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喜上眉头 >

第81章

喜上眉头-第81章

小说: 喜上眉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老三!你真是疯透了,竟连咱们的老二都认不得了……那可是咱们的儿子啊……”
  张老太太的语气渐渐无力。
  她与一个疯子说这些有何用?
  “岂会呀,你别担心,也别哭,我这就去找那混小子回来!”
  张老太爷转身离去,脚步匆匆。
  房外夜色浓重似同泼墨。
  纪氏不放心宋氏,跟着一同回了海棠居。
  “母亲,我听说父亲淹死了!”
  张鹤龄大哭着扑到宋氏身前,抱住她的腿,仰着一张满是泪水的小脸。
  “胡说,父亲会水,是不可能被淹死的!”张鹤龄冲他大声喊道,气得脸色和眼睛都通红。
  “你四哥说得对。”宋氏抱起小儿子,眼神定定地道:“你父亲不会有事的。”
  她不信丈夫会出事。
  纪氏闻言在心中止不住地叹气,眼中盛满了担忧。
  二嫂这样不哭不闹,未必是好事。
  ……
  张眉寿带着阿荔脚步匆匆地来到了三房。
  待她见到张敬时,才发现张秋池也在这里。
  “三妹,你怎么来了?”张秋池意外又心疼地看着她。


第195章 非去不可
  “三叔,大哥。”
  张眉寿也未料到张秋池也在。
  “蓁蓁找我何事?”面对侄女,张敬此时的语气尤为和缓。
  张眉寿看了一眼张秋池,犹豫了一瞬,还是说道:“三叔,我想单独与你说几句话。”
  张秋池愣了一下,旋即微微皱眉。
  他皱眉不是因为张眉寿有意支开他,而是他猜到了张眉寿的意图所在。
  三妹这个时候找谁不好,偏偏来找三叔,且又不愿让他知晓——若说不是想求着三叔带她一同前往湖州,他是死也不信的。
  为什么他会这般敏锐且肯定呢?
  当然是因为……他也是抱着同样的目的了。
  “蓁蓁,你若是也想去湖州,大可不必开口了。”张敬虽没能在这样的时候对侄女板起脸,语气却不容置喙:“我是绝不可能答应的,池儿也不必再说。”
  说着,皱眉看着面前书桌上的东西,道:“将东西也一并带回去。”
  还没来得及开口的张眉寿愣了愣,下意识地看过去,只见是一对白玉镇纸。
  张敬直叹气。
  虽说是尽孝心切,可大侄子学什么不好,竟还学会送礼贿赂了,这都是什么坏风气!
  科考入仕这条路上,他本是极看好大侄子的,但眼下却是不禁开始动摇了。
  张眉寿也不由沉默了。
  在大哥的衬托下,她空着两只手而来,竟显得没有半点求人办事的诚意——那对看起来不甚起眼的镇纸,应当是大哥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不是三叔不体谅你们,实在是此行艰险不便。且你们去了,亦不见得能帮上什么忙。”张敬语带安抚地道:“听话,安心在家中等消息。”
  张秋池和张眉寿一同离开了三房。
  “三妹……”
  张秋池几番声音低低地开口,却都不知该说些什么。
  夜色浓重安静。
  就连提灯走在一旁的阿荔也低着头,红着眼睛格外沉默。
  “大哥为何要去湖州?”张眉寿许久才开口。
  听着这声音,张秋池心中格外难受。
  三妹的性子虽说近来变得沉静了许多,眼下乍一看与往日并无区别,可一开口,却透着沉甸甸的低落。
  这比哭声来得还让他压抑心疼。
  “父亲此番流落在异乡,该由后人前去扶灵尽孝……四弟五弟年岁尚幼,我做为长子,责无旁贷。”张秋池的声音也有些沙哑。
  “父亲若知晓大哥的想法,必定十分欣慰。”
  张眉寿缓缓停下脚步,却是道:“可若大哥能留在家中,帮着母亲照料诸事,许能更妥帖一些。”
  “三妹的意思是……”
  “湖州,我必是要去的。”
  她是非去不可的。
  父亲出事,她与所有人的心境都不同。
  她心中愧责惊惶,也存着侥幸的疑心。
  张秋池听出她语气中的坚持,急着想要出言相劝。
  湖州之地如今天灾横行,处处都不太平,三妹一个自幼娇生惯养的稚龄女儿家……
  “三妹,不说其他,单说此时家中正是多事之秋,祖母与母亲是决不可能答应让你出门的。”
  “既是三叔不肯答应,那我便只是与大哥言明而已。”
  张秋池听得一怔。
  这话可谓一语双关。
  一是道明她如今打算瞒着所有人,先斩后奏。
  二是在悄摸摸地暗示他,她这般信任他这个大哥,那他绝不该出卖辜负她。
  什么,七八岁的孩子哪儿有这么多弯弯道道的想法?
  别的孩子兴许真不会有,可他家三妹必然就真的会有……
  这就让人很为难了。
  忠义难两全,说得不就是这个吗?
  “换作我去,又有何不可?”少年只能这样劝道。
  张眉寿摇了摇头。
  不一样。
  没人比她清楚接下来湖州会发生什么事情。
  前世的那些记忆,无用且罢,可若到时真用得上,她便能帮得上忙。
  她要找到父亲,无论生死。
  更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父亲虽心善,却非不懂自顾之人,且又性情谨慎,若说他为了救人而丧命,她实在没办法相信。
  且她私下问了阿祥许多,阿祥说,当时情形混乱,他并未能亲眼看到事情的经过,这些话他是从与父亲共事的同僚差役们口中听来的。
  单凭此一条,便让她不禁心存疑窦与侥幸。
  但这些猜测,她暂时不会与其他人说。
  没有依据的猜测同样会给身处绝望的人带来莫大希望,而这种希望一旦落了空,会令人更加难以承受。
  而若父亲当真遭遇了不幸,那她便是真正的推动者——说到底,她虽是女儿家,却才是最该替父亲扶棺归乡的那一个。
  张秋池还在低声劝说。
  “大哥真不想让我去,那我不去了便是。”张眉寿垂着眼睛说道。
  “当真?”张秋池脱口而出之后,甚至觉得自己不该问。
  这不是废话么?依他对三妹的了解,说不去当然是假的了!
  这么敷衍,不是明摆着欺负老实人好忽悠吗?
  果然,就听张眉寿说道:“若事后母亲问起,大哥便可以说,曾是劝了我的,我明面上答应了不会再去。”
  至于她最终还是偷偷地去了,谁又能猜得到呢?
  真·猜得到的张秋池一时无言。
  三妹这么贴心,连不让他背责任的说辞都设想好了,他还能说什么?
  且除了信任和托付,三妹肯与他明言的原因应当还有一点——待母亲发现她不见了之后,能有他出面将实情说出,稳住母亲,不至于让母亲过于担忧惊慌。
  在被三叔拒绝的短短时间内,三妹已将所有的事情都盘算过了。
  或者说,三妹早已想好了一切——三叔肯带她,自然省事。若不肯带,她也早有主意。
  张秋池心中说不出的复杂。
  这种不想让妹妹冒险,却又不舍得出卖她,且偏偏拼智谋还拼不过的感觉还真是让人无力啊……
  “倘若三妹肯听我一句劝,便安心留在家中。”
  张秋池转过身,离去之际,却又道:“而三妹如果真的非去不可……便将棉花带上吧。”
  “多谢大哥。”
  张眉寿看着他的背影,眼眶微微有些发涩。
  张秋池又忽然折了回来。


第196章 去追
  “出门在外,不比在家中太平,三妹除了要遮掩容貌钱财之外,更要当心提防周围之人。一路上,必要跟紧了三叔一行人,待出城走远些,定要与三叔同行。”
  到时三叔就是想甩也甩不掉了。
  张眉寿点着头。
  这些她已然想到了。
  “还有这个,三妹还是带上为好。”
  张秋池将怀中贴身放着的荷包取出来,递向张眉寿。
  张眉寿一接过,便知道是什么了。
  还是那枚辟毒珠,前两日她费了好大劲才还给张秋池的。
  “那我再厚颜借来用一用。”既然有可能用得上,她也不多推拒,只又与张秋池道谢。
  心思缜密周全的少年人看着她,一个劲儿地叹气。
  三妹此举,他本是半点不支持的,可谁让是自己的亲妹妹呢。
  只能由着她,再尽力替她打算考虑了。
  听着张秋池又来交待她要妥善照顾好姑娘,阿荔也在心中叹气。
  大公子瞧着分明俊逸非常,本该是一幅如谪仙般高远洒脱的性子,方能配得起这张脸——可怎么此时偏偏如老妈子一般啰嗦琐碎呢?
  ……
  次日一早,张敬便动了身。
  张秋池将扮作小厮的张眉寿和阿荔从后门处送了出去。
  租赁好了马车的棉花早已等在了外面。
  张秋池目送着马车离去,心情复杂地看着自己的双手。
  从何时起,这竟成了一双助纣为虐的手?
  ……
  天黑时,宋氏才迟迟地知道女儿失踪了。
  倒不是她一意沉浸在悲痛之中,对女儿不上心,只因晌午曾着人问过,据愉院里的丫鬟说“三姑娘往定国公府寻徐二小姐去了”——
  虽说丈夫出事的消息暂时不宜向外宣扬,但阿祥本就是定国公世子派去的人护送回来的,有此一条在,女儿若心中悲苦难过,去找定国公府二小姐说说话倒也不必顾及太多。
  直到天色擦黑时,宋氏再问,得知女儿仍不曾回来,才命阿枝去找人。
  闺阁好友之间,适当地诉一诉苦没什么,可若一个劲儿地赖在别人家哭诉个没完,却是不妥当的。
  女儿年幼,不懂规矩,她却是要制止的。
  看来自今日起,要适当地拘着蓁蓁一些了。
  宋氏心中有打算,只是这打算显然是没有机会实施了——
  在定国公府中还能佯装冷静的阿枝,一路疾行回到海棠居时,已是忍不住慌张起来:“二太太,定国公府上称,今日三姑娘并不曾登门找过徐二姑娘。徐二姑娘也亲口说了,今日从未见过姑娘!”
  “那蓁蓁去了何处!”
  几乎一整日没有进食的宋氏猛地从榻上站起身。
  “今日姑娘带着阿荔出门前,确实与奴婢说是要寻徐二姑娘去的!姑娘昨晚一夜未眠,也不哭不闹,奴婢忧心她憋坏了身子,又想着定国公府隔得不远,这才没有拦着……是奴婢大意了,奴婢该死!”
  阿枝说着便跪了下去。
  “阿荔那丫头呢!”
  “也一日未见回来,想必定是与姑娘一起的。”
  “快去找!”宋氏也慌了。
  赵姑姑安排好了人手之后,再回到内间,轻声宽慰宋氏:“既是为了出门而撒谎,可见姑娘分明是打算好的,许是出门办什么事去了,待事情办完了,应当也就回来了……且姑娘身边带着丫头呢,太太不必过于忧心。”
  宋氏只能点着头。
  但愿如此。
  若女儿也出了事,她只怕当真支撑不下去了。
  可至深夜,派出去的人也没有带回来一丝有用的消息。
  苍家和王家,甚至是隔壁秦家都让人去问过了,都说没见过。
  这几家均是信得过的,稍加提醒,便不会传出去不该说的话。可其余的人家,为了张眉寿的名声着想,只能旁敲侧击地去打听。
  如此一来,费时费力。
  宋氏正心力交瘁时,忽然听到丫鬟来禀报,说是大公子来了。
  宋氏眼下谁都不想见,可还是让赵姑姑去问了一句张秋池的来意。
  赵姑姑问罢,直接就将人领了进来。
  “太太,大公子说兴许知道姑娘去了哪里。”
  宋氏连忙看向赵姑姑身后正朝她行礼的张秋池。
  “可是知道你三妹的下落?”宋氏急切地问。
  “母亲,三妹兴许是被三叔一同带去湖州了。”
  相比于三妹之前的说法,他认为这样说会让母亲更安心些。
  咳,至于三叔的感受,就恕他无暇顾及了。
  大不了等三叔回来,他再亲自去赔罪。
  “这怎么可能!你三叔他向来不是那等不知轻重之人!”
  且今日她与纪氏去送张敬时,蓁蓁还乖乖地站在她旁边呢,怎会被她三叔带走呢?
  “昨晚三妹曾去找过三叔,我恰巧也在,三妹求着三叔带她同往,三叔起初不答应,我也劝了三妹几句,只当她是一时说说而已,便也未曾放在心上。”
  “直到方才听说三妹不见了,我才想起此事。想来应是三叔到底被三妹磨得答应了,又恐母亲不允,这才偷偷将人带走了。”
  说罢,又怕宋氏不信一般,特地补充道:“三叔向来疼爱晚辈。”
  可饶是练了好些遍,如今说起来,张秋池的脸色仍有些不自在。
  这些都是他自己编的,虽反复想过,觉得还算严谨,可到底没撒过谎,心里实在没谱的厉害。
  “三老爷这未免……太欠考量了,怎能由着三姑娘胡闹呢!”赵姑姑半信半疑。
  宋氏皱眉正要再问张秋池几句,却听阿枝来禀,说是忽然发现张眉寿屋子里的衣物虽不见少,可银钱和一些贵重的首饰,都不见了!
  此时真相已经很明显了。
  宋氏又气又急地咬了咬牙。
  在张秋池没来之前,她已经想过女儿兴许要去湖州这个可能了。
  家里出了这样的大事,蓁蓁绝没了玩闹的心思,是以除了这个可能之外,其余的都说不通。
  而蓁蓁若是无人相助接应的话,只怕连掩人耳目地出府都做不到,更别提是出府之后的后续之事了!
  她女儿才多大,虽有几分聪慧,可哪儿来的本领能独自做到瞒天过海?
  直到听张秋池说完这些,她才彻底想通了——是了,定都是张敬出的主意!
  这个老三,平时看着挺沉稳的,可一旦不靠谱起来真能气死人!
  “快使人去追,一定要将三姑娘带回来!”宋氏即刻吩咐道。


第197章 不是自家孩子不心疼
  张秋池悄悄舒了口气。
  追是不可能追得上了。
  都已经走了一天一夜,少说也有二百多里远。且出城之后,没人知道三叔和三妹走得是哪一条路,即便沿途能打听到一些,却只会越撇越远而已。
  果不其然,宋氏派去的人,在五日之后,无功而返了。
  五日都没能追得上,且已打听不到蛛丝马迹,再追下去也是徒劳,倒不如早些回来报信。
  已瘦了一圈的宋氏气得落了泪。
  “这没有分寸的傻丫头,竟这般添乱!看她回来我不狠狠罚她一顿!”
  还有张敬,不骂不行了!
  天底下哪有这般做长辈的?
  赵姑姑唯有不停地安慰劝说,一旁的纪氏也是尴尬又担心。
  这事干的——她家夫君是不是脑子有坑啊!
  私塾内,徐婉兮托腮望着旁边空荡荡的位置,无精打采的眉眼间含着一丝担忧。
  这两日来,她隐约听说,张家似乎出事了,且出事的人,极有可能是远在湖州的张家二老爷。
  想到先前张眉寿曾求着父亲帮忙打听过张家二老爷的消息,她跑着找到父亲,却听父亲说,张家二爷如今没了音讯。
  她也不知父亲是不是刻意往轻了说,可单是如此,已足够让人提心吊胆的了。
  且张眉寿再也没来过私塾,她跟张眉箐打听,张眉箐总是吞吞吐吐地说张眉寿染了风寒,不宜出门。
  风寒,又是风寒!
  徐婉兮压根儿不信。
  可她两番前去张家,竟连张眉寿的面儿都见不着,张家的人都说三姑娘风寒严重,恐过了病气儿给她。
  哎,这幌子都快被用烂了。
  罢了,想必是张家真出了大事,一时不愿见外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她担心蓁蓁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