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喜上眉头 >

第222章

喜上眉头-第222章

小说: 喜上眉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本是读过书做过官的,该是知道敲诈一千两银子的后果是什么。”张峦看着昔日的兄长说道。
  他没空同对方讲道理,且也早已无甚旧情可念。
  那么就——京城大牢欢迎您吧。
  听出他话语中要送自己见官之意,张彦的嘴唇微微颤抖起来。
  那些积压了许久的不甘与恨意,甚至是自卑,皆在这一刻迸发了出来。
  他今日来,不是没想过眼下这种可能。
  拿不到银子,那他便拿些别的东西回去好了……
  总之……这一趟可不能白来!


第534章 有操守的老太爷
  张彦咬紧了牙,眼中浮现出狞笑,几乎是瞬间,便冲向了张眉寿和宋氏。
  而不知何时,他竟从袖中摸出了一把匕首——
  宋氏皱眉后退,一面将女儿护在怀中。
  方才如此情形之下,张峦也并非全然没有防备,一直就站在妻女身旁,此时便将二人稳稳地护在身后。
  “拦住他!”
  两名仆人持棍上前。
  可再快,也没人能快得过棉花的动作——
  他飞身一跃,张彦还未能近得张峦的身,就被一脚踹出了一丈远,狠狠地砸在了后墙下。
  棉花不急不缓地上前。
  他常年习武,感知危险的能力向来出众,实则在张彦刚起意时,他便已经察觉到了——只是,总要人家将刀子亮出来,才能坐实欲持刀伤人的罪行嘛。
  张彦挣扎着爬起来,捡起手中的匕首就朝着已走到他面前的棉花刺去。
  棉花快一步握住他的手臂,微一使力,只听得一声响,张彦便大叫出声。
  姑娘说过,今日大喜,不宜见血,所以折断胳膊什么的再合适不过。
  “光天化日之下,你们竟纵容家仆动手伤人!我要去官府告你们!”张彦大喊着。
  这颠倒黑白的话,张峦听得倒也不气,只问道:“先是敲诈,后持刀伤人者可是你?”
  “你们拿什么证明?”张彦冷笑道:“这是在你们张家,难道要你们这些家仆出面作证不成?”
  “不知我与刘夫人能否算得上证人?”
  王太太和刘夫人走了出来,看着他问道。
  见此一幕,张彦眼神颤动着。
  他欲竭力爬坐起身,却被棉花死死制住。
  “将人绑起来。”张峦发话道。
  “你们凭什么绑我!”张彦挣扎着。
  张峦听得简直想要发笑。
  还凭什么绑他……听听这说得都是什么憨话?
  他能怎么回答?
  “当然是怕你激动之下伤了自己。”
  张彦还欲再说,却被棉花一掌劈昏了去。
  见众人诧异地看着自己,棉花默了默,道:“如此一来,就绝无可能伤到自己了——”
  张峦:“……甚好。”
  另命人将人绑好,丢去了柴房。
  到底他此时也没时间去官府,至少要把今日的事情办完,将宾客送走才行。
  唔,差点忘了一个。
  张峦看着面前的张义龄,犹豫了一瞬。
  张义龄瑟瑟发抖地瞪大眼睛,连忙主动伸出了双手:“你们绑我吧,我保证不挣扎也不乱喊……!”
  他最是识时务,可不想平白受皮肉之苦!
  张峦挥挥手,便有仆人上前将他带了下去。
  “估摸着喜婆都该接到新娘子了……快些去前堂吧,可别误了正事!”刘夫人催促着宋氏。
  新娘子出阁前,需得在前堂拜别父母。
  宋氏点着头,着急地同丈夫朝着前院奔去。
  张眉寿也快步跟上。
  阿荔却迟了一步,站在原处瞪着棉花看。
  棉花默然。
  又开始了。
  可这一回,阿荔并没有瞪完就走,而是看着他问道:“你身上为何会有这个?”
  她将手中一只锦盒举起。
  棉花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怀中的位置,旋即蓦地皱眉:“还给我。”
  “回头再同你算账!”
  阿荔转头就跑,待转身后,唇角却忍不住扬起,心中的欢喜更是浓得化不开。
  她将那只锦盒塞入袖中,快步跟上了张眉寿。
  棉花站在原处,心情复杂之极。
  ……
  张峦夫妻二人着急忙慌地赶到前院,在前堂外宋氏又让丈夫帮着仔细地检查了一番衣着首饰,这才踏入堂中。
  好在赶得及。
  “你们去哪儿了?就等你们呢!”
  张老太爷的声音传来。
  张峦循声望去,只见父亲今日穿一身深棕绣团福长袍,稀疏的头发也梳得整齐,并束着网巾,此时正冲他和妻子笑着招手催促。
  张峦忽而愣了愣。
  他已有些许多年不曾见过父亲这般打扮了……乍然间,他竟生出父亲尚且清醒正常的错觉来。
  他有些怔怔地走过去,在父亲下首落座。
  “父亲,您……”不知为何,张峦鼻头发酸,莫名有些想哭。
  张老太爷闻言将身子探了过来,伸着脑袋在他耳边小声说道:“就等着你们来了,快些完事,你母亲可答应事后给我五十两银子买药材炼丹呢……”
  张峦哭意一止。
  竟还有这种见不得人的交易?
  “那……我日后常给父亲银子,父亲常穿成这样可好?”这一刻,他只是一个思念父爱的卑微的孩子。
  谁料张老太爷板起脸来,皱眉道:“那怎么行,贫道是有操守的……且成日穿得这般俗气,可是会消减修为的。”
  张峦不由沉默了。
  虽然他不知道这和消减修为有什么关系,但连偷自家银子都干得出来的父亲竟声称有操守。
  “咳!”
  张老太太斜睨了张老太爷一眼,咳嗽声中含着威胁。
  张老太爷连忙坐直了身子,并学着张老太太将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别有一番温婉模样。
  “……”张老太太气得眼睛发黑。
  若不是为了给娴儿图一个好兆头,她说什么都不可能将这疯子放出来!
  老太太拿眼神看向张老太爷身边的小厮。
  小厮会意,忙将老太爷的手拿了下来,低声提醒道:“如此不妥……”
  张老太爷皱了皱眉,不耐烦地将手背到身后。
  因整个人倚在椅背上,这手便直接背到了椅子后。
  小厮:“……”
  这老太爷这手背的,猛一看整个人就跟绑在椅子上似得!
  张老太太看在眼中,强忍着要将老头子连人带椅子一同掀翻在地的冲动。
  恰逢此时外面忽然热闹了起来,一身大红嫁衣的张眉娴在喜婆的牵引下走进了堂中。
  堂中立刻恢复了安静。
  张眉娴缓缓在蒲垫上跪下,朝着张峦夫妇叩头。
  这一刻,她眼中泪水盈盈欲坠。
  宋氏交待了几句体面规矩的话,张老太太也说了些。
  “我也得说?”张老太爷转头问小厮。
  小厮闻言吓了一跳,险些没立即去捂他的嘴:“不必了……老太太交待了,您且好生坐在这儿就是了!”
  张老太爷便继续维持着被绑架的姿势,一言不发。
  鞭炮声响起,新娘子出了门。
  身穿大红喜袍的齐章坐在高马之上,较往日更显得俊朗英挺。
  在众人的注视下,张眉娴被喜婆扶上了轿。
  坐下去的那一瞬间,她只觉得右手手指碰到了什么热热的东西。


第535章 问及旧事
  她下意识地缩回了手,遂微微掀起盖头一角看去。
  却见竟是个汤婆子。
  是谁备在这里的?
  如今已是十月中,她穿着嫁衣,确实有些寒意。
  张眉娴将汤婆子托起,放在腿上,贴近衣裳,便有暖意缓缓流淌开。
  她不仅觉得暖和了许多,一颗心也跟着莫名安稳了许多。
  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出了小时雍坊。
  那一抬抬的嫁妆,在坊中引起了许多讨论。
  “张家大房待这位过继来的姑娘倒是不薄……”
  “可不是……挑了这样一门好亲事,便是在嫁妆之上也给足了面子——如此嫁过去,婆家才不敢轻视怠慢。”
  也有人叹起气来,酸里酸气地道:“话说回来,还不是张家大太太不差银子。”
  若换作那家境寻常的人家,单一个过继来的闺女就陪了这么丰厚的嫁妆,还不得将家里搬空了?
  众人笑着议论着,便也三三两两地散去了。
  “姑娘,起风了,咱们也回去吧。”小丫头出声说道。
  苍芸点了点头,拢紧了披风,转身带着丫鬟走了回去。
  她体弱多病,甚少会出来凑这种热闹,今日是因张家办事,才带着丫鬟出来瞧一瞧。
  一路回到院中,苍芸刚要解下披风,便听屋里的丫鬟笑着说道:“姑娘,老太太方才说,待您回来之后,让您去陪她说一说话呢。”
  苍芸闻言便去了祖母那里。
  苍老太太正在房中煮茶,听得丫鬟通传,忙使人将孙女请了进来。
  又吩咐丫头:“去端火盆来。”
  芸丫头最是怕冷,虽才进十月,屋子里却断不得火盆。
  苍芸走了进来行礼,便被苍老太太拉着在炕床边坐了下去,又亲自递了热茶到孙女手中,心疼地叹气道:“手怎么这么冰?快暖暖身子……”
  苍芸莞尔道:“不打紧,想必是在外头站得久了。”
  “怎还站在外头了?你没跟着阿鹿去张家不成?”苍老太太问。
  “孙女这不是染了风寒么,便没过去张家,只怕万一将这病气儿过给了新娘子,未免太不吉利。”苍芸笑道:“我将阿鹿交给了王家公子,他们一道玩儿去了。”
  苍老太太听得叹气。
  孙女孙子都是这般体贴懂事,按理来说她本不该再有其它奢求……
  苍老太太掩去情绪,笑着问孙女:“那你可瞧见新娘子和新郎官了?”
  苍芸忙是点头。
  “瞧见了的,张家姐姐虽嫁得晚了些,可当真也极好。”女孩子语气里满是真切的笑。
  看着样貌姣好,却过分瘦弱的孙女,苍老太太却又有些走神。
  芸儿今年也满十七了,换作寻常女儿家,也该成亲生子了。
  这几年,不是没有人登门提亲,只是寥寥无几不说,她瞧着也没一个值得托付的。
  说句难听话,谁会真心愿意娶一个需要数不尽的药材补品养着的病弱女子过门,不外乎是看上了苍家今时今日的地位罢了。
  她这些年来,从未说过一句让儿子续弦的话,便是怕旁人会亏待了她的孙子孙女。
  如此之下,她怎可能随随便便便将孙女许配出去?
  苍芸心思细腻,隐约察觉到苍老太太的担忧,不禁软声道:“是孙女不孝,叫祖母为我挂心了。”
  “胡说。”
  苍老太太回过神,轻斥了一声。
  苍芸却已经红了眼睛,轻轻靠在祖母肩头。
  母亲走得早,她是在祖母的悉心呵护下长大的。
  “别胡思乱想……”苍老太太心底有些酸涩,道:“祖母从未盼着你能早些嫁出去,不过是想有个人能好生照料你而已。可这几年来,祖母慢慢想通了——与其叫我家芸儿交到旁人手中,倒不如让自家人好生护着呢。”
  苍芸心底一阵动容,泪水便落了下来。
  “祖母走了,还有你父亲,你父亲走了,还有阿鹿……”苍老太太笑着道:“若遇不到称心如意的,咱们便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过日子,岂不也好?”
  苍芸点着头,伸手拥住老人。
  “祖母,谢谢您……”
  苍老太太闭了闭酸涩的眼睛。
  “老太太。”
  此时,一名丫鬟走进了里屋,道:“老爷过来了。”
  苍芸闻言忙坐直了身子,拿帕子擦干眼泪。
  苍老太太拍了拍孙女的手,才道:“让他进来。”
  苍斌大步走来,向着母亲行礼,旋即目光落在女儿身上,便柔和了几分:“芸儿也在。”
  苍芸点头,笑着从炕床上下来,问道:“父亲怎这般快就回来了?没同张伯父多说说话吗?”
  “张家有些事,此时都正忙着,我便回来了。”苍斌看着女儿说道:“我同你祖母有些话要说,你可是也该到时辰吃药了?”
  苍芸笑着福了福:“是该吃药了,那女儿就先回去了。”
  又对苍老太太道:“孙女晚些再来陪祖母说话。”
  “好。”苍老太太瞧着点头,吩咐丫鬟:“仔细照料好姑娘。”
  “是。”
  丫鬟扶着苍芸走了出去。
  苍老太太这才看向儿子,笑着问:“有什么要紧话,竟还得支开芸儿?”
  苍斌先在高凳上坐下,才正色说道:“儿子是有一些旧事,想要私下问一问母亲。”
  “旧事?”苍老太太脸上的笑意淡了淡,转而有些不解。
  “今日在张家,儿子偶然遇到了薛大哥夫妇。”苍斌问道:“不知母亲可还记得薛家?”
  “薛家许多年前不是迁去江南了?”
  苍斌点头道:“正是那个薛家,只是薛大哥上个月又被调回了京城。”
  薛家以往也住在小时雍坊内,虽也是官宦人家,人丁却并不兴旺,乃是三代独传的香火——因此当年薛仁被调去江南过后三年,便将父母妻儿都接了过去,举家搬离了京城。
  “我记得往前你们相互间也都是交好的。”苍老太太笑着道:“你莫非是想问些关于薛家的旧事?可时隔多年,母亲能记得的,怕是不多咯。”
  “倒不算是薛家的旧事。”
  苍斌在锦衣卫所待得太久,脸上平日里几乎看不到什么笑意,老太太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可此时却还是察觉到了一丝异样来。
  苍斌很快再次开口。


第536章 回忆
  “今日听薛太太说了些关于阿鹿幼时的事情,儿子心中有些不解。”
  “阿鹿?”苍老太太神情困惑。
  很显然的是,儿子这般模样,绝不是来同她讨论孩子幼时趣事的。
  那么……
  苍老太太心底忽然一紧。
  紧接着,就听苍斌讲道:“薛太太说,阿鹿大约是刚满月的时候,曾和芸儿一起被母亲您带去城外,不知可有此事?”
  苍老太太勉强笑了笑:“隔了这么久,哪里还记得清。”
  “薛太太还说,她那日出门上香,刚要回城时,母亲偶遇了她,便将阿鹿和芸儿交由她暂时看护——母亲则称是有东西落下了,急着回去找寻。”苍斌语气里听不出喜怒,只又问:“如此说来,母亲可能有些印象?”
  他审案审多了,用词总显得有些生硬。
  苍老太太顿了片刻,到底点了头。
  “似乎想起来了……”
  薛家太太既记得这般清楚,她若执意装傻,说自己丝毫印象都没有,反倒显得奇怪。
  “那此事为何母亲从未同儿子说起过?”
  他不是质疑母亲什么,只是这件事情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他如今一直在查阿鹿幼时失明之事,却不曾得到有用的线索——而这件事情怎么看都透着蹊跷,便是只谈直觉,也绝对值得深查。
  且那时……正值他妻子刚过世不久,母亲即便出门,为何要将两个孩子都带上?
  尤其那时阿鹿尚在襁褓之中。
  而这件事情,他从始至终都不知情。
  “彼时家中刚办完丧事……你终日郁郁,我便也不曾特地与你说起。”苍老太太答道。
  “那母亲究竟为何带他们姐弟出城?”
  因清楚儿子的敏锐,苍老太太此时也未在这上面瞒他:“……实则也是怕同你说了,你会觉得不高兴。”
  说着,叹了口气:“那时阿扇走后不久,芸儿便终日高热不退,阿鹿亦是日夜啼哭,动辄就被惊醒……母亲当时也是急得没了主意,听人说……这像是亡灵扰人,不肯归去——于是便带着孩子去了城外寻高人作法,只想给孩子求个平安而已。”
  苍斌听得下意识皱眉。
  若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