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国家重器 >

第44章

国家重器-第44章

小说: 国家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一阶段,特训队员要熟悉掌握国内外海、陆、空、警上千种武器装备,熟悉掌握射击、狙杀、特种射击等技术,掌握跳伞、爆破、潜水、攀登、滑雪、车舟等技术,熟悉飞机和船舶驾驶,陆地和水下徒手擒拿格杀,无器材方位判断和各种地图、电子地图识别等种种本领。

  为适应敌后作战需要,还要掌握敌后侦察、捕俘、审俘、照相、录像、城市跟踪与反跟踪、监视与反监视等获取情报资料等手段,掌握传统情报联络、密码通信联络、电子侦察和反侦察等多渠道收集和传递情报技能等等。

  对这些特招兵来说,他们基本上在老家时都有文化、武术、搏击和游泳基础,如刘国栋等人还有特殊的专长,这些课本身又都有趣味,因此与枯躁、艰苦的体能训练比起来,上这些课非但不难,还充满乐趣,进步当然也最快。

  虽然教练们挖空心思加大难度,队员们还是乐此不疲。

  

  
 第十五章 杜同人中招 '本章字数:3743 最新更新时间:2013…12…18 12:42:39。0'
   在为期三个月的陆战训练阶段,训练内容包括情报搜集、从地面或空中潜入建筑、远距离侦察和巡逻、近距离小组战术、远距离狙杀攻击、徒手肉搏、匕首近身格杀术、刀棍格斗术、高速逃逸和驾驶技术、处理爆炸物、渗透敌军防线、擒拿技能、处置战俘、各种气候条件下的伞降技术和伞降作战、极端环境中自救和提供战场医疗救助等等。

  这些高难度的专业训练项目,以往的历届特训队,都要淘汰掉若干人。可这届特训兵,完全把它们当成了乐趣,轻松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内容。

  最有震撼效果的,是总教官张铭结合两场刚刚爆发的战争,上的二课战争实验课。为拓宽特训兵们的视野,张铭着重分析了这两场战争的前景。

  第一课是对刚刚在9月22日爆发的两伊战争的前景分析。他着重分析了伊拉克和伊朗在战争中的战术表现,如袭城战、化学武器攻击、袭船战和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等战争手段。

  他认为,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虽然都装备和使用了大量先进武器,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导弹、先进的武装直升机等,但这场战争仍是一场不伦不类的“外行”战争。

  如信息战、电子战、空地一体作战不见踪影,甚至,连二战后形成的装甲集群远距离突击作战,敌后机降作战,以及其它集群作战方式、现代作战方式,都未出现。而壕沟战、人海攻击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常见的攻击方式,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集团冲锋,踩爆地雷的残酷场面。

  张铭分析说,“1979年伊朗革命前,M国人支持伊朗攻击伊拉克。伊朗革命后,M国人又支持伊拉克攻击伊朗。M国人,才是两伊战争真正的幕后黑手。而伊朗与伊拉克,则是M国人手里的木偶,打的是‘两个扛着现代化导弹,却拳打脚踢的外行人之间的战争’!”

  第二课是去年爆发的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张铭认为,去年12月份爆发的北极熊军队大举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最终,北极熊军队将因作战方式和后勤保障的局限,而不得不尴尬收场,重蹈M军六七十年代在安南惨败的覆辙。

  张铭认为,北极熊军队集结10个师的优势兵力,大举入侵阿富汗,迅速占领阿全国。但北极熊军队的大规模扫荡和定点清剿,对多山国度的阿富汗游击队成效不大,北极熊军队最终将陷入旷日持久的战略相持和消耗战中。

  “根本的制约因素是后勤保障,现代战争打的又恰恰是战争保障能力!”张铭说。北极熊军队在侵阿战争期间,最多只能投入10万左右兵力,原因是后勤保障能力严重不足。一个参加作战行动的摩步师,每天需要补给700—800吨物资。一个战斗直升机团,每天需要补给物资400吨。

  而阿富汗是个内陆山国,全国4/5的面积是山地,既没有铁路,也没有海港。空运只能解决每天200—300吨的补给量,对10万之众的现代化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战争开始以来,北极熊绝大部分的后勤补给任务,都依靠卡车来运输。

  从北极熊边境到阿富汗腹地只有2-3条战略公路,途中还必须经过许多险要得山地。一辆满载的军用卡车在编队行驶时,速度只能达到50千米/小时。一个大型的补给车队,一般只能以20-25千米/小时左右的速度行军,车距50米左右。

  而且在阿富汗这样的高原地区,车辆通常只能装载平原地区1/2的物资。即便没有游击队袭击,每天最大运输量只能达到3000吨,实际补给每天只有约1500吨。这么点物资,仅能勉强维持2-3个师规模的持续作战行动。

  据此,张铭认为,“展望战争结局,我可以断言,北极熊军队必败。”在实验课的最后,张铭提出一个问题,“幽灵”应该从一场外行人之间的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应该从一场无法打赢的战争中,得到什么启发?

  特训队员们,用更加刻苦的训练和一流的训练成绩,回答了教官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训练,他们一个一个专业,超额完成了学习任务。在17个课目中,已经完成了十一个,九名队员,成绩全部是A。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独特的个人素质,各战术小队强大的集体战斗力,逐步开始展现出来。

  张铭和教练班子多次逐一对他们进行战术素质评估,他们最看重的是虞松远、林涛、刘国栋和林柱民四人战术组合。其中,最欣赏虞松远,智勇双全,将来会是一个极其优秀的战术专家。而林涛和林柱民,则是天生的杀手与突击手。刘国栋,则是一个全能型的机械、电子、工程专家和超强的狙击手。

  教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这四人堪称绝配,如果他们组成一个战术小队,将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他们完成各种艰难险重任务。

  张铭的头脑比谁都要清醒,他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又一个招数,不断加大训练难度,全方位磨练特训小队,几乎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

  朱军建议说:“我建议从现在开始,在基础战术、技术课程进行的同时,加重实战训练比重。让这群牛哄哄的臭小子,到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去遛遛。这种训练方法,可能最适合他们!也只有在实战的氛围中,才能识别是骡子还是马,是沙子还是金子。”

  多数教练深以为然,但也有教练不信邪,游泳和水下技击教练杜同人,就是其中一个,就栽了大跟斗。

  游泳和潜水训练是锻炼“幽灵”的必训课目。在训练营地50米×100米专业游泳池中,特训兵要在规范泳姿游泳与战斗侧泳时、水下潜行和水下求生训练中,要在携带或不携带潜水装备、水下突击步枪等武器装备的情况下,达到《大纲》规定的水上和水下游泳速度,以及水下无潜水装备情况下最基本的闭气时长。

  这项训练主要目的是,帮助“幽灵”克服在水下环境中的孤独感、恐惧感,提高在险恶环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行为自控能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训练时,特训兵们会被绑住手脚扔进两米半至五米深的泳池,他们必须自己想方设法浮出水面呼吸氧气,然后做完防溺训练的各种规定动作。其顺序是,在水面上下漂动、水面漂浮、水面游动100米、水面身体翻转、用牙齿取回水底物品、然后再水面漂动等。

  在进行背负气瓶潜水训练时,教练有时会突然拔掉特训兵的气管,或关掉供气旋钮,或猛地扯掉气罩。特训兵们必须自己掌握水下换气要领,做完规定动作,练就超强的水下绝境生存本领。

  由于虞松远具备水下换气和闭气独门绝技,平常在泳馆或海洋游泳时,他就悉心传授技术,队员们在潜水和水下生存训练中进步神速,《大纲》规定的内容在训练开始前,他们基本都掌握了。因此,在训练中,当然也就少受了很多来自教练们的“折磨”。

  世界从来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学生太牛逼了,老师会骄傲。可学生要是牛逼到超过老师了,老师们也会很不爽的。

  那天下午是水面战斗侧泳和自由潜水技术课,教练杜同人与黄红英讲授战斗侧泳和水下闭气要领、无携具水下潜行要领。两名教练都是专业运动员出身,然后通过层层选拔才加入“幽灵”的。杜同人曾是省游泳队的选手,黄红英曾是八一队的选手,他们的水中和水下专业造诣,在“幽灵”是当之无愧的高峰。

  黄红英在讲解,杜同人在水下做着演示。然后,让特训兵下水照着做。虽然大家动作都不很规范,但战斗侧泳和水下潜行速度,却全部基本达到要求。于是,两名教练便纠正他们的动作。掌握要领后,特训兵们的水下速度明显快起来。

  经过半个月的训练,这些特训兵竟然能和曾做过专业运动员的教练们一较高低,两位教练很满意。尤其是主教练黄红英,心情格外舒畅。但杜同人却发现,包括虞松远在内的很多特训兵,非测试时的战斗侧泳动作和水下潜泳动作,却仍然按照他们自己的习惯动作进行,虽然速度似乎能更快点。

  他将这问题提出来后,黄红英思索了一下,便和他一起,给虞松远等人下小灶,专门纠正他们的动作。特训兵对教练的教条做法,普遍有抵触情绪。

  黄红英是个刚有孩子的少妇,人长得好,又是游泳运动员出身,珠圆玉润,穿上红色的泳衣,性感无敌。磨洋工的特训兵们,都喜欢听她一遍遍辅导。

  练习了几天后,有一天虞松远悄悄对裹着大浴巾的黄红英说,“教练,规范动作其实我都会,但我用规范动作反而游不快,不知为什么?”

  黄红英正在主持训练,她还没来得及说话,旁边的杜同人就怒道,“这套游泳训练教材是很科学的,是经受过专业评估和各国实战检验的。你们胡搅蛮缠,磨洋工,气死我了,不想练就给我滚蛋!”教练的无名火发的有点心虚,虞松远沉默不语,也不与他争辩。

  黄红英说,“先搞清原因再说,我也一直在琢磨这个事。”于是,她问虞松远,“是不是你觉得用习惯动作,在侧泳和水下潜行时反而更省力?划水效率更高?”

  虞松远说,“是的,我也为此很苦恼。”

  黄红英说,“一会我们搞个测试,如果你侧泳和水下潜行速度比大家都快,水下潜行时间比大家都长,我就特许你用习惯动作,也算过关。我们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打仗,不是为了演示动作规范。只要你的方法更好,未尝不可一试。甚至,我们会吸收你的经验,修改训练《大纲》。”

  教官的通情达理,给虞松远和特训兵们,很大鼓舞。接下来的水面和水下测试,战斗侧泳和潜行速度虞松远第一,潜行时间更是无可比拟,而且远远超过《大纲》规定标准。

  黄红英很激动,她不死板,她要的是成绩,而不是动作规范。她尊重宣布,“本届特训队,只要战斗侧泳速度和水下闭气时间达到要求,你们就是合格的,就达到《大纲》要求,我将破例允许你们全部过关。”

  队员们得到教练肯定,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黄红英是主教练,杜同人不好明着顶,但心里又不服,嘴上便说,“特训兵们的水平还在提高阶段,不能说明问题。这样吧,虞松远,你和我比一下潜行的速度和时间,如果确实比我快比我长,那么就按黄教练说的办。”

  
 第十六章 爱你是我权利 '本章字数:3431 最新更新时间:2013…12…18 18:01:24。0'
   黄红英主教练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她还是顾全大局,热情地组织了比试。比试结果则完全在她的预料之内,杜同人输了。杜同人出水后,过了一会,虞松远才出水。

  杜同人愣了半天,很难相信这一结果。

  他训练了三批学员了,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186,也从没有人敢挑战黄红英和他在这一领域的权威。这时,虞松远怕教练难堪,便谦虚地说,“教练是专业运动员,我是没法比的。我赢在年轻,胜在体力,不说明问题。”

  黄红英对杜同人冲撞她专业主教官权威的做法,本来就不满,乐得看他怎么收场。虞松远这句话让杜同人还真有点下不了台了,他提出要再比试一次。

  医疗队长曾玉出面干涉,她反对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再进行比试。可杜同人铁了心,非要再比一次。很有涵养的曾玉,被气得扭过了头,不愿再同他理论。

  “幽灵”部队水下静止闭气,达标成绩是五分钟,杜同人状态好时能达到七分钟,这一水平在国内都是遥遥领先的。但是,他不知道虞松远从娘胎里一出生,肺活量就超大,特招测试时水下静止闭气就接近十二分钟了。否则,他绝对不会提出比试。

  再次比试开始了,虞松远贴着泳池底部,速度永远只比杜同人快那么一丁点。这种水下潜行,是非常需要技巧的,动作不能多,主要靠身体在水下滑行,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身体对氧气的损耗。

  杜同人不信邪,众目睽睽之下,他是铁了心要比过虞松远。所以,过了二分半钟,距离已经达一百一十多米时,虽然他已经憋得不行了,仍然运用换气技巧硬撑着。但看到虞松远仍然在他的下前方贴着池底不紧不慢地潜行着,便咬紧牙关坚持不出水,终于,脑子一热,头开始发昏了。

  黄红英在杜同人过了一百米时仍然不出水,心里就发慌了。忽然,他看到一缕红色跟着杜同人,象彩虹一样在池水中漫延开来,她大喝一声“不好!”便一个鱼跃扎入水中,特训兵们也都跳入水中,将杜同人抢救上来。

  医疗队一直在待命,杜同人被救上岸后,曾玉就地组织紧急抢救!

  这时,张铭与两名助手也闻讯赶来了,问明情况,怒发冲冠的张铭大吼一声,一脚将刚从泳池中爬上池边的虞松远揣翻,一下摔出去几米远,差一点滚落至泳池内。

  医疗队队长曾玉“啊”地惊叫一声,便冲过去将虞松远紧紧抱在怀里,并用身体保护着虞松远,眼睛既哀怨又责怪地看着张铭。显然,如果张铭再施暴,她可就要挑战总教头的权威了。

  黄红英急忙拉住张铭,说道:“总教头,你错怪这个兵了。”于是,便将过程说了一遍。黄红英肯定地表示,“这是天赋,不是捣乱!再说,这个兵也从不捣乱。”

  虞松远从地上站起,笔直地立在张铭面前,平静地说:“报告教官,我错了,我没有按照教官教的规范动作训练,我愿意接受任何处罚。”

  “你训练过潜水?”

  “报告教官,没有。就是小时候夏天都在家乡河里泡着玩儿,时间长了,就都会了。”

  “你水下静止憋气时间最多多少?”

  “没认真试过。招兵的时候,张营长在水盆里试过我,大概十多分钟吧。”

  “水下潜泳距离最远多少?”

  “没正式试过。前几天练习时我试了一下,估计一百三四十米应该没问题。”

  张铭与黄红英对视一眼,语气也缓和下来。张铭说:“小子,你可真可谓是‘泳神’啊!想不想正式测试一下水下静止憋气和运动憋气时间?你可能创造了训练营新的记录!”

  “我执行命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