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色商人降临1949 >

第8章

红色商人降临1949-第8章

小说: 红色商人降临194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奶照尽⒐婺>说暮D系汉教旆hè基地……

各种震慑人心的恢弘画面,一时间纷至沓来,并且变幻的节奏越来越快,让人几乎目不暇接。

就在所有人的情绪,都被画面和配乐调动到最激烈的顶点之际,屏幕上出现了一台大型水压机。巨大的锻锤轰然砸下,将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猛地锻打出来:“中国力量!”——屋子里面的革命前辈们短暂地错愕了一下,随即就一起发自内心的热烈地鼓起掌来,甚至还有人发出了兴奋的呐喊。

至此,宣传片进入正题,从军事、工业、科技、民生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的诸多成就。

——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以贫弱的一国之力,在朝鲜半岛单挑全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的联军;

摧枯拉朽的对印度自卫反击战,出奇兵翻越喜马拉雅山,让自诩为第三大国的印度丢光了脸面;

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核潜艇、航空母舰等一系列“大国标志”的研制成功;

年产超过十亿吨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的工业总产值,占领了全球市场的“中国制造”商品;

总长度超过二十万公里的铁路,世界最大的“南水北调”水利工程,世界第一的长兴岛造船基地;

规模宏伟的首都国际机场,亚洲最大的收到呀火车南站,流光溢彩的上海浦东摩天大楼群;

首都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空前盛况,广场国庆大阅兵的威武军姿;

翱翔宇宙的中国飞船,插上月球的五星红旗,中美两国宇航员在太空轨道上的握手;

家用汽车被普及到一般家庭,公路和输电线被连接到全国每一个乡村,哪怕是喜马拉雅山的另一面;

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让全中国人民都把吃鱼吃肉当成了日常消费;

全民普及的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病和上学;

……

自发到笔记本电脑前排挤挤挨挨的革命前辈们,瞪大了眼睛,贪婪地注视着投影屏幕上那一幕幕不可思议的画面。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这片土地仿佛就在极度的贫困和惨烈的战祸之中挣扎。从大清到民国,从帝制到共和,无论国号如何变化,整个社会都依然是那么的愚昧、破败和凋敝。

蛮横的洋人、贪婪的官府、暴虐的军队,交不完的苛捐杂税,永无休止的瘟疫、战祸和饥荒。

蒙昧落后的中国,除了社会万分之一的金字塔最高层的人们,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的社会高层,也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实事求是的说,中国农村经济破产有着很复杂的原因,不能把一切罪过都压在地主头上。农业国面对全世界工业国的倾销,就是地主们把自己的家产全捐出来,也保证是朱门无酒肉,路上也还是比比皆是的冻死骨。
而且因为殖民地的虹吸效应,以及科举取消,造成了农村良绅被土豪劣绅取代,真正的有钱人把钱带到上海等亚洲天堂,玩金融钱生钱去了。
其实当时在中国农村,存在很多没有地的包租人——也就是二地主,真正的大富之家,已经不在乎土地的产出了。
所以现在很多人指责当初土改过火,不是全无道理的。
可问题是有句话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那个时代真正决心救国救民的知识分子早就九死不悔的加入党,去为中国人民拼一下那不知存在不存在的希望。而正如俗话说的那样,阎王好见小鬼难搪,为了从可怜农民身上榨出一点不知道能不能变现的油水。包租人们开烟馆,放驴打滚高利贷都是比较善良的了。
甚至把农民的女孩子送进自己开的妓院,男人送进血汗工厂当奴工。
数量之多,习以为常到成为一条条产业链了——在半殖民地的中国,三座大山压迫的农民甚至部分地区返回了奴隶制,出现了初夜权这种东西



14大炼钢铁的历史根源


实事求是的说民国时代的中国根本不能算是什么“资产阶级”国家,甚至连算不算一个正常意义上国家都得打问号,只能说是一个半军阀半殖民地的大战场,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洋货,国内各地到处都是饿死冻死的难民和掠夺屠杀的土匪军阀。
为了尽快扫清国家发展的障碍,党在当前的中国搞的斗争,矫枉就必须过正,没有讲条件的余地。就算有几个冤死鬼,也是没办法,同时不可避免的事情——被北洋军阀和蒋介石杀害的冤死鬼,绝对要比这多上百倍不止!”

同志们,为了经济建设的胜利,为了中国的重生,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忍受民国那时代苦难和屈辱,而是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强盛国度里,请你们务必要拿出拼命的精神,拿出勇敢战斗的精神去搞经济建设!”
李德胜主席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度出现了,看了刘白羽拿来的纪录片,不知不觉中眼角已经充满了泪花,激动的他看完了未来的景色,仿佛回到了恰同学少年的时代,带头高呼起来。

——片刻的沉寂之后,临时放映棚里猛然爆发出了一阵震耳yù聋的呐喊。

“……未来中国要能够打出这样一个新世界,老战友们就是死也死的值了!”

“……为了将来的新中国,咱们拼了命的奋斗啊!”
不过面对时期猛然超越一百的革命前辈们,刘白羽却苦笑起来——本来播放这些是为了让大家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不过好像效果过了头——搞出类似大炼钢铁那样头脑发热的事情——自己可就万死莫赎了。
“白羽,你怎么脸色不对,有什么话要说么?”伍豪总理看出来刘白羽似乎有话要说,于是随口问道。
“我就是一个不成熟的建议,不知道该不该说……”刘白羽磕磕绊绊的说道,虽然他现在觉得,建国时的革命前辈们是很实事求是,不会上纲上线的——但是小市民的自保思想还是让他很多事欲言又止。
“说嘛,早说过你是一个孩子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总设计师微笑着说道,对于刘白羽莫名其妙的的谨小慎微,他甚至有些不解。
“童言无忌,你个小鬼,快说吧!”总司令也催促刘白羽。。
“我的意思是……总司令你是打仗的高手,知道打仗有的时候部署错误,我军敢打敢冲——反败为胜的时候不少吧?”
“没错,狭路相逢勇者胜——有时候纸面优势毕竟是纸面优势——关键还是人——白羽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总司令不解的问道。
“我的意思是说,军事活动是人对人的对抗,人的干劲也很有用——搞大工业利用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情况搞大会战什么的也有用——但是对于很多工业的具体管理——就要科学化——”刘白羽欲言又止,想不出怎么说出来能敲响警钟,还不引火烧身……
“是这样的,比如说钢铁这种大生产吧,仅仅是工人的干劲是不行的,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铁路运量,配套的煤矿产量——甚至就是炼钢厂本身吧,一般的炼钢得有合格的温度计吧——就是土法炼钢也得有仅仅凭借肉眼就能看出钢花温度的老师傅吧——”
“白羽你说的没错,还真有同志提出土法炼钢——大炼钢铁的,在你看来,这个办法不靠谱?”李德胜主席听出了刘白羽是绕着弯子提醒,急忙问道。
“这个办法很不靠谱!土法炼钢也是工业生产——别的不说,就旧中国这个公益几乎为零的烂摊子——被说凭借肉眼就能看出钢花温度的老师傅了,就是合格的钳工,车工啥的都不够吧。而且就算有了凭借肉眼就能看出钢花温度的老师傅,还得有看出矿石品位的人才,会炼焦的人才——否则拿树木当燃料,能炼出什么钢来呢?”
“这还是其一,如果下面的人急于求成,人都去大炼钢铁——耽误农时怎么办?甚至把现有的铁器拿去炼了——欺上瞒下怎么办?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技术人员还未必有日本明治维新时候的人才多——而日本明治维新时候各个大名大炼钢铁——炼出一堆废物的教训,我们党应该重视起来!”
刘白羽被主席鼓励,脑子一热,也顾不得明哲保身了,连珠炮一般的喷了出来。
笔者为了写作,收集了大量资料,有一次觉得好奇,大炼钢铁这玩意说穿了就是工业初期的狂热性——中国有,外国按理说也该有。结果在搜索一下,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
大炼钢铁这玩意,居然在东亚是日本人先搞出来的。
最先玩土法炼钢的是日本唯一的通商口岸长崎港附近的佐贺藩,承担保卫长崎港的任务,当然这是幕府的命令,费用由佐贺藩自己承担。在漫长的300年的和平时间里,武士们也没有忘记战斗的职责。从在长崎港的荷兰人那里听到中国鸦片战争战败的消息后,给武士们的心底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威胁,这个巨人被西欧轻松打败了,直接本能的反应是扩张军备,下一个可能是日本!
1842年,佐贺藩设立了“兰传石火矢制造所”。石火矢就是大炮的意思。模仿进口的荷兰青铜大炮,秘密聘请荷兰人做技术指导,铸造荷兰式的青铜大炮,准备同西欧作战。反应真快!
其实日本在战国时代已经大量使用火器了,最初的火器是从葡萄牙人手里得到的。但这些火器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了。于是学着仿照荷兰的青铜大炮,但此时的欧洲正好开始从铁向钢时代转变,导入西欧技术制造的青铜大炮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了。幻想用青铜大炮战胜西欧是非常可笑的,但却是日本近代工业化的起点。
铜的价格高昂,短期大量造炮使铜价急速上扬。即使象佐贺藩这样富裕的藩,财政也负担不起。于是开始摸索比铜价格更低,强度更好的铁,用铁制造大炮!佐贺藩从长崎港的荷兰人那里得到一本1825年出版的荷兰人的书《Liege炮兵工厂的大炮铸造法》。1847…1852年间,日本出现了这本书的三种译本,《铁汞全书》《西洋铁汞铸造篇》《铁汞铸鉴图》。开始是手抄本流传,后来《铁汞全书》和《铁汞铸鉴图》有木版印刷发行。最初的《铁汞全书》的翻译者,其中一人是杉谷雍介,他是佐贺藩铁炮铸造事业的主任技术格。从此书完成时期看,正好和佐贺藩转换制造铁炮的时期吻合。大概是边造炮边翻译。短时间有三种译本流传,说明关心的不止是佐贺藩。日本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可能是因为武士是耍刀的出身,对技术人员歧视比中国小得多,技术人员也算是武士,不像同时代中国的铁匠类似奴隶和贱民。但下面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认识到了只是心动,心动不如行动。日本武士论辩论自然是远远不敌中国的进士老爷们,但是行动力就是超越了进士老爷们佐贺藩首先按照荷兰人的书建设了铸造大炮用的熔铁炉——反射炉,把心动变成了行动。受佐贺藩的影响,与佐贺藩同在九州岛的萨摩,接着是水户,学习佐贺藩建设反射炉,然后波及到长州、菲山、冈山、鸟取,最后还把豪农和商人卷了进来,发展成了席卷日本全国的大炼钢铁运动——大炮铸造运动。
这场大炼钢铁运动,从外因来说是由于西方外来的压力引起,内因则是日本的幕藩封建体制。邻居藩有大炮了,如果自己藩还一心一意谋发展,闷头发大财。那么,如果藩国之间因为什么矛盾争执起来,刀枪相见,那钱肯定是属于有大炮的。于是,你造大炮我也得造。藩国造了,幕府也得造,要不然就没有军事优势支配那些藩国了。
这场大炼钢铁运动的技术源泉虽然都来自那本荷兰人的书,是一次向日本的技术转移。但是,因为技术条件不足,没有进口一台外国设备,没有聘请一位外国人进行技术指导。当时在远东的西方精英和优秀技术者都集中在中国捞世界,到日本的只是些等外品——甚至说明了就是半吊子都算不上的骗子居多,不过就当时日本的条件聘不到是很正常的,日本武士们只好组织传统的职人、铸物师、大工、陶工、石工,土法上马。根据这书上登载的示意图,建设熔铁反射炉,然后根据书中的说明一字不差的操作反射炉,熔化生铁,铸造大炮。
土法上马违背科学规律大跃进大炼钢铁必然失败。萨摩藩的第一号反射炉,试运行时,炉内的耐火砖不耐高温而脱落,并且基础不牢,炉体逐渐倾斜,最后只有解体。水户藩建设的反射炉上的烟囱被台风吹倒。实事求是的说,日本人对于能严谨做到的长度宽度之类,也是做得一丝不苟——但是工业化生产不是照猫画虎这样的事啊,差一点都不行啊,武士们对反射炉这样巨大建筑所必要的基础和强度的知识一无所知,只按照书本上的示意图施工的结果。
更加困难的是反射炉运行后,熔铁的注入,大炮的制造。《铁汞全书》的翻译者杉谷雍介留下了宝贵的初期运行记录,后被人编辑出版,名为《反射炉的由来》。这本书记载了16次试运行记录,全部失败。
第一次填铁900kg,只有大约一半融化,铁水向注口流动时变成糊状,阻塞了注口,最后只有30kg的铁水流到铸型,试验失败。
失败的原因显而易见是炉温不够。于是尝试各种办法提高炉温。终于在5个月后,第五次试运行时,成功用核铸法铸造出了第一门大炮。所谓的核铸法,是在炮膛的位置放一中子,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炮膛。虽然依然只有一半溶解,可以想象当时杉谷雍介成功的喜悦。但随后的大炮试验,装火药700钱,大炮炸裂!
荷兰人的书上说核铸法造的大炮强度低,应该用实铸法。所谓的实铸法则是铸造出一个实心的圆柱体,然后用钻刀开孔,形成炮膛。荷兰人的书上记载了钻床的示意图,佐贺藩调集大工土法上马制造钻床,水车驱动。终于在第3年3个月的时候,第12次试验记录了土钻床的工作过程:开始一昼夜能进刀一尺多,但水车经常出故障,修理耗费了大量时间,最后用了一个半月时间才完成大炮开孔。试射时,铁弹重1800钱,火药1000钱,大炮破裂!
《反射炉的由来》记载了3年7个月时间的16次运行的记录。这期间,虽然每次铸件的质量都有少许改善,但没有一次大炮试射成功。总共核铸3门,实铸8门,共11门全部破裂,此外还有穿孔一门,断头一门,还有4门没有加工。
累累失败的记录,杉谷雍介冷静的观察,观察生铁的熔解情况,注口熔铁的颜色,破裂断口灰色的浓淡,调查汽炮的状况。与书中的记载比对,查找原因,寻找办法,改进工艺……。虽然从日本大炼钢铁本身来说,是失败了没错,也确实是劳民伤财——但是毕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培养出了一批技术人员——当然严谨的说法只是土专家,经过不断失败,1852年,佐贺藩终于制成了能用于实战的铁炮,到明治维新止,大约制造了200门大炮,竟然还制造了有膛线的大炮。
现在的日本经济技术史学家们看到这些记述,对先人所呈现出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
当然笔者说这些,不是否定大炼钢铁浪费资源,片面强调精神,不重视科学等等错误。
但是要明确一点,不是说干劲本身错了,而是没有正确的使用干劲,成功等于努力加正确的方法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
而我党用指挥战争的办法在人力资源作用很大的治理水患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工业生产的特点认识不足也是不可避免的……。
“白羽说的没错,知识分子,技术员可都是宝贝啊,别看文文弱弱的,关键时刻可真是万夫莫敌啊!不过,白羽你对发展钢铁业有很好的办法么?毕竟钢铁是近代国家的骨头啊,不大力发展不行啊。”李德胜主席也是暗自吸了一口冷气。
由于刘白羽穿越而来,带来了后世的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