是不比咱们家的差多少,想来也是有涵养的人家。”嬷嬷一边给魏二太太揉着肩膀,一边说着自己方才的一些见闻,主仆俩对苏家倒是都多了不少好感。
  ***
  六月十五,白云观。
  幼宝今日穿了一身鹅黄浣花锦齐地襦裙,白玉荷花簪与小巧精致的白玉镯子、鎏金项圈与白玉蝙蝠吊坠,妆点得她气质更显柔和婉约,少女的青涩与女性特有的柔美恰恰好。
  “娘。”幼宝扶着苏氏下了马车,母女俩只各带了一个贴身仆人与一个护卫,拾级而上,要走过长长的阶梯才会到达白云观的山门。
  被娘亲强行拖来白云观烧香的魏四手里提着香火蜡烛,一手还要扶着魏二太太慢慢在长梯上走着:“您这素来不都是去青岩寺?怎地这回还这么大老远跑来白云观了?”
  青岩寺位于洛河州城内,魏二太太平日里烧香礼佛都是去那边儿,今日突然要跑到城外来上香,魏四虽然无奈,可还是陪着来了。
  “你懂什么?”魏二太太走得有些喘,听到儿子这么问,没好气地瞪了眼他,要不是为了你臭小子的婚事,老娘难不成吃饱了撑的?
  无缘无故又被娘亲瞪了一眼的魏四张了张嘴,最后还是选择闭嘴不说话,他说什么都能被骂,算了算了。
  “苏妹妹!”魏二太太才走上山门便瞧见前面不远的苏氏与幼宝,欢喜地加快了脚步追了上去:“今日倒是有缘,竟在此遇到你了!”又看了看一旁打扮得十分素雅的幼宝,满意地点了点头。
  “张姐姐。”苏氏也笑吟吟地回到。
  “先生日安。”幼宝朝魏二太太行了礼,然后半垂着头站在苏氏身后不说话。
  “还不快跟苏太太打招呼!”魏二太太脸上笑意不变,小声地朝旁边的儿子警告到:“你要是再搞砸了,可别怪娘心狠手辣了。”
  魏四看到幼宝的瞬间就明白娘亲为何有这一出了,白净的脸上“通”的一下也都红了:“晚辈魏云礼见过苏太太。”
  苏氏满意地打量了一番魏四:“早听说你是个好孩子,今日一见果然不错。”
  “妹妹可快别夸了,再夸他就找不到东南西北了。”魏二太太可是丝毫不给自己儿子留情面:“咱们快些去上香吧,一会还要去听讲经呢!”
  两家就这么“巧合”地遇见,然后一起进到大殿里上香。
  “儿啊,我与你苏婶婶还要去听讲经,怪无趣的,听闻白云观后有个睡莲池都开花儿了,你们年轻人可以去走走看看,就不用拘着在这了。”烧完香后,魏二太太便想了个主意让两个孩子单独相处一下。
  幼宝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苏氏,见娘亲并无反对的意思:“幼宝便陪着魏四公子出去走走吧,带上冬至跟着无妨的。”
  大丰民风开放,加上还有丫鬟跟护卫跟着,本就是有意做亲的,自然是无妨的。
  魏四强忍着加速的心跳,朝两位长辈拜了一拜后,才与幼宝一前一后隔了三四步的距离往后院睡莲池去了。
  看着一对小儿女往后院走去,魏二太太满意地笑眯了眼,她就说嘛!她的眼光好得很!
  “咳咳、那日多谢你的姜汤。”魏四首先打破沉默,说着初见那日的事儿。
  “不过一碗姜汤,你没事儿就好。”幼宝半垂着头,只觉得自己的心砰砰地乱跳不止,其实打上回在苏家宴见时,她就认出了他是那日在自家门外躲雨的男子,不曾想竟然就是魏家的四儿子。
  两家的下人都是跟在两人身后约摸五六步距离处,两人小声说着话倒也不怕被听了去。
  十五的白云观香客游人众多,因为怕被游人冲撞到,魏四寻了一处石桌,两人坐在一处谁也不说话,一抬眼却发现对方也在看着自己,又都慌张地转过眼去,紧张与暧昧都悄悄弥散在空气中。


第151章 风云渐起
  白云观烧香回来后; 幼金与幼宝细细地谈过; 确定幼宝是愿意的; 便告知了苏氏。
  魏家那边; 魏四这回也终于向娘亲低头了:“儿、儿的亲事就多多劳烦娘亲了。”
  “你的亲事?你是打算娶经史子集还是打算去诗词歌赋啊?”魏二太太看儿子难得这般求自己; 心情好得只想哼小曲儿。
  倒还是魏二爷看着小儿子脸涨得通红; 先心软了,柔声道:“玉君。”
  魏四站在爹娘跟前; 还是保持着行礼的动作; 仿佛只要魏二太太不松口; 他就不起来一般。
  “真真是上辈子欠了你们爷俩的!”魏二太太叹了口气; 道:“我这早就拉下了面子跟人苏家说过了,苏家那边儿也早就松口了,说只要你愿意,那这门亲事就做得。”说罢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一开始是谁那般义正言辞地拒绝自己来着,还不是自己作的?
  郎有情妾有意; 魏家这回再遣媒人上门; 苏家便应下了这门亲事。纳彩、问名、纳吉等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准备好后,纳征时为显自己对这门亲事的重视; 魏四特意将自己所作的荷花仙子图装裱好; 亲自以红纸贴好; 写上“苏姑娘亲启”五个蝇头小楷后随着聘礼一起封箱送到了苏家。
  “共有三个日子,十月初八、十一月二十三、十二月十七,不知苏太太这边觉着哪个日子好些呢?”媒人笑呵呵地坐在下首; 她本以为这门亲事黄了,不成想半月前魏二太太又找上了自己上门求亲,这回竟然成了。
  苏氏手中拿着魏家的聘礼单子看过一遍,对魏家这般重视幼宝的态度表示很满意:“十二月十七如何?”如今已是七月,十月十一月的日子未免太急了些,想来还是最后一个好。
  媒人将苏家选的日子送回魏家,魏家那边也自然是没有意见的,两家的亲事就这般定了下来。
  送走媒人后,苏氏吩咐宋婶子将魏家送来的聘礼全部一起入库:“这魏家这般大手笔的聘礼,到时幼宝的嫁妆也不能寒酸了才是。”
  魏家的聘礼共有龙凤喜镯四对、赤金头面四套、绸缎二十四匹、黄金十两、纹银九百九十九两,另有斗米、海味、皮子、酒、茶叶、书籍等林林总总共二十四抬,这样的聘礼在洛河州中也不算少的了。
  “亲家这般重视,太太合该高兴才是,怎地好好儿地还叹气了?”宋婶子安排人将四姑娘的聘礼一一归好,前来汇报情况时却听到自家太太愁眉不展的。
  “正是呢,娘有甚可愁的?只要是咱们家的姑娘出嫁,那都是按着幼银的例子来不就成了?”苏氏还未来得及说甚,就听到长女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咱们家如今也不缺这点子嫁妆,娘放心,我一准儿给幼宝准备得妥妥当当的。”
  “虽说是好事儿,只是娘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这嫁妆要是少了吧又怕人家轻看了幼宝,要是多了又怕人家说咱是暴发户。”原来苏氏是愁的这个:“毕竟人魏家是书香世家,若是太铜臭气,人家不得心里有想法啊?”
  幼金没想到娘连这个都想了,一时没忍住“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不过还是强忍着笑意开导苏氏:“娘您别想这么多,我总能安排妥的,如今才七月,五个多月的时间总是够我准备的。”
  再说幼宝虽然定了亲,不过还是在尔雅女学中继续上学,不过自打收到随聘礼一道送来的那副画以后,总时不时就能收到魏四送给自己的东西,有时是画儿,有时是书,有时是零嘴儿,还有时候是一盒胭脂。。。。。。
  两人已经定了亲,倒也不怕什么私相授受的,幼宝知他要准备明年进京秋试,寻得了好书也托人送去给他,两人虽不常见面,不过感情却是一日比一日好。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格外地快,转眼时序就进入八月,人月两圆最是好时节。
  “吴掌柜来信中提起近来京中局势越发紧张,想来也是快变天了。”幼金走在侯家湾的山脚下,与跟在自己身边的肖护卫长小声地说着:“若是新皇登基,会不会大赦天下?”
  说到底幼金还是想着肖家的事儿,若是能大赦天下,在北疆受苦的肖海如兄弟就能回来与于氏等人一家团聚了。
  肖护卫长抿着唇,眼神有些晦暗不明,道:“若是朝中乱了,怕是边疆也要跟着乱。”边疆一乱,首先要上战场送死的就是肖海如兄弟这些被流放的犯人。
  “内忧外患,这才安定了几年啊!”幼金重重地叹了口气:“若是再来一回,这回可没有刘大将军,又有谁能来抗敌?”
  两人说着这个沉重的话题,丰收的喜悦也冲不散忧心忡忡。
  ***
  京城
  “圣上,药好了,您先用药歇会儿罢?”秦德海身后跟着熬好药的太医走到御书房正中的书桌前,然后接过药放到桌上:“那折子再重要也比不过您的身子重要不是?”
  圣上看完又是一个哭穷的折子,怒得大咳了数声:“一个两个都跟寡人哭穷!寡人竟不知如今连修地宫的银子都没了!”折子也被扔得远远然后无力地落在地方,仿佛一团废纸,却无人敢动。
  咳得满脸通红的圣上坐在龙椅之上,接过秦德海端过来的蜜水润了润嗓子后才接过药一口就喝完了。许是药太苦,圣上本就已经皱成一团的脸就更皱得厉害了:“这药怎地越来越苦了?”
  “禀圣上,昨日请完平安脉后,老臣又添了几味药用于平肝火的,许是苦了些。”林院判端着木托盘,腰一直弯着,恭恭敬敬地回话。
  圣上接过水漱完口后,挥了挥手:“得了,赶紧下去吧。”许是如今年岁大了,身子越来越差,他就越来越不想见到这些太医。
  秦德海将那些被圣上扔得到处的都是折子一一捡起,然后折好放到桌边,这才收拾好便听到外头小太监进来通传:“禀圣上,五皇子求见。”
  “老五这个时候来作甚?”虽说有些烦躁,还是传了进来:“你不在户部观政跑来御书房作甚?”
  当今圣上有七子,其中长子为先太子,十年前重病离世后圣上再无立太子;三子为当年与韩广宏谋逆一案的主犯,撤掉皇家玉碟后,老三自缢于宗人府。如今圣上便只剩下二、四、五、六、七、八子。
  二皇子生母位份低微,外戚也并无什么助力,虽然当年在太子的请封下封了平王,可在六个儿子中并没有什么优势。
  反倒是五皇子,生母是后宫兰贵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