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美人骄 >

第7章

美人骄-第7章

小说: 美人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蓉蓉捏着那叠厚厚的,每一张上面都按着不同手印的纸,不知道为何感觉到重于千钧。对着洛成面无表情的脸,她温柔地笑,说:“洛大哥,多谢你了。这件事如果是我去办,肯定是办不到这么好的。”

  洛成耳朵有些发烧,脸上却依旧是面无表情的,对她说:“也没有那么不好办。”陶蓉蓉莞尔,决定不去揭穿他耳尖已经微红的事实,只是含笑送了一张纸过去,对洛成道:“投桃报李,我也要送洛大哥一点东西。”

  洛成迷惑地接过来,看到上面的东西,第一反应居然是皱眉:“这魏正祥,难道是前朝太子太傅?”

  陶蓉蓉含笑点头,道:“我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来感谢洛大哥。正巧我与魏正祥魏老先生算是忘年交,所以,帮你的小侄子向老先生磨了这个名额来。”

  洛成有心拒绝,可是实在舍不得。

  他妹妹的那个孩子是妹妹在人间的唯一血脉,如果能拜到魏老先生门下,日后必定会有一个好的起点。可就这样接下来……

  “我做的这些,实在是不值当这么厚的礼物。”

  他决定实话实说。

  在陶蓉蓉面前试图让自己显得高大上结果一次次被打击之后,他就已经习惯了在陶蓉蓉面前实话实说。现在,他依旧是这样决定的。

  “什么值当不值当的,”陶蓉蓉对他说,“一粒珍珠在我这里,也不过是坠鞋子的珠子,可在珠女那里,却可以付出性命。什么东西值不值当,也不过是看在什么人眼中罢了。”

  “洛大哥为我做的这些事,我觉得,就值得上这么一纸信件了。”

  洛成诺诺地应一声,沉默了好一会儿,猛地起身离开了。

  走到门口,他却又停住了脚步,扶着门框,冷硬地说:“我做事,原本是没有想要什么回报的。”

  看着他飞快走出去的身影,陶蓉蓉脸上的笑渐渐地消失了踪影。

作者有话要说:

  ☆、第九章

  陶蓉蓉一直没想过,自己到底要不要再嫁这个问题。

  如今自己是公主,宫中又还没有皇后,除了皇帝,天底下就是自己了。这样的日子,也不缺一个男人来让她自找麻烦。从她曾经有过的婚姻经历来看,她可不觉得成婚是一件好事。

  可是,洛成却一直都没有放弃过。

  三年的时间,她已经二十一。洛成周身也从来不乏漂亮美丽又身份合适的女子,可是,他却一直都没有点头应允过,眼中似乎一直只有她。

  陶蓉蓉自己都想不明白,这样的痴心绝对,洛成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她已经想了三年。

  三年的时间,依旧没能让她想明白。

  让她没想明白的事情不止这一项,陶二太太也是她一直想不明白的一个。

  自从上次陶蓉蓉让人将陶二太太丢出去之后,她一直以为,陶二太太不会再出现在自己面前了。陶家想来也不会允许。

  可是,陶蓉蓉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居然会在出行的时候,再次见到陶二太太在外面。

  她的衣裳首饰一般都是各家的掌柜的亲自派了人送了册子进公主府,任由公主府挑选的。可陶蓉蓉与江听云聊天的时候,听江听云说起,京中新开了一家店,听说是从西洋请来的工匠,与本地的工匠一同打造的首饰,风格很是奇特。

  这样的店,自然是没有资格将册子送进公主府的。

  所以这一日,陶蓉蓉就穿了平常的衣服,带着人自己到这家店里来看看了。

  进门确实是有些与本地银楼金铺不同,进门就看见一个大大的琉璃屏风摆在那里,绕过屏风,首饰都被摆在架子上,小二的守在一旁。

  见有人进来,边上出来一个不过总角的小丫头,一张脸圆圆的,眼睛分外灵秀,声音悦耳清脆:“见过这位夫人,夫人可是来看首饰的?”

  陶蓉蓉身侧的女侍就笑:“这小丫头,进了这银楼,不是来看手势的,那倒是为何?”

  “也有来看热闹的。”小丫头飞快地说,“若夫人是来看首饰的,可要我从旁介绍一二?我对店里面的首饰可了解呢。”

  女侍看一眼陶蓉蓉,见她点头,也就答应下来,顺手给了小丫头一把铜钱。小丫头笑眯眯地将铜钱揣了,就带着陶蓉蓉和女侍们,到后面房间坐下后,她让那伙计们端了架子过来,对陶蓉蓉介绍起那些架子上的首饰来。

  陶蓉蓉听得有趣,也确实对其中几件动了动了心思。女侍正上前与店家商量着,门口忽地有人高声叫道:“你们大胆,我是皇族,只不过要你们两件首饰,让你们挂靠在皇室名下,居然敢拒绝!”

  陶蓉蓉皱眉,侧身低声让女侍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这个声音,还真不巧,她听着有些耳熟。

  女侍出去了之后,那边的声音就小了些,过了一会儿,却又大了起来。之前的那个声音高声叫嚷着,不知道从哪个犄角钻出来的人也敢胆敢冒犯皇室,是不是不要命了。

  陶蓉蓉听得皱眉,起身推门出去,果然还真是熟人。陶二太太站在那里,叉腰的样子半点儿都不像一个皇室中人。

  陶二太太叫嚷得正起劲,忽地周身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往她身后看,她转过脸去,看到站在那里的陶蓉蓉,一张脸顿时涨红了。

  “我记得……二太太似乎是被禁足了?”陶蓉蓉轻飘飘地这样说。虽说陶永安登基了,但他对陶家人并不多热情,到现在,陶家也只有几户人家的了安抚性的封赏。

  陶家正房只有大房得封了锦乡侯的封号,二房却是什么都没有捞到,一口闷血呕在心里都不知道对谁说。

  也因为这个,陶二太太就格外热衷于接着皇家人的名头给自己捞一点好处,平日里倒也无往而不利,可今日……

  “见……见过公主殿下……”陶二太太腿一颤,立刻跪了下去。

  陶蓉蓉也无心与她多说,让人将她押送了回去,警告陶家正房,如果陶二太太再做出这种事,陶家也讨不了好去。

  因为这件事,陶家顿时就热闹了起来。一时之间主张让陶二太太病逝或者是休了陶二太太的人不少。

  陶大太太过来向陶蓉蓉请罪的时候,陶蓉蓉正在见林于氏。

  如今林长熙的案件已经被当做其中一起被送到三司会审去了。当日吏部清吏司郎中的那个家丁也被当场指证出来,被人丢进大牢里去了。尽管林长熙自己知道,伤了自己的那人根本就不是这个家丁。

  只是陶蓉蓉这样说,他为了自己的功名,也就这样做了。可事情过后,他心中却委实有些不安。还是林于氏一番当头棒喝,让他醒过了神来。

  那家丁进了大牢,没过半天就死在了大牢内。大理寺中办案的官员大怒,效率极高地将死因查了出来,顺着这条线就摸到了吏部清吏司郎中身上。

  当吏部有一个人被三司问讯的时候,很多人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味。

  陶蓉蓉却心情很愉悦,交代完林于氏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之后,她才转向了陶大太太,道:“锦乡侯夫人今日过来,可是有话要说?”

  见陶蓉蓉用爵位来称呼自己,连平时故作亲密的“侄媳妇”都不说了,陶大太太感觉到口中顿时就泛起苦味,心中一阵不安。

  陶家的地位来得太突然,她作为一个明白自家的身份地位全部来自龙椅之上那个人的陶家媳妇,对陶蓉蓉这个年岁并不大的长辈,一直以来都恭敬得有些过分。

  可偏偏陶二太太却一直在给她扯后腿,因为陶二太太。陶大太太自己都数不清,自己来给升平公主赔了多少次罪了。

  这次听到升平公主这样称呼自己,她的手脚都有些冰凉。

  “公主殿下,我是来……”话刚刚开了头,陶蓉蓉就打断了陶大太太的话,“锦乡侯夫人,我知道你是来干什么的。”见陶大太太抬头,眼神有些惊愕又害怕的样子,她曼声道:“只是这件事,你来赔罪,没有用。”

  “为了你那个弟妹,你也不知道来想我道歉过多少次了。可她却从没记到心里面过。什么时候,她自己意识到错误了,让她自己来向我赔罪就好。你就不必来了。”

  在陶大太太有些不安的时候,陶蓉蓉笑着说,“你又没有做错什么。反倒是锦乡侯府上因为你,也少有劣迹。作为皇族的儿媳妇,你很是不错。”

  一个年岁比较小的人对一个年岁大的人说着这些话,样子是有些怪异的。可陶大太太却完全不曾注意,她被陶蓉蓉一番话说得心底莫名地委屈又感动,当即就红了眼圈。

  对陶蓉蓉行了个礼,陶大太太红着眼圈回去了。

  陶家并不是很和睦的家族,陶大太太的日子,其实也是不好过。可如今有了升平公主这句话,陶大太太觉得,自己的日子,似乎也可以稍微挺直腰杆一点来过了。

  过了几日,陶蓉蓉就被陶永安招进宫中,问道:“你可是对锦乡侯府上说了什么?宗正昨日对朕说,锦乡侯府上二房要休妻。”

  陶蓉蓉嗔道:“哥哥为何非要说是我做了什么,难不成就不能是他们自己决定的?”

  陶永安笑着起身,走到水边,随手将手中的鱼食都丢下去,道:“陶家正房的两兄弟中,陶家的那个老太太向来偏心老二,对自家侄女的二媳妇更是喜欢,怎么会轻易松口答应休妻。”

  陶蓉蓉走过去站在他身边陪着他看鱼争食,道:“难道就不能是别的诱惑?”

  陶永安莞尔,敲她的头,说:“锦乡侯府上有更合适的人选来值得他们诱惑,又何必去诱惑连爵位都没有的二房。说吧,你做了什么,让陶家那个老太太狠下了心来。”

  陶蓉蓉将银楼事件之后自己查到的陶二太太做的事说了一遍,道:“虽说他们也不算正经皇族,可若是事情算起来,还真要算到皇室身上来。”她皱皱鼻子,不满道:“着天下是哥哥你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我凭什么让他们享受了皇族的待遇,还要让他们在皇族的脸上抹黑。所以,干脆赶出去算了。”

  陶永安点头表示赞许,道:“朕知道了。”

  巧嫔站在远处,隔着水远远地看着说话的两人。站在那里的女人仪态万方,看不清楚脸,可身上芙蓉色的衣裳却衬得她肤白如雪。站在男人身边,说不出的娇媚动人。

  两人不知道说了什么,一同笑了起来,笑声远远地传到巧嫔耳边,她面无表情地捏紧了帕子。

  随后,沉默地低下头,垂下眼去。



  ☆、第十章

  巧嫔比陶永安小了一整圈,跟着陶永安时,在知道对方尚且没有正妻时,不是没有做过自己独占后院的美梦的。

  只是,这个梦在入门之后,发现自己有一个比自己大的小姑子之后,就已经碎了一半。在发现这后院尽管只有自己一人,来自外界的风刀霜剑却依旧半点儿都不少的时候,就更清醒了几分。

  等到她有孕又小产,这梦,就彻底醒了。

  只是,就算是梦醒了,巧嫔也依旧想得到陶永安更多的关注。

  慢慢地从能够看到陛下的地方离开,巧嫔心中沉甸甸地仿佛揣了一块烙铁。曾经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话不停地在心头一次次重现。

  “以前也从没听说过有个妹妹,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哪有做姑娘家的年纪这么大了还不嫁出去,成天混在当哥哥的内院里算什么事……”

  ……

  就算是谎言,重复一千遍也成了真理。

  巧嫔的脚步一顿,脚下一软,尽管身边的宫女立刻上前扶住了她,她依旧被绊倒在了地上。

  伺候她的宫女们连忙上前请罪,巧嫔看着将自己滑倒的那块小小的石子,一瞬间就觉得,自己的得宠路上,陶蓉蓉就是那颗石子。

  “请娘娘恕罪!”

  宫女们在她面前跪成了一排,巧嫔面无表情地扯动嘴角:“这里是谁打扫的?”

  没一会儿,就有一个小内侍战战兢兢地跪在了巧嫔面前:“见过娘娘,这地方,是小的扫的。”

  巧嫔俯视他伏在地面上的身体,唇边浮现出了淡淡的笑意。

  “没扫干净,杖责二十。”

  她起身离开,被责打的小黄门的身体颤抖了起来。宫里头不怕别的,就怕生病。一旦生了病,纵然是有医女们帮着照看一二,却依旧是挪出宫去等死的结局。这二十杖打下来,他就要去掉半条命。没有人照看也没有人帮着求情,他几乎可以预见自己的未来。

  他的眼中闪出愤怒与不安。自己明明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哪里又有石子……

  不过是上面的人要找个人泄气而已。

  同样这样想的,有吏部尚书一个。

  举人的名头被顶替的事情查下去,工部那边的证据出现之后,事情赫然就闹得更大了。因为,这件事光京畿就有二十几人被顶替了。每年一地的举人也不过三十人,如今几乎全部被代替……

  京城的读书人顿时哗然了。

  谁都不希望自己千辛万苦中了举,结果功名却被别人得了。这几乎就是抢了一族气运的事。

  郑高阳和林长熙作为最开始的揭发这两件事,并揪出了最关键的那个人的两个先驱者,在京城中顿时名声大哗。

  作为京城土着,这个时侯,不少人就冒了出来,表示,林长熙和郑高阳这两个名字,实在是有些耳熟的。

  又没过多久,就有人出来证明,这林长熙,确实是前朝的进士,并细细地说出是哪一年的。同样,郑高阳也有人证明起来。

  更有人说出,当年同时中举的有哪些人。

  这样的人多了,林长熙与郑高阳的举人身份就算没有官方的证明,也已经被证实。在京城这一地,若非郑高阳依旧昏迷不醒,两人定然会在京城成为举人的领头人。

  林长熙这个时侯再也不觉得,当初陶蓉蓉让林于氏转告自己让自己沉寂下来是在委屈自己了。他同样不觉得,当初陶蓉蓉让自己指证不是伤人的那个家丁有什么不对了。

  反倒是林于氏在看到这些之后,好一阵子都是沉默的。

  林淑珍来看她的时候发现了她的不太愉快,分外不解:“婶娘,如今三堂兄举人身份也恢复了,又名声大噪。他年金銮殿上必定会得另眼相看。婶娘您为何还如此不快?”

  林于氏勉强微笑,对林淑珍道:“淑珍你怎么又来了?三天两头的往外跑,当心夫家不高兴。”

  “婶娘您就放心好了,”林淑珍笑着说,“现在的陈家,我也能当半个家。说句不好听的,等婆婆一去,陈家就归我管了。”

  林于氏拍了拍她的手臂,嗔道:“这话可不要乱说。”

  “也就只在您面前说说罢了。”林淑珍这样说了,又问起林于氏为何不快。

  林于氏叹了一声,道:“你可记得,当年你不太喜欢的,陶姨娘所出的那个女儿。”

  林淑珍道:“自然是记得的。那林淑蓉虽说看上去软软和和的是个好拿捏的,当年可让我吃了不少苦头。偏偏在大伯和爹娘那里,犯错的都是我。虽说爹娘也没说我什么,可我就是觉得心里头不痛快。”

  她含笑问道:“婶娘为何提起她?我记得她嫁到外地的商户去了,当年可让我笑了好一阵的。”

  林于氏苦笑:“没什么,只是听说她一家都没了,忽然想起来罢了。”停一停,她又道:“如今想起来,当年我将她嫁到商户,自以为是让她吃苦头,说不定,也不过是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