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在黑土地 >

第246章

崛起在黑土地-第246章

小说: 崛起在黑土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涉足过澳大利亚并且是首次有记载的外来人在澳大利亚的真正登陆,并命名此地为“新荷兰”。
    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并将此地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块土地是英国的属土。一开始英国人把澳大利亚作为囚犯的流放地,就在库克船长登上澳大利亚东海岸的18年后,由菲利普船长率领一支船队到达澳大利亚。
    这支船队由6艘船只组成,并搭载1530人抵达澳大利亚的植物学湾,当中有736名囚犯。8天后他们正式在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悉尼便作为东海岸最大的港口城市渐渐发展起来。
    第一批囚犯被流放的两年后,一批来自英国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亚。以悉尼为中心逐渐向内陆扩展,几十年后形成了6个较大的殖民区。后来在英国政府的整合下,六个殖民区形成联邦制,最终形成澳大利亚联邦国家。但是它的行政管理依然划归英国管辖,并以总督的形式行使主权,但是他和印度的殖民管理是截然不同的。
    除原住民外,眼下澳大利亚移民人口不到50万人,他们散居在辽阔的国土上,就像一堆沙子里掺进一把泥土,很快你就难以分辨出它们的颜色。早先来的英国移民成功的繁殖了螺角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畜牧业快速发展起来。后来大量羊毛向英国出口,并且换回大量生活用品,反过来又刺激牧羊业更加发达。截止到上个世纪中旬,悉尼和墨尔本以取代德国汉堡,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
    4月初,澳大利亚被占领8天后,一艘战列舰出现在悉尼港口。战舰徐徐靠近悉尼码头,远远望见高铁成率众在码头上迎接。军舰停稳后徐树静、蒋先云携夫人从旋梯上走下来。二人来到澳大利亚悉尼,不是来慰问部队的,也不是来旅游的,而是另有任务。
    欢迎场面既隆重又热烈,二人和高铁成热情寒暄后,便同乘一辆军用吉普车向城内驻军司令部驶去。车上徐树静,打破沉默道:“老弟,你发现没有,码头上那些英国人敌视的目光,明显可以读出,我们就是侵略者和强盗,是非常不受欢迎的人。”
    蒋先云道:“这不难理解,我们毕竟是用武力来到这片土地,自然是不受欢迎的。难怪总统亲笔给我写信,格外强调如何治理澳大利亚的问题。不瞒你说,总统真是高瞻远瞩,他居然想到了几十年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简直不可想象。”
    徐树静道:“总统让澳大利亚成为一个主权国家,这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好处,我百思不得其解。”蒋先云笑道:“你我的眼光和总统比差远了,总统考虑的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而不是现在。保持澳大利亚现有格局不变,是从政治方面去考虑。一来彰显中国是文明古国,二来可以分化瓦解英国和美国。我们在澳大利亚的绥靖政策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前提我们必须在澳大利亚驻军。总统在信中说,澳大利亚的草场我们不要去动,日后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将是我们的首选……。”
    几天以后,由蒋先云亲自主持并召集澳大利亚各联邦的知名人物,在悉尼进行了集体磋商。蒋先云在会上郑重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并恳亲要求各联邦民选议员,争取早日建立一个和平自主的民主国家。起初这帮英国人懵了,当再次确信后简直是激动万分。以至于蒋先云要求的附加条件,他们几乎不屑一顾没有一个人有异议。然而几十年后,这些附加条件,让澳大利亚人切身尝到了恶果。
    4月的北京,被春日的阳关照射,显得温暖宜人。午后1时,一辆情报部的黑色轿车停在总统府门前,只见情报头子伟峰急匆匆的走进总统府。一见面卢一鸣说道:“占领澳大利亚后,我们的军事行动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在保持强大军事压力的同时,政治作秀也将拉开大幕,很多后续手段也将陆续展开。”
    伟峰问道:“总统,政治方面的东西我不感兴趣,你说今后怎么做吧!”卢一鸣道:“不久以后,中国中央政府将向世界各国发表一篇和平宣言,主要是试探一下盟国的态度,看他们能不能老老实实的坐下来和我们谈判。我猜想欧美的政治家们早就不想打下去了,因此,你们情报部的主要目标也将转移,尽快从军事领域转移到政治和经济方面来。今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情报尤为重要。”
    伟峰答道:“我会按照你的吩咐去做,你放心吧!不过我想问,我们停火了,德国怎么办?”卢一鸣笑道:“这一点你放心,德军已经能够控制了北非。下一步是法国的事情。坦率说目前德军的实力还无法在最短的时间攻占法国。鉴于德国已经获取最大的利益,我已经给兴登堡总统写了一封信,陈述了成破厉害。我想兴登堡总统会审时度势收兵的。”
    战场的硝烟即将偃旗息鼓,而战场下的硝烟必将风起云涌。第五部完。





    第六部中华世纪 389章胜利者宣言
   

    历史进入1929年8月,世界形势不可逆转的出现了变数。由于连续的失败,导致美国国内和英国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不断抬头。8月2日,在美国西海岸最大的城市纽约,民众自发的走上街头,开始声势浩大的反战yx,并且把矛头直接指向美国政府。
    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各大媒体跟风而来,迅速在在全美形成反战的浪潮。美国民间各个团体,发起了父母让孩子回家、妻子让丈夫远离战场的呼声。尤其是媒体对美国奉行的不切实际的政策,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对手,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总之一切都是错误的,美国媒体变脸之快简直令人瞠目结舌、目不暇接。
    恰在此时,中国政府于8月5日,在北京举行各国使馆照会,并由外长绉豪代表中国政府,对世界郑重宣布,停止一切敌对军事行动,进行和平谈判。其实这完全是一种政治作秀,明眼人都会看出来,中国人是否继续采取军事行动,完全取决于以美国为首的盟国的态度。
    这块烫手的山芋目前捧在盟国政客的手里,使他们处于两难之地。但是精明的政客也看到了一丝希望。鉴于美国、英国国内风起云涌的反战情绪,盟国主要首脑又汇集华盛顿,对中国提出的所谓的和平宣言,展开紧急磋商。
    8月10日,美国华盛顿白宫军警林立,白宫外面就是抗议的民众,而白宫里面宽敞的会客厅,各国政要又济济一堂。与以往的聚会有了明显的差别,各国首脑趾高气扬的派头没有了,彷佛每个人都衰老了许多,颓废的神态随处可见。
    作为东道主,美国总统柯立芝自然责无旁贷首先发表美国人的主见道:“中国人达到了战争的目的,又把我们戏耍了一顿。和平宣言,你们看看中国人时机把握的如此之好,就是逼迫你签订城下之盟。可是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中国人在所谓的道义上先行了一步。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中国人占领澳大利亚后,其实军事行动就停止了。现在我们国内民众出了问题,而中国人抓住时机,利用反战情绪,抛出了和平宣言的诱饵,此招数促使我们没有任何的选择。先生们时至今日,我们必须承认和证实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并主宰世界的地位。”
    英国首相丘吉尔接道:“我非常赞同柯立芝的观点,如果我们一味的和中国这头凶猛的野兽、目前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战斗下去,最终的结果我们必将走上失败的命运。先生们并不是我耸言为听。今日之中国已经变得面貌全非。”
    丘吉尔狠命的吸了一口烟斗,彷佛终于说出了憋在心中话语接道:“首先中国所谓的民主制度,仍然是以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强制管理,这就为它持久的征战,首先带来了政治上的保证。与此用时,长久被压迫的民族自尊心获得最大的释放,国民踊跃参战,并且忍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在人力物力上为持久的战争带来了连绵不断的力量源泉。先生们你们不要忘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下面我说说它的战争潜力。”
    丘吉尔接道:“目前中国加上其盟国德国,战略纵深已经远远超过我们。在他们脚下辽阔的土地上,完全可以和我们游刃有余的进行长久的战争。自中国对日作战到现在,它的国民总产值在5年时间整整翻了三倍,其钢铁产量达到了2000万吨。”
    柯立芝总统插话道:“根据可靠情报,在战争的刺激下,目前中国每日下线各种车辆2000辆,坦克300辆,各种作战飞机200架,海上作战潜艇平均达到10日一艘的地步。至于其他武器弹药,已经无法统计。中国其强大的军火制造工业,完全能满足持久的作战需要。先生们,中国自身强大到如此地步,却不适时宜的伸出和平橄榄枝。其寓意是什么,我想在座的各位,都能清醒的看出其中的奥妙。”
    丘吉尔接道:“不错,中国人在取得军事胜利、达到战略目的后,需要组成以中国人所想象的世界新持序。实际上所谓的世界新持序,其实就是把某种霸权强加在你头上,并站在所谓的道义上,繁衍出捕惑人心的新教义。虽然我们看出了中国人的真实目的,迫于当前的严酷形势,我们没有选择,必须接受中国的和平宣言。”
    在座的盟国首脑,听完二位的话,嗡嗡声响成一片。此时法国总统站起来道:“对于德国的咄咄逼人,国内已经出现了绥靖主义情绪。主张和德国和平谈判的呼声空前高涨。目前国内政治势力已经分为两派,反对战争争取和平已经成为主旋律。国民的呼声对政府的制衡不可逆转,因此我同意接受中国的和平宣言。”其他盟国也都纷纷跟风,总算达成一致意见。
    最后美国总统作了总结性的发言,郑重宣布和中德进行谈判。至于如何商谈,如何争取最大的利益,首先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尽可能的猜出中国人的底线。既然要和中国人进行谈判,必须选择中间人进行斡旋。随后美国人务实的把眼光瞄向犹太人。
    这次华盛顿聚会,令人非常意外没有邀请苏联人。不难看出苏联人的油水已经被榨干,被美英等国抛弃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华盛顿聚会结束仅仅几天,苏联政坛便发生了巨变。遭受沉重打击的苏联人,满腔的义愤无处发泄,自然在内部要爆发出来。
    8月15日,苏联党报{真理报}首先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文章的题目叫做{我们被谁玩弄了}。其作者就是苏联革命的先驱者之一列夫、托洛斯基。这位有着广泛政治影响和威信的政治家,一针见血地把矛头指向了斯大林。
    托洛斯基在文章中深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之内完成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当新社会在我们整个星球获得最后胜利之后,社会主义革命才会实现。”他指责斯大林的施政纲领道:“在孤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下,各种国内的矛盾必然随着成就的增加而增加。”
    他进一步指出:“曾让全世界无数工人景仰的红色宫殿克林姆林宫,现在让人回忆的更多的是**、阴谋和罪行。如果无产阶级国家继续处在孤立的地位,它最后必然成为这些矛盾的牺牲品。”他的文章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人民到底被谁玩弄了,其矛头指向谁不言而喻。
    托洛斯基的文章如一颗定时炸弹,迅速在苏联政坛产生冲击波。苏联媒体开始深度报道,最后连斯大林的私人生活都被暴露出来。其实斯大林早就意识的到托洛斯基的威胁,但是战争期间他根本无法腾出手来铲除托洛斯基。因此时刻处在危险边缘的托洛斯基,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自然要反戈一击。
    8月下旬,耀眼的阳光照在高大的落地窗上,克林姆林宫一处宽大的房间显得金碧辉煌。坐在桌子旁的斯大林正在吃力的写着什么。远远望去他的背影显得很孤独,鬓角已经出现白发,似乎衰老了不少。
    他艰难的写完最后几个字,便放下笔站了起来。桌子上的白纸上赫然出现辞职书几个黑体大字。斯大林站在窗前向外眺望,他的脸狭有些微微颤抖,双唇紧闭现出一种无奈的表情,明显看出他的内心是多么的不甘和彷徨,一个强悍的政治家的使命就此结束了。
    德国首都柏林,在总统府宽大的办公室内,兴登堡总统手里拿着一封展开的信,对坐在对面的情报头子纽曼道:“中国总统的来信,深刻分析了我们现在的情况。如果继续向法国发动进攻,其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一旦打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其巨大的损失和消耗我们难以承受,因此我决定接受中国政府的和平宣言进行政治谈判。”
    纽曼点点头道:“总统阁下,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们办?”兴登堡总统道:“目前法国国内反战情绪十分强烈,而国内的政治势力又分成了两大派。因此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在谈判桌上获取更大的利益。昨天从苏联国内传来的情报显示斯大林已经下台,即将上任的列夫、托洛斯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此人主张一切矛盾都可以通过政治协商来解决。我建议你立即启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乌克兰独立的计划,目前正是好时机。”
    纽曼道:“如果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在独立过程中,发生内乱怎么办?是否出兵?”兴登堡总统道:“可以考虑出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诺,平叛以后我们会立即撤军,绝不在其国土上留一兵一卒。我会把这个计划提交国防部研究。”
    纽曼转身欲离开,兴登堡又叫住了他道:“这是我写给中国总统的一封信,请你立即发往中国。待和平条约签订后,我想邀请中国总统在方便的时候访问德国。不瞒你说,我要当面向他讨教很多未解的问题,以解我的困惑。”





    第六部中华世纪 390章谋划未来
   

    9月初的北京,鸟语花香。满大街的瓜果梨桃,似乎能看出秋日的早早光临。走在北京街头,你可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喜庆。诚然中国人对结束战争的感受也许更浓烈一些,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写在每一个人脸上。
    一大早卢一鸣晨练回来,妻子宝珍把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和早点端上来。卢一鸣一边吃早点一边顺手拿起当天的早报阅读起来。宝珍坐在对面仔细审视丈夫道:“一鸣,全北京人都在欢庆战争结束,你怎么无动于衷看不出一点高兴的样子?”
    卢一鸣没有搭腔,眼睛依然盯在报纸上似乎沉寂在其中。宝珍不满道:“我说你听到没有,我和你说话那?”卢一鸣眼睛离开报纸有些诧异道:“你刚才说什么?”宝珍气恼道:“我在你身边就好像不存在一样。我问你:不打仗了大家都挺高兴的,唯独你例外。自从停战宣言公布以后,你依然还是老样子不急不躁的。”
    卢一鸣笑道:“战争结束了,你以为就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不瞒你说以后的事情更多、更牵扯精力。这么大的国家若要治理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关民生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算了不和你说了,说了你也不懂。”
    宝珍刚要张嘴反驳,这时电话铃响了。卢一鸣拿起电话,他接听完对宝珍说:“一会儿李开山、许中环来。你张罗一下我让他俩在此吃中饭。”宝珍嘟着嘴有些不情愿的走了出去。接着卢一鸣把秘书叫了进来,吩咐他上午的一切应酬全部取消。
    秘书出去后,卢一鸣走到墙边,刷的拉开蒙在墙上的布帘,一张硕大的世界地图出现在眼前。他的眼光开始搜索地图上的各个角落,最后他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