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文明传播异世界 >

第59章

文明传播异世界-第59章

小说: 文明传播异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是干事,神官在里面,是穿藏蓝色衣服的。”
  “错啦,他们都是神官,只不过神使说要有区分,不能全部都称呼神官牧师,所以分了干事,从一级到九级,穿红衣服的是九级干事,你说的藏蓝衣服是五级干事。”
  “原来是这样。”
  大家好奇的悄悄打量那些红衣干事,发现里面有些跟他们差不多大,纷纷面露羡慕。
  但很快,就变成了畏惧。
  干事们神色严肃的让他们站成三行队伍,大家你推我往,都想站到最前面,一下子挤成了一团,干事们脸色一变,飞快将几个突出的揪出来大声呵斥,干事们提起腰间的刀,吓得那些人立刻跪在地上。
  队伍很快分成了三队。
  阿娥和阿嫦机灵的站到了第二队靠前,悄悄拍了拍胸脯,看来以后不能插队了。
  排在前面的人飞快减少,阿娥和阿嫦紧张起来。
  走出来的人大多数是兴奋的,他们手里拿着一张纸片,但也有许多人垂头丧气,还有人抹起了眼泪。
  “万一选不上怎么办?”阿嫦害怕起来。
  如果当不上工人,就要继续住在贫民巷里,做粗重的活计,也没有办法和工人结婚,过上好生活。
  “会选上的。”阿娥努力镇定,手心却已经全是汗。
  很快轮到了她们。
  三人一组,阿娥只能握了握身后阿嫦的手,先走了进去。
  他们从侧门进入,走了几步,就被一张桌子拦住了脚步,桌子后面坐着三个神官,不,干事。
  阿娥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和这样的大人物面对面,紧张到无法呼吸。
  大脑空白,她颤抖着嗓子完全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些什么,机械的跟着前面的人上前接过一张纸片。
  转身走出来,与阿嫦擦身而过,对上她欢喜的目光,才意识到自己通过了!
  “阿娥你看!”
  阿嫦很快兴冲冲朝她跑过来,手里举着同样的纸片。
  两个小姐妹激动的抱在了一起。
  太好了,她们是工人了!


第82章 八十二、进厂
  造纸厂和印刷厂的招工进行的十分顺利,正值冬季; 都城里有数以万计的空闲劳力; 各个分厂很轻松便招到了足够多的工人。
  被选中的欢欣不已; 甚至有些喜极而泣。
  要知道冬日最难找到活计,每年冬日各个都城都有无数底层平民悄无声息的死去。
  阿娥和阿嫦的情况还算好; 至少有住处有食物能活下来。
  没被选中的懊悔又难过。
  绿针都城的招工结束没两天,入选的工人就被招进了工厂。
  阿娥和阿嫦吓了一跳,明明说好七天后的; 两人顾不上打听消息; 赶忙收拾行李去了工厂。
  其实也没什么收拾的; 来跑腿通知的奴隶说了,被褥盆罐衣服都不用带; 工厂会发放。
  阿娥有些不敢相信; 犹豫了下; 带上了自己最体面的两套衣裳; 还是从前家里情况好的时候,爸爸买给她的; 随着长大; 她拆开将好几件拼在一起才勉强凑出了这两套; 等再长大一点; 就不能穿了。
  除了衣服; 她还带了自己攒下来的零碎物件以及藏在墙缝里的铜币,这些铜币她攒了好久。
  这一走,不会再回来了。
  她已经和哥哥嫂嫂说清楚; 赚到的薪资不会分给他们,与此交换的,不需要他们将来为她准备陪嫁,她也不再住在家里。
  阿娥一点都不难过,在家里她要扫地做饭洗衣服,每天干那么多活没有薪资不说,还要看哥哥嫂嫂的脸色。
  如果不是怕一个人搬出去会出事,她早就出去找活计自己养活自己了。
  阿嫦倒是听话,说不让带就真没带,只揣了两个大红豆包,是她姑妈听说她被选中,专门从主人家里带回来给她的。
  “没关系,需要什么可以再回来拿。”
  她分了一个给阿娥。
  阿娥点点头,没有劝说什么。
  阿嫦比她好一点,虽然她姑妈也不是白养着她,但对她不错,如果阿嫦机点,早就去做小女佣了。
  两人没有自己走,而是找了巷子里其他被选中的人,大家结伴租了一辆马车,工厂在城西,离他们这里比较远。
  路上才知道,这么着急让他们进工厂是有原因的。
  有个没有选上的人忽然发了疯,把向他炫耀的邻居杀死了,据说血洒了一地,非常吓人。
  大家倒抽冷气。
  阿嫦和阿娥拍拍胸脯,一阵后怕。
  事实上,这种事不仅仅出现在绿针都城,各地都有发生,有偷盗名牌的,却不知道每个都有编号,一对一,除了名字,所有特征都有记录,包括私下做交易买卖名额的,全都没用。
  偷盗买卖衍生出纠纷严重到涉及人命,或者干脆直接动手杀人。
  毕竟工人的名额太诱人了。
  哪怕神殿将规矩说的明白,也还是有人冒险,按照他们的认知,死一个,那不就腾出了一个名额。
  事情一出,哪还敢等七天,赶紧开工,等进了厂门一关,外面那些人也就死心了。
  这些事情是进厂半月后他们才知道的。
  阿娥不由庆幸她拿到名额后没有到处炫耀,也感激哥哥嫂嫂没有卖名额的想法,虽然不会成。
  现在他们所有人被送去了洗浴房,从头到脚清理,头上有虱子的不论男女全部剃成了光头,把大家吓了一跳,因为只有犯人才会剃头。
  叫孙巧的主任举着扩音喇叭告诉他们这是和平女神的教义,只有干净的人才能为女神服务。
  大家才安静下来,然后一边互相搓澡一边羡慕的讨论着主任的名字,第一次见神国姓呢,而且跟孙悟空一个姓!
  等后来知道是神使亲自赐予的,就更羡慕了,不知道以后他们工厂评选出年度优秀员工,神使也会不会赐姓给他们。
  阿娥带的衣服没有用得上,工厂居然真的免费给他们衣服,说是工作服,每人两套。
  大家摸着新衣服高兴又激动,衣服不光新还暖和,他们好多人都是穿着薄薄的单衣来的。
  等听到天气暖和还会发新的工作服就更激动了。
  “神使太仁慈了。”阿嫦开心抓起衣服就往身上套。
  工服是上衣下裤,深蓝上衣黑色裤子,不论男女,摸起来软软的,装满了棉花,上衣有扣子,裤子内缝裤带,一拉就能收紧。
  是神国的款式!
  还有黑色棉鞋。
  阿娥新奇的摸摸花生豆大的扣子,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守住这份工作。
  等接下来领到盆罐毛巾牙刷香皂,念头就更强烈了。
  到宿舍看到床铺,达到了顶峰!
  有床!
  在贫民区,床是个奢侈品,大家都是用稻草团一团当床,条件好一点铺上一层破布片遮一遮,再好一点才在稻草下铺一层木板,稻草上铺一层褥子。
  阿娥睡得就是稻草团,哥哥也是结婚的时候找人买了快破门板,铺上稻草当了婚床。
  可现在,宿舍里居然有床!
  不是拼成的木板,是真正的床,有床腿有靠背,左右各六张靠墙,上面铺着深灰色的床单,同色被子和枕头,干净整洁,每张床旁边还有一个矮柜!
  如果不是组长还在,大家已经激动的扑了上去。
  给她们带路的组长板着脸介绍:“看到每张床上的号码了吗,是你们的工号,对着上面的数字去找你们的床铺,床头上有。”
  阿娥很快就找到了她的床位,右边第三个,阿嫦恰好在她的对面。
  其她人也很快找到,刚刚领物品的时候,大家已经认识了新衣服胸口上的号码。
  组长:“现在蹲下来,将盆和洗漱用品放到床底,其它东西可以放到旁边的床头柜,如果有钱或者其它贵重物品,放到墙角的柜子里,每人一扇,锁和钥匙到我这里来领……”
  大家这才注意到,正门左右两侧放着各放着一个长柜。
  阿娥松了口气,赶紧上去领了锁,将揣了一路的铜币放进去,又把钥匙贴身装起来。
  “下面我说注意事项,都记清楚,如果犯错,扣除积分,积分和你们的薪资有关,工厂每个月会进行考核,可别以为只考核工作,宿舍规范也算在里面,如果连续三个月积分不及格,直接开除。”
  开除!
  大家脸色一白,齐齐竖起了耳朵。
  经历了从衣服到宿舍,没有人想失去这份工作。
  “……床单被罩每周更换一次,换洗的被罩在床头柜里,如果有破损及时上报,说清情况,按照情况判断是否赔偿……”
  “……宿舍保持卫生清洁,两人一组轮流打扫,一周轮换一次,宿管会不定时抽查……”
  “……必须保持个人卫生清洁,早起刷牙,睡前洗脚,澡堂冬日每周开放一次,请互相监督,支持举告……”
  “……不允许随便带外人进入宿舍,工厂有专门的亲友接待处……”
  ……
  一连串大家好多都没记住,一脸着急,等听到组长最后说会让大家每天诵读直到全部背下才松了口气。
  组长交代完离开,女孩们你看我我看你,然后激动的扑向了自己的床。
  真软!
  阿娥脸埋进床铺里,不知道床上铺了什么,居然是软的,还很好闻。
  “是棉花!”
  “被子里也是棉花!”
  “神使真仁慈。”
  ……
  大家唧唧喳喳,在宿舍里走来走去,摸摸这里摸摸那里,哪里都新奇。
  “这里真好。”
  阿娥隔壁床的小女孩眼眶红红,她的头发被剃光,脸冻得通红,满是冻疮肿得跟萝卜一样的手抚摸着床单:“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摸到床。”
  “我也是。”她对面的女孩爱不释手的摸着床头柜,“这柜子真好看。”
  “神使大人太仁慈了,从今天起,我要改信和平女神,每天为神使祈祷。”有人说。
  “我也要!”
  大家纷纷响应。
  轮到阿娥,她毫不犹豫点头:“和平女神在上,感谢神使大人。”
  等到了饭点,大家结伴去食堂,看到端上来的食物,信仰值达到了顶峰。
  阿嫦吸着面条恨不能整张脸都埋到碗里,还不忘拿起馒头啃一口。
  “阿娥,我们一定要好好给神使大人干活。”
  阿娥郑重点头。
  神使能拿出这样好的食物给他们吃,他们不能白吃。
  事实上这些食物并没有这帮平民以为的那么贵重。
  经过三年的改良,长安镇的粮食爆发式的增长,尤其以土豆红薯玉米为代表,还有金手指出产的水稻,吊打这个世界的稻种。
  尤其施行包产到户后,选择走农户路线的镇民承包了大量土地,去年时玉和霍辞更是和一些商人展开合作,将镇外许多荒地租赁了出去,先进的耕种方式加上不断改良的良种,导致粮食产量严重溢出。
  光靠长安镇不到二十万镇民,根本消化不了。
  为了维护粮价,不让农民白辛苦,时玉和霍辞出手收购了不少粮食,好在有一键建房功能,分分钟建出粮仓,不然光修仓库都来不及。
  但是粮食放久了不好,正好趁着这次开分厂的机会,把这些积压的粮食清出去。
  对长安镇的人来说这些是陈粮,但对当地平民来说,却是一年都吃不到几次的食物,更不用说搭配美味的做法。
  当然,也不是白让他们吃,伙食费会从薪资里减去一部分,不多,但总归让他们有个意识,免费总不被珍惜,同时滋生惰性。
  吃完进厂的第一顿饭,大家又被集中进行了一次训话,在正式工作之前,会进行为期十五天的培训,培训结束有考核,如果考核没有通过,直接遣送回家。
  刚刚被美食放松下来的人们瞬间绷紧。
  阿娥和阿嫦握紧了拳头,一定要留下来。


第83章 八十三、报纸
  分厂开办的同时,长安镇也进行了一场招聘。
  招收记者。
  报纸需要新闻; 而新闻需要记者。
  时玉和霍辞清楚知道记者的重要性; 所以亲自起草了这场招聘。
  三分之二从学校挑选; 学院已经毕业了两茬,第一年毕业的比较少; 那时候大都送年纪小的孩子来,等过了一年,看到孩子的变化; 许多人改了念头; 将年纪大的也送了进去; 哪怕只学个一年,也够了。
  尤其技术学院最受欢迎; 不是所有手艺都需要花长时间; 譬如厨艺; 一些简单的很容易上手; 对平民来说,学会一两样够他们去外面开店摆摊了。
  其次是文法学院; 因为只有三年; 教学速成; 出来至少也能找个读读写写或者帮人计算的活计。
  当然; 最重要还是学费便宜。
  最初开办技术学院和文法学院为的就是平民; 所以学费压的很低,基本意思意思就得了,书籍长安镇有造纸厂和印刷厂能自给自足; 桌椅板凳也有木工厂,木头都是现成的,白山上最多的就是木头。
  伙食也花不了几个成本,尤其在粮食泛滥后。
  肉厂油厂也都有,科学养殖导致养殖场的牲畜数量也连年激增,供应给学校并不取利润。
  所以孩子在食堂吃饭比在家还省,有些人单冲着这一点,咬咬牙,把家里的孩子都送来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窝全丢给学校,算下来,反倒还给自家省了粮食。
  在这样的言论引导下,导致第二年报名人数直线上涨,其中十几岁的孩子最多。
  于是新一届毕业生人数便十分可观。
  不过达到合格的还是少数,毕竟大多数只学了一年,成绩不错的是学了两年的,或者进学校前就有基础的。
  记者人选就从这些人里面诞生。
  还有三分之一从镇民里选,毕竟学生到底年纪小,人情世故方面比不上成年人,到时候跑新闻一老一少搭配着干活才好。
  只是可惜听到这份工作要去外面跑,报名的人不多。
  时玉和霍辞只能稍稍放宽了条件,打算之后在培训中弥补。
  于是原本计划好的半个月培训延长到了一个月。
  同时变成了封闭式训练,连军训也配备上了。
  学生们接受良好,学院入学都会进行为期半月的军训,上学期间早操体育课从未间断,镇民就比较痛苦,第一次接触这种训练,平时散漫惯了,对令行禁止这点很不适应。
  但好在没有人逃避,咬咬牙坚持了下去。
  时玉和霍辞还亲自给他们上了一周的课程,让这帮预备记者们引以为荣,再一听神使对记者的描述,顿时觉得这份职业意义重大,心里那点不情愿彻底消失无影。
  尤其这帮刚毕业的少年,简直热血上头,恨不能立刻上任干出一番事业。
  不过很快就被一盆凉水浇灭了。
  时玉和霍辞为了让他们明白记者笔杆的重要性,特意找来剧团帮忙导演了一场舆论引起的“惨案”。
  两人打着考核的借口,放这帮预备记者去寻找新闻,剧团是长安镇的焦点,一帮机灵的少年很快就打上了剧团的主意。
  他们本意是想打探新剧的消息,或者一些演员的八卦绯闻。
  结果撞上了一个妇人带着孩子来找丈夫,说丈夫是剧团的演员,成名之后却抛弃了他们母子,和剧团另一个女演员结婚了。
  妇人说的哀切凄惨,孩子也哇哇大哭。
  几个少年热血上头,当即将这件事写成了一篇新闻,也有脑子清醒点的想去找另外一个当事人了解情况,结果偏偏对方不在,去红香城表演了。
  等到交作业,他们就将这篇交了上来。
  时玉和霍辞也没说什么,和其他人的稿件放在一起汇成一张实验报纸发了出去。
  然后果然,这种八卦新闻很快就点燃了舆论。
  等那位男演员从红香城“回来”,已经千夫所指,他说什么辩解的话都没有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